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docx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79915904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3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22年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20XX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通史坐标】【通史综述】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心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进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 荣鼎盛;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进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题1 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策略 】1. 留意把握学问的精确性 :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挑选题为主, 而挑选题与所学, 学问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留意考查的是考生把

2、握学问的精确程度;所以 , 考生在复习时要勤于记忆 , 牢牢地把握基础和主干学问;2. 留意把握学问的连贯性: 历史学问具有整体性 , 高考对本专题学问的考查不是孤立的往往与其他专题的学问进行有效的联系;所以, 考生在复习时要瞻前顾后, 前后联系 ,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学问;【考点猜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旧是20XX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 特殊是“ 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简洁成为命题的热点;选修【学问点总结 】先秦时期 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 年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远古禅让

3、制、公天下耒耜、刀耕火种、原始文字、绘画制陶、养蚕土地制度:井田制;耕作方式: 奴夏商世袭制、分封制、隶集体耕作; 生产商代甲骨文、 西周西周宗法制工具:金石并用;金文手工业: 青铜;商业“ 工商食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井田制瓦解、 封建春秋诸侯争霸、分封制土地私有制确立;诗经、离骚、孔子、商鞅变法铁犁牛耕;重农抑崩溃、改革变法、儒家创立和进展,战国商;铸铁柔化处理郡县制雏形百家争鸣、司南技术;都江堰、 郑国渠考点 1 、经济的进展 1. 农业 1 耕作方式的变迁: 原始农业主

4、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的显现和普遍 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 耜耕” 或“ 石器锄耕” 阶段;商周时期显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把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 , 铁农具和牛耕开头使用和推广;开头形成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2 土地制度的演化:原始社会 ,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夏、商、西周时期 , 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战国时期 , 以秦国商映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 , 废止井田制 ,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全部制 ,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 , 在中国历史上始终连续了2000多年;(3)战国水利大进展;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

5、;2. 手工业1 春秋战国时期 ,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状;古代中国手工业进展的特点: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头,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 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状, 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就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但技术传承是封闭性的,同时匠户没有人身自 由,他们的劳动制造性受到束缚;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 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固小农经济起到肯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阻碍了 市场发育; 2 商周青铜铸

6、造特别富强 ,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闻名;春秋晚 期, 中国已有人工冶炼铁器;战国时期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进展;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 蚕缫丝织绸 的国家;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觉了陶纺轮和骨梭、骨针、骨锥等器物,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新石器时代,显现养蚕缫 丝和丝织技术;商朝已有织机 , 能织多种丝织品,仍有负责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甲骨文中,有关于祭奠蚕神的内容;西周时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4 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陶);3. 商业 1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 春秋战国时期 , 官府掌握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中心;有的城里显现“ 市井” 商业区;,

7、 商人的社会位置提高; 显现巨商和商业4. 经济政策:战国时期 , 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 , 首倡“ 重农抑商”政策 , 后来的历代封 建王朝 , 都继承并进展这一政策;考点 2 、政治制度(与其一脉相承的是井田制,重点把握)1. 分封制 1 含义: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 ,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 拱卫王室;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2 义务及权益:被封诸侯必需听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

8、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 的权益;,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3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4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 扩大了统治区域 , 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连续数百年的强国;2. 宗法制 1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2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位置;与团结;, 巩固国家统治;有利于爱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3.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 留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

9、政治结构, 带有深厚的部族颜色;考点 3 、精神文明, 生产力进步,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 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 思想活跃 , 显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 由此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展富强;1. 汉字多年前 , 原始文字称为“ 图画文字”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 脱离图画 , 形成l 6000汉字;2 商朝时 ,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 汉字从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脉络演化进展 , 其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2. 文学艺术 1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以四

10、言为主 , 多重章叠句 ,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 楚辞:公元前 4世纪在楚国产生的新诗歌体裁,又称“ 骚体” ;采纳楚国方言 , 句式 敏捷, 易于表达情感,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仍有九歌、天 问九章等;3 春秋战国,音乐艺术已经较为发达;战国青铜编钟 3. 科技 战国时期创造了“ 司南” ;4“ 百家争鸣”1 背景:政治因素: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统治者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国家富强,士阶层空前活跃 , 纷纷提出各自的主见;为百家争鸣制造宽松学术氛围;经济因素: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提高了生产力 ,

11、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进展;文化因素:训练和学术逐步下移 , 从“ 学在官府” 进展为“ 学在民间” ,“ 私学勃兴” ;2 各学派代表人物:道家: 老子和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 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3 评判:“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进展的重要阶段;各家学派彼此渗透、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进展的基础,成为传统文化的源头;考点 4 、儒家学说的创立和进展1. 孔子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1 主要成就:思想核心: “ 仁” 、“ 礼” 和“ 中庸” ; “ 仁” 即“ 仁者爱人” ; “ 礼”即“ 克己

12、复礼” ;首创私人讲学, 主见“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训练的局面,第 3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其训练思想比较进步,主见“ 有教无类”; 整理六经,储存古代文化;2 历史位置: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固社会、缓和冲突 , 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整理的“ 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以“ 仁”“ 礼”“ 道义” 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 ,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奠定了中国古代训练传统 2. 孟子 1 政治思想:把孔子“ 仁” 的思想, 使“ 学在官府

13、” 进展为“ 学在民间” ;, 进展为更加系统的“ 仁政” 思想;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 提出“ 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2 伦理观:主见“ 性本善” ;3. 荀子1 政治思想:主见施政用“ 仁义” 和“ 王道”, 以德服人 , 提出“ 君者舟也 , 庶人者水也;水就载舟 , 水就覆舟” 的闻名论断;强调“ 天行有常”,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 想;2 伦理观:主见“ 性恶论” ;留意:儒家思想的继承关系,以及各个代表之间的区分与联系;【重难点解析】1. “ 重农抑商” 政策1 实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就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以后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都

14、沿袭了2 含义:鼓励进展农业 , 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进展;3 缘由: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又是古代最具打算性的生产部门 , 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 要承担者 , 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4 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 巩固封建统治;5 评判: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 , “ 重农抑商” 对社会经济的进展和封建统治的巩 固起了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 , 特殊是到了明清时期 , 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 , “ 重 , 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进展、强化了自然经济 , 而且造成 农抑商” 政策违反了经济进展规律 了资本主义萌

15、芽的缓慢进展 , 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缘由之一;从根本上说 , “ 重农” 是 正确的 , 但不能把“ 农业” 和“ 商业” 长期放在对立面;2对中华文化的规律性学问总结 中华文化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又是世界上绵延不绝、始终向前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经受了辉煌的进展时期,以其特殊的体系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古代 中外文化沟通的史实告知我们,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既是向外传播优秀文化的历程,也是不 断吸取世界各国优秀文明的历程;社会存在打算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打算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打算上层建 筑;肯定时期的文化, 是由肯定时期的政治、 经济打算的; 经济的进展,为科技文化

16、的进步提 供物质基础;由经济打算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进展供应了相应的社会环境;统治者实 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 有利于科技文化的正常进展; 统治者对外来宗教实行开明政策, 能促 前 进文化的丰富多彩;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有利于加强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沟通与进展;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进展奠定了基础;【阶段特点】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时期;1 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17、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治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治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连续数百年的强国;2中心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位置,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固;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步崩溃;2 经济上1农业经受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 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井田制 ,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

18、土地私有,2手工业与农业分别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 时期逐步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状,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3商业显现,并逐步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3 思想文化上 1“ 百家争鸣”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 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真题探究 诗经、楚辞 ;2022 江苏高考,节选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表达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有子

19、 孔子弟子 曰: “ 孝弟 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 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 和谐,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必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 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 训约十四条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见;2历代很多家训表达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0、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解题思路 审材料 材料大意是推崇、强调家庭成员间“ 孝悌” 、“ 伦理等级观念” ;找题眼 儒家思想中有塑造民族道德规范的主见与作用是此题命题立意所在,也就是题眼;审设问“ 列举 ” 与“ 归纳 ” 是两大限定词, “ 列举 ” 重心在于再现所学学问, “ 归纳 ”技巧在于概括提炼材料观点,切记多角度概括,切记不要照抄原文内容,要有适当概括高度;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见: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 ;实施仁政;2主要内容:家庭和谐;宗族团结;乡里和谐;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

21、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进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进展的主题,这一时期显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配套练习】1.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君主专制D. 中心集权制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判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表达在“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C制度法令的统一B

22、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D依据才能政绩任免官吏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以下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文巧禁,就民无所游食,民无所 游食就必事农;民事农就田垦,田垦就粟多,粟多就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争论者据此得出“ 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亲密相关” 的结论;该判定:A材料充分、懂得精确,结论合理 C材料不充分、懂得精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懂得不精确,结论不合理 D材料不充分、懂得不精确,结论不合理5“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这句话

23、指的是 A分封制C郡县制B井田制 D行省制6“ 齐人” 、“ 鲁人” 、“ 楚人” 这种表述,逐步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 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7、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受了从“ 刀耕火种” 到“ 铁犁牛耕” 的转变;那么,中名师归纳总结 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B、刀耕火种第 6 页,共 34 页A、石器锄耕-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8、在中国封建社会,假如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A、将公田化为私田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24、C、土地兼并 D、吞并井田制下农夫的土地9、以下有关“ 男耕女织” 式小农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中,不正确选项()A、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洁的性别分工导致难以扩大再生产 C、严峻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进展 D、抵挡天灾人祸的才能有限10、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展缓慢和长期连续的重要缘由;这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下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B、小农经济阻碍了封建社会经济的进展C、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且占据主导位置D、小农经济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11、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

25、经济被称为()A.商品经济B.小农经济C.市场经济D.方案经济12(20XX年山东文综历史,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留意实践的政治家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C墨家D法家A儒家B道家13(20XX年海南卷历史, 2)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就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就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就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表达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14(20XX年上海历史, 31)孔子说:“ 天何言哉 .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 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移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见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熟识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专题二 秦汉中华文明的进展本节内容:高中必修一秦朝中心集权的成立,必修二秦汉经济,必修三文化文化部分,选修人物部分秦始皇;【复习策略 】历史大事不是孤立发生的 , 其产生的影响也不是片面的;考生要留意从政治、经济

27、、文化等角度多维摸索历史大事 , 懂得政治、经济、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比如 , 考生在分析西汉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缘由时 , 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儒家思想的内容 , 而应当放眼当时的整个社会 , 从西汉诸侯国力力日益膨胀 , 中心集权面临严峻威逼;经济逐步复原与进展 , 但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 威逼西汉稳固等角度进行分析, 才能真正懂得西汉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缘由 , 也才能真正懂得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所以 , 考生在复习时假如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复习历史学问 ,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考点猜测 】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和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本专题最重要的 两个内容,是

28、高考命题的热点;【学问整合 】秦汉时期 从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 220 年 政治经济文化选修秦:皇帝制度、 三公九秦:修灵渠、 驰道,统小篆、隶书、楷书;“ 焚秦始皇卿、郡县制、中心集权;一度量衡;汉:田庄、书坑儒” ;造纸术;董汉:郡国并行、察举制、牛耕普及、耦犁、犁壁、仲舒新儒学;儒学成为中外朝、刺史制、推恩丝绸之路、水排、“ 市” 、正统;汉赋令、独尊儒术王景治黄1、秦始皇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官僚制度、行政机构和秦律,从制度上保证了 封建皇权的专制,这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进展的必定结果;2、秦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为社会经济进展供应了客观条件;两汉初期统治者调整 统治政策,一方面重

29、整封建统治秩序,另方面推行疗养生息政策,缓和社会冲突,在肯定 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 推动封建经济的快速进展; 秦汉时期的经济进展主要是以黄河流域 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在较长时期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南方的越族地区除珠江流域稍好之外,其他地区尚处于未开发的状态;3、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进展时期;秦汉文化具有反映其社会经济、政治进展的 四大特点;秦汉文化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进展奠定了基础;4、秦汉时期中心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设立管治的机构,奠定中国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此时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时战、时和,但民族融合是历 史进展的主流和趋势;民族间的战争客观上推动了双方的接触

30、和沟通,加速民族融合;而 民族的融合和沟通,使北方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文化学问传入边疆地区,带动了当 地生产力的进展和经济文化的进步;5、秦汉时的对外交往处于初始阶段;主要反映在丝路的开创,中国对外商业贸易开 始进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考点 1 、经济进展(物质文明)1. 农业1 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汉代牛耕逐步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农具改进:曲柄锄、大镰);西汉耦犁, 东汉显现一牛挽犁;2 西汉创造了播种工具耧车;(3)水利:关中地区浇灌渠道

31、规划合理,成效显著,井渠;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2. 手工业 1 冶铁:汉代冶铁开头用煤炭做燃料,显现竖炉炼铁,具水排,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2 制瓷:东汉时 ,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创造水力鼓风冶铁工3 丝织业:丝织技术发达;花色达 20多种,素纱禅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从西汉起 , 中国的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 中国因此获得“ 丝国” 的誉称;(4)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但技术传承是封闭性的,同时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制造性受到束缚;3. 商业l 显现集中贸易的“ 市” ;这时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

32、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并且被严格掌握和治理;2 秦交通网发达,修直道,在西南开创“ 五尺道” ;西汉时 , 商运活跃;由于开通了丝绸之路 , 中外贸易逐步进展起来;3 秦汉统治者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 严格掌握商业;秦制定治理“ 市” 的法律;汉长安的“ 市” 四周建有门、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 ,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治理, 按时开市、闭市 , 闭市后不许交易;汉武帝推行抑制富商大贾、进展官营商业的政策,实行盐铁专卖,设置盐官和铁官,实行官营治理;考点 2 、政治文明1. 秦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在中心

33、以皇权为中心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在全国范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心集权制度的基础;越;1 皇帝制度: 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行转移;以皇权至上显示了位置的不行僭特点:皇帝独尊,如各样称谓“ 朕、制、诏、玺” 等;皇权至高,一人把握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以此显示权力不行转移;2 三公九卿制:丞相:帮忙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 , 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治理全国军务;诸卿:分别掌管各项具 休政务 , 是中心政府的职能部门;百官“ 朝议” 方式争论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特点:君主专制下的三权分立、位高权重、内外兼管、不能世袭

34、;3 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郡是中心政府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 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 , 对上承担中心命令 , 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下设县 , 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影响:郡县制的推行 , 是中国古代国家行政制度的一大进步, 对中心加强对地方的掌握和治理 , 巩固国家的统一 , 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展 , 都起了重大作用;郡县制推行也是我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 选官制度:各级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名师归纳总结 2. 西汉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巩固, 形成“ 中朝” (内朝)限制和减弱第 9 页,共 34 页1 加强君主专制:汉武

35、帝让秘书、侍从等参议要政-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相权;2 加强中心集权:西汉初 , 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 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 , 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逐步减弱王国力力;划分十三个监察区域,设刺史加强对地方掌握;3 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举孝廉)考点 3 、精神文明1.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 董仲舒依据中心集权的需要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主见有:针对中心集权需要, 提出“ 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加强中心集权;针

36、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 天人合一” 、“ 天人感应” 学说 , 宣扬“ 君权神授”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见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 三纲五常”;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见 , 为加强君权 , 董仲舒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2 董仲舒的主见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 兴办太学 , 在各郡设立学校, 初步建立起地方训练系统 , “ 五经”成为教科书,训练为儒家所垄断;儒家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 科技1 西汉前期 ,

37、 中国已经有了纸;2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 用树皮、麻头等廉价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人称“ 蔡侯纸” ;造纸术的创造与改进 3. 汉赋,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宏大革命;1 显现:汉朝时 , 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 , 制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2 特点:汉赋辞藻华丽 , 手法夸张 , 内容丰富 ,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文化气度;3 代表人物及作品:西汉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时张衡的二 京赋;阶段特点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进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进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位置;1 政治上:大一统政治体制在全国确立;秦终止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称雄局面

38、,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所开创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到了汉代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和进展,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这一体制的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性、无可分割性和世袭性;2 经济上1封建经济初步进展;秦代,国家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为经济进展制造了有利的条件;2西汉初期的疗养生息政策为社会经济的复原和进展供应了政策保证,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3 思想文化上: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进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进展作出了重要奉献;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

39、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1文学方面,汉赋是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2科技方面,显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3思想方面,从秦始皇“ 焚书坑儒” 到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经受了打击并实现复兴,开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重难点解析】秦朝中心集权制度1 产生的缘由:经济上 ,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 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政权来爱护社会的稳固 , 保证生产的进展;政治上, 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应付人民的抵抗 , 爱护其统治;思想上 , 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的集权理论;2 产生的原就:封建专制主义原就

40、;3 产生的影响:秦朝国力增强 , 疆域不断扩大 , 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成为当时世界大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 , 巩固国家统一 ,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 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 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 且不断加强与完善;2. 对秦始皇的评判1 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 灭六国 , 统一全国 , 终止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进展,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沟通

41、;北击匈奴筑长城,南征百越设四郡管辖,巩固了国家统一,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 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 过:焚书坑儒 ,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暴政、刑法严酷;大兴土木 , 徭役繁重 , 广 建宫殿陵墓 , 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秦朝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 (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最为重要的,但是考试多为挑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一个小题显现,和其它朝代做对比;真题探究 2022 北京高考,节选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区域时间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 669 长江流域342 611 2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

42、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缘由;解题思路 名师归纳总结 审材料数据变化表达了地方行政中心区域变化;第 11 页,共 34 页找题眼经济重心南移及江南经济进展;-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审设问 数据 “ 变化 ” 及变化 “ 缘由” 是限定语,前者需概括材料中数据的变化趋势、空间变化趋势,后者需多角度整合所学回答;答案 2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削减,长江流域数量增加;缘由: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削减;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富强,县城总体数量增加;【配套练习】1(20XX年海南卷历史,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奇中的“ 三皇” 、“ 五帝”之名而称“ 皇帝” ,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2(20XX年重庆文综历史, 13)史记 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 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战乱频仍 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