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概论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37556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总体规划概论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总体规划概论复习资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2)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3)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2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答:(一)论证城市国民

2、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二)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三)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四)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3 城市用地的分类及代码(大类)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10大类城市用地及代号表示如下。(1)居住用地(R)(2)公共设施用地(C)(3)工业用地(M)(4)仓储用地(W)(5)对外交通用地(T)(

3、6)道路广场用地(S)(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8)绿地(G)(9)特殊用地(D)(10)水域和其他用地(E)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60.175.0 m2/人 居住用地 18.028.0 m2/人 75.190.0 m2/人 工业用地 10.025.0 m2/人 90.1105.0 m2/人 道路广场用地 7.015.0 m2/人 105.1120.0 m2/人 绿地 9.0 m2/人 其中:公共绿地 7.0 m2/人 (3)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4、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 2032 四大类用地总和 工业用地 1525 占建设用地比例 道路广场用地 815 宜为6075 绿地 815 5、组团状城市总体布局的特征 优点:人口和功能相对集中,功能布局较为合理;可减少部分交通量;组团布局可避免建成区无限制蔓延,实现理性增长; 可结合交通轴线或发展轴线进行布局, 可实现保护旧区、发展新区的目标,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一类的规划尤其重要;缺点:组团间交通功能的组织较难; 组团规模较小时,难以实现聚集效应,获得规模效益;各组团的分工与协作,即组团的职能分工难以有效控制和引导;规划时注意:交通;绿隔或绿廊等;功能布局与职能分工;6、城市人口

5、规模预测主要方法及公式(至少写出三种)(1)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其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2)递推法-PP0(1K1+K2)n 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P0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1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2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规划年限。(3)回归法:分析历年数据,得出城市人口规模与时间之间的一元线性函数关系Pa +bX (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a、b 回归系数;X时间) 7、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1)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一块之

6、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2)带状(线状):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这类城市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过大。必须发展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3)星状(指状):是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

7、大运量捷运系统的影响。1、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2、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3、总体规划的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4、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

8、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6、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7、城市人口:指城镇集中连片部分和它周围能够享受城镇各种生活的人口8、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9、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10、城镇网络是以城市为中心结节,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镇体系为内容,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状式空间实体。11、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

9、务的地区。12、主导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部门,也是城市地区的专业化部门,是城市经济的核心,是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带动城市经济结构成长、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13、主导产业的特征(1)主导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供应城市以外地区的;(2)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城市经济的发展;(3)是新兴的产业部门,能广泛吸收新技术,并促进新技术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较高的增长率;(4)与其他产业部门有较高的关联度。 14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5、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16、城市结构

10、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17、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包括土地利用结构、经济空间结构、人口空间分布、就业空间结构、交通流动结构、社会空间结构、生活活动空间结构等。18、城市形态 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19、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20、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21、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

11、)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二)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

12、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必须遵循下述原则:(一)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

13、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四)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简述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关系1、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2、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3、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它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1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程序1)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2)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国务院指定城市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14、。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中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报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审批。其它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报县(市)人民政府审批。3)城市人民政府和县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2城市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答:(一)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二)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三)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

15、见。 (四)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3 城市用地的分类及代码(大类)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用地共分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10大类城市用地及代号表示如下。(1)居住用地(R)(2)公共设施用地(C)(3)工业用地(M)(4)仓储用地(W)(5)对外交通用地(T)(6)道路广场用地(S)(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8)绿地(G)(9)特殊用地(D)(10)水域和其他用地(E)4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和规划建设用

16、地结构三部分。(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60.175.0 m2/人 居住用地 18.028.0 m2/人 75.190.0 m2/人 工业用地 10.025.0 m2/人 90.1105.0 m2/人 道路广场用地 7.015.0 m2/人 105.1120.0 m2/人 绿地 9.0 m2/人 其中:公共绿地 7.0 m2/人 (3)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各项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 居住用地 2032 四大类用地总和 工业用地 1525 占建设用地比例 道路广场用地 815 宜为6075 绿地 815 5、组团状城市总体布局的特征 优点:人口和功能相对集中,功

17、能布局较为合理;可减少部分交通量;组团布局可避免建成区无限制蔓延,实现理性增长; 可结合交通轴线或发展轴线进行布局, 可实现保护旧区、发展新区的目标,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一类的规划尤其重要;缺点:组团间交通功能的组织较难; 组团规模较小时,难以实现聚集效应,获得规模效益;各组团的分工与协作,即组团的职能分工难以有效控制和引导;规划时注意:交通;绿隔或绿廊等;功能布局与职能分工;6、城市人口规模预测主要方法及公式(至少写出三种)(1)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新增就业岗位数及带眷情况而计算。其公式: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2)递推法-PP0(1K1+K2)n 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

18、规模;P0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1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2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规划年限。(3)回归法:分析历年数据,得出城市人口规模与时间之间的一元线性函数关系Pa +bX (其中:P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a、b 回归系数;X时间) 7、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的特点-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1)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

19、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2)带状(线状):大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这类城市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过大。必须发展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3)星状(指状):是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大运量捷运系统的影响。1、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2、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

20、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3、总体规划的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4、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6、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7、城市人口:指城镇集中连片部分和它周围能够享受城镇各种生活的

21、人口8、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9、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10、城镇网络是以城市为中心结节,以交通线为骨架,以城镇体系为内容,以城乡之间交往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状式空间实体。11、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务的地区。12、主导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部门,也是城市地区的专业化部门,是城市经济的核心,是左右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带动城市经济结构成长、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部门。13、主导产业的特征(1)主导产业所生产的产

22、品主要是供应城市以外地区的;(2)在城市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城市经济的发展;(3)是新兴的产业部门,能广泛吸收新技术,并促进新技术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较高的增长率;(4)与其他产业部门有较高的关联度。 14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15、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16、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17、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包括土地利用结构、经济空间结构、人口空间分布、就

23、业空间结构、交通流动结构、社会空间结构、生活活动空间结构等。18、城市形态 是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19、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20、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 21、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二)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

24、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5、;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必须遵循下述原则:(一)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四)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简述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关系1、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2、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

26、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3、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它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一、城市发展用地综合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1)建设现状条件(2)工程准备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近期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的优劣差异。(1)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的作用方式,

27、建立产生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 (2)以分析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因素的因子体系。(3)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二、城市用地布局原则1、立足全局,以城市的整体效益作为布局准则;2、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3、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4、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好城市主要用地;5、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6、远近期结合,兼顾旧区与新区发展的需求7、保护环境、美化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主要用地布局要求居住用地 用地选择:环境条件;与就业和商业区关系;协调与污染源的关系;规模与形状;与旧城区关系;结合市场;预留用地。 规划布局:集中、分散、轴向工业用地 布局要求

28、:1、自身要求:形状与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地质、水文等。2、交通运输要求: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连续运输等。3、防止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废气;废水;废渣;噪音。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布局:分级配置、合理服务半径、定性定量、交通及景观组织、现状利用。四、城市的总体布局基本原则1、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2、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4、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五、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善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定性定级)(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

29、程量(4)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面貌的关系(5)满足敷设各种管线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方法?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两者是相关的,根据人口规模以及人均用地的指标就能确定城市的用地规模。一般先从预测人口规模着手研究,再根据城市的性质与用地条件加以综合协调,然后确立合理的人均用地指标,即可推算城市的用地规模。一般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2) 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人口用地指标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须符合下表规定(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60.175.0

30、m2/人 75.190.0 m2/人 90.1105.0 m2/人 105.1120.0 m2/人3) 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一般主要是针对城市发展中的一些资源限制条件(如水资源),预测城市合理的人口容量。应用于用地限制性或水资源缺乏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七、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论述题) 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中间站 客运站:城市市中心边缘,距离市中心23公里以内 货运站 编组站 铁路枢纽2、港口在城市中的布局 (1)港址选择 港址与其他岸线使用单位的协调关系 港口与城市位置关系 港口的集疏运组织条件 港口的自然和技术条件 (2)岸线分

31、配 岸线类型 深水岸线:水深10m 可停泊万吨级以上船舶 中深水岸线:水深610m 可停泊0.3-0.6万吨级船舶 浅水岸线:水深6m 可停泊0.3万吨级以以下船舶 岸线分配原则: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各得其所 集疏运组织 港口的用地功能布局 3、公路在城市中的布局 (1)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连接 到达交通 过境交通 联系交通 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连接的基本方式 (2)站场的位置选择4、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局我国民航机场用地规模小型地方支线机场:50100ha; 中型地方支线机场:70200ha; 大型干线机场或国际机场:270700ha;(2)航空港的位置选择 噪声干扰 居住区边缘与跑道侧面的

32、距离:5公里以上; 居住区边缘与跑道尽端的距离:30公里以上; 符合用地、气象、生态等条件(3)航空港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与城市的距离:30分钟交通距离,距城市边缘 至少保持在10公里为宜 交通联系 直达性; 快速性;一、城市发展用地综合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定2、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定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1)建设现状条件(2)工程准备条件(3)基础设施条件3、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属性近期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定土地质量的优劣差

33、异。(1)根据区位条件对土地的作用方式,建立产生土地评价的基本思路。 (2)以分析区位条件入手,取得土地评价因素的因子体系。(3)根据区位理论中的某些原则,确定城市土地评价因素的作用方式、二、城市用地布局原则1、立足全局,以城市的整体效益作为布局准则;2、集中紧凑,节约用地; 3、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4、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好城市主要用地;5、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6、远近期结合,兼顾旧区与新区发展的需求7、保护环境、美化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主要用地布局要求居住用地 用地选择:环境条件;与就业和商业区关系;协调与污染源的关系;规模与形状;与旧城区关系;结合市场;预留用地。 规划

34、布局:集中、分散、轴向工业用地 布局要求:1、自身要求:形状与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地质、水文等。2、交通运输要求: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连续运输等。3、防止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废气;废水;废渣;噪音。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布局:分级配置、合理服务半径、定性定量、交通及景观组织、现状利用。四、城市的总体布局基本原则1、 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 2、 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4、 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五、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善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

35、路(定性定级)(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面貌的关系(5)满足敷设各种管线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六、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方法?城市的规模通常以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来界定。两者是相关的,根据人口规模以及人均用地的指标就能确定城市的用地规模。一般先从预测人口规模着手研究,再根据城市的性质与用地条件加以综合协调,然后确立合理的人均用地指标,即可推算城市的用地规模。一般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4) 估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5) 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人口用地指标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时,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须符合下表规定(1)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2)规划

36、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标准 60.175.0 m2/人 75.190.0 m2/人 90.1105.0 m2/人 105.1120.0 m2/人6) 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一般主要是针对城市发展中的一些资源限制条件(如水资源),预测城市合理的人口容量。应用于用地限制性或水资源缺乏或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七、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论述题) 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 中间站 客运站:城市市中心边缘,距离市中心23公里以内 货运站 编组站 铁路枢纽2、港口在城市中的布局 (1)港址选择 港址与其他岸线使用单位的协调关系 港口与城市位置关系 港口的集疏运组织

37、条件 港口的自然和技术条件 (2)岸线分配 岸线类型 深水岸线:水深10m 可停泊万吨级以上船舶 中深水岸线:水深610m 可停泊0.3-0.6万吨级船舶 浅水岸线:水深6m 可停泊0.3万吨级以以下船舶 岸线分配原则: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各得其所 集疏运组织 港口的用地功能布局 3、公路在城市中的布局 (1)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连接 到达交通 过境交通 联系交通 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连接的基本方式 (2)站场的位置选择4、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局我国民航机场用地规模小型地方支线机场:50100ha; 中型地方支线机场:70200ha; 大型干线机场或国际机场:270700ha;(2)航空港的位置选择 噪声干扰 居住区边缘与跑道侧面的距离:5公里以上; 居住区边缘与跑道尽端的距离:30公里以上; 符合用地、气象、生态等条件(3)航空港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与城市的距离:30分钟交通距离,距城市边缘 至少保持在10公里为宜 交通联系 直达性; 快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