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循环系统第五节---副本.ppt

上传人:得****1 文档编号:7921422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循环系统第五节---副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五章-循环系统第五节---副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循环系统第五节---副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循环系统第五节---副本.ppt(2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五节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Reg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ctivities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1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 Nervous ControlNervous Control(一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二二)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三三)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2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 (Cardi

2、ac vagal nerve)(一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InnervationInnervation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 of the Heart and Blood Vessels3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and Its Effects节前神经元:节前神经元:T1T5脊髓外侧柱,递质脊髓外侧柱,递质Ach 节前纤维是胆碱能纤维,节前纤维是胆碱能纤维,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元:交感神经节,递质交感神经节,递质NE 节后纤维为肾上腺素能纤维节后纤维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3、途径:途径:脊髓胸段脊髓胸段1-5节侧柱节侧柱椎旁交感神经链椎旁交感神经链星状神经节、星状神经节、颈交感神经节颈交感神经节心脏神经丛心脏神经丛窦房结、房室交界、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4作用:作用:a.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时作用:心率加快。心率加快。b.正性变传导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传导加速。传导加速。c.正性变力作用:正性变力作用:收缩力加强。收缩力加强。右侧交感神经以变时作用占优势;右侧交感神经以变时作用占优势;左侧交感神经以变力作用为主。左侧交感神经以变力作用为主。5机制:节后神经元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NE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相结合,激活

4、腺苷酸环化酶AC,使ATPcAMP,从而影响心肌细胞膜的通透性。Ca2+通透性,K+通透性,可能对快Na+通道也有影响。提高自律性:在窦房结细胞,4期Ca2+内流加速,自动去 极速度加快,心率加快。在NE的作用下,快反应自 律细胞的自律性也增高,但机制不同于窦房结。增加慢反应细胞0期Ca2+内流,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和速率 增加,房室交界传导加快。提高肌膜和肌浆网Ca2+通道开放概率,细胞内Ca2+浓度 增高,心肌收缩加强。6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Cardiac Vagal Nerve and Its Effects节前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节前神经: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

5、核,节前神经 纤维即迷走神经,递质纤维即迷走神经,递质Ach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元:位于心壁内,递质:位于心壁内,递质Ach途径:途径: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迷走神经干迷走神经干心脏神心脏神 经丛经丛心内神经节心内神经节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心室肌(少量)。房室束及其分支、心室肌(少量)。右侧心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右侧心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对房室交界的影响较大。左侧对房室交界的影响较大。7作用:作用:a.负性变时作用:负性变时作用:心率减慢。心率减慢。b.负性变传导作用:负性变传导作用:房室传导减慢,甚至

6、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减慢,甚至出现房室传导阻滞。c.负性变力作用:负性变力作用: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房)。机制:机制: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结合。提高型胆碱能受体结合。提高K+通通道的道的开放概率,开放概率,促进促进K+外流外流(主要机制)。(主要机制)。a.3期期K+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增大;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增大;4期期K+外流增加,外流增加,自动去极化减慢自动去极化减慢 b.直接抑制直接抑制Ca2+通道,减少慢反应细胞通道,减少慢反应细胞 0期期Ca2+内流,动作内流,动作电位幅度和速度减电位幅度和速度减 小,房室传导减慢

7、小,房室传导减慢 c.K+外流增加,复极加速,外流增加,复极加速,APD缩短缩短;直接抑制;直接抑制Ca2+通道,通道,Ca2+内流减少,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内流减少,心肌收缩能力降低82.血管的神经支配 Innervation of the Blood Vessels缩血管神经纤维缩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91)缩血管神经纤维 Vasoconstrictor Fibers均为交感神经纤维均为交感神经纤维节前神经元节前神经元:T1L3脊髓外侧柱,脊髓外侧柱,Ach节后神

8、经元节后神经元:椎旁和椎前神经节,:椎旁和椎前神经节,NE节后纤维分布:节后纤维分布:支配几乎所有血管;多数血管只支配几乎所有血管;多数血管只 接受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接受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10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及效应: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及效应:a a-、b b-型肾上腺素能受体型肾上腺素能受体 a a-型受体兴奋型受体兴奋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b b-型受体兴奋型受体兴奋血管舒张血管舒张NE与与 a a-型受体的结合的能力较型受体的结合的能力较 b b-型受体强,故型受体强,故引起缩血管效应引起缩血管效应 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血管纤维持续地发放低频冲动,在安静状态下,交感缩

9、血管纤维持续地发放低频冲动,称为称为交感缩血管紧张交感缩血管紧张 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血管收缩交感缩血管紧张增强,血管收缩 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血管舒张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血管舒张112)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Sympathetic Vasodilator Fibers支配骨骼肌的血管支配骨骼肌的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M-型胆碱能受体型胆碱能受体效应:引起效应:引起血管舒张血管舒张(平时无紧张性发放,只在应(平时无紧张性发放,只在应激和防御反应时才发放冲动)激和防御反应时才发放冲动)123)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P

10、arasympathetic Vasodilator Fibers面神经(脑血管、唾液腺血管)、迷走神经(肝等面神经(脑血管、唾液腺血管)、迷走神经(肝等胃肠道腺体)和盆神经(盆腔、外生殖器)胃肠道腺体)和盆神经(盆腔、外生殖器)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Ach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血管平滑肌上的受体:M-型胆碱能受体型胆碱能受体效应:引起效应:引起血管舒张血管舒张13反射路径反射路径反射路径反射路径 Reflex PathwayReflex Pathway动动脉脉血血压压颈颈动动脉脉窦窦(主主动动脉脉弓弓)压压力力感感受受器器窦窦神神经经(主主动动脉脉神神经经)传传入入冲冲动

11、动舌舌咽咽N(迷迷走走N)延延髓髓(孤孤束束核核)心心迷迷走走中中枢枢活活动动,心心交交感感紧紧张张和和交交感感缩缩血血管管紧紧张张 使使心心脏脏活活动动不不致致过过强强,外外周周阻阻力力不不致致过过高高,心心率率减减慢慢,心心肌肌收收缩缩力力减减小小,血血管管舒舒张张动动脉血压脉血压特点:特点:在平时经常起作用,使动脉血压维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在平时经常起作用,使动脉血压维持在比较恒定的水平。对于维持脑和心脏的正常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对于维持脑和心脏的正常血液供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对较迅速出现的动脉血压变化发生调节作用(如体位改变时,心对较迅速出现的动脉血压变化发生调节作用(如体位

12、改变时,心血管活动的反射调节)。而对血压的长期缓慢变化则不敏感。血管活动的反射调节)。而对血压的长期缓慢变化则不敏感。血压变动在血压变动在60-180mmHg范围内起调节作用范围内起调节作用(二)心血管反射14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 HumoralHumoral Regulation Regulation(一一一一)肾素肾素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Renin-angiotensin System)System)肾素:肾素: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由肾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 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血管紧张素

13、原血管紧张素原(由肝脏合成由肝脏合成)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10肽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主要在肺血管主要在肺血管)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I(8肽肽)血管紧张素酶血管紧张素酶A (氨基肽酶氨基肽酶)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III(7肽肽)151.肾素释放的调节肾内机制:肾血压降低肾内机制:肾血压降低;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流经致密斑的小管液Cl-、Na+浓度降低浓度降低神经机制:肾交感神经兴奋神经机制:肾交感神经兴奋体液机制体液机制:促进释放促进释放:前列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前列腺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抑制释放抑制释放:血管紧

14、张素:血管紧张素II、血管加压素等、血管加压素等162.血管紧张素的生理作用 AT I:对多数组织、细胞来说,不具有活性:对多数组织、细胞来说,不具有活性AT II:最重要:最重要收缩血管: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收缩血管:微动脉收缩血压升高;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释放醛固酮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释放醛固酮直接促进肾小管对直接促进肾小管对 Na+、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接头前调制通过接头前调制)作用于脑的某些部位,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加强作用于脑的某些部位,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

15、张性活动加强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AT III:缩血管:效应仅为缩血管:效应仅为ATII的的1020%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释放醛固酮效应强于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释放醛固酮效应强于ATII17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既能和既能和受体结合,又能和受体结合,又能和受体结合。受体结合。与心肌的与心肌的受体结合,引起正性的变时和变力作用,心输出量增加。受体结合,引起正性的变时和变力作用,心输出量增加。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各器官的血管平滑肌中的受体的分布情况: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各器官的血管平滑肌中的受体的分布情况:在皮肤、肾、胃肠道和粘膜等处在皮肤、肾、胃肠道和粘膜等处受体占优

16、势,故血管收缩。受体占优势,故血管收缩。在肝和骨骼肌在肝和骨骼肌受体占优势,小剂量时血管舒张,大剂量时收受体占优势,小剂量时血管舒张,大剂量时收 缩(缩(参与)。参与)。对心脏的影响是主要的,故临床上常用作对心脏的影响是主要的,故临床上常用作“强心强心”剂。剂。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主要作用于受体,受体,对大多数器官都有明显的缩血管作用,可使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对大多数器官都有明显的缩血管作用,可使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 压升高。也可与心肌的压升高。也可与心肌的受体(受体(1 1)结合(其强心作用比肾上腺)结合(其强心作用比肾上腺 素弱)但和血管平滑肌的素弱)但和血管平滑肌的受体

17、(受体(22)结合的能力较弱。)结合的能力较弱。临床上常用作升压药。临床上常用作升压药。(二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Epinephrine and Epinephrine and NorepinephrineNorepinephrine18(三三)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 (VP)(VP)1.合成和储存:合成和储存: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储存:经下丘脑储存: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垂体后叶贮存,必要时垂体束到达垂体后叶贮存,必要时释放入血释放入血 2.2.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1)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18、水的重吸收 2)收缩血管收缩血管 3)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 正常情况下,血管加压素在血压调节中不起重要作正常情况下,血管加压素在血压调节中不起重要作用;用;VP并不是目前所知的缩血管作用最强的物质并不是目前所知的缩血管作用最强的物质19(四四)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活性物质1.舒血管物质:舒血管物质:前列环素前列环素 Prostacyclin(PGI2)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Nitric Oxide,NO)2.缩血管物质缩血管物质 内皮缩血管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Endothelium-

19、derived Vasoconstrictor Factor,EDCF(如内皮素如内皮素Endothelin)20心钠素心钠素 Cardionatrin 合成:合成: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多肽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多肽 释放刺激释放刺激:心房壁受牵拉心房壁受牵拉 作用:作用:抑制肾对钠的重吸收,有强大的排钠利尿作用抑制肾对钠的重吸收,有强大的排钠利尿作用 抑制肾素及醛固酮的分泌抑制肾素及醛固酮的分泌 直接舒张血管直接舒张血管 降低心搏出量和心率降低心搏出量和心率阿片肽阿片肽 Opioid Peptide b-b-内啡肽:通过中枢作用,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内啡肽:通过中枢作用,使交感神经活动

20、减弱,心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心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阿片肽: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和降低阿片肽:可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和降低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21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激肽系统:血浆激肽释放酶血浆激肽释放酶高分子量激肽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缓激肽缓激肽Bradykinin 氨基肽酶氨基肽酶低分子量激肽原低分子量激肽原 赖氨酰缓激肽赖氨酰缓激肽 (胰激肽或血管舒张素胰激肽或血管舒张素)腺体激肽释放酶腺体激肽释放酶血管舒张素和缓激肽的作用:血管舒张素和缓激肽的作用:强烈的舒血管作用强烈的舒血管作用 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22组织胺组织胺 Histamine 由肥大细胞释放由肥大细胞释放 作用:强烈的舒血管作用作用:强烈的舒血管作用 增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通透性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