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NXPowerLite.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7132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99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NXPowerLite.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NXPowerLite.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NXPowerLite.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NXPowerLite.pptx(9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稻瘟病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稻纹枯病稻负泥虫稻白叶枯病稻卷叶螟稻胡麻斑病稻小潜叶蝇稻恶苗病稻绿蝽稻叶鞘腐败病稻摇蚊第1页/共99页第2页/共99页稻恶苗病稻恶苗病第3页/共99页第4页/共99页水稻烂秧水稻烂秧第5页/共99页第6页/共99页第7页/共99页稻白叶枯病稻白叶枯病第8页/共99页第9页/共99页第10页/共99页稻纹枯病稻纹枯病第11页/共99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第12页/共99页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第13页/共99页稻粒黑粉病第14页/共99页稻曲病第15页/共99页水稻叶尖枯病水稻叶尖枯病第16页/共99页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第1

2、7页/共99页稻瘟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技术第18页/共99页一症状特点根据水稻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第19页/共99页第20页/共99页第21页/共99页一、苗瘟发生在3叶期以前不形成明显的病斑,初期在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淡红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第22页/共99页二、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第23页/共99页白点型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病斑白色或灰白色多为圆

3、形不产生分生孢子。第24页/共99页急性型多在感病品种上发生在温、湿度适宜及存在大量感病品种的条件下,易引起病害流行。病斑暗绿多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在叶片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遇干燥天气或经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转化为慢性型病斑。第25页/共99页慢性型:典型的稻瘟病病斑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三部一线是识别要点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第26页/共99页褐点型: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发生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不产生分生孢子第27页/共99页三、

4、叶枕瘟 初为污绿色病斑不规则地向叶环、叶舌、叶鞘及叶片扩展,最后病斑呈灰白色。叶耳感病,潮湿时可以产生灰绿色霉层,病叶早期枯死,容易引起穗颈瘟。第28页/共99页四、节瘟稻节初生褐色小点,以后扩大至整个节部,病节缢缩凹陷,变黑褐色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易折断,常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造成白穗第29页/共99页五、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病斑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发病晚的谷粒不充实。第30页/共99页六、谷粒瘟发生在稻壳和护颖上,以乳熟期症状最明显发病早的病斑大而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

5、,后可蔓延整个谷粒使稻谷呈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秕粒;发病晚的病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第31页/共99页稻瘟病诊断要点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第32页/共99页病原真菌病害第33页/共99页初侵染来源:(1)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籽粒、病稻草上越冬,病籽粒和病稻草是次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源(2)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成为初侵染源(3)带病稻种播种后容易发生苗瘟带病稻草可产生大量的分生

6、孢子,附着在秧苗上或随风雨传播到秧田或本田形成叶瘟的中心病株病叶上的病斑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病规律第34页/共99页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不播种带病种子清除田间及田边的病稻草,并在播种前要处理完不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水口、捆秧等 防治措施第35页/共99页种子消毒: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0350倍液,室温下浸种242436 36 h h,每日搅动数次,然后用清水浸种催芽80%40280%402抗菌剂8 0008 000倍液浸种,早稻、中籼稻浸2 23 3天,粳稻浸种3 34 4天10%40110%401抗菌剂10001000倍液浸种48 h4

7、8 h防治措施第36页/共99页合理施肥不偏施和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施足基肥,早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酌情施肥。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插秧后根据土质排水晒田,肥田、黏重田可重晒,沙性田、瘦田轻晒或不晒水稻分蘖期要浅灌,合理浅灌可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减少无效分蘖,使水稻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化物减少,促进根系纵深生长。防治措施第37页/共99页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可用药液处理秧苗根部将洗净的秧苗根部浸泡在药液中10 min10 min,(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800倍液 )取出沥干后再插秧,可预防早期叶瘟发生 防治措施第38页/共99

8、页叶面喷雾叶瘟初期或始穗期75%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75375 450 g/hm450 g/hm2 2加水900 kg900 kg喷雾富士一号(稻瘟灵)或13%13%三环唑或春雷霉素28%28%复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40%40%克瘟散等第39页/共99页植物检疫对象植物检疫对象2005年在黑龙江的桦南县和隹木斯效年在黑龙江的桦南县和隹木斯效区发生,是一种危险性的病害区发生,是一种危险性的病害稻白叶枯病第40页/共99页第41页/共99页症状症状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四种症状类型第42页/共99页 第43页/共99页第44页/共99页普通型:典型的叶枯型症状分蘖后症状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

9、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侵染线,后沿叶脉扩展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波浪状,黄褐色,最后枯白色,严重的可达全叶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第45页/共99页急性型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感病品种上病叶暗绿色扩展后全叶呈青灰或灰绿色,迅速失水后叶片纵卷、叶青枯病部也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第46页/共99页凋萎型 一般不常见,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先出现失水、青枯,然后其他叶片也相应地青枯剥开刚青卷的枯心叶,可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如折断茎基部用手挤压,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第47页/共99页中脉型 在剑叶下13片叶沿中脉逐渐表现淡黄色可向上下延伸并向全株扩展成为发病中心抽穗前便枯死第48页

10、/共99页病原 黄单胞杆菌属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寄主:水稻、杂草第49页/共99页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病稻草、稻桩越冬、传播:灌溉水和雨水发病规律第50页/共99页杜绝种子传病严禁从病区引种,做好种子消毒(1 1)80%80%“402402”抗菌剂20002000倍液浸种484872h72h;(2 2)20%20%叶青双500500600600倍液浸种2424 48h48h。防治措施第51页/共99页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丰产良种防治措施第52页/共99页培育无病壮秧 减少病害的初侵染菌源选用无病的种子选地势高且远离村庄、草堆和场地上未发病的田

11、块做秧田避免用病草催芽、盖秧、扎秧把肥水管理应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严防深灌、串、漫灌,适时烤田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过多防治措施第53页/共99页秧苗三叶期和移栽前3 35d5d各喷药一次 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应全田喷药防治在病害常发区,暴风雨后应立即喷药防治防治措施药剂防治策略 第54页/共99页药剂防治可选用的杀菌剂有20%20%叶青双、20%20%龙克菌、25%25%叶枯灵、10%10%叶枯净等。防治措施第55页/共99页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随着矮秆品种和杂交稻的推广,该病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高产稻区受害较重。发病后叶

12、片枯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少,秕谷增多,一般减产10%10%20%20%,严重的减产30%30%以上。第56页/共99页症状 从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以抽穗前后发病受害最重 第57页/共99页第58页/共99页叶鞘发病先在叶鞘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天气干燥的条件下,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为云纹状大斑块。症状第59页/共99页叶片发病 病斑与叶鞘相似,但形状不规则病斑外围褪绿或变黄病情发展迅速时,病部暗绿色似开水烫过叶片很快呈青枯或腐烂状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

13、片蔓延。症状第60页/共99页穗部发病 轻者,穗呈灰褐色,结实不良重者不能抽穗,造成“胎里死”或全穗枯死 症状第61页/共99页识别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产生鼠粪状菌核症状第62页/共99页病原第63页/共99页初侵染来源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丝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和其他寄主上越冬。水稻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的土壤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水稻的主要初侵染源。发病规律第64页/共99页传播稻田翻耙、灌水后,越冬菌核漂浮在水面上,栽秧后随水漂流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菌核可分为浮核(浮于水面)和沉核(沉入水中)。菌核可分为浮核(浮于水面)和沉核(沉入水中)长出菌丝蔓延进行再侵染。病部形成

14、的菌核脱落到水中,随水流漂附在稻株基部,萌发侵入引起再侵染。在稻田,灌溉水是菌核传播的动力,密植的稻丛是菌丝体进行再侵染的必要条件。发病规律第65页/共99页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排灌:改变水稻生长中高湿的环境条件,水稻生长前期浅水灌溉,中期(分蘖末期至拔节前)适当晒田,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即避免长期深灌,也要防止过度晒田。防治措施第66页/共99页农业防治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做到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农家肥与化肥相结合,以农家肥为主,氮肥应早施,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清除菌源在秧田或本田翻耕灌水耙平时,用网筛等工具打捞菌核;不用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稻草还田,铲除田

15、边杂草,可减少菌源,减轻前期发病。防治措施第67页/共99页药剂防治 在病害盛发初期可选用井冈霉素67.567.575.0 75.0 g/hmg/hm2 2针对稻株中、下部加水喷雾或泼浇施药1 13 3次,间隔10101515天。在分蘖盛期至圆秆期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按有效成分900 900 g/hmg/hm2 2加水喷雾2 23 3次。防治措施第68页/共99页药剂防治 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3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28%28%复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常规喷雾在分蘖盛期至拔节期5%5%安福(已唑醇)用药量606075 g/hm75 g/hm2 2常规喷雾,可保持药

16、效4 4周以上防治措施第69页/共99页水稻烂秧病 烂秧是水稻苗期多种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总称生理性烂秧常见的有烂种、漂秧、黑根和死苗等侵染性烂秧有绵腐病、立枯病等第70页/共99页水稻生理性烂秧有水稻生理性烂秧有 烂种烂种:谷壳颜色深,播种后根芽短,后腐烂:谷壳颜色深,播种后根芽短,后腐烂烂芽烂芽:烂芽分为:烂芽分为“漂秧漂秧”和和“黑根黑根”“漂秧漂秧”是指稻芽不能扎根,原因是催芽过长或秧田水层深,是指稻芽不能扎根,原因是催芽过长或秧田水层深,造成缺氧,使苗细长、根短、头重脚轻形成漂秧造成缺氧,使苗细长、根短、头重脚轻形成漂秧“黑根黑根”是指种根变黑,种芽枯黄停止生长,主要原因是秧田是

17、指种根变黑,种芽枯黄停止生长,主要原因是秧田施用过多的绿肥及未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低温缺氧时有机物施用过多的绿肥及未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低温缺氧时有机物分解产生硫化氢,使种根变黑分解产生硫化氢,使种根变黑 第71页/共99页水稻生理性烂秧有水稻生理性烂秧有死苗:死苗:死苗分为死苗分为“黄枯死苗黄枯死苗”和和“青枯死苗青枯死苗”“黄枯死苗黄枯死苗”是秧苗在低温下缓慢受害发生死苗的现象是秧苗在低温下缓慢受害发生死苗的现象“青枯死苗青枯死苗”发生在秧田出苗后,寒流过后曝晒,秧田未及时灌水,叶青色、心叶卷筒,萎蔫死亡发生在秧田出苗后,寒流过后曝晒,秧田未及时灌水,叶青色、心叶卷筒,萎蔫死亡 第72页/

18、共99页第73页/共99页绵腐病 发生在水育秧田稻芽或幼苗受侵染后,最初在稻种颖壳裂口处或幼芽的胚轴部分出现乳白色的胶状物,后逐渐向四周长出白色绵絮状菌丝,呈放射状,常因氧化铁沉淀或藻类、泥土粘附而呈铁锈色、泥土色或绿褐色。病苗常因基部腐烂而枯死。症状第74页/共99页第75页/共99页立枯病 多发生在湿润育秧田、旱育秧和保护地育秧的地块一般成片发生发病早的,植株枯萎,潮湿时茎基部软腐,易拔断发病晚的病株逐渐萎蔫、枯黄,仅心叶残留少许青色而卷曲,初期,茎不腐烂,根毛无或稀少,可连根拔起,以后茎基部变褐甚至软腐,易拔断症状第76页/共99页诊断要点绵腐病为在稻种颖壳裂口处或幼芽的胚轴部分向四周长

19、出白色绵絮状菌丝,病苗基部腐烂而枯死立枯病为病株萎蔫、枯黄,茎基部变褐、软腐易拔断水稻烂秧病症状第77页/共99页病原真菌病害绵腐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绵霉属立枯病: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腐霉属属半知菌亚门真菌,镰刀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丝核菌属 第78页/共99页腐霉菌以菌丝、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菌丝或卵孢子产生游动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靠水传播和侵染。低温削弱了秧苗的生活力,引起发病镰刀菌以菌丝、厚壁孢子的形式在多种寄主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在病苗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丝核菌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以菌丝蔓延

20、传播和菌核随流水传播初侵染来源发病规律第79页/共99页精选种子避免用有伤口的种子播种,要适期播种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苗,提高播种和育苗技术秧田水层过深,播种后发生“浮秧”、“翻根”、“倒苗”等造成烂秧的,要立即排水,促进扎根搞好肥水管理,避免用冷水直接灌溉,在3 3叶期前早施断奶肥,切实掌握“前控后促”和“低氮高磷钾”的施肥原则。防治技术农业防治第80页/共99页防治立枯病可选用5.5%5.5%浸种灵IIII号50005000倍液浸种,对水稻立针期的立枯病有显著防治效果播种覆土后,可选用5.5%5.5%浸种灵IIII号3000300050005000倍液2 23 kg/m3 kg/m2 2药

21、液喷洒也可选用30%30%土菌消水剂3 34 ml/m4 ml/m2 2加水3 kg3 kg,在播前浇透水后喷雾 防治技术药剂防治第81页/共99页防治绵腐病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0.2%硫酸铜液1500 kg/hm2,喷药时应保持浅水层;如绵腐病严重时可将秧田换水冲洗23次后再施药,或在进水口处用纱布袋装硫酸铜100200 g,随着水的流动溶入秧田。药剂防治 防治技术第82页/共99页稻曲病一般病穗率为4%4%5%5%严重的地块可达50%50%以上病粒率为0.2%0.2%0.4%0.4%最高可达5%5%以上局部地块减产可达20%20%30%30%使秕谷率、青米率增加,当稻谷中含有0.5%0.5%

22、病粒时能引起人畜中毒。第83页/共99页症状在水稻开花后到乳熟期的穗部发生在中下病菌侵入稻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籽粒组织,菌丝块逐渐增大,颖壳合缝处略张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的孢子座孢子座逐渐膨大,最后包裹颖壳,使病粒比健粒大倍。厚垣孢子黄绿或墨绿色,表面发生龟裂一般稻穗中仅形成部分病粒,病粒中心为菌丝组织密集构成的白色肉质块第84页/共99页识别要点一穗中有部分籽粒颖壳变成稻曲病粒,比健粒大倍,黄绿色或墨绿色 第85页/共99页第86页/共99页病原 1.病粒2.厚垣孢子3.厚 垣孢 子 萌发第87页/共99页病原有性态属子囊菌亚门真菌,麦角菌属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绿核菌属厚垣孢子墨

23、绿色,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疣状突起菌核扁平、长椭圆形,初为白色,老熟后变黑色,通常一个病粒内产生粒菌核,着生在病谷两侧包住谷颖,以粒最常见,成熟时容易脱落 第88页/共99页初侵染来源 此病以菌核在地表越冬厚垣孢子可在被害的稻粒内及无病稻谷颖壳上越冬 发生规律第89页/共99页农业防治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良种建立无病留种田:注意晒田,发病的地块收割后要及时耕翻,选用不带病种子播种前及时清除病残体合量密植,适时移栽,浅灌勤灌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施足基肥、巧施穗肥、适时适量施硅肥防治技术第90页/共99页药剂防治种子处理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000倍液浸种 24 24 48 48

24、h h,50%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500800800倍液浸种,早稻浸72 h72 h,晚稻浸48 h48 h,浸种后可直接播种喷雾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50%50%稻后安(氧化亚铜三唑酮)、18%18%纹曲清(井冈霉素烯唑醇)、可杀得等,在抽穗前5 57 7天喷雾,但应注意在穗期用药对稻穗的安全性。防治技术第91页/共99页水稻恶苗病症状病株淡黄绿色徒长,比健苗高1/31/3w叶及叶鞘狭窄,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外露根毛少,在基部数节上产生倒生须根w在枯死株上有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第92页/共99页水稻恶苗病初侵染源是带菌稻种和稻草播种带菌的种子或用带菌稻草做覆盖物,可引起幼苗发病产生的分生

25、孢子可以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规律第93页/共99页选用抗病品种多菌灵或浸种灵浸种及时拔除田间病株不用病稻草捆秧或作覆盖物加强栽培管理 防治要点水稻恶苗病第94页/共99页叶、穗颈、枝梗、谷粒均可受害在受害部位产生椭圆形或长圆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明显,大小似芝麻粒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绒毛状霉 水稻胡麻斑病 症状第95页/共99页第96页/共99页病菌以分生孢子沾附在种子表面或病稻草上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稻草的组织中越冬由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水稻胡麻斑病发病规律第97页/共99页选用抗病品种深耕改土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要注意氮、磷、钾的配比药剂防治参照稻瘟病 水稻胡麻斑病防治要点第98页/共9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99页/共9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