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民间舞蹈.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15733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明民间舞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崇明民间舞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明民间舞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明民间舞蹈.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崇明民间舞蹈n 探究活动你知道崇明民间舞蹈有哪些吗?你周围的民间舞蹈发展情况如何?概述我县民间舞蹈流传广泛,大致分为娱乐性舞蹈、习俗性舞蹈、宗教祭祀与武术性舞蹈等。这些舞蹈的表演内容和表演手法看,虽然留有粗犷朴实的痕迹与某些迷信色彩,但从另一角度可领略到前人的生活气息与艺术风采。u 娱乐性舞蹈1、跑马灯具体形式于何时无确切记载,据说在清康乾时代在本地盛行,表演跑马灯一般从每年元宵节开始至3月28日潮王庙会结束,历时两个半月。表现方式:崇明县跑马灯活动与各地不同,在表演装束上,活动内容上均以昭君出塞故事为主线,谓生旦净丑行当齐全,跑马灯表演人数一般为20人,其中女角全由男性反串,根据人员情况可适

2、当增减,但马匹固定为12只,每匹马颈上挂两个小铜铃,跑马灯主要是跑阵图,另外动作比较单一,其动律特点可归纳为“双脚颠步膝微颤,拐角肩倾股略弯,左手屈时伸曲伸,右手扬鞭头顶转”,它的表演程式是从“烧香跑步机”演变而来,其基本程式是以“宗教链条”为主,扮演者必须反映所扮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因而在表情达意有高于“烧香跑步戏”。n 拓展活动课后寻找其它各地的跑马灯,与崇明的跑马灯异同点在哪些地方?2、打莲湘打莲湘是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最初是在正月元宵闹花灯时去表演,其表演节奏感强,群众参与性高,表演时,表演者也打击莲湘棒,边舞边唱,整齐的节奏与浓郁的方言演唱,抒发了当地劳动人民欢庆丰年,喜迎新春,共

3、祝吉祥的喜悦心情。表现方式:打莲湘的表演一般有8-12人组成,也有数千人进行组队的,有男子队,女子队,男女混合队,莲湘棒一般长为140厘米,直径为4-5厘米的竹竿,中间节子打通均匀分成八节,每节开个口子,用竹梢熔串4-5只铜线成铜片固定在竹管里,每节为了美观,还用漆涂成各种色彩,棒的两头系上稠带和稠须,在敲打时铜片撞击发出有节奏的悦耳之声,表演时,右手握莲湘棒边唱边敲,每小节打一下,依次拍打在演员自身的手背,手肩,胸部,腰部,大腿,小腿,脚尖,脚掌,颈部,肩部,手腕,臀部,腋下等部位,一边移动舞步,一边滚动莲湘棒,在广场和街道列队演出,被群众所喜爱。n 拓展活动(1)制作一根莲湘棒(2)学遍“

4、打莲湘”动作,并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打莲湘”集体舞。u 习俗性舞蹈掼田财又叫掼连财每年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到田野手执长长的火把往来挥舞,特别是青年男女搞得最为热烈,历史渊源流传至今,它体现了广大农民期盼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意愿。表现方式:掼田道具主要是田财把,长三公分左右,粗细直径只要适应两手紧抱为止。制作时用一把芦杆为把心,外裹稻草柴,根据一定间隔用草绳扎紧,具有一定光滑度,这样容易点燃而且不易一时烧尽,出发是先点燃火把,走到自己的田野里甩生横八字火圈,口中高喊:“连财,连财,大家发财,今年我家棉花罗朵(棉桃)像鹅蛋大,稻谷像瓜子大”。掼连财动作单一,没有固定程式。u 宗教祭祀舞

5、蹈1、踏八卦“踏八卦”别称“步天梯”,系宗教祭祀性舞蹈,是道教祭祀活动“拜表”法事中的一折,历史悠久,主要流传于我县各地。 “踏八卦”分为“玉宝表”、“青玄表”两种,前者用于集体祭祀活动,后者用于祝先青玄上帝、太乙真神等。踏八卦安八卦图编制舞蹈顺序,表演安念内内容先后进行,具有一定的模式。繁而有序其步法有三台罡,几字步,连环步,丁字步,随着乐曲节奏的变化,构成了稳健,端庄,飘逸的表演风格。因为它是宗教祭祀舞,强调在道具运用上必须意念等一,伴奏时采用民间锣鼓曲牌,如“急急风”“走马锣”等。整个音乐基调热烈而明快,打击乐在舞蹈中起着渲染气氛的作用。2、烧香跑步戏属宗教祭祀性舞,是宗教“道场”十二程

6、序中最后一种表演形式。用于庙会、祭祀、超度亡魂等宗教活动,流传几乎遍及崇明全岛。它的渊源无确切史料记载。该节目在崇明流传很早,最迟在清乾隆年间,最早可推至元明两朝。演出是至少七人,多在十二人以上,表演程式主要以走平步和小跑步两种步伐来变换各种队形,表演是腰部自然扭摆,头部左右摇晃,两肩上下微抖,和谐协调。舞蹈伴奏采用民间小调加工变奏而成的打击乐曲,热烈欢快,富有跑跃性,锣鼓点子细而均匀,节奏鲜明,气氛浓烈。人员全是男性,服装穿戴除邻队身着道袍或袈裟,头戴道帽或僧帽,足穿云靴或僧鞋外,其余人员横穿灰布衫,头戴红顶小帽。n 探究活动:找一下,其它地方有没有宗教、祭祀舞蹈?与崇明宗教祭祀舞蹈区别在哪儿?u 武术性舞蹈醉八仙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见于崇明县境内,这个舞蹈起源于何时无从查考。表现形式:与一般醉拳在表演程式和内容上迥然不同。表演内容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八仙过海中八为仙人的形象特点来决定人物造型及代表性动作。用跌扑爬滚作为基调,表演似醉非醉,刚柔相济。虽出自武术,但舞蹈性很强,观赏性很高。n 探究活动:武术性舞蹈与武术的区别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