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5.19《陈情表》教案(3)(沪教版第五册)5553.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46329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7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5.19《陈情表》教案(3)(沪教版第五册)555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5.19《陈情表》教案(3)(沪教版第五册)555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5.19《陈情表》教案(3)(沪教版第五册)555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5.19《陈情表》教案(3)(沪教版第五册)5553.pdf(1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

2、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苦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2-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陈什么-用

3、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二、赏析构思艺术 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3-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

4、;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正与李密面谈,此时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引导:晋武可能会

5、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4-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

6、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6、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三、赏析语言 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

7、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学生读书思考约 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

8、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5-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

9、火。”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6-“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

10、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引导

11、: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7-小结: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四、作品评价 (一)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

12、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

13、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8-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二)讨论: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或“义理”?(三)引入前人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教案点评: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本设计便从思考“情”之内涵出发,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

14、术和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9-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3 课时 课前预习: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委婉的方式。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

15、文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 李密 ,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

16、,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0-二、整体感知课文: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终鲜(xin)兄弟 期功强(j )近 常在床蓐(r)猥(w i)以微贱 岂敢盘桓(hun)庶刘侥(jio)幸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李密(224 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向谁陈情?

17、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陈什么情?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1-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三、分析课文(一)1 齐读第一段。2 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3 教师和两名

18、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4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5 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2-四、结束语: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

19、,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委婉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教学过程: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二、导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三、分析课文(二)1 学生齐读第二段。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高考资源网(

20、)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3-3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4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晓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投影问题,逐条解

21、决)()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提示: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5 教师范读第四段。6 教师串讲:(可以参照教学用书中黄岳洲先生的赏析文字,主要是给学生提供鉴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

22、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4-赏的范例)7 经过李密的一番委婉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评语)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示)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五、背诵全文。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一、分组背诵全文。二、分析艺术特色:1 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23、,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5-2 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3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4 陈辞委婉,屈伸适宜。(可联系高一第一单元几篇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词类活用:夙遭闵凶:名,忧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动,作孝廉,为孝廉 臣之进退: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举臣秀才:动,作秀才,为秀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动,远离 猥以微贱:名,社会地位低下之

24、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谨拜表以闻:使动,使皇上闻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则刘病日笃:状,一天天地 2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判断句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16-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今臣亡国贱俘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修辞方式:比喻,对偶,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讨论:结合课后练习五,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