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知识讲解.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79286849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293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知识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知识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知识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知识讲解.doc(29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全册-课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3课时课型:新授(独坐敬亭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再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

2、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简介作者及敬亭山。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三、介绍背景

3、,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1)“独”坐是“谁”独坐?(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4)“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

4、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只有)(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五、布置作业背诵本首诗。课

5、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3课时课型:新授(望洞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2介绍洞庭湖。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2再读古诗,借助

6、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群山像“螺”的形状,因为“群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2)“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

7、粼波纹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4)“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5)“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群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全班汇报交流。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五、 布置作业背诵本首诗。课题:第1课古诗词三首3课时课型:新授(忆江南)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

8、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二、 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词1.自读正音: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ng,是“曾经”的意思。谙,n,熟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3说说词的大意。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

9、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2)“风景旧曾谙”,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3)“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

10、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五、综合比较(异同),总结全课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11、。)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六、布置作业:背诵本首诗。课题:第2课桂林山水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2.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4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二、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导语:那么,课文是怎

12、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自读全文,学习字词。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作者是怎样描写的?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

13、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14、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边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课题:第2课桂林山水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初步认识分号。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第5课时教学过程:一、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导

15、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看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

16、“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二、 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句子:“像

17、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a. 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三、 指导背诵用师生引读

18、的方法练习背诵。四、 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了,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五、 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课题: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了解按一定顺序阅读的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第6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揭示课题,初识课文你喜欢旅游吗?都

19、游览过哪些地方?你到过浙江金华吗?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溶洞,叫双龙洞。读读课文,今天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光游览。听朗读录音:说说跟着作者游了一趟双龙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 引导细读,了解游览顺序导语:“就听一遍,大家肯定觉得不过瘾,现在我们来细细学习。”学生自读,要注意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并用“”画出提示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并随机让学生读读这一段,注意正音,指导读顺,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如:仰卧、

20、臀部、水程等词语。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板书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理清课文脉络。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分别请6名学生来读对应的段落,注意不多读也不少读)三、课堂作业认读生字、生词并书写,遇到疑问随时发问。随机利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双龙洞的石灰质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钟乳、石笋。课题: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了解双龙洞的游览顺序,景象的奇异。渗透游记类课文的学法。能: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

21、异。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第7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齐读课题。过渡: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看!双龙洞到了!二、 学习课文过渡: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的三、四、五大段,看看我们都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洞口、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过渡: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我们一起来到洞口,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1 洞口宽像桥洞(1)指读,读出宽大的感受。(2)明确学法:洞口这部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先找出看到了什么,感

22、受到了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过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观呢?2自学外洞,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过渡:这又高又大的外洞已经让我们感到很奇特,更令人惊叹的是,内外洞有巨大的屏石相隔,仅通水道,长10余米,宽3米多。内外洞的相隔与相通,形成了双龙洞最鲜明的特色。古诗云“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如欲观赏,唯有平卧小舟,仰面擦崖逆水而入,不得稍有抬头,有惊而无险,妙趣横生,堪称游览方式之一绝,有“水石奇观”之誉。那正流出溪水的孔隙。快来看看吧!3

23、看录像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1)自读第四大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自以为、没有一处、挤压、稍微、准会)(2)感情朗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3)看电脑填空。过渡:这样的水石奇观,游览后真令人拍案叫绝。下面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第四大段。(4)有感情朗读全段。过渡:我们乘船从孔隙经过,大约走了八、九米就来到了内洞。这里又有什么样奇特的景观呢?4默读第五大段,用我们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个人学习。再分小组讨论。思考:在内洞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然后有语气地读出来。(1)黑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2)洞顶的双龙(3)石钟乳和石笋名目有四

24、十多种。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4)看图片加深体会。过渡: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5)把句子补充完整。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6)感情朗读。指读。过渡: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三、总结(1)结

25、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2)发散:学生出示相关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课内外结合。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课下也结合课文从书中、报刊中、网络上找到了许多相关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展示给大家吧。(3)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同学们搜集的材料很丰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给我们带来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更丰富的知识,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能这样做。四

26、、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课题:第3课记金华的双龙洞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体会金华双龙洞的喜爱。第8课时教学过程:一、 联系上文引入新课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二、 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请一名学生朗读第六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洞中双龙的句子。“蜿蜒”是怎样的?据字形释义,再观看图片,让学生作描述。结合课件(或图片),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除了课文写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a. 学生小组内交流评议,互相启发,开阔

27、思路。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洞内景物的描写,按描写顺序,读一读,感觉这样写条理就比较清楚了。b.指名看着图像,试着给图配音,描述洞内景象。三、 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出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有感情地分组读课文。四、 质疑问难五、 推荐课外阅读像这样的课文,记录了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你读了,仿佛跟着作者在游览观光,这就是游记,你喜欢读吗?都读过哪些游记?你都摘记了精彩语段吗?能背记这些精彩语

28、段吗?六、 课堂作业背诵、摘录精彩语句。指导造句;时而时而(引导体会在描写景物、事物的形态变化时可以运用,举例提示:“大海时而”,“舞蹈动作时而”,“我的心情”等)即使也(读课文范句,体会分句间转折的意思,然后教师或学生示范造句,指导仿造)板书设计:(略)课题:第4课七月的天山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9课时教学过程:一、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二、 学生

29、自学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三、 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四、 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

30、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五、 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六、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七、 摘抄优美词句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31、八、 作业抄写生字、词语。课题:语文园地一5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积累本单元的词语,并识记。2.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3.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4.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5.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6.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教学重难点:1、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2、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第10-14课时教学过程:词语盘点一、 激发情趣,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字历史悠久,词汇丰富,今天我

32、们就来一个词语盘点。2、本单元中的词语盘点中,都是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新词,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二、确定主题,引导分类、整理词语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2、同桌讨论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巡视点拨:给词语分类。3、小组学生合作,分类整理词语。三、分类练习,学会活用,巩固记忆1、读一读洞庭江南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敬亭山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突兀森郁2、分一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分类)描写名称的词语:描写形状的词语:带色彩的词语:描写山的词语:描写水的词语:3、写一写,说一说

33、。(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4、抄一抄,记一记翡翠凉爽高耸山洞透射寂静增添细碎马蹄柔嫩锦缎绵延绚烂白皑皑重重叠叠斑斑点点四、 拓展练习,丰富积累1、根据下面词语的形式,试一试,你能写几个一样的词语。重重叠叠斑斑点点白皑皑2、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朋友,使它们的意思正相反。水平如镜扩散高耸白皑皑凉爽蜿蜒3、给下面的词语找一个朋友,使它们的意思正相近。波澜壮阔连绵不断水平如镜寂静扩散凉爽4、写几个带山字的成语5、写几个带水字的成语五、布置作业识记词语。口语交际一、 导语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

34、安排。二、 准备计划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三、 分组讨论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四、 制定春游方案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习作一、启发谈话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

35、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二、实地观察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三、交流观察所得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四、学生完成习作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

36、单或删除等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复习导入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也可选择听写词语。二、 我的发现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三、 日积月累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四、 宽带网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五、布置作业背诵日积月累。课题:第5课中彩那天

37、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4.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第15课时教学过程:一、 名言导入,直奔中心导入:齐读一句名言:(出示小黑板)“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

38、一大笔财富。”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二、 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学习三五自然段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种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a. 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b.品读句子:“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

39、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4)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二)学习六八自然段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

40、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2a. 学习。(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

41、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同学们,这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课题:第5课中彩那天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2、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

42、感。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第16课时教学过程:一、 学习第九自然段朗读。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a. 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b.引导学生看书,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

43、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二、 想象拓展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三、 学习最后一段齐读最后一段。(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找出并齐读齐读中心句。四、 总结拓展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

44、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XXX五、 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课题:第6课万年牢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教学重难点: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从小做一个认真、实在的人。第17课时教学过程:一、 揭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闷(mn)、削(xio)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

45、子理解词义)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a. 为什么叫万年牢?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a. 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