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43561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3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pptx(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进行运动康复疗法应遵行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第1页/共35页1对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宜尽早进行恰当的治疗,采用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和措施。2根据生物力学和运动学原理以及神经生理学的原理和神经发育规律,改变异常的肌张力和运动模式,促进正确的肌肉关节自主活动。第2页/共35页3按照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即自上而下,由近至远,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逐项训练,但可灵活运用,穿插进行,不必过于强求一项活动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另一项训练。4根据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病残程度和范围制订康复计划,定期复查和修改,要有总目标和分目标,可将训练项目分成数个阶段进行。第3页/共35页5宜将运动康复的训练项目贯穿在游戏和娱乐中进行,避

2、免训练项目枯燥乏味。当患儿对训练发生厌倦时,要立即停止训练,切勿采取强迫手段,防止患儿对康复训练产生恐惧和抗拒,注意安全,防止摔倒和创伤。第4页/共35页6发展患儿的实用性功能,运动康复与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相结合。7重视家庭康复,动员和督促脑瘫患儿的家庭成员与治疗师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康复训练。8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切勿中断。第5页/共35页二、各类型特点及处置原则第6页/共35页1.松弛型 特点:全身肌张力偏低或过低,动作控制无力,易疲劳,肌肉易失用性紧 观察。操作重点:A、上肢被动伸直牵拉之痉挛性反应低,排除背高张反应。B、髋关节内收,内旋,弯曲肌群皆处于松弛状态

3、。C、张口呼吸,舌尖易外吐。第7页/共35页处置原则:多感官刺激,由简单至复杂之训练要求遵循发展顺序反复练习。第8页/共35页2、痉挛型特点:全身拮抗肌单侧肌肉张力高,动作均偏向固定一侧,关节活动角度受限,正常活动控制减少.第9页/共35页观察、操作重点a、上肢抗重力肌肉被动伸直牵拉之痉挛性反应强。b、痉挛性肌肉多,上肢多呈屈肌痉挛,下肢为伸肌痉挛。c、常处于神经反射,牵拉反射,触觉及情绪过度敏感状态。第10页/共35页处置原则:促进低张肌肉群,减少不当抑制高张肌肉群,引发情绪之刺激,增加障碍部位活动控制肌肉张力调节机会。第11页/共35页3、徐动型 特点:全身肌肉张力高,拮抗肌肌肉张力协调控

4、制不良,认知反应好,情绪反应高/低时,全身肌肉张力高/低表现差异大。第12页/共35页观察、操作重点:a、肌肉张力表现高低差异明显,高张时易显露颈部原始张力反射。b、婴幼儿情绪反应敏感,颈、背伸直肌肉张力高,前颈明显肌肉张力不足特征,但仍可主动收缩控制。c、认知反应好,远端尚未发展部位仍有较高级之动作控制。d、婴幼儿期因动作协调控制不良,不易有痉挛性紧缩肌肉。e、动作控制易受心理情绪影响而表现异常。第13页/共35页处置原则:促进训练部位肌肉张力平衡以增强动作协调控制能力,尽量采取动态及功能性训练方式以增强动作控制的学习,多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型心信心。第14页/共35页4、共济失调型特点:全

5、身肌肉张力偏低,拮抗肌肌肉张力协调控制不良,情绪反应高时动作协调控制不良情形加剧。第15页/共35页观察、操作重点A、肌肉张力偏低 B、手脚和/或躯干动作协调控制不良C、行走时速度慢,稳定性不良,不易平衡 D、眼球有震颤现象第16页/共35页处置原则促进训练部位肌肉张力平衡以增强动作协调控制能力,尽量采取动态及具功能性动作训练方式以增强动作控制的学习,避免关节代偿性控制所致的关节变形,多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第17页/共35页 5、混合型观察、操作重点:具不同障碍类型之特点特点:通常为徐动伴随痉挛或低张松弛型,或共济失调伴随痉挛等混合。处置原则;障碍部位肌肉张力平衡后,尽量采取动态具功能性动

6、作训练 方式以增强动作控制的学习,避免不必要引发情绪反应之刺激,其他参考混合类型的处 置原则.第18页/共35页 三、康复训练方法 第19页/共35页1,姿势异常的训练A、保持良好的姿势:良好的姿势是头居中间,躯干伸直双上肢可自由活动,双侧肢体均匀支撑体重,可采用辅助器具,并定期更换体位。B、矫正性动作:通常采用与异常姿势相反的体位,如头背曲,角弓反张,上肢后伸,下肢 直等异常姿势可用抱球姿势纠正,全身屈曲的姿势可用全身伸展姿势进行矫正。第20页/共35页2、头部控制训练 痉挛型脑瘫儿童,往往头部呈前屈,肩胛带伸展,双肩旋内,肘,腕关节均呈屈曲,可用双手握住患儿上臂的外侧,然后将患儿的双肩上提

7、并向前轻拉,同时,将双臂做旋外的动作,使患儿的肘关节屈曲掌心向上,然后上提双臂使患儿的头抬起,腰部直起髋部屈曲,使患儿颈部的肌张力增强,维持头部的直立位置。第21页/共35页手足徐动型患儿,要双手握住患儿俩上臂,再将患儿双臂放到前方,同时,使患儿双肩关节旋转,双臂朝下,可在患儿的面前放些玩具,用语言嘱其注视玩具,使头部控制在正中位,这样就可以改善头部后仰,四肢屈曲等不良姿势的延续。第22页/共35页3、翻身能力训练 可让患儿呈俯卧位,将其双腿伸展,分开,握住患儿的双侧踝部,做左右交叉运动,让其双腿带动髋部,使骨盆旋转,并以此带动躯干,使躯干旋转,最后带动肩部,以语言诱导患儿 从俯卧位翻至仰卧位

8、。第23页/共35页再将患儿呈仰卧位,先将孩子的双臂举过头,分别抓住患儿的俩肘部或一个肩部,使患儿的头向一侧,从而带动肩和躯干也转向一侧,同时要用语言诱导患儿向这边转动,鼓励他由仰卧位翻至俯卧位。第24页/共35页4、盘坐位训练 盘坐是指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的状况下,臀部负重的体位。第25页/共35页令患儿的头侧向一边,然后抱起患儿,使其两膝屈曲。髋部屈曲外旋,盘坐于训练员的前面,背部靠近训练员的身体,以寻得支持,然后训练员双手握住患儿的肘部向前,手指分开置于床面或地面,用来支撑肩部和头部,亦可伸向前使其可够着玩具或食物等。第26页/共35页对于那些上肢痉挛较重的患儿,可选用夹板固定其上

9、肢的方法,进行头部自由转动。来激发身体的调节动作。第27页/共35页 5、爬行训练 腹爬的训练:患儿先取俯卧位肢部支撑,将玩具放在患儿的前面,然后使患儿膝部屈曲,并用力蹬训练员的手掌,同时喊“一,二,三”,鼓励患儿自己能够玩玩具,继续作这个动作,把玩具向前移,反复做。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头部控制或踝关节的背屈。第28页/共35页膝手立位的训练:取俯卧位,两肢,两膝折屈放于腹下,伸直两肘,头部上抬,练习到能够用两手支持上半身体的抬起,两肘伸开,身体向后方移动呈膝手立位样,反复练习,直至能够保持这种姿势。第29页/共35页爬行移动的训练:取俯卧位,用双手支撑并把头部抬起,将两肢和两膝折曲在腹下

10、,伸两肘,使上半身支起,然后,将患儿的臀部翘起,屈曲两髋和两膝关节,反复完成此动作,至患儿能自己完成。第30页/共35页再诱导其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训练。倾斜练习时,要求患儿做到既能支持身体不致摔倒,又能向前移动,在向前移动时,先使其右手向前伸出,放下,左下肢向前移动。为了增加患儿训练的兴趣,可在前方摆放此玩具或食物,按上述的动作要领,先使患儿被动完成,以后逐渐使其脱离帮助,自己完成爬行移动训练。第31页/共35页 6、站立位的训练训练员的双手采用半脱离和脱离患儿身体的方法以训练患儿单独站。采取的站位是帮助的训练采用不固定双足的方法进行训练第32页/共35页7、行走训练训练员可站立在患儿的背后,让患儿的背部紧贴自己的身体,双手握住患儿上臂腋窝处,用自己的腿推动患儿的腿慢慢朝前迈步,使患儿感到迈步运动,以后逐渐减少扶助和支持,过渡到独立行走。第33页/共35页 刚学会走路的患儿,重心平衡能力很差,行走时往往显得步态蹒跚,双腿向两侧分开,或向内旋。同时由于躯干调节能力差,缺乏躯干旋转,手和脚的动作不协调,因此,必须对这些患儿进行步态,步速的矫正训练,促使患儿掌握正常的 抬腿姿势,控制迈步的步幅,保持左右腿之间的 合适距离,学会正常的行走步态。第34页/共3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5页/共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