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 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903643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地理 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国际贸易地理 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地理 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地理 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际贸易地理大纲【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一,文化教育任务。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国际贸易地理知识,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二,理论研究任务。国际贸易地理是属于新兴的边缘性科学,无论其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学和学习过程也是对这门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三,

2、实践应用任务。即通过本课程学习,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教学任务】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教学内容】本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分为6部分:1.国际贸易概述;2.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国际商品

3、贸易地理;6.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地理。【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也要了解世界主要产品及国家的国际贸易地理概况。教学方法:目前以讲授法为主,今后要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讲授侧重启发式教学,讲求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对概念的理解。【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与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学关系十分密切。这些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习国际贸易地理也会加深对上述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总之本课程与上述课程之间的关系,必须按专业课

4、与专业选修课的关系处理安排教学,这样双方就可以互为补充,并行不悖。【学时分配】 章内容课时1国际贸易概述62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4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6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45国际商品贸易地理66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地理10合计36【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主教材:国际贸易地理概论,何云魁、于达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辅教材:国际贸易地理,李先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1.国际贸易,陈宪等,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 2.国际贸易,薛荣久,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3.世界经济地理,陈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世界自由经济区大观,谷源洋等,世

5、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 5.现代国际贸易,陈鸿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 6.国际经济学,美托马斯等,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7.国际经济学,史自力,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8.西太平洋经济性特区透视,娄学萃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9.中国自由经济区的难题与求解,刘李胜等,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大纲内容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6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研究的对象、内容与任务。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的概念、分类及其产生、发展与现状。3.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

6、握国际贸易的政策与理论。【内容提要】第一节 绪论(1课时)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三、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内容四、学习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的基本任务五、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的方法六、学习和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概念、分类及其产生、发展与现状(1课时)一、国际贸易的含义二、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经常使用的基本概念三、国际贸易的类型划分四、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其发展五、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政策与理论(4课时)一、西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二、西方国际贸易新理论三、保护贸易理论四、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1.国际贸易地理的概念、研究

7、对象。2.国际贸易的概念、分类及其产生、发展与现状。3.国际贸易的政策与理论。【复习思考题】1.名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地理、有形商品、无形商品。2.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3.国际贸易的类型都有哪些?4.简述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情况。5.当前国际贸易呈现什么样的趋势?6.国际贸易的理论都有哪些?7.国际贸易的政策是如何演变的?第二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内容提要】第一节 影响

8、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1课时)一、位置和疆域二、自然条件三、自然资源第二节 社会人文因素与国际贸易(1课时)一、国家与地区二、人口与劳动力三、经济和科学技术四、政治、法律、文化五、宗教和风俗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2课时)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二、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相互制约的关系三、WTO与环境保护四、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2.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人口与劳动力、社会经济和技术、政治、法律、文化、宗教。3.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复习思考题】1.名词: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劳动力、社会经济、宗教、外向型经济、

9、绿色壁垒。2.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要素?3.社会文化环境要素有哪些?4.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别如何影响国际贸易?5.政治、社会经济对国际贸易产生何种影响?6.怎样认识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第三章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6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趋势。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域集团化形成的原因及现状。3.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特区的含义、类型以及对各国经济贸易的影响。4.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经济特区的区位特点和地区分布。5.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内容

10、提要】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2课时)一、世界生产力的演变与发展二、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三、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第二节 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2课时)一、区域经济贸易集团概述二、世界主要经济贸易集团概况第三节 世界经济特区(2课时)一、经济性特区的概述二、世界性经济特区实例三、我国的经济特区【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1.国际贸易中心地区形成及转移。2.区域集团化的背景和现状。3.世界经济特区的含义和类型。4.世界主要经济特区的区位特点和地区分布。5.我国经济特区的基本特点。【复习思考题】1.名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东南亚国家联盟、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科技工业园。2.简述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3.为什么说亚太地区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4.简要介绍世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5.简述经济特区对设区国和地区经贸发展的影响。6.分析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第四章 国际贸易运输地理(4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方式的特点。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集装箱运输、大陆桥运输。3.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海洋航线和海上运输的主要通道、重要港口。4.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到世界各地区的远洋航线、挂靠的主要港口。5.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主

12、要航空线和航空港。【内容提要】第一节 国际贸易运输概述(0.5课时)一、国际贸易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二、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第二节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1课时)一、海运特点和发展状况二、世界主要航运通道及主要航线三、世界主要港口第三节 国际陆上货物运输(1课时)一、国际铁路货物运输二、国际公路货物运输三、国际贸易管道运输第四节 集装箱和大陆桥运输(1课时)一、集装箱运输二、大陆桥运输第五节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0.5课时)一、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特点二、世界主要航空线与航空港【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1.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特点及航线、港口。2.国际陆上货物运输特点及干线。3.集装箱和大陆桥运输特点。4.国际航空运

13、输特点和航空港。【复习思考题】1.名词:运输类型、海上运输、陆上运输、集装箱运输、大陆桥运输、航空运输。2.假如一批货物要从上海出发,途经热那亚,最终到达英国伦敦,海上路线如何走?会经过哪些重要的海峡和运河?3.对照世界交通图,指出四大航区的主要路线和经过的海域、海峡、运河和港口。4.什么叫大陆桥运输?它有什么优越性?5.简述世界主要的航空港及航空线的分布。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代码:0116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诸因素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

14、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本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二、课程的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其一文化教育任务;其二理论研究任务;其三实践应用任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善于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国际贸易专业开设的国际贸易、世界经济、市场营销、国际货物运输等课程为阐明本课程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知识基础;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会加深对上述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课程内

15、容及主要学习方法和任务。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重点)理解: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二)主要研究方法(一般)应用:地图法、分析法、对比法、考察法第二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要掌握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与人口、宗教、科学技术等人文因素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关系,以便在实践中趋利避害。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地理位置和气候(重点)识记: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理解:新加坡战后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其经济的影响;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应用:时差的计算与应用(二)地形与河流、湖泊(一般)识记:大陆架、世界主要地形

16、的分布,水能资源的分布及主要水利工程理解:地形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三)国家、居民(重点)识记:主要国家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及世界人口特征。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或打破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所采取的措施。应用:分析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四)科学技术(次重点)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五)宗教(一般)识记: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腾的的概念理解:伊斯兰教对经济贸易的影响。第三章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懂得生产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起着重大作用,并了解世界贸易中心区由地

17、中海沿岸向大西洋两岸乃至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过程及趋势。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北部的区域贸易中心(重点)识记:汉萨同盟的地域范围,意大利北部的贸易中心。理解:意大利的威尼斯等贸易中心在与亚洲贸易中所发挥的作用。(二)佛兰德尔地区(一般)识记:地域范围。理解:在欧洲贸易中的作用。(三)地理大发现、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重点)识记:地理大发现的三大历史事件、第一次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理解: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四)亚太地区兴起的政策环境(重点)识记:亚太地区的范围。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声速增长的原因。(五)亚太地区丰富的资

18、源和重要的交通要道(次重点)识记:锡矿带、锰结核、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理解:亚太地区交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六)亚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一般)理解:亚太地区面临哪些挑战。第四章世界区域经济集团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对世界经济贸易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体化进程有概括的认识。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定义、类型及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重点)识记:定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理解: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二)形成原因(次重点)识记:集团化8项形成背景。理解:是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相融合的产物。

19、(三)欧盟与APEC(重点)识记:形成历程及一体化主要措施、APEC的性质理解:欧盟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集团;(四)北美自由贸易区(次重点)识记:成员组成及形成背景理解:对三国经济有利和不利影响。第五章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及发展外向型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理解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重点)识记: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义;理解:动植物资源的枯竭,温室效应及水源的污染造成的危害;应用:说明自然资源领域、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及科技领域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二)环境及

20、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次重点)识记:环境的定义。理解: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三)贸易对环境保护有利和不利影响(重点)理解:主要有利和不利影响。(四)环境会影响贸易(次重点)识记:厄尔尼诺现象理解:环境危机会影响贸易。(五)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重点)识记: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绿色贸易壁垒定义。理解: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克服绿色贸易壁垒。(六)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重点)识记:发达国家发展不当和发展中国家发展落后的含义。理解:所谓“持续优先”或“发展优先”的不科学性。(七)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般)理解:国际环保合作的六项措施。第六章世界能源贸易地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

21、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消费的构成及其储、产、消状况,建立能源储备的必要性。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一)世界石油的储藏、生产、消费的地理分布(重点)识记:世界6大储油区、中东储油区的储藏与生产的主要特点、OPEC.理解:世界石油开采、加工和消费不平衡的状况应用:如何建立本国可靠的石油储备制度。(二)天然气与煤炭(次重点)识记:世界主要天然气的储藏和生产国家、主要煤炭生产国。理解:天然气与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变化。第七章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状况,以便进一步明确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和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

22、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一)世界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重点)识记:温带高度商品化集约化农业,亚热带季风农业,地中海农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分布及主要代表农作物。理解:不同农业类型与气候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关系。(二)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次重点)识记:绿色农业的定义。理解:进行“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般)理解:如何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四)小麦、稻谷、玉米、棉花、大豆、饮料作物、糖料作物的生产与贸易(重点)识记:上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地理分布,主要生产国、出口国(五)世界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点(次重点)理解:世界农产品贸易的8大特点第八章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

23、易地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战后世界工业制成品生产和贸易状况及钢铁。汽车和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贸易状况,并了解制成品生产贸易不平衡的原因。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制成品的类型及主要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地带(重点)识记:美加工业带、西欧工业带、中东欧工业带和亚太工业带的地域范围及主要工业部门理解:战后工业制成品贸易不断上升的原因。(二)世界钢铁生产发展历程(重点)识记:战后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理解:战后钢铁工业布局趋向沿海的原因。(三)世界钢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国家(次重点)识记:主要生产国和贸易国。(四)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域分布(重点)识记:亚太、北美、西欧三大汽车生产地带的主要

24、生产中心、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一般)理解:战后汽车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六)主要国家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贸易(重点)识记:美、日、西欧、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工业的分布;世界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国。理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火车头。第九章国际贸易运输地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主要海运通道、铁路、公路口岸和集装箱、大陆桥运输的特点。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国际贸易运输的特点和方针(重点)识记:五大特点。理解:辩证认识和运用“十字”方针。(二)国际贸易运输性质(一般)理解:为什么说国际贸物运输为国际贸易不可缺少

25、的环节。(三)世界四大航运及主要航区通道和主要港口识记:主要运河、海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世界著名港口的地理分布(四)海上货物运输的四要素(次重点)识记:航线划分的标准及选择航线的主要要素理解:货物与港口两要素在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五)大宗海运物流(一般)识记: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粮食的流向。(六)铁路、公路、大陆桥运输(重点)识记:我国和邻国的铁路口岸、公路口岸、大陆桥运输的定义理解:大陆桥运输的优越性(七)集装箱运输(次重点)识记:集装箱运输的主要特点理解: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第十章超级大国美国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优越的地理条件、当前经济特征及主要产业部门的分

26、布,借鉴其经济发展的经验。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自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重点)识记:主要地形和气候的特征及分布理解: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政区人口状况及政治体制识记:主要行政区、主要民族理解:美国议会与总统相互制约关系对美国政治经济的影响。(二)美国经济的特征(重点)识记:当前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概念。理解:美国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形成条件。(三)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一般)识记:四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的特点。理解:美国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条件。(四)采矿业、制造业和农业(重点)识记:主要煤炭、石油产区;汽车、航空、化学、电子、食品工业中心;小麦

27、、玉米、棉花带的分布。理解:农业生产特征及农业危机。(五)交通运输业(一般)识记:主要港口及铁路枢纽。(六)对外贸易状况(重点)识记: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及地区结构。理解:美国出口贸易地位下降的原因。(七)市场状况(一般)识记:市场的主要特点。(八)北部区(重点)识记:北部区地域范围,主要城市和主要工业部门理解:北部区形成美国最大工业区的条件。(九)南部区和西部区(次重点)识记:“阳光地带”的范围理解:战后“阳光地带”崛起的条件。第十一章发达国家(一)欧盟四国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英、法、德、意四个欧盟国家地理条件的特点,经济发展历程及特征,主要产业部门的分布及对外贸易状况,供我

28、们学习和借鉴。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德国工业和农业(重点)识记:采煤、钢铁、汽车、机械、化学、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区。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形成的条件。(二)德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识记:四大地形区、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理解:过渡性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德国主要经济区和城市(一般)识记:北部区的范围和在德国经济中地位,主要工业中心;南部区的范围及主要城市。理解:鲁尔区形成的条件。(四)法国优越的自然条件(重点)识记: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河流和矿产的分布。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五)法国工业与农业(次重点)识记:钢铁、化学、航空、电子工业的分布;主要农业

29、区。理解:战后法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主要措施。(六)法国区域差异及城市(一般)识记:东部区的范围,主要工业中心,主要产业部门理解:东部区形成法国最发达地区的条件。(七)英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与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识记:英吉利和多佛尔海峡、北海油田、英伦三岛、主要煤田。理解:北海油田开发对英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八)英国新、老工业部门状况(次重点)识记:传统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汽车、航空、电子工业部门的分布,两个“硅谷”。理解:战后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及撒切尔政府改革的主要措施。(九)英国对外贸易(一般)理解:战后英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十)意大利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条件(重

30、点)识记:主要半岛和岛屿、主要地形和气候类型。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十一)意大利经济特征、主要工业和农业(次重点)识记:钢铁、汽车、电子、纺织工业中心;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理解:经济的五个特征(十二)意大利区域差异(一般)理解:北部区在全国经济中所处地位。第十二章发达国家(二)日本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国内外条件,主要产业部门的构成和分布、对外贸易特征及区域经济差异。学习和借鉴其利用岛国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一)自然地理环境(重点)识记:主要地形、两种气候类型、河流特征、矿产与渔业资源。理解:自然环境对日本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或促

31、进作用。(二)领土组成,政区和居民(次重点)识记:四大岛及北方四岛、一、二级行政区、大和民族及阿伊努人。理解:岛国位置对日本经济发展的意义。(三)战后经济的特征(重点)识记:五大特征:“三湾一海”地带理解:日本经济对外依赖性强,工业分布畸形集中的原因。(四)经济发展历程(次重点)识记:明治维新、侵略扩张、战后抓住有利时机的三个发展阶段。理解: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国际、国内有利条件。(五)工业(重点)识记:工业生产体系的三大特征;汽车、钢铁、石油加工、电子工业中心。理解:促进钢铁、汽车工业发展的措施。(六)农业(次重点)识记:水稻、水果、蔬菜、捕鱼业的分布。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七)对

32、外贸易地位及迅速增长的原因(重点)理解:迅速增长的原因。(八)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次重点)识记: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理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历程的关系。第十三章原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俄罗斯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俄罗斯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独立后叶立钦改革的失误又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其教训值得借鉴。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目标(一)多样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资源(重点)识记:三大地形区、多样气候、大河和主要湖泊、矿产资源的分布。理解: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与集中性,对俄经济布局的影响(二)面积、疆域和人口(次重点)

33、识记:主要邻国和临海、主要民族和政区理解:民族复杂性与人口增长缓慢对经济的影响。(三)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重点)理解:改革失误的主要表现(四)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次重点)理解: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恢复增长的原因。(五)工业(重点)识记:主要煤田、主要油田和天然气田;钢铁、机械工业基地。理解:石油、天然气生产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六)农业(一般)识记:农业三大类型区的地域分布理解: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原因。(七)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地区结构(重点)识记:出口和进口商品构成;主要贸易伙伴。理解:对外贸易增长与经济发展背离的原因。第十四章发展中转型经济国家印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

34、解印度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人文环境,并正确分析和认识印度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人文环境(重点)识记:南亚次大陆、种性制度,三大地形区,煤、铁、锰等矿产。理解:复杂的人文环境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二)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社会”阶段(次重点)理解:尼赫鲁主张的“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三)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改革阶段(重点)识记:主要改革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和失误。(四)能源、钢铁、纺织、电子、宝石工业(次重点)识记:上述工业的生产中心(五)农业(重点)识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小麦、黄麻、茶叶、棉花等作物的主产区。理解:水旱灾害

35、频繁形成的原因。第十五章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和巴西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巴西、韩国和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战后如何乘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制定并实施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一跃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并相应了解它们产业结构与产业分布。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韩国“汉江奇迹”迅速发展的经济、主要工业部门(重点)识记:钢铁、造船、电子信息,汽车等工业的中心。理解: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二)韩国自然地理环境(次重点)识记:海岸、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三)韩国南北分裂和南北对话(一般)理解:南北分裂走向对话的历史进程。(四)巴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资源(重点

36、)识记:地形、气候、河流和资源状况。(五)巴西经济迅速增长与陷入严重债务危机(次重点)识记: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当前经济特征。理解:分析严重债务危机的原因。(六)巴西主要工业部门和热带农产品(一般)识记:主要工业中心及工业部门、咖啡、 棉花、大豆的主要种植区。(七)新加坡经济发展历程(重点)理解:独立后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应政策措施。(八)新加坡主要产业部门(次重点)识记:炼油、电子电器、造船业、海运业、旅游业的基本状况。第十六章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与加拿大同属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的发达国家,但其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却具有发

37、展中国家的特点,即农矿产品出口大国。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加拿大自然条件与居民(重点)识记:地形、气候、河湖的特征;主要矿产、水力、渔业资源、两大移民居住区。理解: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二)加拿大农业与制造业(次重点)识记:中部草原三省的“谷仓”;纽芬兰、温哥华渔场;钢铁、汽车、有色金属冶炼,纺织、服装、木材加工工业中心。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三)加拿大经济概况(一般)理解:加拿大经济的主要特点(四)澳大利亚自然条件(重点)识记:主要地形、气候、可流和资源状况;大堡礁、鸭嘴兽、按树。理解:自然条件与澳大利亚产业结构的关系。(五)澳大利亚经济概况(次重点)理解:经济特

38、征与国家历史进程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六)澳大利亚农牧业与采矿业(重点)识记:小麦、甘蔗、水稻的主要种植区;铝土矿、铁矿、煤炭、黄金等的采矿中心。(七)澳大利亚对外贸易(一般)识记: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主要贸易伙伴。理解: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第十七章非洲贸易地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非洲形成富饶大陆、复杂大陆、贫穷大陆的背景,并对南非、埃及这两个有代表性国家的贸易地理状况有所了解,以便对正处于发展中的这块大陆有正确、全面的了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富饶大陆(重点)识记:丰富的土地(耕地、草原、林地)资源;金、金钢石、铜、石油、铝土矿、磷矿的分布;水力资源状况理解

39、:苏伊士运河、好望角航线在世界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二)贫穷大陆(次重点)理解:经济增长缓慢,产业结构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日益恶化,政治不稳定与经济落后的关系。(三)复杂大陆(一般)理解:非洲在人口、民族、宗教、国家历史进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四)南非概况(重点)识记:自然条件特点;农牧业、采矿业的分布。理解:南非产业构成与其自然条件的关系。(五)埃及概况(次重点)识记:重要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干燥的自然环境。棉花、石油的生产状况。理解:从单一经济转变为多元化经济的进程。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

40、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二、教材指定教材:国际贸易地理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何云魁、于志达主编 2005年版参考材料:国际贸易地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于志达主编 2006年8月第一版三、自学方法指导1、在开始学

41、习指定的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

42、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章 次内 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