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物理与防护全套.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002674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PPTX 页数:203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物理与防护全套.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放射物理与防护全套.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物理与防护全套.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物理与防护全套.pptx(20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物质结构一、原子的基本状况 目前已知的地球元素有107种,其中93种是地球上天然存在的,15种是人造元素。任何原子都是由小而致密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绕行的电子所组成的。一个原子就如同太阳系一样,它的核如同太阳,核外电子如同行星,沿一定轨道绕原子核旋转。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在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量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量相等。因此整个原子对外呈现中性。第1页/共203页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极其微小,一 个 氢 原 子 的 质 量 是1.673510-27 kg,较重的铀原子也只有3.951 10-25 kg。原子的直径为10-10 m数量级,如果把1亿个原子挨个排成一行

2、,它的长度仅有lcm。第2页/共203页第3页/共203页 原子核比原子还要小,核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原子核的几何截面积仅为原子的几千亿分之一。假设原子有一座10层楼那么大,原子核只有樱挑那么小。由此可见,原子内有一个相对来说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像几粒尘埃一样在这个庞大的空间里绕核旋转。由于原子的这种“空虚”性,一个高速电子或X线光子可以很容易地穿过许多原子后,才会与某个原子发生碰撞。第4页/共203页二、原子核及核外轨道电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所组成,通常又把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呈中性。因此,原子核所带电荷数由质子数决定。核电荷数

3、用Z表示。即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其中X表示原子,A为质量数;Z为质子数(即原子序数)第5页/共203页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只要知道上述3个数中任意2个,就可推算出另1个的数值来。如钨原子核内有74个质子,质量数为184,则中子数为:N=A Z=184 74=110 碘的原子质量数为131,核内具有53个质子,则中子数为:N=A Z=131 53=78第6页/共203页 核外轨道电子 核外电子按一定轨道高速绕核运行。通常每个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由于其运行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故参数相近的电子近乎在同样的空间运行,这个容纳多个轨道的空间范围称为电子层。距原

4、子核由近及远依次可分为K、L、M、N、O层。各层轨道电子均有特定的能量。第7页/共203页三、原子能级原子能级 (P5)各层轨道电子均有特定的能量。这是因为核外带负电的轨道电子处于带正电的核电场中,具有负电势能;轨道电子绕核运动具有动能,这两部份能量的代数和,就是该壳层电子在原子中的总能量。电子在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种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原子的能级原子的能级.第8页/共203页 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的能量大小与其所在的轨道数有关,内层轨道的能级低,外层轨道能级高。正常情况下,电子先填满内层轨道,然后依次向外填充,这时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能量最低原理)。当内层轨道电

5、子从外界得到能量时会转移到能量较高的外层轨道上去,此时的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受激态),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内层轨道空位立刻有外层电子填充并释放能量.第9页/共203页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很强的吸引力,离核最近的K层电子所受引力最大。显然,要从原子中移走K电子所需能量也最多,外层电子受核的引力较小,移走外层电子所需能量也较少。通常把移走原子中某壳层轨道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称为该壳层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第10页/共203页第11页/共203页第12页/共203页第13页/共203页基基态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电子运行时如既 不向外界辐射也不向外界吸收能量,处于基态的原子最稳定。受受 激激 态

6、态:电 子 吸 收 了 一 定 大 小 的 能 量 后(某 两 个 能 级差的能量),电子跳跃到一更高的能级轨道上,此时原子不稳定,称受激态。跃迁跃迁:外层轨道电子或自由电子填充空位,同时放出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大小取决于两轨道之间的能级差)电电离离:电子吸收了足够大的能量而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第14页/共203页 hv 基态基态 受激态受激态 基态基态 跃迁跃迁 激发激发第15页/共203页 当原子从基态 到受激态再回到基态时,它将发射(或吸收)具有一定频率的单色光子,其频率为:E2 E1 =-h 第16页/共203页第17页/共203页四、同位素同位素 凡其有相

7、同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称为同位素(isotope)。几乎所有元素都有同位素。例如氢元素H,H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因质量数不同它有三种核素,分别为氕、氘、氚。其中,氕是一个不含中子的氢原子,氘含有一个中子,是重氢,氚则含有两个中子,是超重氢,但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互称同位素。重氢和超重氢是制造氢弹的原材料。已知107种元素有2000余种同位素。第18页/共203页 同位素又有稳定性同位素和不稳定性同位素之分,已知稳定性同位素有270余种,而不稳定性同位素有1700余种。不稳定性同位素又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又分为天然放射性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简称人造放

8、射性同位素)。人造放射性同位素主要由反应堆和加速器制备。原子序数很高的那些重元素,如铀(u)、钍(Tu)、镭(Ra)等,它们的核很不稳定,自发地放出射线,变为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第19页/共203页 原子核的衰变原子核的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 放出、射线而变成另一种元素 的现象。射线射线:由粒子组成,粒子是有2个质子和2个中 子组成的带2个正电荷的氦核。射线射线:由粒子组成,粒子就是从原子核内释放 出的带一个负电荷的电子。射线射线:由光子组成,它是在原子核衰变时从核内释 放出的不带电的高能量光子。第20页/共203页半衰期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数目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

9、之。放射性活度放射性活度:单 位 时 间 内 原 子 核 衰 变 的 数 目 称 为 放 射 性 活 度(radioactivity),简称活度。第21页/共203页 第二章第二章 X线的产生线的产生 一、一、X线的发现线的发现 X线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发现的。X线的发现在科学史上是个极其重大的事件,它给人类历史和科技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和影像医学的崭新时代。X线成像技术与后来发展起来的核医学成像、超声成像、X线CT、磁共振成像、热图像、介入性放射学和内镜等技术共同组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崭新领域。第22页/共203页 二、二、X线的产生条件线的产生条件

10、电子源 使电子在某个空间高速运动 靶第23页/共203页 三、X线产生装置第24页/共203页第25页/共203页第26页/共203页第27页/共203页第28页/共203页第29页/共203页第30页/共203页第31页/共203页第32页/共203页四、X线产生原理(一)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电离 电子通过物质时,与其原子核外的轨道电子发生作用,使电子脱离轨道形成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带正电,与前者形成正、负离子对,这一过程称为电离。它是电离辐射的主要机制,也是某些放射性探测器测量射线的物理基础。高速电子与原子的外层电子作用时,可以使原子电离而损失部分能量E。当入射电子的能量损失大,

11、并且大于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时,则靶原子被电离,其外层电子脱离靶原子并且具有一定的动能,如果电离出的电子动能大于100eV,则称此电离出的电子叫电子。电子是电离电子中能量较高的那一部分,它与入射电子一样可以使原子激发或电离,也可以与原子核和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而逐渐损失能量。第33页/共203页2、激发 高速电子通过物质时,作用于轨道电子,轨道电子获得 能量从低能态轨道跃迁到高能态轨道,这种现象称为激发。此时原子处于受激态,不稳定。当该电子退激时(跃迁),获得的能量将以光能或热能的形式释出。外层轨道电子受激退激时产生热能,内层轨道电子受激退激时产生射线。第34页/共203页3、散射 电子受到物质原子核

12、库仑电场的作用而发生方向偏折,称散射。散射对测量及防护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韧致辐射 电子在介质中受到阻滞、急剧减速时,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电磁辐射(即X射线),称为韧致辐射,又称连续辐射。第35页/共203页(二)连续X线 对X线管发出的X线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它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X线谱是连续的,称为连续X线;另一种则是线状的,称为特征X线。可见X线是由这两种成分组成的混合射线。1、连续X线的产生原理 第36页/共203页连续X线产生的物理过程是轫致辐射 高速电子进入到原子核附近的强电场区域,然后飞离强电场区域从而完成一次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时,电子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然发生变化。电子损失的能

13、量将以电磁波(包括X线)形式向外辐射。电子的这种能量辐射叫轫致辐射。由于每个高速电子与靶原子作用时的相对位置不同,且每个电子与靶原子作用前具有的能量也不同,所以各次相互作用对应的辐射损失也不同,因而发出的X线光子频率也互不相同。大量的X线光子组成了具有频率连续的X线光谱。下图是使用钨靶X线管,管电流保持不变,将管电压从20KV逐步增加到50KV,同时测量各波段的相对强度而绘制成的X线谱。第37页/共203页下图是使用钨靶X线管,管电流保持不变,将管电压从20KV逐步增加到50KV,同时测量各波段的相对强度而绘制成的X线谱。第38页/共203页2、连续X线的最短波长、最强波长、平均波长及最大光子

14、能量。第39页/共203页最短波长:第40页/共203页第41页/共203页最强波长:最强 =1.5 min 平均波长 平均=2.5min 最大光子能量 =hvmaX 第42页/共203页第43页/共203页 3影响连续X线的因素:连续X线的总强度(I连)与管电流(i)、管电压(U)、靶原子序数(Z)的关系可用下面公式近似表示出来:I连=K1 I Z Un 第44页/共203页第45页/共203页(三)标识(特征)X线 1标识X线的产生的原理 X-ray 基态基态 受激态受激态 基态基态 跃迁跃迁 激发激发 第46页/共203页第47页/共203页第48页/共203页2特征X线的激发电压 靶原

15、子的轨道电子在原子中具有确定的结合能,只有当入射高速电子的动能大于其结合能时,才有可能被击脱造成电子空位,产生特征X线。第49页/共203页第50页/共203页3影响特征X线的因素:KV MAS4.连续X线和特征X线的比例大小.第51页/共203页五、五、X线的量与质线的量与质 习惯上常用X线强度来表示X线的量与质。所谓X线强度是指在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子数量与能量乘积的总和。可见X线强度(I)是由光子数目(N)和光子能量(hv)两个因素决定的。即:I =N hv1、X线线的的量量 在实际放射工作中,作为一种简便方法,一般是用管电流(mA)和照射时间(s)的乘积来反

16、映X线的量,以毫安秒(mAs)为单位。管电压一定时,X线管的管电流的大小反应了阴极灯丝发射电子的情况。管电流大,表明单位时间撞击阳极靶的电子数多,由此激发出的X线光子数也正比地增加;照射时间长,X线量也正比地增大。所以管电流和照射时间的乘积能反映X线的量。第52页/共203页2、影响、影响X线量的因素线量的因素 1)靶原子序数的影响:在管电压、管电流、投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阳极靶的原子序数愈高,X线的量愈大。从图56中可见,曲线的两个端点都重合。其高能端重合,说明了X线谱的最大光子能量与管电压有关而与靶物质无关;低能端重合是因为X线管固有滤过的限制,低能成分被管壁吸收的缘故。射线的最大强度都呈

17、现在相同的光子能量处。第53页/共203页第54页/共203页2)管电流的影响:)管电流的影响:在一定管电压下同种靶物质和相同的照射时间,X线的量与管电流成正比,管电压一定时,X线管的管电流的大小反应了阴极灯丝发射电子的情况,管电流越大表明阴极发射的电子越多,因而电子撞击阳极靶产生的X线的量也越大:发射出的X线的强度也就越大(质不变,量增加)。图47及下图是在管电压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电流对X线量的影响。图中看到100mA和250mA的两条曲线,其X线最短波长和最长波长都完全一样,只是曲线下所包的面积不同。显然管电流大的X线量大,反之就小。图3-9管电流对X线量的影响第55页/共203页

18、第56页/共203页3)管电压的影响:)管电压的影响:在相同mAs同种靶物质的条件下,X线的量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第57页/共203页3、X线的质线的质 X线的质又称线质,它表示X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本领的大小。X线质完全由光子能量决定,而与光子个数无关。在实际应用中是以管电压和滤过情况来反映X线的质。这是因为管电压高、激发的X线光子能量大,即线质硬;滤过板厚,连续谱中低能成分被吸收的多,透过滤过板的高能成分增加,使X线束的线质变硬。在滤过情况一定时,常用管电压的千伏值来粗略描述X线的质。在工作中描述X线质除千伏值外,还用半价层、半值深度等物理量来表示X线质。第58页/共203页4、影响、

19、影响X线质的因素线质的因素 1)管电压(千伏值)的影响 X线的质仅取决于管电压的千伏值。无论何种靶物质,在一定管电压下所产生的连续X线谱的最短波长和最长波长是相同的。光子的最大能量完全由管电压控制。连续X线的质随管电压升高而变硬,但特征X线的质只与靶物质有关。2)整流方式的影响脉动电压产生的X线质比恒定电压下的软。所以管电压波形对X线的质也有影响。三相电源的6脉冲和12脉冲供电,其管电压更接近恒压,由此产生的X线脉动变化减小,其量与质均优于单相电源供电的情况。一般说来,三相全波整流与单相全波整流相比,在相同管电压和滤过的情况下,X线质约提高10。15。例如,拍头颅侧位片,单相全波整流X线机使用

20、72kV,而改用三相全波整流X线机只需要64kV就可获得相同的摄影效果。管电压的波形除了对X线的质有影响,同时对X的量也有很大的影响。第59页/共203页第60页/共203页3)、滤过方式的影响 滤过对X线的量与质及能谱构成均有很大影响。增加滤过板厚度,可大量衰减连续谱中的低能成分,使能谱变窄,线质提高,但总的强度降低了。在放射工作中应熟练掌握影响X线量与质的诸因素,并能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恰当地选择X线的量与质,这对提高影像质量和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第61页/共203页 六、六、X线的产生效率线的产生效率 在X线管中产生的X线能与加速电子所消耗电能的比值,叫做X线的产生效率。在

21、X线管中加速阴极电子所消耗的电功率(IU)全部变成高速电子的动能。这些高速电子在与物质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X线,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热。I连=K I Z Un P=IU =K I Z U2 =KZU IU X线的产生效率与管电压和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线的产生效率与管电压和靶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高压波形越接近恒压,X线的产生效率越高。研究证明,X线管产生X线的效率极低,一般不足1,而绝大部分的高速电子能都在阳极变为了热能,使阳极靶面产生很高的温升。这是X线管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原因所在。因此X线管必须有良好的散热冷却装置。大量存在的软X线也是导致效率低的原因。第62页/共203页第63页/

22、共203页七、七、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从X线管焦点上产生的X线,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即在不同的方位角上的辐射强度是不同的。这种不均匀的分布称为辐射强度空间分布。实验表明,X线辐射强度在空间的分布情况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入射电子的能量、靶物质及靶厚度等因素。1、X线强度的角分布2、厚靶周围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3、诊断X线机靶周围X线强度的空间分布 Heel Effect 阳极端效应 第64页/共203页第65页/共203页第66页/共203页第67页/共203页Heel Effect 阳极端效应:在平行于球管长轴方向上近阳极端的有效点小,x线量少,成像质量好。近阴极端的

23、有效焦点大,x线量多,成像质量差。第68页/共203页八、八、X线的本质线的本质 X线是电磁辐射谱中的一部分,属于电离辐射,其波长介于紫外线和射线之间,是具有电磁波和光量子双重特性的一种特殊物质。就其本质而言,X线与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射线完全相同,都是电磁波,只不过X线的频率很高,波长很短。X线具有波动性,与可见光一样,具有衍射、偏振、反射、折射等现象。X线具有微粒性,X线的波动性可以成功地解释X线的干涉与衍射现象,但却不能解释X线的光电效应、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等,这些只能用X线的粒子性做出圆满的解释。即X线是由一个个微粒即X光子组成的。第69页/共203页第70页/共203页第71页/

24、共203页九、九、X线的基本特性线的基本特性 X线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此外,由于X线的能量大、波长短,它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有性质。(一)物理特性 1X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不可见电磁波。2X线不带电,它不受外界磁场或电场的影响。3穿透作用 由于X线波长短,具有较高的能量,物质对其吸收较弱,因此它有很强的贯穿本领。其穿透本领的强弱取决于X线能量、物质密度和原子序数等因素。第72页/共203页4荧光作用 某些物质被X线照射后,能激发出可见荧光。如磷、钨酸钙、铂氰化钡、银激活的硫化锌镉等荧光物质受X线照射时,物质原子被激发或电离,当被激发的原子恢复到基态时,便

25、可放出荧光。透视用的荧光屏,摄影用暗盒中的增感屏,影像增强器中的输入屏和输出屏,测定辐射量的闪烁晶体、荧光玻璃等都是利用荧光特性制造的。X线的发现也是基于它的荧光作用。第73页/共203页5电离作用 X线虽然不带电,但它具有足够能量的X线光子能够撞击原子中的轨道电子,使之脱离原子产生一次电离。被击脱的电子仍有足够能量,去电离更多的原子。X线的电离作用主要是它的次级电子的电离作用。X线在气体中产生的正、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很容易收集起来。通常就是利用空气中电离电荷(或电流)的多少来测定X线的照射量。多种测定X线剂量仪器的探头,如电离室、盖革弥勒计数管等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X线的电离作用是

26、放射治疗的基础,但它也可对人体造成损伤。第74页/共203页6热作用 X线被物质吸收,最终绝大部分都将变为热能,使物体产生温升。测定X线吸收剂量的量热法就是依据这个原理研究出来的。第75页/共203页(二)化学特性 1感光作用 X线和可见光一样,同样具有光化学作用。它可使胶片乳剂感光,能使很多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X线被广泛应用于人体X线摄影和工业无损探伤检查,以及照射量(胶片法)测定等技术中。2着色作用 某些物质,如铅玻璃、水晶等经X线长期大剂量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渐渐改变颜色,称为着色作用或脱水作用。第76页/共203页(三)生物效应特性 X线在生物体内也能产生电离及激发作用,也就是使生物体

27、产生生物效应。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经一定量X线照射后,可产生抑制、损伤甚至坏死。人体组织吸收一定量X线后,视其敏感程度的不同,而出现种种反应,这个特性可在肿瘤放疗中得到充分应用,它是放射治疗的基础。当然X线对正常人体组织也可能产生损伤作用,故应注意对非受检部位和非治疗部位的屏蔽防护,同时射线工作者也应注意自身的防护。第77页/共203页第三章第三章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又称光电吸收,它是X线光子被原子全部吸收的作用过程。(一)光电效应的产生 当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通过物质时,它与原子的某壳层中某个轨道上一个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把全部能量传递给这

28、个电子,而光子本身则整个被原子吸收,获得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的束缚以速度v而自由运动,这种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第78页/共203页第79页/共203页 放出光电子的原子变为正离子,原子处于激发态,其电子空位很快被外层电子跃入填充,同时放出特征X线。有时,特征X线离开原子前,又击出外层的轨道电子,即“俄歇电子”。可见,光电效应的实质是物质吸收X线使其产生电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产生的次级粒子有:光电子、正离子(产生光电子的原子)、新的光子(特征辐射光子)、俄歇电子。第80页/共203页(二)影响光电效应发生的因素1、物质原子序数的影响 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与物质的原子序数的4次方成

29、正比。2、入射光子能量的影响 因为光电子的动能Ee=hv -EB(EB为电子结合能)所以光电效应发生的能量条件是:入射光子的能量加必须等于或大于轨道电子的结合能E。否则就不会发生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发生几率与入射线波长的3次方成正比,说明与光子能量的3次方成反比。第81页/共203页3原子边界限吸收的影响 吸收系数(光电效应发生率)一般随入射光子能量的增大而降低,即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射线的贯穿本领强;当入射光子能量hv增加到某一数值恰好等于原子轨道电子结合能时,吸收系数突然增加,这些吸收突然增加处称为吸收限。当光子能量等于原子轨道K电子结合能时,发生K边界限吸收;等于L结合能时,发生L边界限

30、吸收;等于M结合能时发生M边界限吸收,但最重要的是结合能较大的K边界限吸收,因为光电效应主要发生在结合能较大的K层,而发生在其他壳层上的机会相对较少。第82页/共203页(三)光电效应中的特征放射 P55第83页/共203页(四)诊断放射学中的光电效应 诊断放射学中的光电效应,可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有利的方面是,能产生质量好的照片影像。其原因是:1、不产生散射线,大大减少了照片的灰雾;2、可增加人体不同组织和造影剂对射线的吸收差别,产生高对比度的X线照片,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很有好处。铝靶软组织X线摄影,就是利用低能射线在软组织中,因光电吸收的明显差别而产生高对比度照片的。另外,在放疗中,光

31、电效应可增加肿瘤组织的剂量,提高其疗效。3、入射X线通过光电效应可全部被人体吸收,增加了受检者的剂量。从现代防护观点讲,应尽量减少每次X线检查的剂量。为此,可根据光电效应发生率与光子能量3次方成反比的关系,采用高千伏摄影技术,从而达到降低剂量的目的。第84页/共203页二、Compton 效应 (一)产生原理 康普顿效应是入射光子与原子中的一个外层电子相互作用时发生的。在相互作用中,光子只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外层电子,电子接收一定的能量后脱离原子束缚,以与光子的初始入射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上射出,此电子称为反冲电子。与此同时,光子本身能量降低(即频率降低)并朝着与入射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射出,此光子

32、称为散射光子。该光子又称散射线或二次射线。第85页/共203页什么是散射线或二次射线?由康普顿效应产生的波长较长,能量较低,方向不定的X线称为散射线或二次射线。第86页/共203页第87页/共203页(二)影响因素 1、物质原子序数的影响 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几率与物质的原子序数Z成正比。2、入射光子能量的影响 在诊断X线范围内,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与入射X线能量成正比。3、被照体厚度的影响 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与被照体厚度成正比。4、被照体照射面积的影响 康普顿效应发生几率与被照体的受照面积成正比。第88页/共203页(三)康普顿效应对X线影像质量的影响 (散射光子的波长和方向)降低影像对比度 (四

33、)康普顿效应对辐射防护的影响 增加防护难度第89页/共203页三、电子对效应 (一)电子对效应的产生 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光子,在与靶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时,光子突然消失,同时转化为一对正、负电子,这个作用过程称为电子对效应。第90页/共203页第91页/共203页第92页/共203页第四章 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一、X线在物质中衰减的原因X射线在其传播过程中强度的衰减,包括距离和物质所致衰减两个方面。1、距离衰减 设想X线是由点放射源发出并向空间各个方向辐射。在以点源为球心,半径不同的各球面上的射线强度,与距离(即半径)的平方成反比,这一规律称射线强度衰减的平方反比定律。距离增加l倍,则射线强度将衰

34、减为原来的14。这一衰减称为距离所致的衰减,也称为扩散衰减。距离衰减在X线防护中有什么意义?第93页/共203页2、物质衰减当射线通过物质时,由于射线光子与物质原子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等一系列作用,致使入射方向上的射线强度减弱,这一衰减称为物质所致的衰减。X线强度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是X线透视、摄影、造影及各种特殊检查和放射治疗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进行屏蔽防护设计的理论根据。第94页/共203页二、单能窄束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 由能量相同的光子组成的X线称为单能射线,它具有单一的波长或频率。I=I0e-X第95页/共203页三、连续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特点连续能谱的X线束是能量从

35、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的各种光子组合成的混合射线束,当连续X线通过物质层时,其量和质都有变化。特点是:X线强度变小,硬度变大(质提高)。这是由于低能光子容易被吸收,致使X线束通过物质后高能光子在射线束中所占比率相对变大的缘故。第96页/共203页第97页/共203页 上图表示不同厚度的吸收体对X线能谱的影响。从A到D,厚度依次增加,X线束相对强度不断地减弱。能谱组成也不断地变化,低能成分减弱很快,高能成分的比率不断增加,X线的能谱宽度(光子能量范围)逐渐变窄。可以利用X线的这种衰减特点来调节X线的质与量。X线管电压的峰值决定X线束的光子最大能量,可用滤过的方法,使其线束平均能量接近最大能量。可见,

36、X线线管管的的激激发发电电压压与与滤滤过过条条件件是是决决定定X线线束束线质的重要条件。线质的重要条件。第98页/共203页四、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一)射线性质对衰减的影响 (二)物质原子序数对衰减的影响(三)物质密度对衰减的影响 (四)每克电子数对衰减的影响(P57)第99页/共203页五、X线的滤过 (一)软X线的产生及对人体的影响 软X线是有连续辐射产生的,连续辐射产生的X线既有波长短的硬X线,也包含波长长的软X线。软X线通过人体时,绝大部分低能成分都被皮肤和表浅几厘米的组织吸收。不能透过人体,对X线影像形成不起任何作用,但却大大增加了被检者的皮肤照射量。为了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同时尽量减

37、少无用的低能光子对人体皮肤和表浅组织的伤害,就需要根据连续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规律,采用恰当的滤过措施,将X线的平均能量提高,这种过程就是所谓滤过,所用的金属片叫滤过板。X线的滤过分为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两部分。第100页/共203页(二)固有滤过 X线管内部本身的滤过称固有滤过。它包括X线管的玻璃管壁、绝缘油、管套上的窗口和不可拆卸的滤过板。固有滤过一般都用铝当量表示,所谓铝当量(mmAl)是指一定厚度的铝板与其他滤过材料相比较,对X线具有相同的衰减效果,则此铝板厚度(mm)就是该滤过材料的铝当量。一般诊断X线机的固有滤过在0.5-2mmAl。第101页/共203页 个别特殊情况需要使用低滤过x

38、线,如软组织特别是女性乳房的X线摄影和表层放射治疗,需要小的固有滤过,采用铍窗口代替玻璃窗口,因为铍的原子序数(z=4)低,它比玻璃窗口能透过更多的低能射线。第102页/共203页(三)附加滤过 附加滤过包括用工具可拆卸的附加滤过板、可选择的附加滤过板、遮光器中反光镜和有机玻璃窗的滤过等。1滤过板材料的选择 理想的滤过板应把一切无用的低能成分吸收掉,而让有用的高能成分全部透过。实际上没有这样的物质,但我们可以选择某种物质使它通过光电作用能大量地吸收低能成分,而高能成分通过时仅有极微量的康普顿散射吸收和光电效应吸收,绝大部分高能射线可通过。第103页/共203页 在x线诊断中通常都用铝和铜作滤过

39、板。铝的原子序数是13,对低能射线是很好的滤过物质;铜的原子序数是29,对高能射线是很好的滤过物质。铜不能单独作滤过板,它经常和铝结合为复合滤过板。一个复合滤过板可以包括两层或更多层的不同物质,在使用时高原子序数的铜要面向x线管,低原子序数的一层铝面向被检者。这是因为光电作用在铜内能产生8keV的特征辐射,这种射线能增加被检的皮肤照射量,可用铝层把它吸收掉,至于铝的特征辐射只有1.5keV,空气即把它全部吸收。第104页/共203页第105页/共203页第106页/共203页 2滤过板的厚度 的选择及意义 滤过板厚度的增加,低能射线迅速衰减,但高能射线衰减缓慢。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多厚的滤过板,应

40、根据具体检查类型考虑管电压和滤过板厚度的适当组合。一般X线机的复合滤过相当于2-3毫米的铝。高千伏摄影时,一定要采用厚滤过,使用低滤过而进行高千伏摄影,对受检者是十分有害的。只要能达到诊断目的,就应采用高电压、厚滤过技术。滤过板厚度选择的意义:使用3mm的铝滤过,就可使受检者皮肤照射量下降80。第107页/共203页3、滤过板性质与曝光量的关系 滤过板可有选择地大量吸收低能量光子,但对高能成分也有一定衰减。尤其是采用了较厚和较高原子序数的滤过板。为此,在x线摄影中一般采用适当增加mAs的办法来解决。实验表明采用高千伏、厚滤过摄影虽然mAs增加了,但受照剂量却大幅度降低了。第108页/共203页

41、六、诊断放射学中x线的衰减 x线影像是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不同衰减的结果。人体内除少量的钙、磷等中等原子序数的物质外,其余全由低原子序数物质组成。人体吸收X线最多的是由Ca3(P04)2组成的门牙,吸收x线最少的是充满气体的肺。人体骨骼由胶体蛋白和钙质组成,其中钙质占5060 软组织内水占75,蛋白质、脂肪及糖类占23,其余2是K、Na、Cl、Fe等元素。第109页/共203页实验证明,当光电吸收为主时,被检体的线衰减系数与x线光子的波长成正比,与有效原子序数Z4成正比,还与组织密度成正比。即:=K 3 Z4 式中K是一个比例系数。有效原子序数:指在相同照射条件下,lkg复杂物质与lkg单质所

42、吸收的辐射能相同时,则此单质的原子序数就称为复杂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密度、有效原子序数和厚度不同,对x线的衰减程度各异,一般按骨骨骼骼、肌肌肉肉、脂肪和空气的顺序由大变小。脂肪和空气的顺序由大变小。第110页/共203页第111页/共203页第112页/共203页第五章 X线剂量与测量第一节 X线常用的辐射量和单位一、照射量、照射量率和单位(一)照射量照射量定义 x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空气中产生出来的所有次级电子,当它们完全被空气所阻止时,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任何一种符号离子的总电荷量的绝对值。照射量的SI单位为库仑千克-1(ckg-1),没有专用名称。仍在沿用的照射量的专用单位为

43、伦琴,用符号R表示。1R=2.5810-4 CKg-1 第113页/共203页(二)照射量率 单位时间内照射量的增量称为照射量率,照射量率的SI单位为库仑千克-1秒-1(CKg-1 S-1)例 第114页/共203页第115页/共203页二、比释动能、比释动能率及单位 (一)比释动能 比释动能是指间接致辐射(X线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在单位质量物质中由间接致辐射(X线光子)所产生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之总和。单位:比释动能的SI单位是焦耳千克-1(JKg-1),又名“戈瑞”,简称“戈”,以“Gy记之。以此纪念为测量吸收剂量而奠定空腔电离理论基础的科学家HGray。lGy=1J Kg-1毫戈

44、端(mGy)、微戈瑞(Gy)等,其间关系为:1Gy =1000mGy=1000000 Gy第116页/共203页(二)比释动能率 间接致电离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在介质中产生的比释动能称为比释动能率。比释动能率的SI单位是戈瑞或其倍数、分倍数除以适当的时间单位而得的商,如戈秒-1(GyS-1)、毫戈时-1(mGyh-1)等。第117页/共203页三、吸收剂量、吸收剂量率及单位(一)吸收剂量 辐射所授予单位质量介质中的平均能量定义为吸收剂量。它表示进入介质的全部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能量的总和,与离开该体积的全部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能量总和之差,再减去在该体积内发生任何核反应所增加的静止质量的等效能量

45、。对对于于医医用用X线线,吸吸收收剂剂量量表表示示进进入入介介质质的的全全部部带带电电粒粒子子和和不不带带电电粒粒子子能能量量的的总总和和,与与离离开开该该体体积积的的全部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能量总和之差全部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能量总和之差。授予某一体积内物质的平均能量愈多,则吸收剂量愈大。不同物质吸收辐射能的本领是不同的。因此讨论吸收剂量,必须说明是什么物质的吸收剂量。单位:Gy第118页/共203页(二)吸收剂量率 吸收剂量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吸收剂量的增量。其SI单位用焦耳千克-1秒-1(Jkg-1 S-1)表示,其专名为戈秒-1(GyS-1)。吸收剂量率的单位亦可用戈或其倍数其分倍数除以适

46、当的时间而得的商表示,如毫戈时-1(mGyh-1)、戈时-1(Gyh-1)、戈分-1(Gymin-1)等。第119页/共203页第120页/共203页四、当量剂量、当量剂量率及单位(一)当量剂量 尽管吸收剂量可以用来说明生物体所受照射时吸收的射线能量,但被吸收的辐射剂量与引起某些已知的生物效应的危险性往往不能等效。这是因为当辐辐射射类类型型与其他条件发生变化时,某一生物辐射效应与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改变。因此,必须对吸收剂量进行加权,使修正后的吸收剂量比单纯的吸收剂量能更好地与辐射所致有害效应的几率或严重程度相联系。在在辐辐射射防防护护中中,将将个个人人或或集集体体实实际际接接受受的的或或

47、可可能能接接受受的的吸吸收收剂剂量量根根据据组组织织生生物物效效应应加加权权修修正正,经经修修正正后的吸收剂量在放射防护中称为当量剂量。后的吸收剂量在放射防护中称为当量剂量。当量剂量 =平均吸收剂量 辐射权重因子(P87)单位:即焦尔千克-1(Jkg-1),其专名是希沃特(Sv)。1Sv =l Jkg-1例:P87第121页/共203页五、有效剂量 有效剂量是以辐射诱发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为基础,表示当身体各部分受到不同程度照射时,对人体造成的总的随机性辐射损伤。辐射对人体的损害采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划分标准:受小剂量、低剂量率辐射的人群,引起的辐射损害主要是随机性效应(严重遗传

48、性疾患和辐射诱发的各种致死癌症)。而且假定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存在着线性无阈的关系,并用危险度因子来评价辐射引起的随机性效应的危险程度。第122页/共203页危险度及危险度权重因子危险度及危险度权重因子 危险度或称危险度系数,是指器官或组织接受单位当量剂量(1Sv)照射引起随机性损害效应的几率。从P88表可见均为lSv当量剂量,对于不同的器官和组织,辐射效应的危险度是不同的。为了表征不同器官和组织在受到相同当量剂量情况下,对人体导致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的差异,引进了一个表示相对危险度的权重因子,即:组织T接受1Sv时的危险度危险度权重因子 =-全身均匀受照lSv时的总危险度不同组织或器官,

49、其危险度权重因子不同,P88表第123页/共203页第124页/共203页第125页/共203页第二节 放射线的测量一、照射量的测量(一)标准电离室(自由空气电离室)第126页/共203页第127页/共203页(二)实用电离室第128页/共203页第129页/共203页二、吸收剂量的测量 对医学和辐射防护学有意义的量是物质中某点的吸收剂量。根据其定义,若需测定物质中某点的吸收剂量,则需测量射线在介质中该点沉积的能量的大小。但直接测量射线在该点沉积的能量非常困难,所以通常情况下利用探头取代该点为中心的一小块物质,用该探头测量物质中该点吸收射线能量后产生的理化变化,间接反映该点吸收的射线能量,并经

50、过适当校准、刻度后再给出该点吸收剂量大小。因此选用的探头应该足够小,使它的引入尽量减弱对原辐射场分布的干扰。吸收剂量的基本测量法有量热法、电离室测量法、热释光测量法、胶片剂量测定法、半导体剂量仪测定法等。第130页/共203页(一)电离室测量法 1、空气中吸收剂量 对于X线,在空气中最容易测得的是照射量,如在空气中已测知某点的照射量为X,那么,根据计算,这一点的空气吸收剂量为:某点的空气吸收剂量 =33.73 x 某点的照射量 (Gy)2、任意介质中的吸收剂量 P98的 f值为照射量-吸收剂量转换系数,或称照射量-吸收剂量转换因子。它是把照射量转换成吸收剂量的一个系数。P97、98 例一、二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