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数学说课案例(面试).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3317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考试数学说课案例(面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招教考试数学说课案例(面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教考试数学说课案例(面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考试数学说课案例(面试).doc(5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例1 1120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设计依据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十分强调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的含义。1120各数的认识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也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基础。这部分学习内容不仅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算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较抽象,教材相应设计了一些活动性较强的内容,力求在多种活动中理解学习,并初步体会引进十进制的必要性。 标准指出,在数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

2、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10和几个l组成的,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体会1120的数的组成。 2通过摆小棒、数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建立十几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观念,通过生活化的实例初步了解十进制,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在教学110各数的基础上,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渗透知识是相互联系并无限扩展的,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形成初步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情景导入新知 1师:同学,你自己去买过

3、东西吗?(学生自由说。) 2多媒体演示: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俩都看中了一本漂亮的漫画书,这本书要11元。(动画演示他俩各自的付钱过程。) 3评一评:你觉得他俩谁付钱的方法好,为什么? 小红这样付钱既能很快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阿姨找钱,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孩子们对新知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讨论和比较,初步体会到十几的含义,即一个10和几个l合起来。)(二)探索体验知识 1猜一猜:老师手里抓一把小棒,你知道有多少根吗?(学生自由猜后数数验证。) 2学生自己抓一把,猜一猜再数一数有多少根。 3刚才我们只有通过一根根的数才能知道究竟有几根小棒,有什么

4、好办法能一眼就知道有几根小棒吗?请你试着摆一摆。 4学生活动(你可以和同桌的小伙伴一起讨论研究)。 5集体汇报演示不同想法:一根根地摆;10根再加2根;5根、5根加2根。 6评一评:你们觉得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 7用这样的方法试一试,看谁摆得又对又快。(老师报数,学生摆小棒。)我们把10根捆成一捆,就很容易看出是十几根了。为什么呢?因为10个1就是1个10。 (设计意图:学生在抓一抓、猜一猜的活动中萌发问题:怎样才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动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想出了很多办法。他们为自己的创造而开心。并从中发现10个一捆的方法比较好。他们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学生的“首创权”得到了

5、真正的尊重。) 8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像这样十个十个一捆的东西吗?(学生举例:火腿肠、铅笔、小笼包等。)你知道这样十个十个地装,有什么好处吗?(学生自由说。)9摆一摆,读一读。请你摆出13根小棒,看谁最快?摆一个你喜欢的数,说说你为什么想摆这个数。摆20的同学重点演示。启发: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摆出20?(两个10是20。) 10看看读读我们摆的数,你能给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起个题目吗?(揭示课题)(三)活动巩固知识 1你在哪见过这些数啊?(书上、试卷上、买东西时、尺上等。) 2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先猜一猜,再数出来。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3摆数。请同学很快摆出这些数:3,13,15,16,19,2

6、0。说说你是怎样摆的?通过你摆的小棒,你知道13和15谁大谁小,20比19多多少吗?怎么知道的? 4数数。你能从11数到20吗?从7数到17,数给你的小伙伴听。拿出直尺,看着尺上的数,从0数到20,你发现什么了吗? 5在课本上先数出l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你有什么发现吗? 6找出课本上的第8页、第15页、第20页。(想:往前翻还是往后翻,为什么?) 7幸运52:看物品,猜价钱,谁猜中就奖给谁。(指名让学生轮流做小助手提示:大了、小了。) (设计意图:做“幸运52”的游戏,引导学生展开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巩固1120以内各数的认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数的大小,并且初步体验

7、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四)总结学习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四、评析 在新的数学课程中,知识、教材、教师、学生构成一幅立体的画卷,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这幅画卷更为灿烂夺目,才能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更为生动而丰富。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在生活中学数,体会处处有数学。 数原本是很抽象的知识,但它在生活中又是那么的具体生动。刚入学的儿童对生活中的数学不是一无所知的,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学习中的基础知识,他们都有一些。但在儿童初学阶段,我们在引导他们认识“什么是数学”的时候,不可能给出抽象的概念,而只能通过具体的内容,说明

8、我们在使用数学知识。因而在认识1120各数时,教者特别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知识的引入、揭示、总结时多处将孩子们带进生活,比如问:“怎样付钱又快又好?”生活中还有像这样十个十个地装在一起的东西吗?”“你在哪儿见过这些数?”孩子们在这些生活化的情境中具体生动地感知到了这些数的存在,并领悟到了“10个1是1个10”的十进制计数法,形成了初步的数感。 2从多角度认数,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 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是一笔宝藏,都是孩子们丰富的学习资源。每次练习与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学习,这笔资源无疑会浪费。本课中教者注重了对学习资源的深层次的挖掘,如“练习中通过摆数3,13,15,16,19,20

9、,不仅巩固了各数的认识,也注重了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与数之间相差多少等多种知识的拓展。这样,学生从多种角度去认数,能体会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科学的学习态度。 3于活动中学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标准倡导,帮助学生确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本节课的学习是通过学生大量的活动来完成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了1120各数的认识,亲身体验了十进制。在感知和体验中,孩子们不断地萌发问题,如:“有什么好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是十几呢?”“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摆出20呢?”“该怎样才能很快猜出物品的价钱呢?”这些问题推动着孩子们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在这一过

10、程中,他们不仅有了参与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一些探索意识,并深深体会到了通过自主探索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之感。例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设计依据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标准的理念,在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设计时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二、教学目标 1知

11、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计算能力。 3思想目标: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4情感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态度。三、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星期天做完作业后都玩些什么游戏啊?(学生自由发言。) 引入:你们的游戏内容真丰富!看看这三个同学在玩什么游戏?(电脑演示同学数画片的多媒体动画,三个同学先后说出:我有9张画片,我有24张画片,我有6张画片。)他们在玩数画片游

12、戏呢!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因此,在这里引入学生在生活中玩游戏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离得更近,对数学的学习就有了新鲜感和亲切感。这样就把教材中缺乏生活气息的例题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动手动脑,探求新知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引入:聪明的同学,你能根据他们数画片的游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请你再根据你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9+6,24+6,24+9等算式。)同学们真聪明,提出

13、了这么多问题,19+6等于多少?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说出来。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里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数画片的游戏提问题,使学生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2教学24+6。 提问:24+6等于多少呢?同学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得数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合作完成。(学生汇报。) 引入:同学们的办法真不错!摆小棒的时候,你是怎样知道有30根的呢? 引导学生归纳:4根小棒再加上6根等于10根,可捆成一捆,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提问:如果不摆小棒,怎样计算呢?(把24分成20与4,先算4+6=10,再算20+10=

14、30)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办法,为什么喜欢这种办法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摆小棒,自己主动探索,再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24+6,打破了以往的计算教学的唯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运用最简单的方法计算24+6,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学24+9。 提问:你能算出24+9的答案吗?(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算式,反映思考过程。 小结:你们在计算时,有的先算24加6得30,再加3

15、;有的先算4加9得13,再加20,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设计意图: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一条途径。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学生想出很多的口算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对比总结。 提问:我们计算这两道加法题,都用了哪些方法?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我们可以用摆小棒的办法解决问题,将整捆的小棒和单根的小棒分开摆,并将单根的小棒凑成10根捆成一捆,再计算。还可以把一个加数分成两个数,再通过两次计算,算出得数。 提问:今天学的计算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出示课题:两位

16、数加一位数(进位)。 引入:谁能编出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考考大家。(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教科书上“试试”的题目。你想怎样计算下面两道题?8+42=?5+39=?(学生试做) 提问:这两道题和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 2“想想做做”第1题。 请同学们学着刚才摆小棒的办法圈一圈,再计算。看看哪个同学算得又对又好。指名回答自己是怎样圈的。 3“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口算第一组题,算后提问:你算完4+8=12后,是怎样计算下面三道题的?这样的算法都是先把哪位上的数相加,再怎么算?你能用这样的办法口算另外两组题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电脑出示画面)引入:同学们,小明来

17、到图书角借书,管理员告诉他已经借出了48本,还剩8本。老师要考考小明:图书馆原来有图书多少本?你能帮小明回答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同桌互相检查。 5“想想做做”第4题。 (电脑出示画面)引入:同学们请看,这是哪里?好多商品啊,谁来告诉大家都有些什么,每种商品的价钱是多少? 引入:丽丽来到了商店,买了一个玩具娃娃和一个皮球。你能帮丽丽算算要付给售货员多少元吗?小军和小明买了什么,他们又要付多少元?(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后,一人报数,全班校对。)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想买什么?应该付出多少元?(学生自由发言,说出算式。) (设计意图: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这里结合着本节课的教学

18、内容设计了商场里买东西的情景。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使学生既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增长数学的应用意识,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四)课堂总结 引入:同学们真棒,从游戏中找出了数学问题,并且自己动脑筋解决了它。你能说说怎么解决的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新想法和新见解? (设计意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如何把这一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这是第一线广大教师所困惑的问题。课堂教学用语是课堂中师生交往的最主要工具。“一滴水

19、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话又何尝不能反映出教学观念呢?以上总结反馈启迪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四、评析 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设计时要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时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通过独立思考,摆小棒,想好办法,同学交流等设计,开拓了学生的思路,然后让学生选出喜欢的办法。这样,不仅教会学生24+9等于33,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数学

20、。 2用“生活数学”理念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模式。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课堂伊始,教师由学生星期天玩游戏的内容入手导出新课,练习中设计了一个“商场里购买东西”的情景。 这样的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3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的

21、学习情景(游戏),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乐学愿学,尝到了成功的快乐。练习中运用课件,让画、色、声、文综合作用于学生大脑,有利于形成鲜明的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 4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提供创新保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民主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增强,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注意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生动、愉悦的集体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才会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并培养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

22、。例3 认图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设计依据传统的课程和教学,偏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以能解答有关数学题目作为达到目标的依据,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心理变化和经历,以致形成教师灌输式的教和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重视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形成带有个性倾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能动地学习和认识世界,能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也是如此。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获得的经历,更有空间观念和直观思维方式的形成,对于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更注重直观体验和现实经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初

23、步的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2通过摸、画、找、说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激趣引人 1老师出示一个卡通小兔:“大家好,我是著名的建筑师,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24、?” (学生可能的回答:我拿的是长方体;我拿的是正方体;我拿的是圆柱体;我拿的叫不出名字。) 师:你拿的叫三棱柱。2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摸起来硬硬的,方方的;摸起来滑滑的;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低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是一种直观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本节课所认识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这以前,学生已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

25、、圆柱。不管是“体”还是“形”,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卡通小兔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兔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直观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初步感知 1老师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动态演示。 2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3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说:我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你从这样的长方体上找到了几个长方形?(学生会说:6个。) 师:数给大家听一听。(让这位学生依次数给其他同学听,其他学生跟着一起数。有的学生会说:我从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指给大

26、家看一看,你是从哪里找到的?(该学生指,其余学生跟着一起指。) 4师: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四人一组,找找看。 5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6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也可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的长方体上分离出两个正方形。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7同时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写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

27、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三)操作活动 1小兔说:同学们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否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得到这些图形呢?同学们试试看。 2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 3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些图形的。(学生会说:我是把长方体按在纸上描出长方形来的。) 师:你和他用的方

28、法一样吗?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还可能说:我是把正方体重重地压在纸上,留下一个痕迹,然后照着痕迹剪了一个正方形。) 师:你的办法很独特,和他一样的同学请举手。还有其他方法吗?(还有学生可能说:我是把圆柱放在纸上,先描出一个圆,然后把它剪下来。) 师:你也是这样得到的吗?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4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那么多的方法。现在请你用其他同学的方法也来得到一个图形。 5学生在下面用其他方法得到图形。 师: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同学们帮它们分房子。同学们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指定学生给图形按“门牌”

29、分房子。) 6让学生评价结果。 (设计意图: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四)实践运用 1老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同学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2师: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同学们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3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设

30、计意图: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五)图形拼组 1小兔:同学们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学生可能会说: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2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有的学生拼出了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花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还有的拼出了神气的机器人) 3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

31、础上,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4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5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明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设计意图: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象和不受拘束的创造力。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六)活动延伸 小兔: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

32、新玩法,想到的同学别忘了告诉我,我们一起来比赛。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四、评析 1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数学学习的主宰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本节课教师充分注重了这一点,如指导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的、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情境,体现

33、了数学的生活性。此外,教师也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性地寻找图形活动和拼组图形的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使学生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呈现生命发展的自主色彩,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上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2本课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在操作中体验。例如,老师先让学生摸一摸各种物体的面,让学生谈谈摸后的感受,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在画图形这一环节里,教师没有给学生暗

34、示或干预,而是放手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经验储备,允许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充分展示学生作品的前提下,选用别人的方法,向他人学习。学生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思维活跃,大胆创新,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通过学习别人的方法,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 3本课充满了童趣。教师引入了同学喜爱的卡通小兔当主持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体现了课标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际操作活动、小组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35、,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图形,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例4 厘米的认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一、设计依据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学好数学。“厘米的认识。属于测量的内容,标准对于测量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寥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含

36、义。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热爱学习的品质。三、教学准备 一角的硬币若干个、回形针、文具盒、学生尺、图钉、火柴盒、线四、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引入新知 1学习例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你们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汇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所带的工具,测量一下你想测量的东西。(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

37、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有好多物体都可以作为工具去量另一个物体的长度。由于测量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我量到自动铅的铅芯盒有3个回形针那么长。而量到自动铅的铅芯盒有8个小正方体那么长。) 师:两个自动铅的铅芯盒一样长吗?(学生:一样长)都是量的同一边,那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回形针和小正方体的长度不一样。 师:对了。看来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不然的话,结果都不同,太麻烦了。 练习: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2教师出示两根线(一根红色,一根白色,分别弯曲着绞在一起),问:哪根比较长? 3追问:哪位同学能想出好办法,有根据地说出哪根长,哪根短?(学生可

38、能会说拉直了比。这时教师要当即请他进行操作演示,予以肯定。) 4继续追问:如果不用这种比较的办法,你还能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证明红、白两种线绳的长短吗?(学生可能会说用尺量。) 5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比较短的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尺量)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讲授不应立即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方法一开始就与有意义的环境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真实问题的背景”显然大部分是指实际生活或者模拟的实际生活。数学最早的起源便是因为人们生活的需要。确实需要才有价值,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应用

39、性。学生对这种学习数学的方式,不会感到陌生、无味和厌倦。新课开始就实施了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个性化地学习。)(二)感悟新知 1认识尺:请同学们拿出尺,找一找尺上有些什么。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根据回答,逐一出示) 介绍“刻度”:这些竖线叫刻度线,刻度线一样长吗?请你观察一下长刻度线有什么特点。对,这些长刻度线就是厘米刻度线。第1条厘米刻度线对着几?是0刻度,它在尺的最左端,表示起点。cm这两个英文字母就表示厘米的意思,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 2认识1厘米。 认识:在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l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1到刻度2的长度也是1厘米。那你还能找出1厘米的长度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对,每相

40、邻的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找找: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并说一说。 比划: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可以到自己的尺上去比一比。 举例:在生活中老师见过很多东西大约长1厘米。(出示实物:图钉、火柴盒)提问:你见过哪些东西大约长1厘米? 度量:老师的这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l厘米。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度也大约是1厘米?请你到尺上去量一量。小结延伸:刚才我们认识了l厘米。(演示:刻度0到刻度2)那这是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刻度0到刻度5)这是多长呢?原来刻度0到刻度几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在尺上比划出3厘米、8厘米、10厘米。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通过指、比、

41、选、举例等大量的操作,感知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让学生加深对l厘米长度的认识。在头脑中真正建立1厘米的表象,教师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观察、回想生活中见到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创造机会,留有空间,让学生开动脑筋,开阔视野,捕捉生活中的实例,将所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上面的认识过程:从具体形象一共同特征本质特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而对具体形象的依托则是这一过程的基础,失去它,后面的抽象及深化将是无本之木。) 3学会用刻度尺量长度的方法。 A学习例2。 你能读出下面物体的长度吗?(出示例2)线段长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它左端对着刻度0

42、,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看很方便。 你会用厘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吗?(板书:量)拿出纸片,先估计它的长边大约有多长,再试着用尺量出它的长度。说说是怎么量的。(指定学生上前边演示边介绍。) 归纳量法: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以上方法都可以,但我们一般用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用手势表示)为什么?(自己编一些易错题) 大家用正确的量法量一量。(练习1第3题)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最好的知识内化的方法,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一是“启智”,使学生心灵手巧;二是“明理”,使学生理解深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中

43、遇到的问题。此外,教师也不满足于学生学会一般的测量方法,而让学生通过对判断题的辨析对比,掌握测量方法的条件性与灵活性,拓展儿童的思维活动空间。) B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数的物体。 (演示:8厘米的线段)这条线段长几厘米?(演示:比8厘米长一些的线段)那这条呢?(演示:比8厘米短一些的线段)那这条呢? 小结:无论是比8厘米长一些,还是比8厘米短一些,都比较接近8厘米,我们在估计时可以看做大约长8厘米。(板书:估) 量出手掌的宽和一柞的长。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地安排让学生度量生活中的实物长度,估算实物的长度,检验估算结果;指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产、生活实际

44、中产生,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三)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厘米,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四)拓展延伸 竞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学生不用尺,小组讨论出其长度,然后由小组长写在纸上。哪个小组的答案最接近,组员就都能得到一颗星,可以把星贴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出示笔、日记本、24厘米长的纸条)看,智慧之星在每个同学的身上闪闪发光。五、评析 1加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从“猜一猜线段的长短”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几乎每天都用的尺子,

45、使学生产生要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一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概括测量方法,回到实践中加以运用。从尺子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再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如纸条、练习本、手掌宽、一柞长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东西。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指导学生操作,在动手操作中,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领悟,顺利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形成了技能。这样在用手势比量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方面,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在建立了l厘米的长度观念后,接着进入认识几厘米这一环节。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的长度,并说出道理。这当中学生始终是知识的发现者。第二方面,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在“度量物体的长度”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在老师没有教的情况下,学生自己试着量纸条的长度,结果通过努力量出了纸条是5厘米,体验到了成功的学习乐趣。 3培养学生猜测的意识,这是创造的前提。 “猜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开始猜线的长短,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的时候,请同学猜一猜图钉长大约是几厘米;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