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精选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897439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精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精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精选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国传统古代中式婚礼第一页,本课件共有64页第一章第一章 我国婚庆业的产生、演变与我国婚庆业的产生、演变与发展发展第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第一节第一节 我国婚庆的起源与婚俗演变我国婚庆的起源与婚俗演变第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 中国传统婚礼中国传统婚礼第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一、历史渊源一、历史渊源w 婚礼,在中国原为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昏礼”。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黄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黄昏时候,日月渐替,含有昏时候,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

2、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诚的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诚的含义。含义。w后来,当后来,当“昏昏”字加上了字加上了“女女”字偏旁写作字偏旁写作“婚礼婚礼”的的时候,婚礼就不仅仅不限于黄昏时候了。时候,婚礼就不仅仅不限于黄昏时候了。第五页,本课件共有64页婚礼起源婚礼起源w相相传传中中国国最最早早的的婚婚姻姻关关系系和和婚婚礼礼仪仪式式从从伏伏羲羲氏氏制制嫁嫁娶娶、女女娲娲立立媒媒约约开开始始。通通鉴鉴外外纪纪载载:“上上古古男男女女无无别别,太太昊昊始始设设嫁嫁娶娶,以以俪俪皮皮为为礼礼。”从从此此,俪俪皮皮(成成双双的的鹿皮)就成了经典

3、的婚礼聘礼之一。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w之之后后,除除了了“俪俪皮皮之之礼礼”之之外外,还还得得“必必告告父父母母”;到到了了夏夏商商,又又出出现现了了“亲亲迎迎于于庭庭”“亲亲迎迎于于堂堂”的的仪仪节节。周周代代是是礼礼仪仪的的集集大大成成时时代代,彼彼时时逐逐渐渐形形成成一一套套完完整整的的婚婚姻姻礼礼仪仪,仪仪礼礼中中有有详详细细规规制制,整整套套仪仪式式合合为为“六六礼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第六页,本课件共有64页婚庆的含义婚庆的含义w狭义:婚礼庆典狭义:婚礼庆典w(婚礼策划方案、婚礼仪式现场的花艺布

4、置、(婚礼策划方案、婚礼仪式现场的花艺布置、婚礼司仪、婚礼督导的服务、化妆师、摄影婚礼司仪、婚礼督导的服务、化妆师、摄影师、摄像师)师、摄像师)w广义:为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广义:为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与婚庆有关联的行业的集合。务的各种与婚庆有关联的行业的集合。第七页,本课件共有64页周制婚礼周制婚礼w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著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黄昏中开始的那个安静优美的仪式,映照出一个久违的文明气息那是纯正、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直指人心。第八页,本课件共有64页周

5、制婚礼周制婚礼w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那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昏礼。w没没有有奢奢侈侈的的聘聘礼礼,没没有有铺铺张张的的排排场场,也也没没有有喧喧闹闹的的筵席。筵席。w昏昏礼礼重重的的是是夫夫妇妇之之义义与与结结发发之之恩恩,并并不不认认为为这这是是一一件件可可以喧闹嘈杂的事。以喧闹嘈杂的事。w那那时时候候的的昏昏礼礼简简朴朴干干净净,没没有有后后世世繁繁缛缛的的挑挑盖盖头头、闹闹洞洞房房这这类类繁繁杂杂的的玩玩意意儿儿,夫夫妻妻“共共牢牢而而食食,合合卺卺而而酳酳”,而而后后携携手手入入洞洞房房。次次日日拜拜见见舅舅姑姑,三三月月后后告告见见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家庙,从此,新妇正式融

6、入夫家家族。第九页,本课件共有64页周制婚礼周制婚礼w商周时期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像征著天的、最神圣的色彩)。第十页,本课件共有64页发展型婚礼发展型婚礼w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中国婚礼。其中混杂了许多其它来源的婚俗礼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w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就逐渐放在了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w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

7、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w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像征。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项,闹房也成了保留节目。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4页中式婚礼的第一个程序中式婚礼的第一个程序w开礼敬香(起源汉武帝时期)开礼敬香(起源汉武帝时期)w寓意:祭天敬祖,忠君爱国寓意:祭天敬祖,忠君爱国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黄帝婚礼和中式婚礼的区别黄帝婚礼和中式婚礼的

8、区别w前者高贵后者喜庆w前者新人相对而跪行礼,忌讳鲜花w后者新人站着行礼,忌吃狗肉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二、传统婚礼介绍二、传统婚礼介绍w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w2、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w“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w“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w“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

9、事初步议定“。w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w“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w“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4页纳采纳采w又称“采择”,相当于后世所称之“提亲”、“说媒”。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w文公家礼说:“纳其采择之礼,及今世所谓言定也。”而古代较为朴实简单,具仪礼士昏礼记载,士大夫阶层所执的见面礼,即称“贽”或“挚”,仅“用雁”。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4页纳采纳采w唐杜佑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的礼品:礼品

10、+象征w元纁、羊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w雁:雁则随阳w清酒:清酒降福w白酒:白酒欢之由w粳米:粳米养食w稷米:稷米粢盛w蒲:蒲众多,性柔w苇:苇柔之久w卷柏:卷柏屈卷附生w嘉禾:嘉禾须禄w缕缝衣: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w漆:漆内外光好w五色丝: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w合欢玲:合欢玲音声和谐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4页纳采纳采w九子墨:九子墨长生子孙w金钱:金钱和明不止w禄得、香草:禄得香草为吉祥w凤凰:凤凰雌雄伉合w舍利兽:舍利兽廉而谦w鸳鸯: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w受福兽:受福兽体恭而心慈w鱼:鱼处渊无射w鹿:鹿者禄也w乌:鸟知反哺,孝于夫母w九子妇:九子妇有四得w阳燧:阳燧成名安身

11、w又丹: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4页问名问名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时辰八字,如女家接纳男家的提亲,就会把女儿的姓名和时辰八字等交给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话,就会决定娶女家的女儿。纳吉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4页纳征w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过大礼时,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64页

12、婚书w男家拿到婚书后,要把婚书供于祖先神位之前,报告祖先已和某家缔亲。婚约一旦订立,男家便可择日成亲了。w纳聘书格式某州某县某处某姓,今凭某人做媒,某人保亲,以某长男名某,见年几岁,与某处某人第几令爱名某姐,见年几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成亲,所愿夫妇偕老,琴瑟和谐,今充婚书为用者年月日婚主姓某押启女婿姓某押合同婚书保亲姓某押媒人姓某押w回聘书格式具乡贯姓某,今聘某人为媒,某人保亲,以某第几女名某姐,见年几岁,与某处某人长男名某,见年几岁,结亲,须讫财礼若干。自受聘后一任择日成亲。所愿夫妻保守,嗣续繁昌。今立婚书为用者。年月日婚主姓某押启女姓某押合同婚书保亲姓某押媒人姓某押第

13、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4页请期w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亲迎w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逐。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然后送入洞房。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三、婚礼基本流程:三、婚礼基本流程:w亮轿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w发轿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w哭嫁哭嫁:据礼记记载“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w哭

14、嫁在今天可能会是一些很难理解的事;但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w而事实上,出嫁后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样,随时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w起轿起轿:在新娘出门时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中途颠轿,意在挡煞。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w新娘下轿新娘下轿:铺红地毯,新娘鞋不能沾地。w三箭定乾坤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

15、生活美满幸福。w过火盆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w跨马鞍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w拜堂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w敬茶改口敬茶改口:给父母亲敬茶,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4页w进入洞房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w掀盖头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取意“称心如意”。w喝交杯酒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一起吃“子孙饽饽”(饺子)及长寿面。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4页回门w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w旧时汉族婚姻风

16、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w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名称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w清代称“对月”、“望对月”。即结婚一个月以后,夫随妻回娘家探望,新郎带去一桌酒莱,俗称“桌面礼”,岳父母也送见面礼。w近代回门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4页Chinese Wedding Customs【Cryingmarriage哭嫁】Meaning:tothankParents

17、forraisingHerup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4页w撑红伞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4页Kickthecurtainofthesedanchair(轿子)踢轿门Purpose:tokickedoffthebridespride去傲气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64页Stridethefirepan跨火盆wPurpose:To counteract evil force辟邪辟邪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4页w拜堂拜堂w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

18、“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男左女右,行夫妻对拜礼。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obeisance ubeisns 拜堂拜堂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红包红包长辈会给红包作为礼物并表达祝福长辈会给红包作为礼物并表达祝福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w洞房洞房:通常做婚房的是正面靠东的房间,民间说新妇娶到东房则“敦敦实实”。新房的门口照例要贴喜联,窗上要贴双喜字,就屋顶角也要贴几个喜字。桌上则要放一些祝福早生子、多生子、生贵子的红枣、花生、

19、石榴、桂圆等等。w闹洞房:新人的亲朋好友们在婚礼结束后到婚房里面和新人们热闹一番,一般都是借助一些游戏和玩笑来逗乐新郎新娘。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4页w洞房的来历洞房的来历:远古的时候实行群婚,不是一夫一妻制,所以经常出现抢婚的事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黄帝定下来的规矩,结婚时新郎新娘都住进的洞穴,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今后,凡是结婚入了洞房的男女,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4页闹洞房闹洞房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4页stirupthere

20、dveil掀盖头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4页交杯酒w合为一体合为一体w永不分离永不分离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4页合卺酒合卺酒w卺,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多用来做瓢。在古代,结婚时人们用它作盛酒器;合卺,始于周朝,为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仪式中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而又以线连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同饮一卺,象征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也可以说是古人的“交杯酒”。w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21、。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64页结发夫妻结发夫妻w结发又含有成婚的意思。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首期结婚的夫妻又叫“结发夫妻”。w我国汉代时期,那时候举行葬仪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结发妻因故早折,做丈夫的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在上面还留存着妻的青发几缕,把另外一半随葬入棺,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纪念结发之恩爱情深。w在这“结发”词里用的“结”字是最蕴涵妙意的,在今天,我们每个家庭的客厅里大概都会悬挂着几个“中国结”,在新婚的洞房里也会看到火红色的“同心结”。第四十一页,本课件

22、共有64页w知识补充:嫁妆嫁妆:女方家里陪送的礼物,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珠宝首饰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甜甜蜜蜜:片糖丰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w知识补充:安床安床:w在选定吉日后,于婚前几天由“一世好运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适当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双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决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与桌柜、方橱的尖角相对。w然后,再由一位“儿孙满堂的女士”负责铺床,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

23、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并摆上荔枝干、红绿豆等吉利物。w安床后,安床之后,禁让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卧,寡妇、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让婴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发财。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知识补充:上头知识补充:上头w上头仪式通常系在大婚前一晚或者大婚当日举行仪式前。象征着一对新人步入成人,开始组织新的家庭并担负起开枝散叶的光荣使命。w上头仪式作为一个重头戏是需要择好时辰的,一般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事前双方均需要沐浴用绿柚叶水淋身,更换好新的内衣裤&睡衣裤。到可以看到

24、月光的地方再由好命婆(一般就是男女上方家族中的长辈,要求父母双全、子女健在,夫妻和睦的)帮其梳头。w男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w尖梳,镜,龙凤烛,子孙尺,红头绳,扁柏,龙凤剪刀,汤圆三碗(每碗九粒)上头完后同家人及兄弟同吃。w女方上头需要准备的物品有:w梳,篦,针,线,龙凤烛,龙凤剪刀,镜,红头绳,扁柏,子孙尺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知识补充:上头知识补充:上头w古代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四岁成年行“及笄礼”。标示已到婚嫁年龄。因此成年礼与婚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w许嫁之后,女子需要改梳发式,以表示她不再是姑娘,而是待嫁新娘了。“上头”不只是皆梳发挽髻,而是指整个头

25、部打扮,还要开脸画眉,涂脂搽粉等。w“开脸”是指用细绒绞去新娘脸上的汗毛,使面部更为光洁。w“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及“好命婆”),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w此外,娘家还会设宴请客,“上头”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见一斑。w“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头,一面梳,一面说:w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4页知识补充:催妆知识补充:催妆w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

26、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w汉族古代婚礼习俗。盛行于唐代上层社会。新娘出嫁之日,新郎作诗,派人传达至女方催妆,称为“催妆诗”。亦可由宾相代作,诗为五七言近体,多颂赞吉利语。w卢储催妆w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w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4页知识补充知识补充w在亚洲的众多民族中,择偶往往是通过媒人介绍而实现的。媒人介绍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男方的父母先相中某位姑娘或小伙子,再请媒人前去说亲;一是媒人主动向男女双方提出缔结婚姻的要求,也就是说择偶方式自始至终都是依靠媒人人中主动说合,而这些人往往是一些专职的媒人。第四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4页w谢媒礼谢媒礼:w说

27、成一桩媒,媒人可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家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家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媒人的礼物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领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的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4页知识补充w换庚谱换庚谱w换庚谱,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晨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w过文定过文定w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着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w过大礼过大礼w“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

28、“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后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以下就是男女家只方的礼品:w明制婚服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4页三、传统婚礼服饰w凤冠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w霞帔霞帔:古代妇女的一种披肩服饰。w凤冠霞帔自宋代以后就被规定为有一定品级的命妇才可以穿着佩戴,但它同时却也是民间女子新婚时的传统礼服。第五十页,本课件共有64页w四、婚礼禁忌w1.忌吃喜饼w喜饼是喜气的象征,分发喜饼的习俗意在分享新婚的喜悦,并将婚讯藉

29、由喜饼传达给每一位亲友。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切记不可吃,因为这样就象征把自己的喜气吃了,是应该注意忌讳的。第五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4页w2.忌二次上香w很多传统家庭在嫁女之时都会在祖先或神灵供桌前告祭上香,女方除了要供奉礼饼,还要注意上香时,尽量不要将香头插歪,假如歪了,也不要将香拔出、再插一次,因为二次上香有再婚的意思,对于初婚的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第五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w3.忌准新郎独睡婚床w新被、新枕、新床品装扮得无懈可击的婚床,要安放至新婚夜前夕。在此过程中,切忌准新郎一个人独睡新床,因为这样有婚后孤独的寓意,非常不吉利。如果新郎实在没有其他地方可以休息,可找一位大生肖

30、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如生肖龙者即可。第五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w4.忌说“再见”w当婚礼结束亲友离去时,新人与亲友都不可以说:“再见”,因为“再见”二字有分手与离别的含义,对新婚夫妇来说,此寓意非常不好。所以在新人在送宾客时,应该以点头示意,或挥手送别即可。第五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w5.忌串门w新娘子蜜月里不需到亲友家串门的禁忌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因为一般人对蜜月里的新娘都有一种忌讳心理,认为是对别人不太吉利的,这种不祥一直持续到一月之后方能消除,所以新娘子蜜月里不可串门。尤其是一些有老人在的亲友家,应该格外注意不要在蜜月期去拜访。第五十五页,本课件共有64页w6.忌孕妇送亲w成亲之日,新

31、娘出门时,孕妇不能相送,因为古时人们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孕妇送亲会为新人带来血光之灾,所以在新娘出阁时,孕妇应该要回避。第五十六页,本课件共有64页w7.忌婚后三日内留宿娘家w在中华传统习俗中,婚后三日新郎会陪妻子一起回娘家,这叫“回门”。而需要注意的是“回门”当天必须在日落之前赶回夫家,忌夫妻一起留宿娘家,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样会使娘家倒霉。万一因特殊原因回不了家,夫妻俩也应分开睡,将不祥的感觉尽量化解。第五十七页,本课件共有64页文明婚礼定义文明婚礼定义w文明结婚,指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后,北京逐渐实行文明结婚仪式。男女双方不再去命馆合婚,也不必许什么龙夙帖,而是买来两张印好的结婚证书,填上

32、新郎、新妇的姓名、年龄、籍贯,举行婚礼时,由证婚人、介绍人和男、女双方主婚人印证就行了。第五十八页,本课件共有64页文明婚礼的订婚文明婚礼的订婚w男女自由恋爱,或经介绍人撮合,征得双方家长同意后,互相交换纪念品,摄影留念,并合登订婚启事于报端,双方备订婚礼饼喜糖馈赠亲友,婚约即告确立。结婚前夕,男女双方又在报上合登结婚启事,告知亲友结婚日期,亲友即送礼品贺仪或登报祝贺。w第五十九页,本课件共有64页文明婚礼的迎娶文明婚礼的迎娶w迎娶时,花罩的马车或汽车,由乐队前导,开到女方家后,新妇由伴娘搀着,手捧花束,由两个小孩拉着头纱,在乐队高奏美酒高歌的乐曲声中,踏过红毡子上车。到男方后,新郎向新娘三鞠

33、躬,新娘下车后,来宾们即扬起文明结婚五色纸,表示庆贺、助兴。第六十页,本课件共有64页文明婚礼的结婚典礼文明婚礼的结婚典礼w结婚庆典由司仪掌握进行,通常有以下一些程序:奏乐,来宾入席,请证婚人、介绍人入席,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用印(打开印盒盖章),新郎、新妇一起分别向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及全体来宾三鞠躬(一、再、三鞠躬),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和交换饰物(新郎和新妇把自己手上的戒指各自给对方戴上),证婚人、介绍人致贺词,男女主婚人致答词,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退席,礼成奏乐。w礼成后,摄影留念,然后,新郎、新娘即可入洞房休息了。接着,摆桌招待亲朋吃饭,为节约,

34、实际上只预备茶点,或象征性的酒会,只预备些糕点、水果、色酒、汽水而已。酒会开始,先由新郎、新娘向各位来宾敬酒,在司仪提议下,全体来宾起立向新郎、新娘祝福。来宾稍坐片刻,说几句客套话,就主动告退了。当时,很少有让新郎、新娘报告恋爱经过的,更没有搞恶作剧,变相闹洞房调笑新郎、新娘等不雅举动。第六十一页,本课件共有64页w集体婚礼的历史集体婚礼的历史w集体婚礼最初叫“集团结婚”,“集体婚礼”是更准确的表述方式,应该说,这种热闹的形式太对中国人的脾气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倡新生活运动,在婚礼形制上也推广西式新婚仪,并由社会局出面组织,首开近现代集体结婚风气。w1935年上海首倡集体婚礼

35、,17对新人结成佳偶。汉口、北京便紧随其后。1935年在南京励志社大礼堂举行的“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时任南京市长马超俊出席证婚,共有33对新人志愿参加,各式媒体盛赞这种新兴婚仪“观礼者千余人,极一时之盛”。从此“集体婚礼”便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由官方定期举办,而且相当频繁。ww抗日战争胜利后,从1946年至1949年,汉口政府便举办了10届集体婚礼,结成新人446对,每届都由市长证婚。参加集体婚礼的主要是中产阶层人士。第六十二页,本课件共有64页集体婚礼的着装集体婚礼的着装w最早的集体婚礼,便要求新人们要统一着装,通常是新郎身着蓝袍、黑褂、蓝裤、白袜,脚穿黑缎鞋,手带白手套,胸佩礼花;新娘

36、身着短袖淡红色长旗袍、长裤,脚穿肉色丝袜和缎鞋,头罩白纱,戴白手套执鲜花一束,婚礼完毕颁发结婚证书、纪念证章并合影留念,整个过程,洋为中用,新旧交融,简朴而不失隆重。其后,又有完全抛弃旧式旗袍长衫的,新郎一身西装革履,新娘则洁白婚纱笼罩,愈发接近纯粹的西方婚礼。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多次组织集体婚礼,目的是移风易俗,倡导简约。新人们多半穿着朴素,较少大红大绿,至多也不过是新娘的红衣衫,为婚礼添了一道喜庆色彩。九十年代后,时代新风洋溢,青年男女又重归了西式路线,婚纱礼服也悄然走俏,即后,古典风味的民族服饰苏醒,又有喜着旧式对襟红绸礼服或者旗袍的,于是两道风景并现,任人各取所需。20世纪30年代的集体婚礼中,男士长袍、马褂,必须戴礼帽;而40年代的男士则一律着中山装或西装,不戴帽。女士的婚礼服永远是最美丽的,白色或浅色礼服和白色头纱的搭配是不变的时髦。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集体婚礼重新得到提倡。在90年代,集体婚礼在北京有了专业的婚庆公司组织举办,其规模是一届比一届宏大,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至此,集体婚礼这一特殊形式的结婚方式,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和完美的策划已发挥到极致。参加集体婚礼,对于新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心、省力、省钱、有意义。中国婚庆16年,集体婚礼已成为中国婚礼流行趋势。第六十三页,本课件共有64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六十四页,本课件共有6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