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考察心得.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7959462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野外考察心得.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理野外考察心得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学问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实力。下面就是我带来的地理野外考察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1 很荣幸最为本期的学员和那么对的同仁一起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6月25日至28日呼伦贝尔大草原之行,让我开阔了地理视野。 第一天,18小时的火车有了同仁们的陪伴便也不觉漫长,一路山大家谈论高考题,谈论沿途美景,谈论这次旅程即将见到的地貌。驱车到达诺干湖景区,草原人民的下马酒让我们对蒙古族的文化又有了更深刻的相识,骑马的汉子的英勇让我们对蒙古族的英勇深表钦佩,蒙古包的聚餐让我们对成吉思汗顿生敬意和崇拜。诺干湖的美景让

2、我们心灵得以休憩,但沿途也看到了些水体的污染,爱护净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下午前往阿尔山,一路上牛羊成群,葱葱郁郁的草地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张壁纸。途中为森林草原的过渡带。其次天前往樟子松林森林公园,这里高耸的樟子林王有481岁了,感慨岁月变迁,树木不朽,大自然的奇妙。之后我们来到了天池,天池为高位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后积水而成。又欣赏到了亚洲第一火山岩溶地貌-石塘林,岩石的组成和构成让我对火山岩溶地貌有了更深的相识,三潭峡的水很澄澈,流淌的水体为这绿色画卷添以灵动之美,杜鹃湖的L型让我们流连忘返。 感谢基地全部老师,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对,接着酷爱自然,酷爱地理!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2 接下来我们

3、前往飞鹰古道。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困难,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坚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裂开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限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

4、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纳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积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

5、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丽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好像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凹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起先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观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日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6、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相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相识。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3 植物对许多人来说就是被人们种植的绿色的有生命的生物。其实植物的概念并不是这样,有的细菌如蓝藻也属植物的范畴。植物是指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一类自养型生物。它是自然界的生产者,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很喜爱植物,我喜爱探讨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喜爱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所以我很期盼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这样我就可以实地考察它们,近距离接触它们,以便更好的理解驾驭书本学问了 。 记得在刚起先学习植物学的时候,师兄就跟我们说之后会有一次的野外实习,

7、从那时侯起,我就特别期盼,认为最终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究。实习的日子最终到了!在兴奋与期盼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相识一种植物,大家就先仔细采集植物或拍照,然后见到不相识或听不清楚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楚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愿停下来。在这次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很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即使下雨天,依旧没使我们停下实习的脚步,依旧撑着伞,穿着雨衣,一路认植物。 上山后我们被分成几个大组,各个大组在相应老师的带领下带着枝剪、采集袋

8、就去采集植物了。我归属于张老师的带领下。张老师带着我们那一大组往山上走,当见到常见的植物时,张老师就向我们讲解它是什么科、什么属、什么种、果实的类型或花序的类型或这两者,有时还介绍植物背后的小故事,我们边听边记,然后老师就让学生把它剪下来留作标本。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就整理好工具、背着标本回去了。因为植物不像动物那样有活动的实力,所以上午的收获自然不会少,同时我也学到了许多东西:第一,在视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留意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援?),然后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果实等细微环节特征去视察鉴别,以前总认为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是雷同的,不会有多大区分,但

9、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因为评判叶子是否一样的标准有叶形、叶尖、叶缘、叶脉等;其次,要把理论学问运用到实际视察鉴别植物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听老师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只须要供应手记录老师讲的东西就行了。可是我觉得这其中也有几点不足:一是这全部由老师讲学生记,并不能培育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实力;二是大家都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视察鉴别植物的机会,达不到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实力;三是学生“爱护资源,珍爱生命”的意识不强,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去考虑这种植物的现存量,只知道采,而且毫不留情,就像鬼子扫荡敌人一样要把他们歼灭掉。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到了植物的自身魅力,在这个过程中,

10、我领悟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育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实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颖与漂亮的赞美与酷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索、团结互助、不停探究。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学问,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主动运用课堂学问去视察、识别各种植物、细致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学问的印象,而且培育了我们对课本学问的运用实力。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豆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 在国家4A级风景区-缙云山,我们

11、看到了许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殊明丽、有些果长得很奇异、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殊兴奋、问题也特殊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爱好,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由于这次实习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团结,在大家的相互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许多难忘而美妙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

12、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许多的实习阅历,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 通过参与野外实习,我们们巩固了已学过的基础学问、学到了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相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自我熬炼与提高。总体而言,野外实习基本上实现了预期目标。感谢老师的指导!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4 (1)天井峡丹霞地貌: 奇妙漂亮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如图1)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充溢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

13、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倒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

14、斜方向一样的缓坡。崖面的倒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逝,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倒塌,则形成高大、壮丽的悬崖坡;悬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

15、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辨别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部分,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依次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 河流的阶地主要分为三类:即侵蚀阶地、积累阶地和基座阶地。渭河河谷则主要为侵蚀阶地,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渭源县城的大部分面积和人口就分布在这个切割平台上,即分布在渭河的一级阶地上,其向上海拔渐渐抬升

16、,也就是说,随着阶地的上升,人口和建筑的数量分布呈一种下降的趋势。 (3)系云摩天太白山: “不登太白非英雄,登上太白赛神仙”,游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太白山的奇伟雄宏,太白山山势险峻,酷似华山,因此,有“小华山”之称,(如图2)太白山海拔高约3300多米,在太白山山麓主要有人工针叶林(以落叶松为主),大约再向上两百多米渐渐由针叶林向灌木丛过渡,树木以乔灌木为主,如:桦树(红桦、白桦)等,在大约20_米处起先有了积雪,此时天上的雨滴变成了晶莹的雪花纷纷落向地 面,在这一带连灌木丛都少见了,大多为一些草甸植物。 在山顶向下俯视时烟雾飘渺,真有一种神仙畅游的感觉,此时的山顶已是荒漠,只有进存的一些苔原植

17、物和几簇耐高寒的植物,显得特殊荒芜,虽然这里没有终年积雪,但十月的天气已经让这里变得银装素裹、格外妩媚,令人感觉毛骨悚然。 (4)石门水库和峡口水库: 这是在渭河源头的两条支流上所建的水库,渭河上游主要由三条支流汇合而成,站在水库的堤坝上,看碧波荡漾,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亲切感。 水库的主要作用有:1、调整地方小气候,由于定西市内气候比较干燥,蒸发旺盛,这样的水库就有了增湿降温的作用,使得地方气候呈良性循环的态势。 2、水库可以用来浇灌,为农业的发展供应足够的浇灌水源,这样就可以使得渭源县人口打破靠天吃饭的单一模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3、水库可以用来搞一些人工养殖,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经

18、济收入,从而提高人口生活水平。 4、修建水库不仅对气候、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渭源县闻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5)三国古道双石门: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双石门,(如图3)位于渭源县城南部40公里处,距省城兰州164公里。这里集险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动物、历史传闻于一体,是人们实行野营活动和探险的好地方。这里拥有11万亩的大草场,春秋季节,山花烂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并有很多珍稀动物,生态环境非常美丽。 在露骨山上有百年难遇的冬虫下草,在11万亩的大草场(如图4)到处可见悠然的牦牛、洁白羊群、以及几匹狂奔的牧马,双石门主要是断

19、层构造在地质运动时一侧抬升,而另一侧下沉在露骨山脚下形成了形似山门的岩石石门,因为有两道这样的石门,所以称这里为双石门。 在石门的岩壁上清楚可见那断裂岩石的层理结构,在石门的中间就是闻名的“一线天”,在这里有一股流水从石门中潺潺流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6)首阳山原始森林: 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其山势雄伟高峻,古松郁郁葱葱。因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在这里曾留有伯夷、叔齐之遗骨,并有著名中外的野生食物“白蕨”。 站在高大挺立的千年古松下,(如图5)让人不觉感叹到人类竟然是那么的渺小,通过悠远深邃的幽径,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望着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一种折服万物的快感,此时,

20、又有赞美人类之宏大的感慨油然而生。 3、实习小结: 通过对各种自然风貌的视察和身临其境的探究,使我深层次的领会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和那应有尽有的环境,加深了对课本学问的了解和领悟,更使我对人生有了肯定的思索和感受。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5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悲观,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悲观,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原来就是熬炼我们,不仅是学问上的,也还有许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途从实习基地到

21、水岩屋,老师教我们运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视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视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起先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

22、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困难的形态测量出来,最终用特别方法按肯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像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态、凹凸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状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行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相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途。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缘由。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假如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

23、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四周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视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样,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视察点旁边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晰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视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