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27709.pdf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79363189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2770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2770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2770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27709.pdf(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篇一 老师们,又一届秋实杯晒课,因匡老师女儿马上面临高考,所以我被迫冲到前线。当初因为时间的不确定,所以只有把内容尽量选在后面,且不会与其他内容发生太大冲突。当真正准备完这节课的时候才发现,这节课概念多,知识零碎,不容易讲好。这一课,知识目标比较清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内部的高”。当时展课后雪梅就在说这节课的容量太大,可能要上完内容很难,下来后我也在思考,究竟怎样取舍才合适,不过最后的结果却是哪一块都没有省略,似乎省略了哪一块课就不够完整。这与我的个人性格有关,一遇到选

2、择性的问题,我就有些障碍。所以最后这节课还是没能上完,遗憾!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这节课中,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活动中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这节课我做到了:(一)组织有效“活动”,促进学生理解。(二)“探究”式学习方式。课的开始,我出示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筑,一些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都有三角形,或者整体造型近似于三角形。一反面激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从而顺势揭示课题。对于“三角形的概念”这一知识点,我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让其机械的记忆,而是通过一

3、步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最终得出结论。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画一个三角形,并且在画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接着观察自己的三角形有哪几部分组成?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只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就是三角形?出示几个图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三角形,通过前两个三角形的判断得出三角形是封闭图形,所以“相邻的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通过第3、4 个图形总结出三角形必须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这里重点强调,“三条线段”“围成”。这时,孩子们就在自然而然的观察中自己总结出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下一步,“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的理解及画法”,首先给三角形取名字,然后学习“顶点和它对应的边”。对于高的理解,学

4、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在四年级上册时,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和梯形的高,所以本课学生对于高的认识是有基础。于是,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判断哪幢别墅是长颈鹿的家,从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接着,为了让学生清晰的展现原先思考中对高的表象,我出现了三幅三角形 ABC 不同的高的画法。在对比判断中使有点模糊的高的表象清晰起来。然后再让学生看看书中对高与底的解释,使文字与图结合起来理解。但这些还不够,由于学生之间阅读理解的差异性,我又以最直观的方法电脑演示画高,达到使所有学生都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如何画高这一目的。最后,让学生在自己刚上课时画的三角形上

5、画高,运用一人画,一人看的方式,让同桌的同学互相学习,克服困难。对于“三角形的特性”这一部分知识,我再次设计了一个大力士比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至于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我想不是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了作为课后研究。最后,让大家欣赏一些生活中带有三角形的物体,与课的开头照应,说明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是否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留意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科学。课前设想得再好,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事了。本节课遗憾之处:在探讨什么是三角形一环节,节奏不够紧凑,稍显拖沓,造成了第二个遗憾,课堂作业未能处理完。同时也发现学生的基础差

6、,思维差,遗忘性较大,学习自觉性不够。课前布置的.预习作业没有认真完成。这些也是造成未能完成本课的原因。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篇二“三角形的特性”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观察图片,联系生活中实例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人人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思维相当活跃,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不断地有所发现。课后自己静心的分析,感觉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情境图选取的素材是生活中对三角形利用的实例,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在引入这节课时,简短的几句话,引入情境后,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在学生理

7、解了题意后,则迫切想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并能很快融入到新知识的解决问题中,学习探究欲望被激发,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2、留一片天地,保证探究活动的落实 实践表明,学生都有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留给学生一片展现自我的天地。我们必须把探究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当然,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做如下几点改变:1、课前预设有针对性的练习题。2、在学生自主验证结论后,应该出示一些数据,让学生再次观察认识,强化学生刚刚形成的概念。3、课后练习在设计中要有改变,多元化一些。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

8、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我备课的主要思路是用生活中的三角形引领学生的活动,通过找三角形,做三角形,说三角形,用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本节课体现最明显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1、从生活素材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在引入新课时,出示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鸟巢”,提出把鸟巢与数学联系在一起的问

9、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找认识的图形;出示美丽的斜拉大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桥顶到桥面的高;举出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并改变练习十四第 3 题修椅子的呈现方式,变静为动,变文本资料为现实场景。这些环节都体现着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有三角形,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2、在数学活动中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学生经历活动:(1)找三角形;(2)说三角形;(3)做三角形,使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4)通过拉一拉,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特性;(5)通过观察美丽的白沙大桥,找斜拉桥的高,自学探究理解高的含义,学会了画三角形的高。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寓于活动之中,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去

10、发现、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达到了化难为易、化隐为显、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的目的,使问题有效简捷地得以解决。数学思想方法上,在三角形的特征时“根据提示,去掉不符合要求的图形”,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做不同三角形的高等环节的学习活动中,渗透了分类、对比等思想方法,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了从活动中汲取知识的全过程,获得了快乐心情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3、从教学过程看,引起我深思的问题是:1、对三角形概念中“围成”的体验不够到位。在描述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定义三角形的概念为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或封闭图形),学生很难确切地表述出“端点要首尾相连”,这时我借助找一找

11、活动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体会概念中“围成”、“相邻端点相连”这两个条件的必要性,但是这个“相邻两条线段端点相连”学生体验的还不太到位,说明对围成的理解不够好。2、教学中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够,体现在下面两个环节:(1)本节课的引入我还是延续用 20 xx 年备课时设计的北京欢迎你和鸟巢来进行,但是发现 08 年的奥运会离现在的四年级孩子的生活经验似乎又遥远了一些,学生居然问我“为什么北京欢迎你?为什么提到北京?”看来我们的教学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找和孩子生活经验最紧密的事物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2)学生板演画三角形的高时,一个孩子的三角尺放错了,另一个学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时出现了找不

12、清顶点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出现,归结起来还是对底和高的概念的认识模糊造成的。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有点代办,没有给孩子放宽画高的空间,应该让孩子再正确地放一放三角尺。如果这两个环节处理得到位,会使这两个孩子以及全班同学对高的认识和画法更清晰。我感觉本节课的重难点突破得不够到位。我最大的感受是:只有多学习,多经历,多思考,才能真正提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有效、高效。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教学反思篇三 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按照“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这个思路来教学的。一开始就用课件出示生活中多个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如:红领巾、桌球架、路标等,从这些生活中常见物

13、体中引入三角形,激了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尝试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互相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有几个顶点、几个角、几条边,再集体交流。再根据这些特点,判断课件出示的几个图形,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一定是三条线段围起来的图形,然后课件出示三条线段,问学生怎么变成一个三角形,学生自然想到将三条线段移动一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动态演示了三角形的形成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自然地想到三角形的含义,即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三角形,就会想到如何区分的问题,一个三角形有边、角、顶点。为了方便,一般用英文字母表示,如三角形 ABc,每条边,每个角,每个顶点就都可以用字

14、母表示出来了,同时说出每个角的对边是什么,每条边对应的角是什么,培养了学生用符号表示的思想。接着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的物体,如:单车、电线杆上的支架等。这时不急着下结论,而是运用学具,每个学生拼一个四边形拉一拉,再拼一个三角形,也拉一拉,让学生亲身体检到三角形是不容易拉动的,也就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个特性的含义,知道了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三角形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后,马上出示一把摇摇晃晃的椅子和木条,问学生怎么办,学生自然想到用木条钉到椅子的脚上,并构成三角形,这样更加稳固。这就把所学的知识马上运用到了生活中。接着课件出示两个含有三角形结构,但高低又不同的房子,问哪

15、里是松鼠的家?哪里是长颈鹿的家?学生马上会想到房子高的是长颈鹿的家,矮的是松鼠的家,也就是三角形高的是长颈鹿的家,三角形矮的是松鼠的家。从这个生活实例中引出三角形的高。马上就出示三种表示房子的高即表示三角形的高,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看哪一种能正确反映三角形的高,讨论后,不急着下结论,而是叫一名学生上台,老师用各种不正确的方法量这个学生的身高,学生看了后自然想到这是不对的量法,那怎样量呢?叫一名学生上来量。从这个生活实例中,学生想到量身高必须是从头顶量到脚底,这时马上引导学生想到量三角形的高,必须也从最高点即顶点量到最低点即这个顶点的对边,而且必须是垂直于底边的一条线段,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三角形的

16、高的真正含义。既然三角形有高,那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这时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要求学生打开书自学,然后全班交流,一字一句地读、理解,从高的含义中引导学生想到,三角形有三条高,每条高都是一条垂直的线段。理解了高的含义,肯定就会想到如何画高呢?首先让学生尝试画高,在课前准备的锐角三角形内画一条指定底边上的高,画好后互相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的能力探究能力。将部分学生画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讲评,最后总结出画三角形高的基本方法。掌握了画高的方法后,再练习画高,画好后又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画法。同时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大家一起讲评,并纠正错误的画法,接着出示几种画高时,放三角板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哪

17、种才是正确的放法,加深学生对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节课内容多,知识量大,新的数学述语多,但学生参与面大,人人动了手,都亲身体验了画高的方法。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从生活中来,又回到了生活中去,做到学数学,又用数学,充分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特点,学生快快乐乐地,情绪激昂的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效果明显。扩展资料: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为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三角形按边分有普通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形(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基本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

18、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作三角形。平面上三条直线或球面上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三条弧线所围成的图形叫球面三角形,也叫三边形。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得到的封闭几何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四线 中线 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及其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median)。高 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altitude)。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isector of angle)。中位线 三角形的

19、三边中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叫中位线。它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切记,中位线没有逆定理。全等三角形 定义 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特点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也相等。翻折,平移,旋转,多种变换叠加后仍全等。判定 1、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三条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2、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边及其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3、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4、两个三角形对应的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5、两个直角三角形对应的一条斜边和

20、一条直角边相等,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注:“边边角”即“SSA”和“角角角”即:AAA是错误的证明方法。相似三角形 定义 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特点 1、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之比等于相似比。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称: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

21、两个三角形相似(简称: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其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称: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成功之处:1.从认识角引入,让学生通过角的变化引出三角形,利于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特别是角不是封闭图形,而三角形是封闭图形,从而得出“围成”的含义,经过对比分析,学生非常容易的说出三角形的意义。2.画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总会出现个别几个学生不会画高的现象。因此在教学本内容时,注意让学生说出画高的方法“两重合,高虚线,标直角”。不足之处:1.个别学生理解画法还是存在问题,经过板演发现学生不会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底,不知道如何放置三角板,在本子上比划来比划去,感觉思维短路一般。2.对于“围成”的解释没有强化学生记忆,导致同步学习上的填空出现很多错误。再教设计:针对以上两点不足之处加以改正,重点强化画高时放置三角板的过程,并要求学生抄写本节课的知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