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峰《曹刿论战》教学创意设计(一).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11705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云峰《曹刿论战》教学创意设计(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任云峰《曹刿论战》教学创意设计(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云峰《曹刿论战》教学创意设计(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云峰《曹刿论战》教学创意设计(一).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刿论战教学创意设计(一)河南师大附中 任云峰教学创意以“读”为抓手,分别安排四个环节:读顺文章,读懂文章,读透文章,读活文章。教学流程一、导入语1.投影出课文的题目(幻灯片:题目)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2.投影出春秋时期齐鲁地图(幻灯片:地图)师:同学们,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在齐鲁大地上,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使齐国迅速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很自然他的近邻鲁国就成了齐桓公称霸路上必须扫除的障碍。这不,齐桓公又以鲁国帮助过和自己争夺王位的公子纠为借口,派大将鲍叔牙领兵讨伐鲁国。在这万分危急时刻,鲁国君臣却束手无策。这时候,一个即将彪炳

2、史册的人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他虽是一介布衣,却胸怀天下;他不卑不亢,献言进策;他临危受命,指挥若定,打败了入侵者。这个人就是曹刿(生齐说)。我们今天就通过学习曹刿论战,一起来领略这个传奇人物的风采。(板书题目及出处:曹刿论战 左传 )教学策略:本文所记述的长勺之战是发生春秋时期的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为了让学生对齐鲁两个交战国有个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曹刿出场的历史背景,我特意设置了一幅春秋时期的齐鲁地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语中,我交代了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的借口和鲁国群臣的束手无策,并把曹刿放在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评价,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曹刿产生很强的期待,从而激发起学

3、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二、学习目标师:心中有目标,学习效率会更高。让我们一起来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请齐读。请看大屏幕1.反复朗读,理解文意。2.赏析人物,品味妙点。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生齐读学习目标。)三、读顺文章1. 一读课文师:下面我们来朗读课文。第一、三排的同学齐读第一段,第二、四排接读第二、三段。要求:读要读得准,听要听得清。在别人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听出同学朗读中的错误,读完之后,帮他指出来。(生按要求分别朗读课文。)师:你听出旁边同学朗读中的字音错误了吗?生(众)没有。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不错。让我们齐读一遍以下词句,记准字音。(投影显示)读准字音曹刿( gu) 又何间

4、(jin)焉肉食者鄙(b) 小惠未徧(bin) 小信未孚(f) 下视其辙(zh) 登轼(sh)而望 望其旗靡(m)(生齐读。)2.二读课文师:字音关已过。读好文言文,还要准确把握好节奏,先听一遍朗读,如果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节奏自己把握得不准,就边听边在书上作批注。(播放课文的音频朗读。)3.三读课文师:我们要想对曹刿有个深入了解,就要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你觉得哪个词很重要,就做一下批注;哪有疑问,也做一下标记。前后四人小组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生借助词典、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翻译全文。小组共同解决疑问,师适当指导。)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测,看看大

5、家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投影显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生1: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师:很好!声音洪亮,翻译流畅。生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明察,但一定根据实情处理。师:重点词语都翻译出来了,不错!生3:我看到齐军的车轮痕迹凌乱,又看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才追击他们。师:同学们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非常到位,翻译得很通顺。四、读透文章1评价人物师: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文章表现的主要人物曹刿。我们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结合文章具体句子来谈谈你的理解。建议大家这样来说:(投影显示)我认为曹刿是一个

6、的人,从 可以看出。师:请思考,同桌交流,一会儿我们共同交流。生思考并交流。(2分钟左右)师:好了,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谈你对曹刿的理解。生1:曹刿是一个爱国的人,从“齐师伐我”、“曹刿请见”中可以看出,他虽是一介布衣,却关心国家安危。生2:曹刿是一个勇敢的人,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可以看出,他的同乡人劝说他不要参与,他却非常坚持。生3:曹刿是一个远谋的人,从“忠之属也”中可以看出,他将“以民为本”当成战争取胜的重要的政治条件,这一点是相当有远见的。生4:曹刿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中可以看出,他能够沉着冷静,不慌不忙,认真观察敌情。生5:曹刿是一个不卑不亢的人,从

7、“可矣”、“未可”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并不以自己出身低微就卑躬屈膝,而是从容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甚至敢于否定国君的看法。师相机追问,并穿插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小结:曹刿是一个爱国的人。曹刿是一个勇敢的人。曹刿是一个自信的人。曹刿是一个远谋的人。曹刿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曹刿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曹刿是一个不卑不亢的人。曹刿是一个善于把握战机的人。师:同学们谈得非常好,把曹刿的形象解读得非常全面。2赞美人物师:假如你是鲁国人,长勺之战后,要评选当年感动鲁国人物,你会选择谁?并给你所选的人物写出一段颁奖辞。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开始讨论,确定下选择的人物,写出颁奖辞,并派出代表发言。公元前684年感动鲁

8、国人物曹刿公元前684年感动鲁国人物鲁庄公生读自己写的颁奖辞,教师相机点评。3妙点欣赏师:通过大家的解读,我们对曹刿和鲁庄公都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不过,大家不要忘了感谢一个人,他就是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是他摇动手中的笔,在大量的史料中精心剪裁出如此精短的一篇妙文。下面我们共同进行妙点欣赏,通过找文中的妙点来表达对左丘明的感谢和敬意。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妙。如:一字之妙,一词之妙,一句之妙,结构之妙,层次之妙,写法之妙,描写之妙,论述之妙,等等。师:每位同学只要表达出自己感悟到的一点之妙就可以了。生开始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好,各组的讨论都非常热烈,下面发言的同学请举手。生1:生2:

9、生3:生4:生5:生6:师:同学们对文章的解读不仅充分,而且有深度。老师把大家对课文的妙点归纳了六各方面:妙在动词的意味妙在句子的精短妙在人物的传神妙在结构的灵动妙在写法的精巧妙在论述的精辟五、读活文章1.背诵文章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好的文言文,我们更应该加强诵读背记。下面,教给大家一种背诵课文的方法,就叫画面背诵法。请看大屏幕根据以下图片,分角色背诵课文。背诵时应注意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生看着幻灯片按照要求齐背。2.课本剧表演(插入视频片段)师:通过我们的交流学习,同学们肯定有了不少的感悟,想不想看一下课前由我们班同学改编的课本剧表演?(生:想)好的,也许看完后,你

10、会有更多的收获。请看大屏幕课本剧表演生看课本剧表演。(大约三分钟)师:他们的表现怎样?(生:好)是吗?那就请同学们登录我们的班级博客进行评论留言,详细网址是www.。欢迎大家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幻灯片:班级博客截图)七、作业师:留点作业,请看大屏幕作业自助餐:1登录班级博客,浏览曹刿论战课本剧视频,写不少于50字的评论。2将你欣赏的课文妙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推荐相关网站:班级公共信箱是:hnsdfzcz200709登录密码是123*789师:作业的要求不用抄了,我已经通过校讯通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大家的手机上,请及时查收并完成。有什么疑问,可以发邮件到班级公共信箱。八、结束语正是因为鲁庄公能够礼贤下士,善于纳谏,曹刿才有了意气风发,才能施展抱负,所以才避免了“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历史上有才之士却“怀才不遇”的太多了,可谓比比皆是,其中既有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抑郁不平,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无奈, 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茫然,韩愈“伯乐不常有”的感慨相比来说,曹刿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师:下课!生:老师再见!师: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