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为何成败各异.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59810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11 大小:26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为何成败各异.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为何成败各异.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为何成败各异.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为何成败各异.ppt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戊戌变法导致因素第1页/共11页一,二者异同 (1)相同点背景相同:改革前中日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重大措施;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2页/共11页(2),不同点(1)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3)改革的社会基础不同第3页/共11页二者性质对比关于两者的性质,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者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注:张凤琦:对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的一点看法,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

2、2年第2期。)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戊戌变法虽然效法明治维新,宗旨相同,但却没有像明治维新那样以革命暴力夺权,两者在性质上有改良与革命之分。(注:伊文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实质与中国戊戌变法略作对比分析,中国日本史学会编:日本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3页;前揭吴廷嘉文。)第4页/共11页第5页/共11页第6页/共11页二,成败各异的原因(1),外因(1)历史背景。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进程不及日本,封建统治阶级的分化也不像日本那样巨大,故中国维新势力远远小于日本维新势力,而各自的对立面则正相反。(2)维新主体。日本维新派以豪农、豪商和手者为社会基础,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重视

3、并巧妙地利用了民众的反抗力量,而中国维新派却只能从统治集团内部寻求并不可靠的支持,并且轻视民众,因而陷于孤立境地。(3)国际环境。甲午战争后列强在华势力与对华政治经济军事的控制力,都与明治维新时的日本不能相提并论,后者的外部环境是很有利的。第7页/共11页(2),内因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2)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理论指导上的局限性。3)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上的策略错误侵犯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如开国会、设制度局,一些老臣的职权被剥夺,又没有安排措施,他们当然坚决反对。精减机构撤销六个部,罢免“六堂官”也操之过急。第8页/共11页三,关于民众的反抗斗争 中国民众反抗斗争的敌对面比日本更强大 中国资本主义因素太弱小,所以只有不代表新生产力的农民孤军奋斗 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像日本幕末那样,出现民众反抗斗争与具有资本主义倾向和强烈民族危机感的下级武士、新兴资产阶级、地主的倒幕运动相结合的局面。第9页/共11页第10页/共11页谢谢您的观看!第11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