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电路-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904968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负反馈放大电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负反馈放大电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负反馈放大电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反馈放大电路-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6 6章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6.1 概述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框图和一般 关系6.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6.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6.1.1 6.1.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的基本概念6.1.2 6.1.2 反馈的分类反馈的分类6.1.3 6.1.3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6 6.1 概述概述在在电电子子设设备备中中经经常常采采用用反反馈馈的的方方法法来来改改善善电电路路的的性性能能,以以达达到到预预定定的的指指标标。例例如如,采采用直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用直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Rb1 和和 Rb2 分压,使基极分压,使基极 UB 固定。固定。T

2、ICQ (IEQ)UEQ=IEQReUBQ 固定固定UBEQ=UBQ-UEQIBQICQ使使 ICQ 基本不随温度变化,稳定了静态工作点。基本不随温度变化,稳定了静态工作点。反馈概念的建立反馈概念的建立图图 5.1.1图图 5.1.1放放大大电电路路中中的的反反馈馈,是是指指将将放放大大电电路路输输出出电电量量(输输出出电电压压或或输输出出电电流流)的的一一部部分分或或全全部部,通通过过一一定定的的方方式式,反反送回输入回路中。送回输入回路中。UBEQ UBQ-ICQRE将将输输出出电电流流 ICQ(IEQ)反反馈馈回回输输入入回回路路,改改变变UBEQ,使使 ICQ 稳定。稳定。由由此此可可

3、见见,欲欲稳稳定定电电路路中中的的某某个个电电量量,应应采采取取措措施施将该电量反馈回输入回路。将该电量反馈回输入回路。6.1.2反馈的分类反馈的分类一、正反馈和负反馈一、正反馈和负反馈反反馈馈信信号号增增强强了了外外加加输输入入信信号号,使使放放大大电电路路的的放放大倍数提高大倍数提高 正反馈正反馈反反馈馈信信号号削削弱弱了了外外加加输输入入信信号号,使使放放大大电电路路的的放放大倍数降低大倍数降低 负反馈负反馈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反馈极性的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瞬时极性法。先先假假定定某某一一瞬瞬间间输输入入信信号号的的极极性性,然然后后按按信信号号的的放放大大过过程程,逐逐级级推推出出输

4、输出出信信号号的的瞬瞬时时极极性性,最最后后根根据据反反馈馈回回输输入入端端的的信信号号对对原原输输入入信信号号的的作作用用,判判断断出出反反馈的极性。馈的极性。极性正、负判断的原则:极性正、负判断的原则:对分立元件而言,对分立元件而言,C与与B极性相反,极性相反,E与与B极性相同,极性相同,C与与E极性相同。极性相同。对集成运放而言,对集成运放而言,uO与与uN极性相反,极性相反,uO与与uP极性相同。极性相同。例: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中的反馈极性。例: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中的反馈极性。-因因为为差差模模输输入入电电压压等等于于输输入入电电压压与与反反馈馈电电压压之之差差,反反馈馈增增强强了

5、了输输入入电电压压,所以为所以为正反馈正反馈。-反反馈馈信信号号削削弱弱了了输输入入信号,因此为信号,因此为负反馈负反馈。图图 5.1.1(a)正反馈正反馈(b)负反馈负反馈二、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二、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图图 5.1.3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a)直流负反馈直流负反馈(b)交流负反馈交流负反馈 直流负反馈可稳定静态工作点,直流负反馈可稳定静态工作点,交流负反馈用以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交流负反馈用以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三、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三、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如如果果反反馈馈信信号号取取自自输输出出电电压压,则则为为电电压压反反馈馈;电电压压负负反馈的反馈信号与输出

6、电压成比例;反馈的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反反馈馈信信号号取取自自输输出出电电流流,则则为为电电流流反反馈馈,电电流流负负反反馈馈的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比例。的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比例。判断方法:判断方法:假设将输出端交流短路,假设将输出端交流短路,如果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如果反馈信号消失,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Re1 两两端端的的电电压压与与输输出出信信号号无无关关,即即反反馈馈信信号号消消失失,所以为电压反馈。所以为电压反馈。例:例:图图 5.1.3(b)反反馈馈信信号号末末消消失失,所所以以为为电电流反馈。流反馈。四、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四、串联反馈和并联

7、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在输入回路中以电压形式求和,为串联回路中以电压形式求和,为串联反馈;如果二者以电流形式求和,反馈;如果二者以电流形式求和,为并联反馈。为并联反馈。例:右上图例:右上图所以为并联反馈;所以为并联反馈;所以为串联联反馈。所以为串联联反馈。例:右下图例:右下图小结:小结:1.正、负反馈的判断正、负反馈的判断(瞬时极性法瞬时极性法)对分立元件而言,对分立元件而言,C与与B极性相反,极性相反,E与与B极性相同。极性相同。对集成运放而言,对集成运放而言,uO与与uN极性相反,极性相反,uO与与uP极性相同。极性相同。以以电压求和电压求和或以或以电流求和电流求和

8、判断净输入信号是增加或减小。判断净输入信号是增加或减小。2.交、直流负反馈的判断交、直流负反馈的判断直流负反馈:直流负反馈:反馈量只含有直流量。反馈量只含有直流量。交流负反馈:交流负反馈:反馈量只含有交流量。反馈量只含有交流量。3.3.四种负反馈阻态的判断四种负反馈阻态的判断并联:反馈量并联:反馈量输入量输入量接于同一输入端。接于同一输入端。接于不同的输入端。接于不同的输入端。串联:反馈量串联:反馈量输入量输入量电流:将电流:将负载负载短路,反馈量仍然存在。短路,反馈量仍然存在。电压:将电压:将负载负载短路,反馈量为零。短路,反馈量为零。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电压串联、电压并联

9、、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6.1.3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对于负反馈来说,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出端采样方式以及在输入回路中求和形式的不同,共有四种组态,它们分别是: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如何判断?1.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 R1上的压降为零,电阻RF引入一个反馈,反馈电压vF为输出电压vo在R2和RF上的分压而得,属电压反馈电压反馈;又集成运放的差模输入电压(净输入电压)vid=vi-vf,反馈电压削弱外加输入电压的作用,使放大倍数降低,为负反馈负反馈;vi与vf接在输入回路不同端,为串联反馈串联反馈。所以该组态是电压串联负反馈。

10、2.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反馈电压反馈电压vf=ioRf取自输出电取自输出电流流,为电流反馈电流反馈。又集成运放的差模输入电压(净输入电压)为vid=vi-vf,为串联反馈串联反馈。由瞬时极性法知该反馈为负反馈负反馈。可见,所以该组态是电流串联负反馈。3.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反馈电流反馈电流if取自输出电压取自输出电压v0,为电压反馈电压反馈。又净输入电流为iid=ii-if,为并联反馈并联反馈。由瞬时极性法知该反馈为负反馈负反馈。可见,所以该组态是电压并联负反馈。4.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反馈电流反馈电流if取自输出电流取自输出电流i0,为电流反馈电流反馈。又净输入电流为

11、iid=ii-if,为并联反馈并联反馈。由瞬时极性法知该反馈为负反馈负反馈。可见,所以该组态是电流并联负反馈。例例6.1:判断: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UCCRCC2C1Rfuiuoiibif电压反馈电压反馈并联反馈并联反馈uoifib=i+ifuo此电路是电压并联负反馈,对直流也起作用。此电路是电压并联负反馈,对直流也起作用。+VCCRCC2C1Rfvivoiibif问题:问题: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如何提供?能否在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如何提供?能否在反馈回路加隔直电容?反馈回路加隔直电容?不能!不能!Rf为三极管提供静态电流!为三极管提供静态

12、电流!Rf 的作用:的作用:1.提供静态工作点。提供静态工作点。2.直流负反馈,稳定直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静态工作点。3.交流负反馈,稳定交流负反馈,稳定放大倍数。放大倍数。例例6.2 判断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电流反馈电流反馈并联反馈并联反馈iE2vFiFiBvC1vB2vC1vB2iB2iE2voviiiBiFvFRE2RfRE1RC1RC2+VCCiE2例例6.2:判断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电流并联负反馈。对直流也起作用,可以稳电流并联负反馈。对直流也起作用,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

13、。定静态工作点。voviiiBiFvFRE2RfRE1RC1RC2+VCCiE2vC1vB2例例6.3 试判断图试判断图6.3所示电路的反馈组态所示电路的反馈组态。解解:根根据据瞬瞬时时极极性性法法,见见图图中中的的红红色色“+”、“-”号号,可可知知经经电电阻阻R1加加在在基基极极B1上上的的是是直直流流并并联联负负反反馈馈。因因反反馈馈信信号号与与输输出出电电流流成成比比例例,故故又又为为电电流流反反馈馈。结结论论:是是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经经Rf 加在加在E1上是交流负反馈。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加上是交流负反馈。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加在在T1两个输入电极,故为串联反馈。两

14、个输入电极,故为串联反馈。结论:交流电压串联负结论: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反馈。例题6.3图例例6.4:试判断图试判断图6.4所示电路的反馈组态所示电路的反馈组态 解解:根根据据瞬瞬时时极极性性法法,见见图图中中的的红红色色+、-号号,可知是负反馈。可知是负反馈。因因反反馈馈信信号号和和输输入入信信号号加加在在运运放放A1的的两两个个输输入入端,故为串联反馈。端,故为串联反馈。例题6.4图 因因反反馈馈信信号号与与输输出出电电压压成成比比例例,故故为为电电压压反反馈馈。结论:交直流串联电压负反馈。结论:交直流串联电压负反馈。动 画9-1动画9-2例例6.5:判断图示电路中判断图示电路中RE1、R

15、E2 的负反馈作用的负反馈作用。R RE2E2对交流不起作对交流不起作用,用,R RE1E1对交、直对交、直流均起作用流均起作用电流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RCRB1RB2RE1RE2CEC2C1+UCCuoui+另外再看几个例子:另外再看几个例子:思考思考例例6.6 判断判断R Rf 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类型。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类型。+C1RB1RC1RB21RB22RC2RE2RE1CEC3C2+VCCvovi+T1T2Rf电压串联负反馈(交流电压串联负反馈(交流反馈)+C1RB1RC1RB21RB22RC2RE2RE1C3C2+VCCvovi+T2Rf 若若Rf与与T发发

16、射射极极相相接接如如图图所所示示,引引入入的的是是何种类型的何种类型的反馈?反馈?T1 电流串联正反馈电流串联正反馈例例6.7 判断图示电路判断图示电路R Rf f的反馈类型。的反馈类型。电流并联负反馈(交、直流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交、直流反馈)+uouiRE2RfRE1RC1RC2+UCC+例例6.8:判断如图电路中:判断如图电路中RE1、RE2的负反馈作用。的负反馈作用。RCRB1RB2RE1RE2CEC2C1+VCCvovivbeie电流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RE2对交流反对交流反馈不起作用馈不起作用1.对交流信号:对交流信号:ievevbe=vi-veibieRE1:电流串联负反馈。:

17、电流串联负反馈。2.对直流信号:对直流信号:RE1、RE2对对直流均起作直流均起作用,通过反用,通过反馈稳定静态馈稳定静态工作点。工作点。反馈过程:反馈过程:IERCRB1RB2RE1RE2CEC2C1+VCCvoviVBEIEVBVEVE=IE(RE1+RE2)VBE=VBVEIBIE例例6.9:判断如图电路中:判断如图电路中RE3的负反馈作用。的负反馈作用。+VCCT1T2T3RB1RC1RB2RC2RB3RC3RE3vivbe1vfie3ie3vfvbe1=vivfvc1vc2ib3ie3电流串联负反馈,对直流不起作用。电流串联负反馈,对直流不起作用。例例6.10: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

18、问题。例例6.10电路图电路图求在静态时运放求在静态时运放的共模输入电压的共模输入电压;若要实现串联电若要实现串联电压反馈压反馈,Rf 应接向应接向何处何处?要实现串联电压要实现串联电压负反馈负反馈,运放的输入运放的输入端极性如何确定?端极性如何确定?求引入电压串联求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的闭环电负反馈后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压放大倍数。解解:静静态态时时运运放放的的共共模模输输入入电电压压,即即静静态态时时 T1和和T2的集电极的集电极 电位。电位。例6.10电路图 Ic1=Ic2=Ic3/2解解 :可可以以把把差差动动放放大大电电路路看看成成运运放放A的的输输入入级级。输输入入信信号号加加在在T

19、1的的基基极极,要要实实现现串串联联反反馈馈,反反馈馈信信号号必必然然要要加加在在B2。所以要实现串联电压反所以要实现串联电压反馈馈,Rf应接向应接向B2。解解既既然然是是串串联联反反馈馈,反反馈馈和和输输入入信信号号接接到到差差放放的的两两个个输输入入端端。要要实实现现负负反反馈馈,必必为为同同极极性性信信号号。差差放放输输入入端端的的瞬瞬时时极极性性,见见图图中中红红色色标标号号。根根据据串串联联反反馈馈的的要要求求,可可确定确定B2的极性,的极性,见图中绿色标号,由此可确定运放的输入端极性。见图中绿色标号,由此可确定运放的输入端极性。例6.10电路图 解解 :求求 引引 入入 电电 压压

20、 串串 联联 负负 反反 馈馈 后后 的的 闭闭 环环 电电 压压 增增 益,可把差放和运放合为一个整体看待。益,可把差放和运放合为一个整体看待。图6.10电路图为为了了保保证证获获得得运运放放绿绿色色标标号号的的极极性性,B1相相当当同同相相输输入入端端,B2相相当当反反向向输输入入端端。为为此此该该电电路路相相当当同同相相输输入入比比例例运运算算电电路路。所所以以电电压压增增益益为为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框图与一般关系式 6.2.1 6.2.1 负反馈的方块图负反馈的方块图 6.2.2 6.2.2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 6.2.3 6.2.3 四种负反馈组态的方框图四种负

21、反馈组态的方框图 6.2.46.2.4 负反馈电路放大倍数计算负反馈电路放大倍数计算 6.2.1 负反馈的方块图负反馈的方块图基本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反馈网络 以上几个量都采用了复数表示,因为要考虑实际电以上几个量都采用了复数表示,因为要考虑实际电路的相移。由于路的相移。由于 输入信号输入信号(ii 或或 ui)净输入信号净输入信号(iid 或或 uid)输出信号输出信号(io 或或 uo)反馈信号反馈信号(if 或或 uf)式中:式中:称为环路增益。称为环路增益。基本放大电路基本放大电路反馈网络反馈网络闭环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净输入净输入 开环放大倍数开环放大倍数反馈系数反馈系数6.

22、2.2 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 它反映了反馈对放大电路影响的程度。它反映了反馈对放大电路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1)当当 1时,时,相当于,相当于负反馈负反馈 (2)当当 1时,时,相当于,相当于正反馈正反馈 (3)当当 =0 时,时,=,相当于输入为,相当于输入为 零时仍有输出,故称为零时仍有输出,故称为“自激状态自激状态”。称为反馈深度称为反馈深度1、讨论讨论 2.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 环环路路增增益益 是是指指放放大大电电路路和和反反馈馈网网络络所所形形成成环环路路的的增增益益,当当 1时时称称为为深深度度负负反反馈馈,与与 1+1相相当当。于于

23、是是闭闭环环放放大倍数大倍数:也也就就是是说说在在深深度度负负反反馈馈条条件件下下,闭闭环环放放大大倍倍数数近近似似等等于于反反馈馈系系数数的的倒倒数数,与与有有源源器器件件的的参参数数基基本本无无关关。一一般般反反馈馈网网络络是是无无源源元元件件构构成成的的,其其稳稳定定性性优优于于有有源源器器件件,因因此此深深度度负负反反馈馈时时的的放大倍数比较稳定。放大倍数比较稳定。由此可见:对于复杂的负反馈电路,增益的计由此可见:对于复杂的负反馈电路,增益的计算可简化为反馈系数的计算。算可简化为反馈系数的计算。在此还要注意的是在此还要注意的是 、和和 可以是可以是 电压信号电压信号,也可以是电流信号。

24、,也可以是电流信号。(1)当它们都是电压信号时,当它们都是电压信号时,、无量纲,无量纲,和和 是电压放大倍数。是电压放大倍数。(2)当它们都是电流信号时,当它们都是电流信号时,、无量纲,无量纲,和和 是电流放大倍数。是电流放大倍数。(3)当它们既有电压信号也有电流信号时,当它们既有电压信号也有电流信号时,、有量纲,有量纲,和和 也有专门的放大倍数的称谓。也有专门的放大倍数的称谓。3、需说明:、需说明:6.2.3 四种反馈组态电路的方框图四种反馈组态电路的方框图 对于不同组态的负反馈放大电路来说,其中开环放大倍数和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物理意义和量纲都各不相同,因此,统称之为广义的放大倍数和广义的反

25、馈系数。6.2.4 深度负反馈电路放大倍数计算深度负反馈电路放大倍数计算1.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结论结论:2.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结论结论:3.电压并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结论结论:4.电流并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结论结论:6.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影响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影响6.3.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6.3.2 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减小非线性失真和抑制干扰6.3.3 提高反馈环内信噪比提高反馈环内信噪比6.3.4 改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改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6.3.1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Af 的相对变化量的相对变化量A 的

26、相对变化量的相对变化量放大倍数稳定性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提高例例 6.12 A=103,负反馈使,负反馈使放大倍数稳定性提高放大倍数稳定性提高 100 倍,求倍,求 F、Af、A 变化变化 10%时的时的 A f,以及,以及 dAf/Af。解:解:(1)1+AF=100,则则 F=(100 1)/A=0.099(2)=103/100=10(3)此时的此时的 A f =负负反反馈馈以以牺牺牲牲放放大大倍倍数数,换换取了放大倍数稳定性的提高。取了放大倍数稳定性的提高。6.3.2 减小非线性失真减小非线性失真vf加入加入负反馈负反馈无负反馈无负反馈FvfAvivo+vidvo大大小小略大略大略大略大略

27、小略小略小略小略小略小略小略小略大略大略大略大viA接近正弦波接近正弦波改善了波形失真改善了波形失真减小失真动画演示减小失真动画演示6.3.3 改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改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无反馈时:无反馈时:BW=fH fL fH引入反馈后,引入反馈后,fA(f)OAm0.707AmfLfHBWAf(f)Amf0.707AmffLffHfBWf可证明:可证明:fHf=(1+AF)fHfLf=fL/(1+AF)=(1+AF)fH=(1+AF)BW fHf BWf =fHf fLf例例6.13 已知集成运放中频开环差模放大倍数已知集成运放中频开环差模放大倍数Am=104,上,上限频率限频率 fH=

28、10Hz,下限频率,下限频率fL=1Hz。引入负反馈后,闭。引入负反馈后,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环电压放大倍数Amf=10,试问反馈深度等于多少?此时,试问反馈深度等于多少?此时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等于多少?增益带宽积又为多负反馈放大电路的通频带等于多少?增益带宽积又为多少?少?解解:因为所以反馈深度:又所以通频带宽:频带增益积:6.3.5 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电阻1、对输入电阻的影响、对输入电阻的影响(1)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Rif A FRi理解:理解:串联负反馈相当于在输入回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串联负反馈相当

29、于在输入回路中串联了一个电阻,故输入电阻增加。故输入电阻增加。(2)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Rif A FRi理解:理解:并联负反馈相当于在输入回路中并联了一并联负反馈相当于在输入回路中并联了一 条支条支 路,故输入电阻减小。路,故输入电阻减小。2、对输出电阻的影响、对输出电阻的影响(1)电压负反馈电压负反馈 F 与与 A 并联,使输出电阻减小。并联,使输出电阻减小。AFRoRofA 为负载开路时的源电压放大倍数。为负载开路时的源电压放大倍数。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理解:理解:电压负反馈目的是阻止电压负反馈目的是阻止 v vo o的变化,稳定输

30、出的变化,稳定输出 电压电压。放大电路空载时放大电路空载时可等效右图框中可等效右图框中为电压源:为电压源:RoesovoRL输出电阻越小,输出电压越稳定,反之亦然。输出电阻越小,输出电压越稳定,反之亦然。(2)电流负反馈电流负反馈 F 与与 A 串联,使输出电阻增大串联,使输出电阻增大AFRoRofA 为负载短路时的源电压放大倍数。为负载短路时的源电压放大倍数。深度负反馈:深度负反馈:理解:理解:电流负反馈目的是阻止电流负反馈目的是阻止 io的变化,稳定的变化,稳定输出电流输出电流。放大电路空载时放大电路空载时可等效为右图框可等效为右图框中电流源:中电流源:输出电阻越大,输出电流越稳定,反之亦

31、然。输出电阻越大,输出电流越稳定,反之亦然。RoisoioRL例例6.14:电路如图所示,电路如图所示,试用虚短与虚断的概念试用虚短与虚断的概念近似计算它的近似计算它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并定性分析并定性分析输入电阻与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输出电阻。解解:运放两个输入端得虚线短接(即 ),称为虚短,同时运放的输入电阻很高,则 ,即运放两输入端的虚线断路,称为虚断。图中电路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根据“虚短”的概念,有根据“虚断”的概念,有,并联负反馈使 下降电压负反馈使 下降6.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6.4.1 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因素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因素

32、6.4.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6.4.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励消除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励消除6.4.1 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因素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正常工作的因素 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励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励是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正常工 作的因素。2.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1.产生自励振荡的原因产生自励振荡的原因当当时时,00X&此时电路处于此时电路处于不稳定状态不稳定状态 发生自激振荡时发生自激振荡时,与与相互维持相互维持,所以所以起振条件起振条件:3 自励振荡的判断自励振荡的判断6.4.3 自激振荡的消除自激振荡的消除相位补偿法相位补偿法在在电电路路中中加加入入 C,或或 R、C 元元件件进进行行相相位位补补偿偿,改改变变电路的高频特性,从而破坏自激条件电路的高频特性,从而破坏自激条件。相位补偿形式相位补偿形式滞后补偿滞后补偿电容滞后电容滞后 RC 滞后滞后超前补偿:超前补偿:密勒效应补偿密勒效应补偿电容滞后补偿电容滞后补偿RC 滞后补偿滞后补偿密勒效应补偿密勒效应补偿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