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提要).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930415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提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提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提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提要).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提要)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在人才素质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受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由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社会阅历还没有,加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在学生的心理上出现障碍现象,产生“心理负效应”。所以,我国的新世纪小学课程改革中,必须采用相应的对策,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性。其主要是形成“心理问题”的预防对策,“心理素质”的提高对策,“健康心理”的诱导对策,“心理教育”的管理对策。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教育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体格、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现代“生物医

2、学模式”中“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成为现代医学的新定义。由此可见,现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在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获得身心健康的保证。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自然就成了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课题。现代教育理论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是:有目的、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培养和提高,主动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教师增强教育观念,熟悉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探究课程改革的教育对策的科学性。测验是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手段。A阿纳斯塔西(A.Anastasi

3、)所下的定义是: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组”题目的标准化、客观性的测量。我校在测量中,做到了以下几点: 1、“行为样组”的测量:选择一组在心理健康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题目,即考试态度、学习习惯、自信心、自控力、自理力、应辨力、乐群性、乐观性、目标性、有恒心,共十项内容。题型设计参照了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经过预测审定后形成“行为样组”题目,用于心理健康现状的问卷调查。2、“标准化”的测量:编制问卷,学校行政组负责组织对随机抽样的200例学生分两组进行预测和实测。一共十题,每题1分,分成“好”“一般”“差”三个等级选项,总分合计各100分。教师根据得分统计出各题的百分率。书中“常模值”中拟定:心

4、理行为好的为60%以上,心理行为差的不能超过5%(见心理卫生工作评定量手册标准)。我校把学生的各项行为得分率与常模数值比较,从而找出学生的心理问题。3、测验的客观性:此次测验与预测结果相近,证明有可信度。因为心理测验的对象不是物质的实态,是心理属性,无法用工具直接测量,所以本测量为间接的所欲属性的测验,它能正确地测验出学生的心理所欲属性。这次选择的心理属性判断,难易得当,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鉴别能力。4、结论:行为好的学生大部分超过了“常模值”60%,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还有很多上升空间,有待进一步提高百分率。“行为差”的百分值均高于“常模值”5%,由此说明学生中还存在着突出的心理问

5、题。总之,通过测验证明,为了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对策的研究。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的探微(一)“心理问题”的预防对策教育学告诉我们:通过观测实验获得的经验事实,借助科学抽象,对其进行本质的、深刻的、系统的心理性认识,就能够指导“教育实践”活动。为此,学校根据调查结果,对其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抑制不良心理的个别化和个性化的教育中,努力探索“心理问题”的预防对策。1、“厌考心理预防。由于社会、家庭、学校还未彻底摆脱升学影响,对学生的期望值偏高,忽略了学生的自身能力范围,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调整对学生的期望值水平,使其在学生的自身能力范围内。其

6、次是养成学生认真学习的好习惯。然后是树立考试的自信心。2、“厌学”心理预防。极少数学生由于心理发展迟缓,成绩不佳,对学习失去信心。又由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过分贪玩,学习兴趣、动机缺乏,加上社会的影响,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在辅导中,让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愉快地学习。3、“自卑”心理预防。这些学生由于家庭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特别是潜能生,自卑感特别重。在这类学生的教育中,发挥集体力量,温暖并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4、“失控”心理预防。少部分学生由于遗传、习惯、行为的原因,存在自控失调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上课时候不守纪律

7、、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不听教育。这类学生因不能调节自己情绪,特别需要加强心理的辅导。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改变失调现象的关键,需要教师坚决抵制其不良行为的发生,把它扼杀于萌芽中。5、“依赖”心理预防。如今独生子女多,大都是娇生惯养,从小在生活上养成了寻求父母保护、照顾的习惯,自理能力很差,依赖心理很重,这也是跟父母的过度呵护有关。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加强联系,多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机会,训练学生的独立行为,逐步摆脱依赖思想,走向自立。6、“弱辨”心理预防。学生“是非”分辨能力弱,很容易出现好坏不分的现象,更容易受骗上当。平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应辨力”和“判断力”,让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8、7、“孤僻”心理预防。由于个别学生家庭父母离异和社会环境、自身性格、遗传因素的影响,其行为表现为不多言语,喜欢独处,性情孤僻。在教育中,教师多开导,共同树立起求实的态度。在群体中,努力缩短与这类学生交往的心理距离,让其体验到来自他人的温暖和关心。8、“逆反”心理预防。这类学生,往往遇批评、委屈、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心理承受能力差,表现“逆反”“小气”的心理。还有的学生,兴趣、爱好不广泛,个别甚至和教师、家长产生对立心理。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体贴他们,缓和对立情绪,进行心理沟通,处处以理服人,使其进行正面的调整和改正。9、“后进”心理预防。这类学生成绩不好,胆小怕事,无进取心,不思上进

9、。教师首先要对其进行“榜样的示范”教育;又要让其多参加实践锻炼,努力向困难挑战;还要鼓励其承担重任,朝着目标奋斗。10、“失恒”心理预防。有部分学生“一做到底”的恒心不强,经常做事半途而废,怕苦怕累,行为表现不能持之以恒。教师要耐心细致,经常激励学生,让其养成认真、勤奋的“有恒”心理。(二)“心理素质”的提高对策在学校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的心理素质”。可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完成此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心理学中指出,身体的“心理素质”发展,是要求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的正常发展,同时缩小同龄人间的心理差异,让其个体和整体的情感、意志、行为尽量协调一致。所以,提高“心理素质”,是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