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民间音乐.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15151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明民间音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崇明民间音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崇明民间音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明民间音乐.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崇明民间音乐概述:崇明岛上的民间器乐主要有五个乐种:琵琶瀛洲古调派,吹打乐,丝竹锣鼓牡丹亭,丝竹乐及宗教音乐。前3个乐种各以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独树一帜,享誉大将大江南北。其中瀛洲古调中的多首清板小曲,吹打乐中的两级吹管乐器弯号,牡丹亭的亭头及布篷的彩绣装饰等,都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乐器演奏就其技术性和音乐性来说,常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或民族音乐水准的标志。崇明岛上各乐种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文人雅士的辛劳,更有布衣粗汗的创造,使之成为岛上倾吐喜怒哀乐的载体。u 瀛洲派琵琶与瀛洲古调瀛洲派(即崇明派)琵琶是我国四大琵琶流派之一。崇明古称瀛洲,故全称瀛洲古调派,瀛洲派是其简称。瀛洲受明

2、末清初北派琵琶名家通洲人白在湄影响,在岛内自成体系。传人有清康熙年间“其音能肖百物”的贾公逵亲传李连城,宋楚王,至清道咸年间的“瀛洲三老”王东阳、罗明章、蒋泰。王东阳是名震苏南的琵琶高手,“脚弹琵琶”的传说在县志上也有记载。之后,黄秀亭受业于“三老”,传承出江北、江南的两个分支。其中江北分支代表人物是沈找肇州、徐立荪、刘天华。沈氏于1916年刊的瀛洲古调及徐氏于1936年重编的梅庵琵琶谱都是该流派丰厚遗产的结晶,其中包括武板十面埋伏及慢板22首,快板17首,文板5首等小曲。这些小曲每首均匀68拍,活泼玲珑,可以成套也可独立演奏。1918年,刘天华在北京的艺术实践中,又注明指法订正。江南分支的代

3、表人物是被称为三代祖传“崇明樊”的紫云、少云、伯炎三辈。三代几乎横跨了上世纪大半个世纪,而且又都是丹青、琵琶“双艺超群”。紫云的学生施颂伯于1923年应日本乐界邀请东渡扶桑。在东京、名古屋等地挥其妙手,报界赞赏不绝,人称“琵琶博士”。鉴于刘天华、施颂伯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海内外琵琶艺术传扬中的深远影响,故在乐界有“南施北刘”的“双英”之誉。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崇地民间艺人中的“琵琶三杰”最为著名。他们是善弹硬弦的蟠龙镇杨序东,精于拢捻的马桥镇周念文,擅长古谱的向化镇赵志山。 推荐欣赏曲目:瀛洲古调琵琶曲美女思月u 崇明吹打乐吹打乐又名鼓手班,是崇地最为普及繁荣一个乐种。据传最早源于旱划龙船,

4、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吹管乐队由两支唢呐、两支曲笛,加上一套锣鼓组成。锣鼓包括小堂锣、月锣、大锣、水钹、大钹、星(铃)、板鼓及战鼓(一人兼)。整个班子一般不超过十人。吹奏唢呐和曲笛的乐手俗称吹鼓手。击打响器的乐手称为锣鼓手,他们的主业常是剃头匠。明清时代,崇地的剃头匠大多数兼学吹打乐,形成了鲜明的行业特点,唢呐手都得掌握鼓鳃“滚气”(即循环换气)的技巧。吹打乐的曲子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提炼。常用的共有数十首,代表曲目为清新流畅的笛曲“飞步”、“竹三木”;高亢挺拔的唢呐曲“蔡映调”、“普天乐”、“将军令”;格调别致的锣鼓曲“荷叶扑水”、“蜻蜓点水”。演奏形式:一般采用坐奏,以八仙桌为中心,空正面,乐

5、手围桌坐三面。鼓师是乐队的指挥,用其各种击发,辅以手势,统领乐曲的强弱及起、转、收,随时调节速度,时吹打更具色彩和情趣。排列如下:唢呐 角 星小堂锣 八仙桌 月锣水钹 大钹鼓板、战鼓 大锣吹管乐遍布岛上各个乡镇,喜庆婚礼、做丧、闹元宵、庙会、出灯、调龙、舞狮、马灯等都少不了它。u 牡丹厅“牡丹厅”是本岛上特有的丝竹锣鼓乐式。相传已有150余年的历史,40至50年代,本县有16个牡丹厅乐队。1984年只有新河镇的周家店牡丹厅乐队和五滧乡的五滧牡丹厅乐队尚在活动。牡丹厅由两主件(亭头,布蓬)及两附件(撑杆,拉绳)组成。亭子呈半个亭子状,正面三个园框内以珍珠镶嵌“牡丹亭”三字,装饰华丽。布廊是连接在

6、亭后的长廊或布蓬,两旁挂彩灯及网络流苏。廊以撑杆分成四格,其实用价值不仅是为乐队遮阳,更显廊下合曲而行的典雅。牡丹亭头尾各有一人拉彩绳。演奏人员在长廊式的布蓬下,一边演奏一边缓缓行进。演奏乐器:统称八粗八细。粗指打击乐,细指丝竹乐。八粗为板鼓、小锣、小钹、大钹、星(即碰铃)、堂锣、大锣;八细为京胡、二胡、琵琶、三弦、笛、萧、笙、管(或角板)。乐队的排列:丝竹在前,击乐在后。其中琵琶及板鼓分别置于丝竹乐及打击乐的首位。演奏曲目除常见的老六板、三六外,具代表意义的是套曲苏杨桥。我县的牡丹亭乐队在1986年上海市民间器乐曲集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吸引了许多观众,啧啧称赞这一民间乐队的独特性。u 农民铜管

7、乐队铜管乐队是本县农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举凡红白喜事,多要请农民铜管乐队吹奏。它始于1925年。当时,天主教会在县城孤儿院聘了一位英籍华人教授儿童演奏铜管乐。当时黄承先(大新人)等,经学习后,演奏技艺高超,以后便在竖河、新民等地传授。抗战期间,中共地下党员顾廷琛等人组织铜管乐队吹奏抗日歌曲,鼓舞人民斗志。“文化大革命”中,铜管乐被禁止。党的十三届第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乡村农民铜管乐队的数量增加到136支。每支乐队的演奏人员8至10余人,有十八、九岁的小伙,也有花甲之年的老艺人。演奏的曲目有进行曲、民间乐曲、民歌、流行歌曲等。n 社会实践:1、 请调查“崇明吹打乐”的历史与现状。2、 请采访一个民间乐器表演团体,好记录。3、 调查崇明独特民间器乐有哪些?n 学生练习活动:拍打一段崇明吹打乐锣鼓经。n 创作活动:创作一段新锣鼓经,并且试一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