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淡水环境监测.pptx

上传人:安*** 文档编号:7898318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7.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淡水环境监测.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5章淡水环境监测.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淡水环境监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淡水环境监测.pptx(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5 5章章 淡水环境监测淡水环境监测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5.1 水环境监测站点水环境监测站点5.2 地表水监测地表水监测5.3 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5.4 大气降水监测大气降水监测5.5 水污染调查与监测水污染调查与监测5.6 水体沉降物监测水体沉降物监测5.7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5.8 水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水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理5.1 5.1 水环境监测站点水环境监测站点5.1.15.1.1水质站的分类及任务水质站的分类及任务(1)水质站的分类水质站也称水质监测站,是为掌握水质动态进行水环境监测采样和现场测定,定期收集并提供水质、水量等水环境资料而设置的基本单元或测站,由一个或

2、多个采样断面或采样点组成。按目的和作用:基本站、专用站按水体类型:地表水水质站、地下水水质站、大气降水水质站(2)水质站的任务 水环境监测以江、河、湖、库及地下水等水体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污口为对象进行监测,检查水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水的质量标准,为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w(1)提供水体质和量的当前状况数据,判断水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w(2)确定水体污染的时空分布及其发展、迁移和转化的情况w(3)追踪污染物的来源、途径w(4)收集水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累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改水质标准及制定水环境保护的方法提供依据5.1.2 5.1.2 水质站布设原

3、则水质站布设原则(1)地表水水质站w河流水质站w湖泊/水库水质站(源头背景水质站、干流水质站、支流水质站)(2)地下水水质站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开采强度和地下水水质类型不同的地区应分别设置水质站。(3)降水水质站w应根据水文气象、风向、地形、地貌及城市污染分布情况,并与现有雨量观测站相结合设置。w不同水文气象条件、不同地形地貌区w大型城市区与工业集中区w大型水库、湖泊区5 5.1 1.3 .3 水环境监测站网水环境监测站网(1)概念与分类概念:按一定的目的与要求,由适量的各类水质站组成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分类:地表水监测网、地下水监测网、大气降水监测网以及水污染动态监测网等。(2)规划原则w以流域

4、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w与水文网、地下水水位观测井网、雨量观测站网相结合;w各行政区站网规划应与流域站网规划相结合;w站网应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力求做到多用途、多功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5.1.4 5.1.4 水环境监测内容水环境监测内容水量、水质、水生生物、水体沉降物等5.2 5.2 地表水监测地表水监测5.2.1 5.2.1 地表水采样断面布设地表水采样断面布设(1)概念w采样断面:为检测水参数而设置的采取水样的横断面。w控制断面:是排污区下游、反映污染状况的采样断面。w对照断面:是排污区上游未污染的采样断面。w消减断面:是河流污染物浓度经河水混合均匀、自净、稀释后显著降低,其左、中、右三点的

5、浓度差异不明显的采样断面。(2)地表水采样断面布设w充分考虑本河段取水口、排污口数量和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状况,水文及河道地形、支流汇入及水工程状况,植被与水土流失情况,其他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w以较少的监测断面和监测点获取最具代表性的样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与特征。w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选择河段顺直、河岸稳定、水流平缓、无急流且交通方便处。w尽量与水文断面相结合。w断面位置确定后,应设置固定标志,不得任意变更;需变动时应报原批准单位同意。(3)河流采样断面布设方法及要求w城市或工业区河段,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w污染严重的河段可根据排

6、污口分布及排污状况,设置若干控制断面,控制的排污量不得小于本河段总量的80w本河段内有较大支流汇入时,应在汇合点支流上游处,及充分混合后的干流下游处布设断面;出入境国际河流、重要省际河流等水环境敏感水域,在出入本行政区界处布设断面w水质稳定或污染源对水体无明显影响的河段,可只布设一个控制断面;河流或水系背景断面可设置在上游接近河流源头处,或未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河段。w水文地质或地球化学异常河段,应在上、下游分别设置断面w供水水源地、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及水源型地方病发病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应设置断面。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上游1000m处应布设断面。重要河流的入海口应布设断面。w水网地区应按常年主导流

7、向设置断面;有多个岔路时应设置在较大干流上,控制的水量不得少于总径流量的80(4)湖泊(水库)采样断面设置要求w应设置在湖泊主要出入口、中心区、滞流带、饮用水源地、鱼类产卵区和游览区等。w主要排污口汇入处,视其污染物扩散情况在下游1001000m处设置15条断面。w峡谷型水库,应在水库上游、中游、近水坝区及库尾与主要库湾回水区布设采样断面。w无明显功能分区的湖泊(水库)可采用网格法均匀布设,网格大小依湖、库面积而定。采样断面与水流方向垂直。5.2.2 5.2.2 地表水采样垂线和采样点布设地表水采样垂线和采样点布设水面宽50m,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m100m,河流近岸有明显水流处设左、右两

8、条垂线;水面宽100m1000m,设三条(一条中泓垂线,近岸有水流处设左、右两条垂线)水面宽1000m以上,应酌情增加采样断面。表表5.15.1 江河江河采样垂线布设采样垂线布设水面宽m采样垂线布设岸边有污染带相对范围100035条湖、库出入口断面采样垂线布设与一般河流相同,中心区、滞水区、鱼类回游产卵区等 各断面可布设1-5采样垂线,如无明显功能分区,采取网格法均匀布设采样垂线。水深m采样点数位 置说 明103水面以下0.5 m,1/2水深,河底上 0.5 m表表5.2 5.2 采样点采样点布设布设湖、库相同于河流,但对温度分层的水体,在表温层、斜温层、亚温层布设采样点 5.2.3 5.2.

9、3 地表水采样地表水采样(1)河流采样频次和时间确定的原则与要求w长江、黄河干流及全国重点基本站每年不得少于12次,每月中旬采样。w一般中小河流基本站采样频次不得少于6次,丰、平、枯水期各2次。w河流水系的背景断面每年采样3次,丰、平、枯水期各1次,交通不便处可酌情减少,但不得少于每年一次。w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每月采样1次。在污染河段有季节差异时,采样频次和时间可按污染季节和非污染季节适当调整,但全年监测不得少于是12次。w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水域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要求确定。w潮汐河段和河口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3次,按丰、平、

10、枯三期进行,每次采样应在当月大汛或小汛日采高平潮与低平潮水样各一个;全潮分析的水样采集时间可从第一个落憩到出现涨憩,每隔12h采一个水样,周而复始直到全潮结束。(2)湖泊(水库)采样频次和时间的确定要求w设有全国重点基本站或具有向城市供水功能的湖泊,全年12次,每月采样1次w一般湖泊水质站全年采样3次,丰、平、枯水期各1次w污染严重的湖泊,全年采样不得少于6次,隔月1次w同一水域力求水质、水量及时间同步采样(3)采样器直立式采样器:适用于水流平缓的水体水样采集。横式采样器:与铅鱼联用,适用于山区水深流急的河流水样采集。自动采样器:利用定时开关或电动采样泵抽取。有机玻璃采样器:主要用于水生生物样

11、品及除细菌与油类以外样品的采集水样。(4)样品采集、质量控制、样品制备、现场测定及样品保存样品采集:应在自然水流状态下进行,不应扰动水流与底部沉积物,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地点和时间应符合要求;采样人员经过专门训练;采样时注意安全。注意事项:水样采集量视监测项目及采用的分析方法所需水样量及备用量而定采样时采样器口部面对水流方向除细菌、油等测定专用水样外,容器在装入水样前,先用该采样点水样冲洗3次。装入水样后加入相应的保存剂后摇匀,及时填写水样标签测定DO和BOD的水样采集时应避免曝气,水样应充满容器,避免接触空气需多次采样时,将各次水样倒入大容器混匀后分装采样时做好现场采样记录,填好水样送检

12、单,核对瓶签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样品数为水样总数1020,每批水样不得少于2个现场空白样:在采样现场以纯水,按样品采集步骤装瓶,与水样同样处理,以掌握采样过程中环境与操作条件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现场平行样:现场采集平行水样,用于反映采样与测定分析的精密度状况加标样:取一组现场平行样,在其中一份中加入一定量的被测物标准溶液,然后两份水样均按常规方法处理后,送实验室分析。现场测定:水温:温度计法;pH值:pH计法;溶解氧:容量法、膜电极法或溶氧仪法;电导率:电导仪法;透明度:塞氏盘法;水的颜色、臭及感官性状:现场描述记录;流速:流速仪法。水样保存与运送要求: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要求,超过保存期的样品按废样

13、处理;加入的保存剂不应对监测项目测定产生干扰。水样容器内盖应盖紧,并采用防震措施,有条件的可用冷藏箱运送;运输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冰冻和剧烈震动。5.2.3 5.2.3 地表水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地表水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1)监测项目分类(必测、选测)(2)分析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样品类型、污染物含量以及方法适用范围确定原则:(1)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2)等效或参照使用ISO分析方法或其他国际公认的分析方法(3)经过验证的新方法,其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度不得低于常规方法表表5.5.3 3 地表水监测项目地表水监测项目必测项目选测项目河流23项:水温、pH值、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

14、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大肠菌群17项:硫化物、矿化度、非离子氨、凯氏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溶解性铁、总锰、总锌、硒、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氯农药、苯并a芘、丙烯醛、苯类、总有机碳饮用水源地24项:水温、pH值、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大肠菌数、细菌总数14项:铁、锰、铜、锌、硒、银、浑浊度、化学需氧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六六、滴滴涕、苯并a芘、总放射

15、性、总放射性湖泊水库23项:水温、pH值、悬浮物、总硬度、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镉、铅、铜、叶绿素a13项:钾、钠、锌、硫酸盐、氯化物、电导率、溶解性总固体、侵蚀性二氧化碳、游离二氧化碳、总碱度、碳酸盐、重碳酸盐、大肠菌群有一条流经城市的河段如图所示,请描绘出采样断面,并根据所给条件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及数量主河段主河段 每个断面:3条垂线(左右+中泓)、采样点(上下0.5米+1/2处)9个点,共45个点支流支流1 1 2垂线(左右)、采样点(水下0.5米)2个点支流支流2 2 1垂线(

16、中泓)、采样点(水下0.5米)1个点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5.3 5.3 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全面掌握地下水质量状况,并对地下水污染进行监视和控制。5.3.1 5.3.1 采样井布设采样井布设(1)地下水采样井布设原则根据地下水类型分区与开采强度分区,主要布设在主要开采含水层,兼顾深层和自流地下水,并尽量与现有地下水水位观测网相结合。采样井布设密度为主要供水区密,一般地区稀;城区密,农村稀;污染严重地区密,非污染区稀。(2)方法与要求需设采样井区域:供水水源区、饮水地方病高发区(高氟病)、污水灌溉区、垃圾填埋区、重污染区。一般水资源质量监测及污染控制井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状况,视地下水主要补

17、给来源,可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上游方向,设置背景值监测井。一般城镇或漏斗区采用放射法布设,其它区域采用网格法布设。5.35.3.2 .2 地下水采样地下水采样采样仪器采样仪器自动式:用电动泵进行采样人工式:用活塞式或隔膜式手动采样泵进行采样采样时要注意事项采样时要注意事项放下和提升时动作要轻,避免搅动井水及底部沉积物。用泵采样时应待管道中积水排净后再取样。自流地下水应在水流流出处或汇集处采样。采样频次采样频次全国重点基本站每年采样2次,丰、枯水期各1次;背景井点每年采样1次;地下水污染严重的控制井每季度采样1次;以地下水作生活饮用水源的地区每月采样1次。表表5.4 5.4 地下水地下水监测项目表

18、监测项目表必测项目(19项)选测项目(19项)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性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铁、铅、锰、大肠菌群色、臭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铜、锌、钼、钴、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碘化物、硒、铍、钡、镍、六六六、滴滴涕、细菌总数、总放射性、总放射性5 5.3 3.3 .3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5.4 5.4 大气降水监测大气降水监测5.4.1 5.4.1 大气降水采样点布设大气降水采样点布设基本原则根据区域气象、水文、植被、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工业布局、大气污染源位置与排污强度等布设;污染严

19、重区密,非污染区稀;与现有雨量观测站相结合进行规划。方法网格法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待测区域污染状况确定网格大小;放射法按同心圆法或扇形法布点,重点在于掌握污染状况、分布范围的变化规律。5 5.4 4.2 .2 采样采样采样器:由聚乙烯、搪瓷或玻璃材质制成。聚乙烯适用于无机项目监测分析,搪瓷和玻璃适用于有机项目降雨采样器:按采样方式可分为人工采样器和自动采样器。前者为上口直径为40 cm的聚乙烯桶,后者带有湿度感应器,降水时自动打开,降水停后自动关闭。降雪采样器:可使用上口直径大于60 cm的聚乙烯桶或洁净聚乙烯布平铺在水泥地或桌面上进行,而后室温融化。5.4.3 5.4.3 采样频率采样频率

20、全国重点基本站每年采样4次,每季度1次。大气污染严重地区每年12次,每月1次。HY.PSC-型降水采样器采用梳状传感器,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降水时自动打开,降水结束时自动关闭,连续自动采样机械系统采用四连杆结构,动作可靠,采样桶密封好无污染,取样方便可以采集雨雪样品5 5.4 4.4 4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表表5.5 5.5 降水降水样品保存及分析方法样品保存及分析方法检测项目容器保存方法保存期限分析方法电导率聚乙烯4 C冷藏尽快测定电极法pH尽快测定电极法NO2-尽快测定离子色谱法,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NO3-尽快测定离子色谱法,紫外比色法NH4-尽快测定离子色谱法,纳氏试

21、剂比色法F-一个月离子色谱法,氟试剂比色法Cl-一个月离子色谱法,硫氰酸汞比色法SO42-一个月离子色谱法,铬酸钡比色法K+一个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Na+一个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a2+一个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Mg2+一个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55.5 水污染调查与监测水污染调查与监测5.5.15.5.1 入河排污口监测与调查入河排污口监测与调查(1)入河排污口监测与调查要求w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查,以确定入河排污口的数量、分布、污水的流向、排放方式和排放规律以及排污单位w污水分类(据性质和来源分):工业废水、生活和医院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出厂水w应同步测定废污水和主要

22、污染物的排放量w监测的入河排污口排放量之和应占本河段入河排污总量80以上w重点河段和易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河段上的主要排污口,其监视性监测频次与时间,由流域或省级水环境监测中心确定,一般每年不得少于2次w测量和采样时,必须注意安全,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热污染的防护(2)污水流量的测定方法与要求w流速仪法:测量时间不得少于100 sw浮标法:适用于长度不小于10 m的直渠道w三角形薄壁堰:堰口角为90的三角形薄壁堰,适用于水头(H)在0.050.035 m之间,流量Q小于或等于0.1 m3/s,堰高(P)大于2H时的污水流量w矩形薄壁堰:适用于较大污水流量的测定w容积法:适用于污水量小

23、于每分钟1m3的排污口(3)废污水量的计算方法与要求w现场测量方法现场测量方法Q=At;Q:废污水排放量,t/d;:废污水平均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t:日排污时间,sw用水系数法(经验公式)用水系数法(经验公式)Q=qkQ:废污水排放量,m3/d;q: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t/单位产品;:产品日产量,产品数量/d;k:废污水入河量系数(无有关测量方法时用)w水平衡法水平衡法Q废水=Q总-Q生产-Q管理Q废水:废污水排放量,m3/d;Q总:总用水量;Q生产:生产用水量;Q管理:管理用水量。(4)污水量测量频次要求w连续排放:每隔68 h测量一次,连续施测3天w间歇排放:每隔24 h

24、测量一次,连续施测3天w季节性排放排污口:应了解排污周期和排放规律,在排放期每隔68 h测量一次,连续施测3天w脉冲型排放:每隔2 h测量一次,连续施测3天(5)采样点布设要求w选择排污沟渠平直、水流稳定、水质均匀的部位,但应避免纳污河道水流的影响w有涵闸或泵站控制的排污口,在积蓄污水的池塘、洼地内设置采样点w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口应设采样点(6)采样器和样品容器要求w污水样品采集可选用聚乙烯塑料桶、有机玻璃采水器、泵式采水器、自动采水器等采样工具。(7)采样方法与要求w在落水口处可直接用采样桶采集w排污沟渠水深小于1 m,应在1/2水深处采样w水深大于1 m,应在1/4水深处采样w避免搅

25、动沉积物,防止异物进入采样器。污水类型监测项目工业废水pH值、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氰化物以及相应行业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监测项目生活污水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医院污水pH值、色度、余氯、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致病菌、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城市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水和市政公共下水道污水pH值、色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与工业污水合流的市政下水道混合污水应增加有关工业废水监测项(8)监测项目选择表表5.6 5.6 污水监测项目表污水监测项目表5.5.2 5.5.2 污染源调查污染

26、源调查(1)调查范围w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调查,能全面说明与地表水环境相联系的环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量m m3 3/d/d河流规模河流规模大河大河150 m150 m3 3/s/s中河中河1515 150 m 150 m3 3/s/s小河小河15 m500005000015153030202040403030505050000500002000020000101020201515303025254040200002000010000100005 5101010102020151530301000010000500

27、050002 25 55 510101010252550005000 3 3 550000500004 47 725258080500005000020000200002.52.54 410102525200002000010000100001.51.52.52.53.53.510101000010000500050001 11.51.52 23.53.5500050000500005 58 84040100100500005000020000200003 35 515154040200002000010000100001.51.53 33.53.51515100001000050005000

28、1 11.51.52 23.53.5500050001.01.02.02.0表表5.9 5.9 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不同污水排放量时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2)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w企业名称、厂址、企业性质、生产规模、产品、产量、生产水平w工艺流程、工艺原理、工艺水平、能源和原材料种类及成分、消耗量w供水类型、水源、供水量、水的重复利用率w生产布局、污水排放系统和排放规律、主要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排污口位置和控制方式以及污水处理工艺及设施运行状况(3)城镇生活污染源调查内容w城镇人口、居民区布局和用水量w医院分布和医疗用水量w城市污水处理厂设施、日处理能力及运行状况w城市

29、下水网管分布状况w生活垃圾处置状况(4)农业污染源调查内容w农药的品种、品名、有效成分、含量、使用方法、使用量和使用年限及农作物品种等w化肥的使用品种、数量和方式w其他农业废弃物5.5.3 5.5.3 水污染事故调查水污染事故调查水污染事故是指由于人为或不可预知的原因造成水体水质的异常变化。调查内容:w一般水污染事故应调查发生的时间、水域、污染物数量、人员受害和经济损失情况w重大水污染事故应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采取的应急措施、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遗留问题和防范措施调查方式与要求:w一般水污染事故由当地水环境监测中心协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w跨地、市和重大水污染事故由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协

30、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或竟授权由省级水环境监测中心组织调查w跨省河流和重要江、河干流发生水污染事故由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组织调查w对污染事故可能影响的水域,应组织实施监视性监测w对大污水团集中下泄造成的污染事故,当地水环境监测中心应跟踪调查和监测w发生水污染事故后,当地水环境监测中心应尽快向有关主管部门和上一级水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对重大水污染事故,应有书面调查报告5.5.4 5.5.4 水污染动态监测水污染动态监测(1)任务、方式与要求任务:及时掌握河道水量水质变化,对大量高浓度废污水的排入、积蓄和下泄,有毒物质大量泄露或翻沉,以及易出现水质恶化或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出预警,为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制定或

31、采取防治应急措施提供依据方式:河段(闸坝)定点监测和干支流河道、上下游间追踪监测相结合;河道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和入河排污口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相结合;现场测定和室内测定相结合(2)水污染动态监测采样点布设原则枯水期易发生水质严重恶化危及沿岸城市供水安全的河段;受严重污染的主要河流出、入境处;受严重污染的主要支流入干流河口处;有大量废污水积蓄的闸坝;其他需要控制河段(3)染动态监测适用情况发生人畜中毒;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河道(湖库)出现大面积死鱼;有大量高浓度废污水入境;有大量高浓度废污水蓄积的水闸运行前后,或在运行中泄量有大的改变;发生污水坝垮坝、有毒物质大量泄漏;因水质污染使城市生活、生产正常供水

32、受到影响。5.6 5.6 水体沉降物监测水体沉降物监测5.6.1 5.6.1 采样点布设采样点布设根据本地区、河段的土壤背景状况和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种类等情况布设,具体原则为:(1)根据监测目的与水体水力学特征及功能要求(河道地形、水流流态),能反映监测区域沉降物的基本特征。(2)与现有地表水监测采样垂线相结合(3)专用站采样点按监测目的与要求布设采样断面选择水流平缓、冲刷作用较弱的地方,采样点按两岸近岸和中泓布设,近岸采样点距湿岸210 m。排污口区上游50m设置对照采样点,下501000 m处布设若干采样断面。湖泊、水库采样点布设应与采样垂线一致。5.6.2 5.6.2 沉降物采样沉降物采

33、样w采样器选用分为沉积物和悬浮物采样器w沉积物采样(1)挖式、锥式或抓式沉积物采样器(2)管式沉积物采样器用于柱状样品采集(3)水深小于1.5 m时,可选用削有斜面的竹竿采样w悬浮物采样器与水质采样器相同w采样量沉积物采样量为0.51.0 kg,悬浮物采样量为0.55.0 g沉降物采样频率对全国重点基本站,沉积物样品每年采样一次,在枯水期进行;悬移质样品可不定期采样,通常在丰水期采集。对专用站,视监测目的与要求确定5.6.3 5.6.3 样品保存与预处理样品保存与预处理保存:沉积物样品采集后,于2040 C冷冻保存,并在样品保存期内测试完毕。悬浮物用0.45 m滤膜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水分离后保

34、存。样品制备:包括干燥、粉碎、过筛和缩分等步骤。测定项目容器样品保存方法与要求颗粒度P、G4 C,保存期6个月,样品在分析前严禁冷冻和烘干处理总固体,水分P、G冷冻保存,保存期6个月总挥发性固体P、G冷冻保存,保存期6个月总有机碳P、G冷冻保存,保存期6个月,室温融解生化需氧量P、G尽快分析(4 C,保存期7天,分析前升温到20 C)化学需氧量P、G尽快分析(4 C,保存期7天)油脂P、G尽快分析(80g湿样1mL浓盐酸,4 C,保存期7天)硫化物P、G尽快分析(80g湿样1mL1M的醋酸锌,4 C避光,保存期7天)重金属P、G 20 C 下保存期为6个月(汞为30天)有机物染物G尽快萃取或

35、4 C避光保存至萃取,可萃取有机物在萃取后40天内分析,挥发性有机物保存期为14天5.6.4 5.6.4 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监测项目与分析方法必测项目样品消解与测定方法1.总镉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2.总汞硝酸硫酸五氧化二钒或硝酸高锰酸钾消解;冷原子吸收法测定3.总砷硫酸硝酸高氯酸消解,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盐酸硝酸高氯酸消解,硼氰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4.总铜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5.总铅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6.总铬萃取

36、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加氯化铵溶液,火焰原子吸收法7.总锌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8.总镍盐酸硝酸高氯酸或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9.六六六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10.滴滴涕丙酮石油醚提取,浓硫酸净化,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11.pH值玻璃电极法(土:水1.0:2.5)12.阳离子交换量乙酸铵法等5.7 5.7 生物监测生物监测5.7.1 5.7.1 采样垂线(点)布设采样垂线(点)布设原则按各类水生生物生长与分布特点布设采样垂线(点),并与水质监测采样

37、垂线尽可能一致。浮游生物、微生物采样点布设要求10m水面下0.5m和最大透光深处及水底上 0.5m处布设采样点鱼样采样点布设按鱼的摄食习性和栖息特点布设其他水生生物每条采样垂线设一个采样点5.7.2 5.7.2 监测频次监测频次基本站可不定期对本地区主要排污口进行污水生物毒性测试,专用站监测频次按监测要求与目的确定全国重点基本站生物群落监测周期为35年一次,监测频次为每季度一次;水体卫生学项目(微生物)与水质监测频率相同;水体初级生产力每年不少于两次;生物体污染物残留量每年监测一次。采样时间:同一类群的生物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浮游生物样品采集时间以上午8:0010:00为宜。进行生物毒性试验

38、的污水样品应在排污口排放有毒物质浓度最高的时间采样。5.7.3 5.7.3 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采集与保存(1)浮游生物样品采集要求定性样品采集:用25号浮游生物网(孔径0.064mm)或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浮游动物采用13号浮游生物网(孔径0.112mm)在表层中拖滤13min定量样品采集:在静水和缓慢流动的水体中用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在急流中用横式采水器并与铅鱼配合使用。采水量为12L。(2)固着生物采样方法天然基质法:利用一定的采样工具,采集生长在水中天然石块、木桩等基质上的着生生物。人工基质法:将玻璃片、硅藻计和PFU等人工基质放置于一定水层中,时间不得少于14天,然后取出基质

39、,采集上面的着生生物。(3)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采样方法与要求定性样品采集:用三角拖网在水底拖拉一定距离,以40目分样筛分离定量样品采集:用开口面积一定的采泥器采集(4)水生维管束植物样品的采样方法定量样品用面积为0.25m2、网孔3.3cm3.3cm的水草定量夹采集;定性样品用水草采集夹、采样网和耙子采集(5)鱼类样品采集采用渔具捕捞(6)微生物样品用灭菌后的水样瓶采样5.8 5.8 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编数据处理与资料整编5.8.1 5.8.1 数据记录与处理数据记录与处理1 数据记录要求及时填写记录在原始记录表格中2 有效位数确定原则据计量器具的精度和仪器刻度来确定3 数据检查与处理及运算规则可疑数据用Dixon或Grubbs法检验确定是否剔除加减运算结果小数点保留位数与各数最少者相同;乘除结果小数点后保留位数与各数中有效数字最少者相同;尾数取舍“四舍六入五单双”4 分析结果表示方法:单位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5.8.2 5.8.2 资料整、汇编资料整、汇编5.8.3 5.8.3 资料保存与要求资料保存与要求w为什么水环境监测中要进行大气降水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