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898320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7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x(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7 7章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7.1 环境质量与环境评价概述环境质量与环境评价概述7.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内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内容7.3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7.4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7.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7.6 地表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地表水环境保护与修复7.1 7.1 概述概述7.1.1 7.1.1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概念概念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环境系统内在结构和外部表现)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适宜性。环境质量概念的两种解释环境质量概念的两种解释w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

2、表示w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述7.1.2 7.1.2 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概念概念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估和描述,并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的学科。7.1.3 7.1.3 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分类w按时间因素分类按时间因素分类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影响评价w按研究问题的空间范围分类按研究问题的空间范围分类单项工程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全球环境质量评价w按环境要素分类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3、、水体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噪声环境质量评价w按评价内容分类按评价内容分类健康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风险评价、美学景观评价w按评价规模分类按评价规模分类单个基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区域性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7.1.4 7.1.4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概念概念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分类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分,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按影响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性质分,环境影响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另外,环境影响还可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4、,地方、区域影响或国家和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和运行阶段影响等。7.1.5 7.1.5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概念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又称环境影响分析,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法律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拟议中的人类重要决策(规划、立法、政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7.1.6 7.1.6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要求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要求目的 在开发活动或决策之前,全面地评估人类活动给环境造成的显著变化,并提出减免

5、措施,从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要求(1)基本上适应所有可能给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且应当识别和评估这些影响;(2)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及减免措施进行比较;(3)编写出清楚的环境影响的报告书,使专家和非专家都可以了解影响的特征和重要性;(4)应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5)能够为决策提供信息。7.1.7 7.1.7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布局、选址、生产类型、规模等(2)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将区域作为一个总体进行考虑,重点考察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建设项目的布局的环境影响,从而为区域开发提供依据;(3)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公共

6、政策):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法律规定凡是可能对环境造成潜在重大影响的公共决策,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识别预测提出7.1.8 7.1.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美国1976年实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第102条规定: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应在提交每一项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大影响的立法提案、报告以及其他重要的联邦行动之前,均应由负责官员提供一份环境影响的报告书(EIA)。瑞典(1970)、前苏联(1972)、加拿大(1973)、澳大利亚(1974)、马来西亚(1974)、德国(1976)、菲律宾(1979)、泰国(1979)等相继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7.1.9 7.1.9 我国环境影响评

7、价制度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应该以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为标志。我国已经形成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的比较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1986年3月颁布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1989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国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分类管理: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应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项

8、目,可只填环境影响登记表。(4)评价以工程项目和污染影响为主。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程序(1)工作等级的划分;(2)评价大纲的编制;(3)工程分析;(4)所在地区环境现状的调查;(5)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6)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7.27.2.1 .1 评价工作阶段的划分评价工作阶段的划分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评价等级,编制评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评价等级,编制评价大纲价大纲 正式工作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工程分析、环

9、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测、评价环境影响 报告书编制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各种资料和数据,给出结汇总、分析各种资料和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7.2 7.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内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内容7.27.2.2 .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划分依据 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各种受纳污水的地表水域的规模 对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一级评价详细、二级评价次之、三级评价简略 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污水排放量量m3/d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污水水质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程度一级一

10、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20000复杂复杂大大IIII大大IV、V中、小中、小IIV中、小中、小V中等中等大大IIII大大IV、V中、小中、小IIV中、小中、小V简单简单大大I、II大大IIIV中、小中、小IIII中、小中、小IV、V1000020000复杂复杂大大IIII大大IV、V中、小中、小IIV中、小中、小V中等中等大大I、II大大III、IV大大V中、小中、小I、II中、小中、小IIIV简单简单大大I大大IIII大大IV、V

11、中、小中、小中、小中、小II IVw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污水排放量量m m3 3/d/d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污水水质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复杂程度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500050001000010000复杂复杂大大 、中、中I I、IIII大大 、中、中IIIIII、IVIV大大 、中、中V V小小I I、IIII小小IIIIII、IVIV小小V V中等中等大大 、中、中I II

12、IIIII大大 、中、中IVIV、V V小小I I小小II II IVIV小小V V简单简单大大 、中、中I I、IIII大大 、中、中IIIIIIV V小小I IIIIIII小小IVIV、V V1000100050005000复杂复杂大、中大、中I IIIIIII大大 、中、中IVIV、V V小小I I小小II II IVIV小小V V中等中等大、中大、中I I、IIII大大 、中、中IIIIIIV V小小I IIIIIII小小IVIV、V V简单简单大大 、中、中I IIVIV小小I I小小IIIIV V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污水排放量量m m3 3/d/d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污水水质污水水

13、质复杂程度复杂程度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地表水水地表水水域规模域规模地表水水地表水水质要求质要求20020010001000复杂复杂大大 、中、中I IIVIV小小I IV V中等中等大大 、中、中I IIVIV小小I IV V简单简单大大 、中、中I IIVIV 污水排放: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及污染物少的水的排放量,但包括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污染物分类: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污染物;热污染 污水的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 地表水域的规模:河流与

14、河口:大河150 m3/s、中河15150 m3/s、小河150 m3/s中河15 150 m3/s小河5000015302040305050000200001020153025402000010000510102015301000050002551010255000 35000047258050000200002.54102520000100001.52.53.51010000500011.523.5500005840100500002000035154020000100001.533.51510000500011.523.5 DOswDOf 7.0pH标准指数标准指数7.3.2.2 7.3

15、.2.2 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 w(1)几何均数法)几何均数法w(2)加权叠加法)加权叠加法w(3)向量模法(平方和的平方根法)向量模法(平方和的平方根法)w(4)算术平均法)算术平均法w(5)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w(6)内梅罗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例例:已知河流某断面的一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该断面的相关水质:已知河流某断面的一组水质监测数据,计算该断面的相关水质指数(取国家标准指数(取国家标准IIIIII级)级)监测项目监测项目CODCOD挥发酚挥发酚氨氮氨氮CrCr6+6+AsAs实测浓度实测浓度13.013.00.040.041.981.980.040.040

16、.120.12w水质监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mg/lmg/l)w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结果单因子标准指数计算结果监测项目监测项目COD挥发酚挥发酚氨氮氨氮Cr6+As实测浓度实测浓度13.00.041.980.040.12III级评价标准级评价标准200.0051.00.050.05标准指数标准指数Sij0.6581.980.82.4评价结果一览表评价结果一览表评价方法水质指数优缺点内梅罗指数法5.98强调平均值平均值与最大值的共同作用,并突出了浓度最大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作用算术平均法2.77消除了选用评价参数的项数对结果的影响,便于在不同的项数之间进行污染程度比较,但忽忽略了对污染贡献交大的

17、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略了对污染贡献交大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加权平均法1.08便于在不同的项数之间进行比较,并且权值权值的引入还可以反映出不同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不同作用,但是掩盖了个别污染严重的参数对环掩盖了个别污染严重的参数对环境的影响境的影响加权叠加法5.41简单叠加法13.83评价参数的相对污染值的总和,可以反映出环境要素的综合污染程度,但是掩盖了个别污染掩盖了个别污染严重参数的影响严重参数的影响向量模法11.5能反映个别参数污染严重个别参数污染严重的情况7.3.2.3 7.3.2.3 水环境生物学评价水环境生物学评价依据和原理:利用生物体对污染做出的不同的反应和变化,依据其变化和反应作为评

18、价指示。w对比法w指示生物法w生物指数法累积生物累积生物指生物体、器官或组织对污染物质或病原微生物具有高度浓缩能力的生物种类。原理:原理:利用累积生物的富集能力,监测水环境中因含量低而不能直接监测的污染物。例:例:马尾藻对放射性元素钚钚PuPu的浓缩系数可达105,而在海水中其放射性一般为10-5,要直接进行测定需取1000升海水进行浓缩和富集。牡蛎对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的浓缩能力可达109。累积生物的特点(1)对监测物质有较高的浓缩能力,但本身不至于被毒死;(2)在监测区分布广泛,数量较多;(3)定居或迁移范围较小;(4)生命周期较长;(5)个体较大;(6)体内监测物含量与环境中监测物含量有简

19、单的定量关系。累积生物的种类(1)大型海藻:褐藻:墨角藻、齿缘墨角藻、螺旋墨角藻、掌状海带、海带、泡叶藻、马尾藻;绿藻:石莼;红藻:脐形紫菜。(2)环节动物:沙蚕。(3)甲壳动物:藤壶、螯虾、蟹、黄道蟹、锯缘青蟹。(4)软体动物:紫贻贝、加州贻贝、牡蛎、巨蛎、毛蚶、泥蚶、栉孔扇贝、大扇贝、日本锦蛤。(5)鱼类:鲽鱼、油鲽、狗鱼。指示生物常用指示生物常用生物学指标生物学指标生化指标:混合功能酶、乙酰胆碱酯酶、金属硫蛋白、溶酶体、类固醇、能荷、血液化学、牛磺酸甘氨酸、初级生产力;遗传指标:染色体异常、微核技术;生理指标:呼吸指标、摄食率、透性、生长等;行为指标:身体平衡、趋性、运动性;生殖指标:配

20、子产生、受精作用、孵化率、胚胎发育异常;形态指标:生长异常、生殖器官受损、鳃畸变等。小头小头虫(虫(Capitella capitataCapitella capitata)污染与小头虫数量的关系:正常带 COD小于25ppm,无小头虫;半污染带 COD小于80ppm,无小头虫;污染带 COD小于120ppm,动物种类少,小头虫占个体总数79。线虫桡足类比例线虫桡足类比例桡足类耐受有机物染能力较差,而线虫耐受能力较强,当比例大于100时,表明水域受到有机物染。贝类贝类美国和加拿大石房蛤毒性400MU/100g时禁止采捕;日本扇贝PSP低于50MU/g中肠腺才能销售。贻贝观察计划贻贝观察计划“贻

21、贝观察”(The Mussel Watch)是以海洋双壳贝类作为监测和研究的对象,对海岸带和近岸水域污染水平的时空变化、海洋生物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变化以及环境质量控制进行宏观监测和研究的一种技术体系。其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挪威等北欧国家提出,70年代至80年代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进一步发展,80年代末期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并在此期间逐步发展和形成了全球性的“国际贻贝观察”计划动物名称累积系数(5d)排出率(7d)沙海螂 Mya arenaria300075牡蛎 Crassostrea rirginica120050楔形蛤蜊 Rangia cuneata70050硬壳蛤 Mercena

22、ria mercenaria50075蚬 Corbicula manillensis60030几种软体动物对有机氯农药的富集能力美国贻贝监测研究计划1976年由美国环保局组织其下属机构罗德岛Narragansett环境研究室具体实施,委托加州大学斯克里浦斯海洋研究所E.D.Goldberg领导,共有5个海洋研究单位参加,并成立了技术指导委员会。此计划是监测研究计划,目的是通过现场和室内调查研究,了解影响利用贻贝进行大尺度海洋污染监测时有关的参数:动物从水体浓缩污染物的能力和方式;动物对所吸收的污染物的调节能力;不同污染物的半减期;动物生理种群及环境因子对吸收、累积、排出的影响;采样及分析系统:

23、1976年起,在美国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共设置采样点109个,采集贻贝Mytilus和牡蛎Ostrea和Crossostrea。大部分站位每年采样一次,其中加利福尼亚和罗德岛的两个站位每月采样一次以观察月变化。分析分工:重金属 加州大学斯克里浦斯海洋研究所放射性样品 斯克里浦斯海洋研究所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氯化烃加利福尼亚博得海德海洋实验室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进行石油烃得克萨斯大学海洋站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中国的中国的“南海贻贝观察南海贻贝观察”体系体系 w中国的中国的“南海贻贝观察南海贻贝观察”体体系系 程序程序7.47.4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7.4.1 7.4.1

2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1)根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标;(2)根据国家污染源排放标准,对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污染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污染性质和污染量进行预测性质和污染量进行预测和评估;(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目标之间的输入相应关系;(4)改变设计情景进行各种条件下的情景计算和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各种环境影响方案;(5)运用社会-环境-经济综合分析法,优化污染控制方案并合理消减负荷,进行污染总量控制;(6)综合各种条件和因素,得出项目的可行性结论。7.47.4.2 2 水体中

25、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物理过程物理过程:混合、稀释、沉淀。混合、稀释、沉淀。化学过程: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过程:氧化还原反应。生物过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生物过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7.47.4.3 3 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规律水体中污染物的扩散规律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规律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规律L L混合过程段长度混合过程段长度B B河流宽度河流宽度a a排污口距离岸边距离排污口距离岸边距离u u河流流速河流流速H H平均水深平均水深g g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i i河流坡度河流坡度海水中的扩散规律海水中的扩散规律7.47.4.3 3 水质预测因子的筛选水质预测因子的筛

26、选常规水质参数(常规水质参数(GB3838GB3838)ISE污染物排序指标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Cs水质参数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Ch河流上游污染物现状,mg/LQp废水排放量,m3/sQh河流上游来水流量,m3/s特殊水质参数特殊水质参数其他参数其他参数7.47.4.4 4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条件的确定(1)(1)受纳水体的水质情况受纳水体的水质情况 按照评价工作等级要求和建设项目外排污水对受纳水质影响的特性,确定相应水期及环境水文条件下的水质情况及水质预测因子的背景浓度。一般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实测水质成果数据或利用收集到的现有水质检测资料数据。(2)(

27、2)拟预测的排污状况拟预测的排污状况 一般分污水正常排放(或连续排放)和不正常排放(或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两种情况进行预测,两种排放情况均需确定污染物排放源以及排放位置和排放方式。3.3.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预测的设计水文条件 在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多个阶段。对于内陆水体,自净能力最小的时候一般为枯水期,个别水域由于面源污染严重也可能在丰水期:对于北方河流,冰封期的自净能力很小,情况特殊。在进行预测时需要确定拟预测时段的设计水文条件,如河流十年一遇联系7天枯水流量,河流对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等。4.4.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试条件)水质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或初试条

28、件)在利用水质模型进行水质预测时,需要根据建模,验模的工作程序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数值。确定水质模型参数的方法有实验室测定法、经验公式故算法、模型实测法、现场实测法等。对于稳态模型,需要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对于动态模型或模拟瞬间排放、有限时段排放等,还需要确定初始条件。7.47.4.5 5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河流水河流水)(1)数学模型法:一般比较简便,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通常为首选方法;(2)物理模型法:主要指水工模型法,定量性较高,再现性较好,能反映出比较复杂的地表水环境的水力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物理过程;(3)类比调查法:只能做半定量或定性预

29、测。对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的个别情况,无法用数学或物理模型预测时采用;(4)专业判断法: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只能做定性预测。7.47.4.6 6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河流完全混合模型、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河流二维稳态河流完全混合模型、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模型、水质模型、Streeter-PhelpsStreeter-Phelps模型模型(1 1)河流完全混合模型)河流完全混合模型 河流完全混合模型的适用条件为:河流充分混合段:即污水和河水完全充分混合部分,如图5.1中横向混合长度下游部分都属于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是指在地表水中很难由于物理、化学

30、、生物左右而分解、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可分为持久性无机污染物(如Pb、Cd、Hg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氯农药、PCB s、PCDDs)。河流为恒定流动:即水流定的速度和方向基本不变。污水连续稳定排放:这主要是指当工厂生产处于稳定时期,各设备都处于正常运转状态。p=(ppqv,p+phqv,h)/(qv,p+qv,h)例计划在河边建一座工厂,预计该厂的污水排放量为2.97m3s 污水中总溶解固体浓度为1200mgL,河流平均流速为0.545ms,平均河宽为12.95m,平均水深为0.95m,河流中溶解固体本底浓度为298mgL,问该厂污水排入河流后,河水中溶解固体浓度为

31、多少?解:由题意可知:Pp=1200mg/L,Ph=298mg/L,qv,p=2.97m3/s qv,h=0.545*12.95*0.95m3/s=6.7m3/s根据河流完全混合模型,其混合后的浓度为:p=(ppqv,p+phqv,h)/(qv,p+qv,h)=(1200*2.97+298*6.7)/(2.97+6.7)mg/L=575.04mg/L(2 2)河流一维稳态模型)河流一维稳态模型适用条件:(1)河流中河段均匀(2)该河段的断面积、平均流速、污染物的输入量、扩散系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化。(3)污染物的增减量仅为反应衰减项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这是一个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可用特征多项式解

32、法求解。其中K1-污染物降解的速率常数,s1;D1-河水纵向弥散系数,m2su-河水流速,m/s例一个改建工程向河流中排放污水,污水流量为0.26m3/s,污水中苯酚的质量浓度为50mg/L,河水流量为6.7m3/s,河水中苯酚的质量浓度为0.3mg/L,苯酚降解系数为0.2d1,纵向弥散系数为10m2/s,求排放口下游20km处苯酚的质量浓度。解:由式得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得初始浓度为:p=(ppqv,p+phqv,h)/(qv,p+qv,h)=(50*0.26+0,3*6,7)/(0.26+6.7)mg/L=2.16mg/l 考虑纵向弥散条件,由式(5.15)可得:由此看出,在稳态条件下,忽略

33、纵向弥散与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得结果差异较小,因此常常不考虑纵向弥散系数。(3 3)河流二维稳态模式)河流二维稳态模式适用条件: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柳絮稳定排放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要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型(4 4)S-PS-P模式(一维稳态河流中的模式(一维稳态河流中的BOD-DOBOD-DO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两项假设:两项假设:只考虑好氧微生物参加的BOD衰减反应河流中的好氧只是由BOD引起的适用条件: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污染物为好氧有机物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河流为恒定流动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w评价等级确定w工程分析w预测水质w参数的筛选w数学模式

34、的选择w参数估计w模式计算w评价建设项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w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w水环境状况简化w污染源简化w源强确定w边界条件7.47.4.7 7数学模型法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的工作程序数学模型法预测地表水环境影响的工作程序7.57.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7.57.5.1.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及原则及原则地表水环境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目的评价目的(1)从保护水环境的角度回答拟建项目是否适宜;(2)对可以进行的建设项目,针对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保护水环境的对策和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建议;(3)为整个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水环境方面的

35、信息和意见地表水环境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原则评价原则(1 1)单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对环境影响较重的环境)单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对环境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尽量评定与估计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质量参数,尽量评定与估计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要程度(2 2)多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有重点地选择适当的质)多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有重点地选择适当的质量参数进行评价量参数进行评价7.57.5.2 .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影响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影响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自净利用指数法(2)多参数水质参数综合

36、评价:各种指数模型(3)现状超标情况下的影响评价:采用指数单元或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4)拟建项目废水排放方案的评价:利用专家咨询和数学规划法探求优化方案建设项目对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对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1)直接影响:对当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对河水水量时空变化的影响、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2)二次影响:水环境状况的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质变化对用水的影响、水量变化对河道冲淤的影响、水循环变化对下游地区环境的影响、水位变化对上下游地区的影响、水量变化对河口的影响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及内容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及内容分析方法: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方法:专家判断法和类推法)定性分析

37、方法:专家判断法和类推法(2)定量预测法:统计分析法和水质模拟法)定量预测法:统计分析法和水质模拟法分析内容:分析内容:(1)水质方面的影响)水质方面的影响(2)水量方面的影响)水量方面的影响(3)其他方面的影响)其他方面的影响7.57.5.4 .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内容内容(1)概括地描述环境现状,同时说明环境中已经存在的主要问题(2)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影响源及污染源情况(3)概括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结论中要说明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在不同时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做出满足地表水环境保护要求结论的条件做出满足地表水环境保护要求结论的条件(1)除排放口附近很

38、小范围外,水域的水质均能达到预定要求(2)个别水质参数在较大范围内不能达到预定要求,但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可以满足要求原则上做出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保护要求结论的条件原则上做出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保护要求结论的条件(1)地表水水质现状已经超标(2)污染消减量过大以至于消减技术在技术、经济上明显不合理7.67.6 地表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地表水环境保护与修复7.67.6.1 .1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染控制措施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水环境容量和水体自净能力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7.6.2 7.6.2 地表水环境修复地表水环境修复河流水生态修复湖泊水环境修复水体的生物修复作业:通过你居住附近的河流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要求作业:通过你居住附近的河流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要求完成下述工作。完成下述工作。1 1 通过污染源调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通过污染源调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2 2 选择适当的污染指数,进行质量现状评价选择适当的污染指数,进行质量现状评价3 3 配合适当的生物学评价作为说明。配合适当的生物学评价作为说明。4 4 写出写出10001000字以上评价报告字以上评价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