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现代文阅读模考好题精选练习2(附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7976201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现代文阅读模考好题精选练习2(附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现代文阅读模考好题精选练习2(附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现代文阅读模考好题精选练习2(附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现代文阅读模考好题精选练习2(附参考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语文模考好题精选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现代文阅读)一、(2023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一模)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团圆(节选)巴金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我并不曾失信

2、。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

3、。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不凑巧,他回国去了。“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

4、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

5、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

6、要急死了。下次来吧。”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

7、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忠于团,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爱祖国,就要爱自己的同志。”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

8、。(有删改)文本二:巴金的小说理论是他大量小说创作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主张创作面向读者,“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摘编自许德论巴金的小说理论与批评)【注】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

9、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一项是( )A、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和“我”的回忆,塑造了小刘的好战士形象。B

10、、小刘两条腿都锯掉了,还是坚信自己能回到前线去,表现出勇敢执着、坚强乐观的人物特征。C、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D、小说中“我”的形象带有一定的作家自我抒发的色彩,读者可以从中窥测到作家的家国情怀。8、文本一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9、文本二中巴金的小说创作理论在团圆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二、(2023浙江省金华十校高三模拟)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复仇(节选)汪曾祺这座庙有一种什么东西使他不安。他想了想那座佛殿。这和尚好怪!和尚是一个,蒲团是两个。一个蒲团

11、是和尚自己的,那一个呢?佛案上的经卷也有两份。而他现在住的禅房,分明也不是和尚住的。这间屋,他一进来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墙极白,极平,一切都是既方且直,严厉而逼人。而在方与直之中有一件东西就显得非常的圆,不可移动,不可更改。这件东西是黑的。白与黑之间划出分明的界限。这是一顶极大的竹笠。笠子本不是这颜色,它发黄,转褐,最后就成了黑的。笠顶有一个宝塔形的铜顶,颜色也发黑了,一两处锈出了绿花。这顶笠子使旅行人觉得不舒服。什么人戴了这样一顶笠子呢?拔出剑,他走出禅房。他舞他的剑。自从他接过这柄剑,从无一天荒废过。不论在荒村野店,驿站邮亭,云碓茅蓬里,废弃的砖瓦窑中,每日晨昏,他都要舞一回剑,每一次对他

12、都是新的刺激、新的体验。他是在舞他自己,他的爱和恨。最高的兴奋,最大的快乐,最汹涌的激情。他沉酣于他的舞弄之中。把剑收住,他一惊,有人呼吸。“是我。舞得好剑。”是和尚!和尚离得好近。我差点没杀了他。旅行人一身都是力量,一直贯注到指尖。一半骄傲,一半反抗,他大声地喊:“我要走遍所有的路。”他看看和尚,和尚的眼睛好亮!他看这双眼睛里有没有讥刺。和尚如果激怒了他,他会杀了和尚。然而和尚站得稳稳的,并没有为他的声音和神情所撼动,他平平静静,清清朗朗地说:“很好。有人还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走过去。”万山百静之中有一种声音,丁丁然,坚决地。从容地,从一个深深的地方迸出来。这旅行人是一个遗腹子。父亲被仇人杀了,

13、抬回家来,只剩一口气。母亲拾起了父亲留下的剑。到他长到能够得到井边的那架红花的时候,母亲交给他父亲的剑,在他的手臂上刺了父亲的仇人的名字,涂了蓝。他就离开了家,按手臂上那个蓝色的姓名去找那个人,为父亲报仇。不过他一生中没有叫过一声父亲。他没有听见过自己叫父亲的声音。父亲和仇人,他一样想不出是什么样子。如果仇人遇见他,倒是会认出来的:小时候村里人都说他长得像父亲。然而他现在连自己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了。真的,有一天找到那个仇人,他只有一剑把他杀了。他说不出一句话。他跟他说什么呢?想不出,只有不说。有时候他更愿意自己被仇人杀了。有时候他对仇人很有好感。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仇人。既然仇人的名字几乎

14、代替了他自己的名字,他可不是借了那个名字而存在的么?仇人死了呢?然而他依然到处查访这个名字。“你们知道这个人么?”“不知道。”“听说过么?”“没有。”“但是我一定是要报仇的!“我知道,我跟你的距离一天天近了。我走的每一步,都向着你。”“即使我一生找不到你,我这一生是找你的了!”他为自己这一句的声音掉了泪,为他的悲哀而悲哀了。天一亮,他跑近一个绝壁。回过头来,他才看见天,苍碧嶙峋,不可抗拒的力量压下来,使他呼吸急促,脸色发青,两股紧贴,汗出如浆。剑在背上,很重。而从绝壁里,从地心里,发出丁丁的声音,坚决而从容。他走进绝壁。好黑。退出来?不!他像是浸在冰水里。他的眼睛渐渐能看见面前一两尺的地方。他

15、站了一会,调匀了呼吸。丁,一声,一个火花,赤红的。丁,又一个。面前飘来了冷气,不可形容的阴森。咽了一口唾沫。越走越窄,他得弓着身子。一个又一个火花爆出来。好了,到了头:一堆长发。长头发盖着一个人。匍匐着,一手錾子,一手铁锤,低着头,正在开凿膝前的方寸之地。錾子从下向上移动着。一个又一个火花。他的手举起,举起。旅行人看见两只僧衣的袖子。他的手,奇瘦,瘦到露骨,都是筋。旅行人后退了一步。和尚回了一下头。一双炽热的眼睛,从纷披的长发后面闪了出来。旅行人木然。举起,举起,火花,火花。他差一点晕过去;和尚的手臂上赫然有三个字,针刺的,涂了蓝的,是他的父亲的名字!一时,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那三个字。一

16、笔一画,他在心里描了那三个字。丁,一个火花。随着火花,字跳动一下。时间在洞外飞逝。一卷白云掠过洞口。他简直忘记自己背上的剑了,或者,他自己整个消失,只剩下这口剑了。他缩小,缩小,以至于没有了。然后,又回来,回来,好,他的脸色由青转红。剑!他拔剑在手。忽然他相信他的母亲一定已经死了。铿的一声。他的剑落回鞘里。第一朵锈。他看了看脚下,脚下是新开凿的痕迹。在他脚前,摆着另一副锤錾。他俯身,拾起锤錾。和尚稍微往旁边挪过一点,给他腾出地方。两滴眼泪闪在庙里老和尚的眼睛里。有一天,两副錾子同时凿在虚空里。第一线由另一面射进来的光。约一九四四年写在昆明黄土坡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17、一项是( )A、小说讲述“遗腹子”大半生为父报仇最终放弃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有些所谓的仇可以不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更重要。B、小说插叙了旅行人为父亲报仇的原因,遗腹子的身份使他未出生就被赋予了沉重的使命,但这使命并非他自觉寻求到的生命意义。C、文中多处运用伏笔,如两个蒲团、两份经卷却只有一个和尚、万山百静之中传来声音等,使下文长发僧人的出现显得合情合理。D、他有时“愿意自己被仇人杀”“对仇人很有好感”“忽然他相信他的母亲一定已经死了”,这些含蓄地表达出了旅行人对母亲的不满。7、下列对与“绝壁”有关的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壁”照应“没有路的地方”,“从没有路的地方走过

18、去”表层意是开凿绝壁。B、“绝壁”隐喻仇人处于你死我活的境地,而开凿绝壁则隐喻了化解仇恨的可能。C、旅行人的感受反衬出绝壁的阴森冰冷,绝壁的阴森冰冷反衬出火花的赤红明亮。D、嶙峋绝壁与枯瘦僧人的形象相辅相成、互为比照又有机融合,审美意义同等重要。8、文中三处划线句子有何含义?请结合文本分别作简要分析。9、本文是汪曾祺青年时代的作品,在创作中尝试借鉴了意识流的创作方法。请分析本文意识流写法的特征及文学效果。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6.【参考答案】 C【解析】“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说法错误。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7.【参考答案】 C【解析】“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

19、衬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并没有说王芳胆小懦弱,而是通过王芳的赞扬之语正衬小刘的英勇。8.【参考答案】 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 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 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解析】考查赏析

20、小说叙述第一人称作用的能力。“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小说以“我”对小

21、刘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有利于故事的展开。“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

22、9.【参考答案】 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 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 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解析】考查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由文本二“他视创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可知,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这也可以从注释“1952年3月,以巴金为团长由文学艺术家组成的17人访朝代表团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在战火纷飞的

23、前线度过了300多天;1961年,巴金根据在朝鲜的真实经历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得到证明。由文本二“把心交给读者,和读者进行诚挚的情感交流”可知,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交给读者”。由文本二“同时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肯定情感是创作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技巧只是它的附庸”可知,小说团圆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情感自然,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二、6.【参考答案】 D【解析】“这些含蓄地表达出了旅行人对母亲的不满”错误。他有时“愿意自己被仇人杀”“对仇人很有好感”是因为他个人与所谓的仇人并无恩怨,所以才会有如此犹疑反复的心态

24、。为父报仇的使命是母亲赋予旅行人的,母亲相当于复仇的标签,“母亲一定已经死了”意味着他自我意识的觉醒,他要揭下这个标签,不再执行复仇的任务,并非表达对母亲的不满。7.【参考答案】 C【解析】“旅行人的感受反衬出绝壁的阴森冰冷”错误,旅行人的感受属于侧面烘托,不属于反衬。8.【参考答案】 表现了旅行人即使走遍所有的路,也要找仇人报仇,传达出他欲实现母亲遗愿的强大决心; 剑回鞘,意味着复仇之剑开始被搁置,仇恨开始被放下; 表现出旅行人和僧人放下陈年旧怨,一同投入到“开辟新道路”“寻求新可能”的行动中;并寻求到了充满光明、充满希望、化解仇恨的新出路。 【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结合“

25、这旅行人是一个遗腹子。父亲被仇人杀了,抬回家来,只剩一口气。母亲拾起了父亲留下的剑。到他长到能够得到井边的那架红花的时候,母亲交给他父亲的剑,在他的手臂上刺了父亲的仇人的名字,涂了蓝。他就离开了家,按手臂上那个蓝色的姓名去找那个人,为父亲报仇”可知,母亲交给他父亲的剑,并在他的手臂上刺了父亲的仇人的名字,让他去找那个人为父亲报仇。表现了旅行人即使走遍所有的路,也要找仇人报仇,传达出他欲实现母亲遗愿的强大决心。结合“他简直忘记自己背上的剑了,或者,他自己整个消失,只剩下这口剑了。他缩小,缩小,以至于没有了”可知,他简直忘记自己背上的剑了,甚至连他自己缩小,以至于没有了。剑回鞘,意味着复仇之剑开始

26、被搁置,仇恨开始被放下。结合“他俯身,拾起锤錾。和尚稍微往旁边挪过一点,给他腾出地方。两滴眼泪闪在庙里老和尚的眼睛里”可知,他拾起锤錾,和尚给他腾出地方,表现出旅行人和僧人放下陈年旧怨,一同投入到“开辟新道路”“寻求新可能”的行动中;结合“有一天,两副錾子同时凿在虚空里。第一线由另一面射进来的光”可知,最终凿在虚空里,射进来光,说明他们寻求到了充满光明、充满希望、化解仇恨的新出路。9.【参考答案】 在结构方面,以主角的意识活动作为串联全文的线索,将现实与过去勾连并组织成文,新颖独特; 在情节方面,意识流所展示的心理对其种种行为起了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情节显得合理; 在人物塑造方面,意识流直接而完

27、整地呈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使生来背负仇恨而终于实现自我意识觉醒的人物的形象更突出; 在主题方面,意识流活动直接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变异状态,充分表现出个体精神变形过程中的痛苦和灵魂蜕变后的快意,深化主题。【解析】考查赏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在结构方面,文章开篇“这座庙有一种什么东西使他不安。他想了想那座佛殿。这和尚好怪”,发展“把剑收住,他一惊,有人呼吸”“有时候他更愿意自己被仇人杀了。有时候他对仇人很有好感”,结尾“他俯身,拾起锤錾。和尚稍微往旁边挪过一点,给他腾出地方”,文章以主角的意识活动作为串联全文的线索,将现实与过去勾连并组织成文,新颖独特。在情节方面,结合“真的,有一

28、天找到那个仇人,他只有一剑把他杀了。他说不出一句话。他跟他说什么呢?想不出,只有不说”“他简直忘记自己背上的剑了,或者,他自己整个消失,只剩下这口剑了。他缩小,缩小,以至于没有了”可知,这些都是心理描写,意识流所展示的心理对其种种行为起了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情节显得合理。在人物塑造方面,结合“真,有一天找到那个仇人,他只有一剑把他杀了。他说不出一句话。他跟他说什么呢?想不出,只有不说”可知,通过心理描写,表达他想报仇;结合“他简直忘记自己背上的剑了,或者,他自己整个消失,只剩下这口剑了。他缩小,缩小,以至于没有了”可知,他最终放弃了报仇。意识流直接而完整地呈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使生来背负仇恨而终于实现自我意识觉醒的人物的形象更突出。在主题方面,结合“有时候他更愿意自己被仇人杀了。有时候他对仇人很有好感。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仇人。既然仇人的名字几乎代替了他自己的名字,他可不是借了那个名字而存在的么?仇人死了呢”可知,有时候愿意自己被仇人杀了,有时候对仇人很有好感,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仇人。意识流活动直接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的变异状态,充分表现出个体精神变形过程中的痛苦和灵魂蜕变后的快意,深化主题。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