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12秋-13-走进高考:序13783.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46540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12秋-13-走进高考:序1378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12秋-13-走进高考:序1378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12秋-13-走进高考:序1378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12秋-13-走进高考:序13783.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高三语文秋季班教案 教师 日期 学生 课程编号 课型 专题 课题 走进高考:序 教学目标 熟悉序的特点。能对序这类文章的结构深入分析,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及写作意图。教学安排 版块 建议时长 1 经典考题 40 分钟 2 知识梳理 10 分钟 3 能力提升 35 分钟 4 实战演练 35 分钟 5 作业 30 分钟 第2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真题解析:2013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真题 方月斯诗草序 顾炎武 与方子定交,今且六年。余客钟山而方子亦侨居云间,不数数

2、见。顷冬春之际,余以仇家之讼至云间,逆旅中困不自聊,而方子时时相过慰藉,与余周旋两月。因出其诗草示余。读之、如听河上之歌,令人感慨欷歔而不能止也。方子生于楚,长于吴,以绝群之姿,遭离困厄,发而为言,磊块历落,自其所宜。余独喜方子之诗在楚无楚人剽悍之气,在吴无吴人浮靡之风。不独诗也,其人亦然。夫方予以妙年轶才,当天下有有之日,明习掌故,往往为设方略,可见之行,岂独区区称能言之士哉!若方子者,吾望其能从政,继先公为名臣矣。【注】顾炎武:明清之际文学家、思想家,反对空淡,主张文学应当经世致用。知识卡片:1 概括第段段意。(3 分)()2 第段中,最能表现方月斯诗歌情感特征的词语是口口口口。(2 分)

3、()走进高考:序 经典考题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

4、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第3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3 对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A 抒情 叙述 B抒情 议论 C描写 议论 D描写 说明 4 作为诗序,本文为什么没有对方月斯的诗多作介绍?谈谈你的看法。(4 分)()一、认识“序”1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

5、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2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二、阅读技巧(一)准确判断文体:可以由判断此篇序跋文是自序还是他序开始,如果是他序,根据有效信息确定序作者与诗文作者的

6、关系,可以大致明了序作者的写作内容与基本态度。如秋寻草序为自序,抒发个人怀抱、记录个人家居生活居多;南昌刘应文文稿叙中,序作者为长辈,作序之中兼有批判时事之言,借此以勉励晚辈;书韩魏公黄州诗后,作者苏轼为韩魏公门人(学生),文中富含赞美之已。(二)读出次要写作对象与主要写作对象之间的关系。优秀的序跋文不仅叙述作序的动机、缘起,简介著作,更在于抒发对人生、身世的感慨、提出自己对学术、文艺的看法、借古讽今,总结朝代盛衰、兴亡的教训等,因此,序作者在落笔时思接千载。如南昌刘应文文稿叙中,由江西山水写至江西之文的近况与传统,最后写到刘应文之文,表明此文写作缘由及意图。其中江西山水及江西之文,为次要写作

7、对象,刘应文之文应该是主要写作对象,作者由前二者慢慢铺垫,表达对当今江西为文之弊的忧虑,进而勉励刘应文之创作需注重积累,一气呵成。知识梳理 第4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苏轼书韩魏公黄州诗后,由黄州山水而至黄州人,进而写到王元之,最后写到韩魏公其人,由山水写黄州人之朴实,又有黄州人、王元之衬托出韩魏公之德行,可谓曲尽其妙。黄州山水、黄州人、王元之,都是次要写作对象,但不可或缺,除衬托主要人物之外,也表达出作者对民风与百姓的态度,百姓与官员的态度,因此,思接千载之笔,在序跋文中更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胸襟和思考。(三)特别关注作者抒情、议论的句子,把握作者的基本感情

8、。这类句子一般会有一些标识。从位置上看,一般在文章后半部分,或者在每段文字的后半部分;从词语上看,有“呜呼”等引语,如南昌刘应文文稿叙中“呜呼,此何为者哉!大抵其人,于学无所养,于德无所蓄”“其通今博古,养德制行,所从来者远矣”等。(四)关注此类文体可能涉及的基本命题:文艺创作的基本问题,及文艺理论问题。因为此类文体不只是写人,还有许多表达的是作者对文学艺术的评价问题。如秋寻草序中所言之泛游山水、信胸中之感以为诗;太史公自序中发愤著书之说以及后来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工”的见解;陶渊明集序中人品与文品的统一;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反对辞藻华丽之作,倡导有“兴寄”有“风骨”,大致

9、而言是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等。因此,涉及到此类文章时,需要结合平时自身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判断来归纳、理解作者的观点,这样方能于契合之余,游刃有余地答题。(一)真题解析:2012年上海春考高考语文真题 进舟赋序 何景明 予使于滇,行将万里,所越皆重山复岭,以舆以马,颠顿驰跋,而不任其劳。至永宁,乃谋舟以归,庶代陆走之勤。时霜降石出,江狭水迅,机发矢激,其势不得少留,甚惧之。有老篙师,进舟意颇闲,自招于前,一人柁于后。柁者左右缓急不敢自任,视诸老篙师,老篙师者额之指之目之,而左而右而缓而急,无不应者。其舟之欹正疾徐,皆与水势宜,不为岸防,不与石斗。予甚安焉。问曰:“尔之为舟,将有道乎?”老篙师执

10、篙进曰:“有,敢请言之。夫待用者器也,器不良则不称用。用之者,吾之手足耳目口也,少怠即不能用。手足耳目口役于心者也,心不专则手足耳目口不为用。招与柁,吾之器也;左右、缓急、欹正、疾徐,吾之用也。故吾先良吾器,以利吾用,手足耳目口不敢少怠,心不敢少他,然后从容乎安流,荡激于奔涌洄洑之中而无虞也。然吾又能察水性与势,故夫川汇、潭渊、浅涡、暗滩、隐石者,吾远而认之,能得于十数里之外,是以预为之备,而不至损吾舟。他水工常恶迟取速,截长邀短,故多败者。吾惟顺其水道而无所枉,虽迟而得免败焉。吾之道如此已矣。”予谓舟御类艺也,人之于世顾艺之不若哉?因序其言,为赋以自励。能力提升 第5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

11、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1 第段写“陆走之勤”的用意是_。(2 分)()2 第段描写作者从“甚惧”到“甚安”的心理变化,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突出江流湍急,水道凶险 B为阐述进舟之道作铺垫 C 体现江中行舟的艰难 D衬托老篙师御舟技艺高超 3 概述老篙师的御舟之道。(4 分)()(1)_(2)_(3)_ 4 下列表现手法中,本文未运用的一种是()。(2 分)()A 叙议结合 B 欲扬先抑 C 正反对比 D 侧面衬托 5 从全文内容看,御舟之道与之道及之道是相通的。(2 分)()(二)真题解析:2007年上海春考高考语文真题 酌古论序 陈亮 文武之道一也,后

12、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注】铅椠:指写文章 较然:明显 知识卡片:1 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1 分)()陈亮

13、,南宋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 江)人。年少聪颖,博览群书,纵论古今,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1178)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存词 70 余首。第6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 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B 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C 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D 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

14、打仗都很擅长。3 “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2 分)()4 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1)_(2)_ 5 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3 分)()(一)秋夜小洞庭离宴序【唐】苏源明 源明东平太守征国子司业,须昌外尉袁广载酒回源亭,明日遂行,夜留宴。会庄子若讷过归莒,相里子同祎过如魏,阳谷管城、青阳权衡二主簿在座,皆故人。彻馔新樽,移方舟中。有宿鼓,有汶簧,济上嫣然能歌五六人共载。止回源东柳门,入小洞庭,迟夷彷徨,眇缅旷漾;流商杂徵,与长言者啾焉合引;潜鱼惊或跃,宿鸟飞复下,真嬉游之择耳。源明歌曰:“浮涨潮兮莽迢遥,川后礼兮

15、扈予桡。横层沃兮蓬迁延,川后福兮易予舷。月澄凝兮明空波,星磊落兮耿秋夜。夜既良兮酒且多,乐方作兮奈别何!”曲阕,袁子曰:“君公行当挥翰右垣,岂止典胄米廪邪!广不敢受赐,不念四三贤!”源曰:“所不与吾子及四三贤同恐惧安乐,有如秋水!”晨前而归。及醒,或说向之陈事。源明局局然笑曰:狂夫之言,不足罪也。【注】东平:唐代郡名。后文的须昌、莒、阳谷、青阳、宿、汶、济上,均为地名;庄若讷、相里同祎、管城、权衡等是当时的几位贤士。迟夷彷徨:悠 然荡漾。眇缅旷漾:水面渺远幽旷。流商杂徵:乐曲悠扬。长言者:唱歌的人。啾:吟唱。嬉游之择:游玩中最妙之事。川后:河神。君公:敬称对方。行当:此行应当。挥翰右垣:担任中

16、书省官员。典胄米廪:代指国子监司业。所:如果。局局:俯身大笑的样子。1 填入第段方框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2 分)()A 随 以 至 矣 B从 于 及 也 实战演练 第7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C 随 于 至 也 D从 以 及 矣 2 对全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本文写于作者调任国子监司业,离开东平之时。B 全文记述了与友人泛舟湖上,游宴达旦的情景。C 作别时,友人祝愿作者在仕途上有更大的发展。D 秋夜临别不免感伤,良宵美景仍萦绕浓浓愁绪。3 赏析第段画线句。(2 分)()4 对第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袁广委婉提

17、示作者,要看在老朋友的面上,提携大家。B 作者回答愿与友人同甘苦,表现了真挚、坦诚的友情。C 文末将前面对话当作酒后狂言,请友人原谅自己轻诺。D 高雅的歌词与饶有趣味的对话相交织,行文富有变化。5 本文既是赠序,也是游记,请任选一个角度,简析本文的文体特点。(4 分)()(二)送孙正之序 王安石 时然而然,众人也;己然而然,君子也。己然而然,非私己也,圣人之道在。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崇杨、墨,己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崇释、老,己不然者,韩愈氏而已。如孟、韩者,可谓术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也不

18、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也卓矣。呜呼!予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为心者,果异于众人乎?予官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予知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绝域也。北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岂若越人之望燕哉?,予未之信也。,予亦未之信也。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言以处予。子欲默,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 第8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一日。【注释】诎:同“屈”。杨、墨:杨:杨朱,战国初期哲学家。墨:墨翟,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释

19、、老:即佛教与道教。选自 2016年上海市崇明区一模考卷 1 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 分)()A 焉尔 B 也哉 C 矣乎 D 之邪 2 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2 分)()A 君子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定志向改变时俗。B 孟子和韩愈因为学术素养深厚而成为君子。C 君子与众人的区别在于坚定志向不从时俗。D 君子要超越众人使自己能在当世显露出来。3 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3 分)()4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的两个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一日得志于吾君 以正之之不已 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 而不至焉 A/B/C/D/5 作为赠序,本文有赞许义和勉励义,同时又具有很强

20、的议论色彩,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4分)()第9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1 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2 方法提炼。3 请把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请在此处写下你的学习心得:三游洞序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

21、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嵌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注】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

22、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课后作业 师生总结 第10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为江州司马,后改授忠州刺史。微之:元稹,字微之,白居易的诗交好友。祗(zh)命:奉命。知退:白居易弟弟白行简的字。梯危缒(zhu)滑:在高的地方架梯子爬,在滑的地方拴绳子拉。矧(shn):况且,何况。1 在第节中找出与第节画浪线句相呼应的句子(2 分)()2 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第节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B 第节写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特点可用险、惊、幻概括。C 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D 这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诗序作者为三人游洞后所赋诗作的序。3 第节画双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3 分)()4 用“/”为第节画线句断句。(2 分)()诚 哉 是 言 矧 吾 人 难 相 逢 斯 境 不 易 得 今 两 偶 于 是 得 无 述 乎 5 第节中“通夕不寐”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表述)(4 分)()_;_ _;第11页/共11页 专业引领共成长 走进高:序 高三语文秋季班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