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二则参考教案-人教统编部编语文四上535.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465398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事二则参考教案-人教统编部编语文四上53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故事二则参考教案-人教统编部编语文四上53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事二则参考教案-人教统编部编语文四上53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事二则参考教案-人教统编部编语文四上535.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故事二则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具体写扁鹊拜见蔡桓侯,几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但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侯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纪昌学射原文见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要先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

2、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等。选编这两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在教学时,要立足故事情节,但不能仅局限于情节的理解上,而是从情节入手,体会情节背后蕴含的思想,获得思想上的提升。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拜、侯”等 7 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3.明白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3.理解两则寓

3、言的寓意。教学难点 1.能简要复述这两个故事。2.能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从神医的话题导入扁鹊,出示扁鹊“起死回生”故事的课件。导语:说到每个行业能力最强的人时,大家常常用“神”来形容,医术极为高超的医生就被称为“神医”。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神医,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扁鹊。他“起死回生”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吗?故事:有一次,扁鹊和弟子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

4、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2.介绍扁鹊,出示课题。扁鹊(公元前 407前 310)扁鹊原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名医,本文的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初年齐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医学家。因医术高超,当时的人就借用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曾学医于长桑君,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通妇产科、

5、小儿科、五官科等。相传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扁鹊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当地的习俗和多发病、常见病情况,为百姓解除病痛。他到邯郸时,曾为许多妇女治病;到周国都城雒邑(今河南洛阳)时,就为老年人治病;到秦国咸阳(今陕西咸阳)时,又为小儿治病。晚年在秦国为秦武王治病,受太医令李醯忌妒,被李醯派人杀害。两千多年来,扁鹊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他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被沿用至今。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韩非(约前 280前 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系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6、”。他和李斯同出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韩非见韩国之势日益削弱,曾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未被采纳。后发奋著书,他的声名传到秦国,受到秦始皇赏识,秦始皇发兵攻韩,索取韩非。韩王遣韩非使秦,被留秦国,尚未见用,遭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下吏治罪,死于狱中。韩非子中的文章,结构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它常运用历史知识和寓言故事进行说理,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颇具说服力。书中还有愚公移山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买椟还珠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4.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带拼

7、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会认的字:拜(bi)见 蔡桓侯(hu)皮肤(f)几剂(j)汤药 骨髓(su)纪(j)昌 目标(bio)方法拓展:“拜”可以通过动作表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好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全班。易错提示:“敷”不要读成“h”。同音字示例:剂(剂量)济(救济)技(技术)计(计算)(2)指导归类识字、识词。近、反义词归类:近义词:拜见拜访高明高超 反义词:容易困难高明低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探究。过渡: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这次朗读,大家是不是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呢?文中的重点词语

8、、文章的思路,是不是都有所感悟了呢?(1)“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对什么事情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扁鹊对蔡桓侯的病无能为力)(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3)本文应该怎么划分层次?(第 1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第 25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第 6 自然段为第三部分)(4)扁鹊见了几次蔡桓侯?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四次。第一次说他皮肤上有小病,蔡桓侯不信;第二次说他的病发展到皮肉之间,蔡桓侯很不高兴,没有理睬;第三次说他的病发展到了肠胃,他非常不高兴;第四次远远见了掉头就跑,蔡桓侯派人询问缘由)2.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引

9、导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明确:本故事的起因是扁鹊拜见蔡桓侯时发现蔡桓侯生病了;过程是扁鹊几次劝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认为自己有病,拒绝了;结果是蔡桓侯病死了。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交流讨论,学生质疑。预设: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疑问,先同桌或小组间交流对话,再全班共同交流讨论,解决疑问。教师相机指导。阅读与思考:(1)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侯为什么会不相信他?(2)明知蔡桓侯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3)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明确:(1)蔡桓侯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2)扁鹊是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侯治病。(3)当扁鹊觉得自己无法

10、治疗蔡桓侯时,选择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2.教师配合课件进行引读,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师:神医扁鹊医术高超,第一次见蔡桓侯就发现了蔡桓侯的病情,他于是说到(课件出示:据我看来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这时,他心里会怎么想?蔡桓侯听了,说(课件出示: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他心里又是什么想法?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侯前,他会怎么想?见面之后,他说(课件出示: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蔡桓侯听了(课件出示: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此时蔡桓侯又会怎么想?扁鹊第三次来拜见蔡桓侯,他会想些什么?见面后,他又说(课件出示: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

11、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侯听了(课件出示:非常不高兴)蔡桓侯心里会怎么想?扁鹊第四次见蔡桓侯,他又会想什么?见面后,他(课件出示: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他心理有什么变化?蔡桓侯见了,派人去问扁鹊,此时蔡桓侯会怎么想?扁鹊详细说明自己逃跑的原因(课件出示:皮肤上的病用热敷就能够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结果五天后蔡桓侯病发,他俩又会想些什么呢?3.诵读揣摩,感知文章的教育意义。预设: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受到的启示,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懂得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4.语言表达,与蔡桓侯穿越时空对话。预设:假定能够穿越时空,让学生思考想对

12、蔡桓侯说的话,用几句话写下来,再合理联想蔡桓侯的回答,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扁鹊治病 这篇故事虽然短小,但带给我们的启示却很丰富。扁鹊的医术高超、蔡桓侯的讳疾忌医,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带着对人物命运、心理活动的思考,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吧!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补充了一些生字新词,认识了两位古代人物,还懂得了故事中隐藏的道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_ _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

13、应训练。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扁鹊治病的主要内容。导语:同学们,上节课上我们一起学习了扁鹊治病这篇寓言故事,大家还记得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一位同学帮我们一起回忆回忆。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上节课的故事不仅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还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古代名医扁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寓言故事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古代的射箭能手纪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理解题意。预设:教师板书课题,点明“纪昌”是人物的名称,提示学生思考题目中“学”和“射”的意思,再引导学生串讲题目意思。明确题目的意思是“纪昌学习射箭”,课题即为课文的主要内容。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

14、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圈画不懂的字词。(2)小组交流,解决课文中的生字难词问题,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其他小组或老师请教。检查自主朗读情况,教师适时正音。预设:“拴”要注意方言中的误读;“吊”可以与同音字“调”对比进行辨析。学生梳理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师加以点拨。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预设:通过查词典理解“聚精会神”的意思,再进行造句训练掌握词语,可以寻找近义词扩充词库。(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阅读与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文章的重点是什么?一共写了纪昌几次练眼力?纪昌为什么能练成功?本文应如何划分层次?明确: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

15、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文章的重点是纪昌两次练眼力的过程。因为他练好了眼力,而且练得很刻苦。第 1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纪昌拜师;第 24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纪昌苦练眼力;第 5 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纪昌学射成功。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自己感触较深的地方。2.教师出示“自主学习卡”,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卡 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从这段话里你了解到什么?读第 2 自然段,思考:飞卫是如何要求的?纪昌是

16、如何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读第 3 自然段,思考:飞卫是如何要求的?纪昌是如何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读第 4 自然段,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什么?飞卫的话应如何理解?读第 5 自然段,思考:“百发百中”说明了什么?3.汇报展示,品析课文。(1)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 1 小题。预设:第一问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可进行修正。第二问学生自由抒发,只要从本段内容出发,均可予以肯定。示例:A.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射箭能手飞卫请教。B.知道了故事的人物有纪昌和飞卫,飞卫射箭技术高,纪昌想拜师。(2)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 2 小题。学生画出飞卫的话,教师展示原文课件,提问:飞

17、卫的要求中,哪些词句是重点?明确:牢牢地盯;不能眨一眨。指名学生朗读写纪昌的具体行动的句子,教师展示原文课件,出示梭子的图片,播放织布的视频,提问:从“就”字中你体会到什么?“盯住”一词换成“看”字可不可以?明确:“就”字说明纪昌回家之后马上开始行动,说做就做。“盯住”更强调全神贯注地看,体现了纪昌练得认真。指名学生读最后一句话,建议学生以手为梭子,仿照视频快速左右移动,同桌之间互相练习体会,提问:“两年”这样的练习会是什么感受?你能感悟到纪昌的什么品质?两年中纪昌可能会遭遇什么情况?“相当到家”是什么意思?明确:这样的练习非常枯燥、辛苦,纪昌能坚持两年,说明他具有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两

18、年中,纪昌可能会碰到别人的劝阻,可能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可能自己也会身心俱疲。“相当到家”就是熟练、炉火纯青的意思。(3)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 3 小题。预设:第 2、3 两自然段都是按“提要求练眼力出成果”来写的。教师可对照第 2自然段的学习方式,描述虱子的大小,引导学生想象纪昌练习的场面,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纪昌第二次练眼力的刻苦和恒心,理解文段最后一句话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在描述。(4)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 4 小题。预设:第一问学生自由发挥,如纪昌通过练习学会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飞卫的态度如何等;第二问教师可从班级的近视现象进行切入,提示眼力对射箭的重要性,再结合飞卫的话,启

19、发学生理解练眼力属于练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打扎实,才有继续前进的可能。(5)汇报交流“自主学习卡”上的第 5 小题。明确:“百发百中”说明纪昌射箭的准确度极高,技术高超。四、思考质疑,总结寓意 1.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思考与提问:(1)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2)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3)假如纪昌没有跟飞卫学射,而是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他会成为射箭能手吗?明确:纪昌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他认真学习的态度、持之以恒的决心、不怕辛苦的毅力,同样也离不开名师的指点。2.抓住顺序,复述课文。明确:抓住本文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开始练习的时候”“两年以后”“又开始练习起来”“后来”),将相关内容一一填充进去,即可复述课文内容。小结:纪昌学射 这篇故事虽然短小,但带给我们的启示却很丰富。飞卫的名师风范、纪昌的认真虚心,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带着对他们的尊敬,对纪昌成功的欣喜,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吧!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