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真题汇编4.doc

上传人:医** 文档编号:7940678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真题汇编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真题汇编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真题汇编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真题汇编4.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真题汇编 4(总分:8.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问答题(总题数:8,分数:8.00)1.“中心”位于商务区核心区,楼高 88 层,建造 高度超 450 m,规划为超高层多功能商务综合体,地下 4 层,集写字楼、酒店、商业、会议等功能于一体,按国际 5A 级标 准设计,其南面紧邻规划占地 35 公顷的城市最大的人工水体 公园。作为城市 CBD 首个地标性建筑,“中心”总投资将 达到人民币 50 亿元。设计的建筑基本平面经过层层演化,通 过竖向曲线实现沿湖建筑面的收和分,犹如轻帆远扬,轻灵 而不失稳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该项目的建设权,为了保证工程的质

2、量,业主方委托某甲级测绘单位对该项目 进行第三方检测。工作内容包括首级 GPS 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 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 动测量。问题1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目,应投 入哪些设备?投入设备用于完成哪些工作;2建筑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本工程施工测量 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3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4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 GPS-RTK 放样有何异同?各 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分数:1.00)_正确答案:(无)解析:1投入设备用于完成哪些工作;投入的设备包括双频 GPS 接收机、测量

3、机器人、数字水准仪、激光投点仪等。(1)双频 GPS 接收机用于首级 GPS 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2)测量机器人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简钢结构测量等工作。(3)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4)激光投点仪用于控制点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2建筑施工放样的主要内容有建筑物位置放样、基础放样、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本项目是超高层建筑,所以本工程施工测量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轴线投测与高程传递。3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的步骤:在0.00 层(或相应的转层)控制点上安置

4、激光投点仪;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刻有“+”字线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安放在待投点层相应的传递孔上,将激光投点仪在玻璃上的投点做上投点标记;为了消除仪器的轴系误差,可以在 0、90、180、270共四个方位投点中取其中点作为最终结果;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作检核,若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与相应控制点间的距离之差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完成投点,否则重投。4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间必须通视,其放样精度不均匀,随视距长度的增加精度降低;而 RTK 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在高精度放样时,如毫米级精度,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室内等 GPS

5、信号弱或没有 GPS 信号时,也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具有良好的 GPS信号且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如 5 cm 精度),利用 GPS-RTK 放样具有很好的优势。2.某测绘单位为某省编制一幅综合经济挂图,该省东西方向宽约 400km,南北方向长约 550km。挂图采用数字制图技术进行编绘,地理底图要素需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种基本资料或数据进行编绘,按照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编绘要求表示要素和进行制图综合,包括要素取舍,分类合并及图形概况等,制作形成符合四色印刷的印前数据,印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挂图内容正确,要素的详细程度适中,各要素制图综合及图层关系处理合理,叠置顺序无误,地图设色、符

6、号及注记配置和地图整饰美观。1、具体要求挂图比例尺为 1:60 万,选用等角圆锥地图投影,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全开(1092mmx 787mm)或对开(787mm546mm)。挂图的地理底图应表示主要基础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专题要素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境界、公路及居民地名称的现势性应达到 2009 年底。需公开出版发行,同时提交印前数量。2、收集的资料:2007 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 1:2 5 万地图数据,内容与 1:25 万地形图基本一致;全省行政

7、区划简册,资料截止 2009 年年底;201 0 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含各县(市)人口数、生产总值,以及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总值,资料截止 2009 年年底。全省旅游交通图,比例尺 1:90万,2 010 年年初出版。【问题】1、说明该挂图应选择的幅面尺寸及理由。2、说明编图中如何使用所收集的各种资料3、简述如何编绘居民地和水系等地理底图要素。4、简述如何用饼图和柱状图方法表示专题要素,以及如何配置符号。(分数:1.00)_正确答案:(无)解析:1.根据题意,该省东西方向宽约 400km 南北方向长约 550km,所以有:该省东西方向图上距离:40010001000/60000066

8、7mm 该省南北方向图上距离:55010001000/600000 917mm 根据上述情况,幅面应选择全开(1092mm787mm)。2.地理要素,包括县级(含)以上境界、铁路,乡级(含)以上公路、乡镇(含)以上居民地,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大型水库等,可根据 2007 年更新生产的公开版 1:25 万地图数据进行编制。境界、公路及居民地名称的信息可采用全省旅游交通图编制。专题要素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等,根据 2010 年发布的经济统计数据和全省行政区划简册编制。3.根据编制要求,乡镇(含)以上居民地都予以表示,可以用比例符号表示的居民地,用简

9、单的水平轮廓表示,其余的用点状符号表示。各级政府驻地用符号和注记表明。河流长度大于等于 8mm(图上)的加以表示,主流加注记,正确反映河流的主支流关系,正确反映河系的形状。湖泊面积大干等于 8mm2(图上)加以表示。水库表示大型水库(图上大于或等于 8m),用平面图形和注记表示。4.饼图主要用于表示制图要素的整体属性与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柱状图常用于表示制图要素的两项可比较的属性或者是变化趋势;累计柱状圈既可以表示相互关系与比例,也可以表示相互比较与趋势。用饼图表示各县(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构成,用柱状图表示全省各县(市)的人均生产总值。3.以某市城乡土地管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为

10、例说明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过程,包括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数据库构成、专题数据的组织、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共四个部分。问题1土地专题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这些数据如何获取?2土地信息专题数据库设计要遵照哪些原则?3简述建立共享数据库的基本流程。4元数据的作用是什么?建立元数据库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分数:1.00)_正确答案:(无)解析:1土地专题空间数据主要有如下几类:(1)地籍数据,一般由电子地籍图转化而来。(2)规划数据,通过对规划图纸扫描矢量化获得。(3)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通过扫描矢量化或影像解译获得。(4)房地产数据,通过扫描矢量化或实地调查获得。(5)行政区划数据,通过地籍图或扫描

11、矢量化获得。2.设计原则如下:(1)要符合数据库的设计标准,用词准确、逻辑严谨,做到逻辑性强,用词蔡忌模棱两可,防止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对标准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2)应与现有的国家土地信息标准、土地信息行业标准等保持一致,应与有关行业法规与文件相协调,避免矛盾,同时,不同部分之间应相互协调一致,专业名词和术语应保持唯一。(3)应遵循现有的国家测绘行业相关空间信息标准。(4)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易于被其他标准所引用。(5)应考虑更新,扩展和延伸的要求,为将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和发展余地,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而进行充实和修订。3.(1)共享数据库需求调查和分析。(2

1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实际分为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3)确定共享数据库的分步建设策略。(4)共享数据库的管理组织、使用连接服务的管理体制。(5)解决数据库内容的异质性,包括模式层的异质性和数据层的异质性。4.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元数据的地方,元数据库最好选用主流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 CWM 标准。一个元数据库还包含那些用于操作和查询元数据的机制。建立元数据库的主要好处是提供了统一的关键数据结构和业务规则,易于将企业内部的多个数据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数据仓库环境中,元数据管理工具可以从各个数据仓库组件中收集元数据,存储到元数据库中,

13、然后向业务用户传递和展示正确的信息。元数据库保证了数据仓库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企业进行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数据依据。建立元数据库的主要原则如下:(1)以现有标准为基础。(2)对现有标准进行扩展。(3)将数据库中含有的多种资源分解细化。(4)对现有标准中存在而数据库中没有的字段,按现有标准进行增补。(5)对于现有标准中未曾提及的资源自定义其元数据。4.某市需要对新城区及周边进行基础测绘,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 1:2 000 地形图,面积大约为 270k。1测区概况该市地处华北地区,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东西长度 126km,南北宽度 90 km,测区内 80%地区为平原,西部有少量山地和丘陵地

14、,平原区域高差为 3080 m,居民地以多层楼房和村落式民居为主。2航摄资料本项目采用数码航空摄影方式采集影像数据,航摄仪为 UCXP WA-00315131,像幅为 67.86mm103.86 mm,像元尺寸为 6m,焦距为 70.5 mm。航摄比例尺为 1:8 000,航片的航向重叠度为 65%,旁向重叠度为 35%,东西方向飞行。航空摄影成果已通过质监部门的检查验收,其飞行质量和影像质量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3已有资料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已有该测区的一、二、三等水准点和一、二级导线点,可以作为外业图根控制联测的起算数据。已完成整个测区的外业控制点布设和测量,以及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平面

15、坐标采用地方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地方高程系。4主要技术依据(1)GB/T 7931-2008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2)GB/T 7930-2008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3)GB/T 15967-2008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4)CH/T 3007.1-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 1 部分: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5)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16、。(6)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7)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8)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9)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问题】1简述立体测图的主要技术环节。2简述该项目像片控制点精度的基本要求。3简述该项目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成图法的内业数据编辑的基本要求。4简述立体测图完成后需要上交的主要成果。(分数:1.00)_正确答案:(无)解析:1立体测图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定向建模,立体测图、接边、质量检查及数据提交等。2.该项目像片控制点精度的基本要求

17、如下:像片控制点相对于最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山地不超过 0.2 m;高程中误差,平地、丘陵地不超过 0.1 m,山地、高山地不超过 0.2m。3.根据 CH/T 3007.1-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 1 部分: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规定,内业数据编辑的基本要求如下:(1)数据编辑主要是依据立体测图成果,调绘成果进行要素数据的图形编辑、属性录入,图幅接边形成符号化数据,非符号化数据通过检查后配置符号,注记进行符号化处理及图廓整饰形成符号化数据。(2)依据调绘成果、野外补测成果,对立体测图漏测的地

18、物在立体模型下进行补测,对新增的地物进行采集,对被遮挡的地物进行编辑。(3)按照要素选取原则对数据进行编辑,做到不失真、主次有别、层次分明。(4)依据调绘成果,对内业采集的房屋进行房檐改正和阳台制作处理。(5)全面检查和修改各类定位错误、遗漏、拓扑错误、图层错误、属性错误、要素关系错误、几何图形问题等错、漏现象。4立体测图完成后需要上交的主要成果包括:(1)地形图接合表。(2)地形图数据文件。(3)回放地形图。(4)元数据文件、图历簿。(5)检查验收报告和技术总结。5.1工程概况轨道交通线某区间盾构工程将通过正在施工的某住宅小区工地。目前,该工地基坑土方开挖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工程桩施工。地铁隧

19、道将从工程桩中间穿过,两者最近距离 1.71.8 m。该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差,存在较厚的淤泥层和砂层。住宅小区基坑用搅拌桩、旋喷桩止水,支护采用喷锚支护。目前,住宅小区周边较大范围内地面有明显沉降,该区域建筑大部分为多层建筑,其基础有的采用静压桩(桩长 1218 m),有的采用锤击灌注桩(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另有部分建筑物基础形式未明。由于地质和设计原因,该地段地铁隧道顶部部分需在砂层中成孔,成孔过程中流沙和降水均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如下影响:(1)成孔过程中流沙可能会引起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2)成孔过程中流沙可能会引起周边土体、工程桩位移。(3)成孔过程中流沙可能会引起周边水位下降,导致淤

20、泥层固结压缩,引起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4)隧道穿过止水幕墙时对止水幕墙的扰动和周边土体变形而引起的止水幕墙变形可能拉裂幕墙,造成基坑漏水,从而导致周边地面、建筑物沉降。基于上述考虑,在采取相关加固措施以保证周边已有建筑物安全的同时,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以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2实施技术方案编制依据(1)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GB 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3)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5)GB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6)CJJ/T 8-2011城市测量规范。

21、(7)轨道交通线区间盾构工程住宅小区段相关图纸。3监测项目为准确了解盾构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已有建筑物的影响,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地铁施工对周边的不利影响减至最小,确定以周边建筑物、地面(管线)沉降测量、基坑止水幕墙顶部位移和沉降测量、工程桩顶部水平位移测量为主要观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及内容见表 3.5.1。4监测方法和测点布置(1)周边建筑物、地面(管线)沉降监测。沉降监测选用进口精密水准仪配合殷钢尺测量,仪器标称精度0.4mm/km。参照 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等有关规范,沉降按三等变形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外业观测按二等水

22、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作业。计划共埋设 6 个测量基准点:在住宅小区埋设 3 个测量基准点(其中 2 个为深埋式基准点,另 1 个基准点布置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的、沉降已经稳定的桩基建筑物的结构柱位),在邻近小区埋设 3 个深埋式基准点。所有深埋式基准点均钻孔至岩层,然后在其顶部设置护罩。水准测量须在水准基点稳定后方可进行观测。基准网水准线路长约 25 km。建筑物沉降观测点为直径 14 mm 的膨胀螺丝,膨胀螺丝杆与墙面成 60,以保证每次测量测点与测尺在同一位置接触;对于基坑止水幕墙顶部沉降观测点,为减少观测点埋设高度和被破坏的概率,膨胀螺丝顶部与周围高差小于 1cm;对于地面沉降观测点埋设,先钻直

23、径不小于 24 mm 的孔,再埋直径 14 mm 或 16 mm的钢筋,钢筋穿透路面,且比路面略高。本项目监测以建筑物结构沉降测量为主,同时测量周边地面沉降,共布置 165 个观测点。每栋楼根据距离地铁隧道的远近、基础形式的不同布置 212 个结构沉降观测点和14 个地面沉降观测点;在住宅小区基坑南侧管线位置布置 8 个地面沉降观测点;在隧道与止水幕墙交叉的 2 个位置各布置 6-8 个地面沉降观测点。(2)基坑止水幕墙顶部位移和沉降监测。监测工作基点在基坑四周布置,同时在远处稳固的地方布置基准点,共布设 12 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基准网与工程桩顶部水平位移测量公用。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

24、术要求见表 3.5.2。水平位移观测使用精密全站仪配合棱镜采用极坐标法施测;测量采用二等水平位移标准测量,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 3 mm;测点采用强制对中,以减少对中误差。沉降监测方法同周边建筑物、地面(管线)沉降监测。基坑止水幕墙顶部位移和沉降监测共布置 21 个观测点。在止水幕墙的顶部布置观测点,测点间距 1530 m。(3)工程桩顶部水平位移测量。工程桩顶部水平位移测量方法与基坑止水幕墙顶部位移测量相同。工程桩顶部水平位移测量共布置 20 个观测点。在隧道两边 82 条工程桩中选择 20 条桩,在桩顶布置水平位移观测点。5监测频率监测时间从年月开始至年月结束,历时约 6 个月,分为三

25、阶段:地铁隧道施工前、地铁隧道施工中、地铁隧道施工后。由于本项目监测时间较短,基准网没有复测计划,但每次观测前必须对基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查。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可将测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测点定期普遍测量;一部分是在隧道经过位置前后的测点进行加密观测。观测周期、次数初步确定如下:(1)各监测项目测初值 1 次。(2)地铁隧道施工前期阶段(1 个月),7 天测量一次,约测 4 次。(3)地铗隧道施工阶段(2 个月),所有测点 3 天测量 1 次,约测量 20 次;隧道经过位置附近(盾构机前后 50 m、隧道左右边线 15 m 范围内)的测点(沉降点约 50 个,水平位移点约 15 个)1

26、 天测量 2 次,约测12 次。(4)地铁隧道施工后(3 个月),第一个月 7 天测量 1 次,约 4 次;第二个月 15 天测量 1 次,约 2 次,第三个月测量 1 次。总测量次数约为 44 次。问题1为完成变形监测任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则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2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3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分数:1.00)_正确答案:(无)解析:1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置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

27、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与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2常用变形监测资料分析方法如下:(1)作图分析,即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2)统计分析,即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3)对比分析。(4)建模分析,即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 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3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成果如下:(1)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2)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

28、3)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4)仪器检定和检校资料。(5)原始观测记录。(6)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7)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8)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9)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6.1 任务概况根据地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工程设计要求,在该地区建立高精度的 GPS 控制网,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迫切需求。然而,该地区原有的测绘成果大多为 1980 西安坐标系测绘成果,为了使高精度的 GPS 网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原有测绘成果,需要将 GPS 控制网成果转换为 1980 西安坐标系成果。地区高精度 GPS 网点分布大致范围:东经 1241512512,北纬

29、 45484659。2目标将 GPS 控制网成果转换为 1980 西安坐标系成果。3测区已有资料情况地区在布测高精度 GPS 网时,联测了个国家高精度三角点。经过 GPS 网数据处理,获得了各 GPS 网点的 WGS-84 坐标。同时收集到本地区联测的个国家三角点成果,三角点成果只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X、Y 及正常高 H。问题1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流程。2三维七参数坐标转换包括哪些参数?实现三维七参数转换至少需要几个重合点?为什么?(分数:1.00)_正确答案:(无)解析:1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计算流程如下:(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

30、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4)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5)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6)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7)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计算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2三维七参数转换包括 7 个参数,其中 3 个平移参数、3 个旋转参数和 1 个尺度参数。实现七参数坐标转换至少需要 3 个同名点,因为,1 个同名点可列 3 个方程,解算 7 个参数至少需要 7 个方程,3 个同名点可列 9 个方程,而 2 个同名点仅可列 6 个方程。7.根据华北某城市基础测绘的需求,当

31、地测绘部门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该地区 1:2 000 数字高程模型(DEM)。1测区概况测区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质地比较适中,耕地面积较大,土壤类型较多,境内河流较多,水利条件优越。2航摄资料本项目采用 DMC 数码航摄仪,相机主距为 120 mm,像幅为 92.16 mm165.888 mm。已完成整个测区的航空摄影工作,图像质量和飞行质量已经通过质检部门验收。3其他资抖整个测区的区域网外业控制点的布设和测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的精度和成果质量均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质检部门已同意将该成果移交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和后续工序使用。4主要技术依据(1)GB/T 79

32、31-2008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2)GB/T 7930-2008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3)GB/T 15967-2008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4)CH/T 3007.1-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 1 部分: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5)GB/T 17278-2009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6)GB/T 17941-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7)GB/T 1

33、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8)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9)GB/T 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问题】1简述 DEM 生产定向建模时的主要环节。2如何进行 DEM 数据镶嵌与裁切?3如何进行 DEM 数据接边?(分数:1.00)_正确答案:(无)解析:1DEM 生产定向建模时的主要环节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2.若测区范围内所有单模型 DEM 数据的接边较差都符合规定要求,则可以进行 DEM 镶嵌;镶嵌时,对参与接边的所有同名格网点的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各自格网点的高程值,同时形成各条边的接边精度报告。DEM

34、镶嵌完成后,按照相关规定或技术要求规定的起止格网点坐标进行矩形裁切时,根据具体技术要求可以外扩一排或多排 DEM 格网。3.选取相邻模型所生成的 DEM 数据,检查接边重叠带内同名(相同平面坐标)格网点的高程;若出现高程较差大于 2 倍 DEM 高程中误差的格网点,则视为为限,将其认定为粗差点,并重建立体模型,对出现粗差点的 DEM 数据进行接边修测后重新接边。按以上方法依次完成测区内所有单模型 DEM 数据之间的接边。8.某测量单位受某城市规划局委托,承担了该市建成区约 20 km2的地下综合管线普查项目。地下综合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热力、燃气、工业管线八大类,要求通过

35、实地调查、探测和测量,查明所有管线的平面位置、埋深(或高程)、走向,以及规格、性质、材料、权属等属性,并建立综合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已有的档案资料记载,该城市的排水管道为水泥管或方沟,给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管线等为导磁金属管线。管线普查技术依据:CJJ 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T 8-2011 城市测量规范,GB/T 20257.1-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1:500 1:10001:2 000 地形图图式。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地下管线仪 2 台,地质雷达 2 台,双频 GPS 接收机 4 台,全站仪若干台。测区已有成果资料:城市 GPS D

36、级点坐标成果,城市一、二级导线点成果,测区 1:500数字地形图。问题1简述本项目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流程。2简述本项目对给、排水管线拟采用的探测方法和仪器。3简述管线探测质量的检验方法。(分数:1.00)_正确答案:(无)解析:1本项目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流程:地下管线现状调绘,组织专业管线单位进行管线现况调绘,并编制地下管线现状调绘图;地下管线测量控制网布设,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区域内布设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测定管线点的准确位置和测绘地形图提供平面和高程起算数据;1:500 带状地形图测绘,沿探测管线测绘带状地形图,宽度为道路两侧第一排建筑物,无建筑物处测至路沿外 30 m 处,作为管线图

37、的背景图;管线野外探测和管线图编制,包括管线地下位置探查、管线属性数据采集,管线点和管线平面坐标和高程测定、管线数据内业处理、综合地下管线图编制;地下管线数据建库,包括地下管线数据库和地形图数据库的建立;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检查验收。2(1)探测方法。在明显管线点上,直接对地下管线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在掩蔽管线点上,应用仪器探查地下管线的地面投影位置及埋深对仪器不能探测的复杂地段,应进行适当的开挖检查。(2)仪器。因该城市的给水管为导磁金属管线,可采用电磁法用地下管线仪进行探测;因该城市的排水管道为水泥管或方沟,必须采用电磁波法用地质雷达探测。3每个工区必须在隐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中分别按不少于总数 5%的比例,随机抽取管线点进行重复探测,检查管线探查的数学精度和属性调查质量。每个工区应在隐蔽管线点中按不少于总数 1%的比例,随机抽取管线点进行开挖验证,检查管线点的数学精度。地下管线图的质量检验方法和要求与工程地形图基本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