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产业的信息.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94208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产业的信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老年产业的信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产业的信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产业的信息.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的通知湘政办发 2010 69 号 HNPR-2010-01061 各市州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厅委、 各直属机构: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组织实施。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四化两型 湖南省委九届十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以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民生改善和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加

2、快经济转变由不合理不协调向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资源利用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城乡发展由二元结构向一体化发展。 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 两型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环境友好型: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基本和谐 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改革建设实施方案 一、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四化两型” 战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 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 坚持规划引领、 基础先行、 产业带动, 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

3、展, 率先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发展新路, 为全省乃至全国“两型社会” 建设创造经验, 提供示范。 (二) 发展定位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面构建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引领区。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形成“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以乡辅城” 的发展新格局, 探索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中部地区“两型” 产业示范基地。 大力发展“两型” 产业, 促进产业与生态的高度融合。 突出发展现代高端三产业和先进制造、 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 新能源、 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打造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 长株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4、配套基地。低碳产品技术展示交易中心。 坚持低碳发展, 确保开发建设过程成为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 成为低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积极助推低碳经济发展, 高标准建设面向国内外的低碳产品技术展示、 体验和交易平台。 国际品质的现代生态城。 坚持把先进的生态理念与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 文化背景结合起来, 大力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产业发展、和谐社区建设, 打造人居环境首善之城、 人与自然和谐之城。 (三) 建设思路坚持“两型” 特色。 全面贯彻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理念, 以构建具备较强城市功能的城乡统筹发展综合体为目标, 在“两型社会” 建设上寻求实质性突破。 开发建设全过程要积极执行“两型

5、” 规划、 推广“两型” 技术、 使用“两型” 产品、 开发“两型” 能源、 总结“两型” 经验、 形成“两型” 示范。坚持省市共建。按照“五统(统一规划、 统一建设、 统一政策、 统一招商、 统一经营)、 二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 利益共同分享)、 一不变(行政关系不变)” 的原则, 对益阳东部新区所辖区域实行托管经营。坚持市场运作。 开发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 (四) 目标任务按照省委、 省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 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率先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的新机制, 率先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率先建立“两型社会” 建设的标准体系, 开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

6、 3年初具雏形, 5年形成规模, 10年基本建成。第一阶段: 20102012年, 全面启动各项改革和建设。 支撑“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交通、通信、水利、给排水、供电、燃气等综合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健全;产业布局初步形成。第二阶段: 20132015年, 纵深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加速推进“两型” 产业发展。 建立比较完善的“两型社会” 制度保障体系和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促进机制; 初步形成“两型” 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第三阶段: 20162020年, 主要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两型” 产业体系全面建立。 成为经济发达、 生态文明、 城乡一体、 社会和谐的“两型社会”

7、示范区。 二、 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 (一) 空间结构益阳东部新区位于益阳市赫山区与长沙市宁乡县交界处, 北至益阳绕城高速公路, 南抵宁乡县界, 西以碧云峰、 四方山为界, 东到长常高速公路。 区域包括赫山区沧水铺镇、 衡龙桥镇、 岳家桥镇、 笔架山乡、 泉交河镇、 龙光桥镇、 泥江口镇的部分辖区, 现状人口158万余人, 总面积285平方公里。 依据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结合区内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 着力构建科学合理、 效应集聚、 配套完善、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空间布局。 整体功能结构形式为“一带二区”。 一带: 以长石铁路和长益常城际铁路为轴线形成的生态绿化带。 二区: 以长石铁路为

8、界, 分为两大区域。 西南部为高端三产业区, 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区面积50平方公里。 东北部为新型工业区, 规划面积165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 (二) 产业布局 1、 高端三产业区。 依托现有资源和生态环境, 重点发展生态旅游、 体育健身、 疗养度假、生态居住、 商务会展、 科教文化等产业, 建设7大功能组团。“哥本哈根” 小镇。 贯彻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理念, 进一步优化生态, 采用国内领先的工业化建筑技术, 在四方山原“691基地” 建设一个集总部基地、 酒店、 会展、 休闲于一体的产权式综合体。生态休闲运动走廊。 在鱼形山和四方山之间, 建设生态体育公园

9、, 引进竞技体育和户外休闲项目, 培育康体品牌, 打造湖南乃至全国中上阶层短期休闲运动的首选地。“银发” 产业园。 在鱼形山水库北面, 打造集老年人居住创业、 旅游娱乐、 学习教育、 医疗保健、 专业购物和管家式服务于一体的“银发”产业链, 建设老年人主题功能社区。特色科教文化产业园。 在碧云峰一带, 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 大力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与新型工业化紧密结合的职业技术培训、 技术研发、 文化创意等产业, 建设特色科教基地; 以影视制作、 宣传、 体验为龙头,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 充分挖掘宗教文化、 乡村文化资源, 打造和谐的多元文化区。生态宜居生活区。 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生态,布局

10、一批集居住和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田园住宅区; 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 改造一批现有农居,形成展现湖湘风格的特色民居区; 结合鱼形山水库补水工程, 建设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山水风情小镇。低碳技术产品展示中心。 紧靠特色科教文化产业园打造集低碳技术和产品研发、 信息交流、展览营销、 管理服务、 成果推广于一体的企业总部基地, 为国内外低碳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展示、 体验和交易平台。特色商业步行街区。 依托长益常城际铁路沧水铺站点, 引进国内外知名直销品牌企业和批发、 零售企业, 汇集湖南和中部地区的特色产品、 特色饮食, 建设大型连锁购物中心, 打造中部地区独具特色的购物和美食天堂。 2、 新型工业区

11、。 以构筑“两型” 产业体系为目标, 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绿色食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现代物流和仓储等, 打造4大工业板块。先进装备制造业。 重点发展机械制造、 汽车零部件、 新型动力、 新能源设备及其相关产业,积极承接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 集中打造“湖南省汽车零部件基地”。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 IT软件、 电子通信、 GPS定位系统、 集成电子等, 集中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绿色食品工业。 充分发挥益阳农业大市的优势, 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 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集中打造“绿色食品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 新材料、生物技术

12、等相关产业, 积极引进一批科研开发、创意设计、 服务外包等企业, 大力培育支撑产业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 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基础先行, 加快道路、 给排水、 污水和垃圾处理、 供电、 供气、 通信、 绿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一)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以长益常城际铁路、 石长铁路、 银城大道、 长张高速公路、 319国道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轴, 加快实施益阳南线绕城高速公路和益阳至娄底、 益阳至马迹塘、 益阳至汨罗等高速公路建设, 提升城际交通。 构建“五纵十二横” 的区域路网骨架, 突出公共交通的客运组织核心作用, 大力发展新型公共交通, 景

13、点景区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 构建绿色出行的内部交通体系。 (二) 提升配套设施水平。 实施鱼形山水库治污及引水入库工程。 新建区域性供水厂, 实现与益阳中心城区供水并网对接。 新型工业区北部与中部分别新建黄腾岭污水处理厂(6万吨/日)和清水寺污水处理厂(24万吨/日), 高端三产业区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性污水处理设施, 并率先实行国排放标准。 新建沧水铺白马坝垃圾处理厂, 区内生活垃圾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规划新建2座220千伏、 10座110千伏变电站, 完善供电网络, 提升供电能力。 采用光纤接入技术, 加快数字化建设。 加快供气设施建设, 规划从益阳中心城区沿银城大道引入管道天然气。 (

14、三) 改善整体生态和人居环境。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将规划区域划分禁止开发、 限制开发、 适宜开发三类生态功能区, 有序推进开发建设。 充分利用河、 湖、 山、 林等自然景观资源, 全面应用综合成套住宅建造技术和节能、 节材、 节地建筑新技术新工艺, 完善居住区基础设施配套, 推广生态型人居建筑。 四、 改革重点 (一) 资源节约体制机制改革 1、 构建资源节约标准体系。 建立城市规划、绿色建筑、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行政管理、 生活方式等资源节约标准体系。 2、 促进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配置。 探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完善资源节约相关政策,统一配置土地、 能源、 水、 森林等资源。

15、 限制建设征占林地、 湿地和绿地资源。 加快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制定实施区域水库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规划, 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 3、 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推行绿色电价制度, 落实差别电价和超能耗惩罚性电价政策, 实施电力峰谷分时、 丰枯季节性电价办法,推行居民阶梯式递增电价, 推进合理节约用电。建立分质供水和阶梯式水价制度, 对居民生活用水采用阶梯式水价, 对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 4、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体系。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促进资源深度利用、 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 实施“城市矿产” 项目, 推广中水回用, 建立利用余热、 余压、 余气等能

16、源的长效机制。 建立居民垃圾分类管理和回收制度, 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规模化经营。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5、 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节约型社区、 节约型企业、 节约型建筑的激励机制。 实施新上项目能评制度, 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 完善企业履责机制, 大力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建立绿色生产与监督制度。 6、 实施资源节约重点示范工程。 着力推进生态保护工程、 节能减排工程、 循环经济工程、城市运行工程、 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建设工程,引领和促进资源节约体制改革。 7、 培育资源节约文化。 开展节能减排示范家庭、 示范企业、 示范单位和示范社区创建

17、活动, 培育和强化资源节约意识。 实施节约型政府示范工程, 加强管理者资源节约文化建设。 编发全民节能减排手册, 增加全民的资源节约知识与技能。 (二) 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 1、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机制。 编制实施益阳东部新区生态建设规划, 加强环境保护分类管理, 按照不同的功能区域, 实行有区别的环境政策。 二是建立环境保护市场机制。 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 逐步实行依证监管、 持证排污、 按证交费;加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 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进程。 三是建立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 加快建立听证制度、 信息公开制度、信访制度、 社会监督制

18、度和环境保护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定量评价体系, 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是建立“两型” 绩效考核和环保行政问责机制。 将环境成本、 资源成本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建立严格的环境定期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 2、 建立环境监测预警和执法监察体系。 建设集环境质量监测、 污染源监测、 噪声监测、 水质监测和应急监测功能于一体, 常规监测与自动在线监控互相协调的环境监测机制。 建立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系统, 强化执法效能, 形成程序规范、 监督有力的环境监察机制。 3、 推行环境风险责任保险制度。 划分环境风险企业等级, 对高环境风险企业实行强制购买环境污染责任

19、保险, 同时建立投保企业优惠政策、 奖励制度, 设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基金。 4、 实施环境保护重点示范工程。 着力推进水环境保护、 大气环境保护、 固体废物处置、 噪声污染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工程。 (三) 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1、 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 探索建立企业、 项目、 资源、 技术在区域内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 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产业集聚功能, 促进产业集中、 集约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向益阳东部新区优势产业集中, 国家和省支持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产业项目实行优先布局。 2、 建立产业准入与退出制度。 制定和发布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示范区益阳东

20、部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明确鼓励、 允许、 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 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除国家法律明令禁止的外, 鼓励非国有资本及国际资本进入各类产业领域。 建立产业退出机制, 综合运用经济、 法律、 行政等手段, 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 3、 建立产业集聚的激励机制。 设立产业发展政府资金, 并在税收、 用地、 行政审批收费、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 重点支持符合“两型社会” 建设要求的产业加快发展。 4、 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与服务, 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产品研发和专利申请,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促进优势资源、 优质资产向重点企业集中,形成一批具有牌

21、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支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 加大品牌产品企业多层次、 全方位的联合协作, 推动资源整合与共享。 (四)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1、 培育科技创新主体。 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建设一批工程技术中心, 引导广大企业走创新驱动、 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吸引省内外高校、 科研机构、 大型企业到益阳东部新区设立研发机构, 支持发展各类民办科研机构。 鼓励创办技术中介、 技术评估、 技术转移、 咨询认证、 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 形成功能健全、 特色鲜明、 高效规范、 服务精良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 构筑三大创新机制。

22、 一是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突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 二是产学研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制度、 信息渠道和融资体系。 三是科技管理服务机制。 创新政府服务方式、 财政支持方式、 项目支持方式, 建立起有利于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科技管理服务机制。 3、 搭建三大创新服务平台。 一是人才培养交流平台。 采用柔性人才利用方式, 在文化创意、 科技与信息服务、 科技中介、 会展、 服务外包等领域, 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技术研发人才、技术推广应用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 组建“两型” 技术专家库、 科技人才服务中心, 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人才,

23、为益阳东部新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是服务企业孵化平台。按照科技企业发展的趋势, 建立从企业入驻、 孵化成长到企业毕业全过程、 全方位的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平台。 三是技术交易展示平台。 采用建设“两型” 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网、 建立信息库、 组织技术成果交流会等形式, 动态发布各类科技信息, 筛选关键技术向社会推介。 4、 打造科技资金支持体系。 设立政府种子基金、 政府引导资金、 社会创投资金、 科技综合配套资金和产业发展资金, 为处于不同高科技领域、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资金支持。 加大科技三项经费对企业、 项目的支持力度。 5、 创新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模式。 重

24、点推广应用水系与生态修复、 建筑节能、 绿色能源、 水资源利用、 生态农业、 废弃物回收处置、绿色交通、 智能管理等关键技术。 (五) 土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 创新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 编制益阳东部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监控。 根据发展需求和开发时序, 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和转用计划。 加大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力度, 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 2、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 建立用地审核制度, 从投资强度、 容积率、 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从严审核, 坚决核减超标准用地面积。 探索建立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 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和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挂钩管理制度,

25、 健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和执法监察机制。 3、 完善征地用地制度。 创新土地征用制度,大力推进“先征后转” 试点。 允许集体用地依法转用、 征收, 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试行统一的区域征地综合地价, 实行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相对分离。 4、 改革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制度和收益分配机制。 明晰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 按照同地、 同权、 同价的原则, 构建与国有土地权能、权益相协调的集体土地产权。 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新机制, 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理流动。 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取得和流转制度, 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收益分配新模式。 5、 创新土地市场机制。 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

26、场, 探索开展地票交易试点。 顺应市场发展需要, 允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土地交易市场。 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 担保制度。 搭建中介平台, 推进土地市场化运营。 (六) 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1、 搭建投融资平台。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社会民间资本, 组建产权明晰、 功能齐全、 法人治理、 结构完善、 运作规范的市场化投融资平台, 着力构建“能借、 能用、能盈、 能还” 的长效投融资保障机制。 2、 推行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 一是结构银团贷款模式。 着力推动省内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联盟, 筹集建设所需大额信贷资金。 二是项目融资模式。 重点设计和运用BT、 BOT、 国际合

27、作等模式, 广泛吸聚国内外资金。 三是信托模式。充分利用信托进入壁垒低、 规模灵活、 方式多样、 筹资速度快的优势, 以贷款、 股权投资、 权益收购、 租赁等组合方式筹集社会资本。 四是产业基金模式。 充分利用“两型” 产业基金等服务于“两型社会” 建设的优先机遇, 积极搭建对接平台, 寻求支持。 五是融资租赁模式。 综合设备资产价值以及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情况, 使用直接融资租赁、 转租赁等方式, 拓宽融资来源。 六是资产证券化模式。 将投融资平台贷款与债券市场对接起来, 进行资产证券化创新, 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投资者, 提高融资效率。 七是发行企业债券。 八是上市融资。 九是积极推行小额信贷,

28、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十是发展私募股权(PE)、 风险投资, 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 3、 推进金融改革试点。 积极推进消费信贷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 绿色彩票、 市政债券、 低碳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试点。 4、 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推进辖区内农村信用社改组, 探索发展村镇银行、 贷款公司、 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鼓励商业银行创新绿色信贷机制, 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林权抵押贷款、 农户住房抵押贷款等贷款品种。 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保险服务机制。 支持信托公司、 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 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5、 优化投融资环境。 鼓

29、励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到益阳东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 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社会信用支持体系建设, 制定激活民间资本的具体措施。 (七) 财税体制机制改革 1、 完善财税管理体制。 赋予益阳东部新区管委会对可用财力的统一配置权, 建立职能完备的财税管理机构, 创新财政管理体制。 率先开展资源税、 环保税等征收试点。 2、 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功能。 制定优惠政策,发挥财政政策功能, 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进入, 引导都市农业、 文化产业、 旅游业、 娱乐休闲业等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 建立“两型”企业(项目) 认证制度, 对通过认证的企业(项目) 给予一定的奖励。 3、 完善政府“绿色采购”

30、制度。 对益阳东部新区内符合“两型” 要求的自主创新产品, 实行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 并将此类产品和相关企业纳入重大工程采购定点企业和产品目录。 (八) 城乡统筹体制机制改革1、 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统一编制建设总体规划,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立健全区域内规划协调机制, 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实施和监管体制, 完善城乡规划许可、公开公示和监督检查制度。 2、 创新搬迁方式。 一是探索集中居住区管理服务新模式, 提升小区生活质量, 引导居民主动搬迁。 二是建立区域内集体土地托管发包、 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土地流转制度, 通过促进土地集

31、中开发, 增加居民收入, 调动群众搬迁的积极性。 三是制定补偿政策, 鼓励转移就业、 有稳定收入或在城镇有稳定居所的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和宅基地。 3、 改革征地补偿方式。 采取货币补偿与集中安置、 土地换社保等相结合的办法, 构建多渠道、 多样化的征地补偿机制。 严格征地补偿资金发放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补偿资金及时、 透明和高效支付。 加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通过就业收入、 物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构成失地、 少地农民的稳定收入来源。 4、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与就业促进机制。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按照“低保费、 高保障、高覆盖” 的要求, 建立以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

32、险为主体, 社会优抚、 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就业促进机制。 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 健全覆盖城乡的平等就业制度、 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 就业服务和援助制度, 严格执行引进企业与签订就业岗位、 企业动工建设与失地居民就业培训、 企业建成营运与失地居民就业“三同步” 制度。 鼓励以创业带就业, 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 5、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机制。 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 搭建社区活动公共平台, 建立完善的居民和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体系, 公共服务和文化娱乐体系, 促进社区的管理与发展。 (九) 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 1、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依托益阳国家高技术产业

33、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改善进出口产品结构,重点促进先进装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和农产品等出口。 加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与更新。健全海关、商检机构,打通快捷通关渠道。 2、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 建立统一的招商平台和协调机制, 降低商务成本, 增强配套能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引导国内外资金、 技术、人才等要素参与益阳东部新区建设。 积极开辟产业链招商、 项目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 3、 营造承接产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的体制环境。 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优势, 加快承接技术水平高、 增值含量大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建立与长株潭城市

34、群承接产业转移的联动机制。 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优惠政策, 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引进机制, 培育服务外包企业, 积极申报国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4、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全国各改革试验区的交流与合作, 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 共同促进的格局。 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 “东盟自由贸易区” 的经贸联系, 夯实合作平台, 拓宽合作领域。 加强与港、 澳、 台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十)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实行封闭式管理, 授予益阳东部新区管委会全部市级行政审批权, 管委会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和全程代理中心,对所有审批项目实行“一站式” 审批,

35、不能审批的实行全程免费代理审批。 2、 探索公共服务社会化。 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 引导多元主体有序参与部分社会公共事务, 提供公共产品, 推行政府向市场购买公共服务。 3、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以生态环境保护、 节能降耗、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公共服务等工作为重点, 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 逐步推行干部聘任制和绩效薪酬制。 五、 管理模式和支持政策 (一) 管理模式按照“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在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 确定益阳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省市共建的管理模式。决策层面。 成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

36、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开发建设决策委员会。 决策委员会由省两型办和益阳市共同组建。 决策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 实行例会制度, 统一领导开发建设工作; 协调开发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决定开发建设的重大方针、 政策和重大项目的规划方案; 对所有项目贯彻“两型” 理念的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 行使其他需要行使的职权。管理层面。 由省两型办和益阳市委、 市政府共同组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实行党政合一)。 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为益阳市委、 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正处级单位。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各项具体管理规定; 执行决策委员会的决策事项。实

37、施层面。 组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示范区益阳东部新区投资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区域土地开发一级运营商, 依托土地经营权, 与各种社会资本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全面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功能组团的建设。 (二) 政策支持体系充分运用“两型社会” 建设的“先行先试”权, 配套出台财税、 投资、 土地、 金融、 环保、人才引进等各项优惠政策。财税政策。 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项资金给予倾斜, 支持重大基础设施、 生态景观、 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对进入益阳东部新区的重点产业项目, 建设期内各种税收、 政府基金、 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省内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益阳东部新区管委会。 加大

38、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和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 重点项目、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等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投资政策。 优先布局产业转移、 总部经济、服务外包、 科教文化基地等项目。 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省 “十二五” 规划、 省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计划和政府贷款、 国债投资、财政性资金支持计划。 加大对“两型” 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民生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政府投入。 对投资益阳东部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节能环保项目等, 审批审核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或股份制形式成立各种非金融类投资公司。土地政策。 统筹建设用地计划, 用地指标纳入省级土地调控计划, 统一进行调

39、剂; 区域内建设用地实行一次性征收, 按需求分批次转用; 用于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土地, 实行直接划拨;作为生态用地保留的自然山体、 水体、 农田等,可只征收不转用, 也可直接作为集体农用地保留, 不征收也不转用; 当地集体经济组织以地入股参与开发的, 建设用地可只转用不征收。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和补偿机制。金融政策。 创新融资方式, 建立“两型” 建设基金, 大力推进项目融资, 积极发展企业中、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 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 鼓励民营金融机构发展, 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担保机构和典当公司。环保政策。 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禁止不符合

40、“两型” 要求的项目入区。 实行国际节能减排标准, 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治理的市场机制。 大力支持企业采用国内国际领先的环保技术和产品, 建立有利环境保护的价格和税收政策。 六、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省直有关部门、益阳市人民政府以及益阳东部新区管委会共同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集联席会议, 及时协调解决改革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确保改革建设顺利推进, 取得实效。 (二) 强化工作责任。 按照“省市共建” 的要求, 益阳市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推进改革建设的主体责任, 在省委、 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 提高认识, 周密部署和安排,分阶段抓好各项改革建设措施的落

41、实, 并努力为改革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 物力、 财力保证和环境支持。 省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 按照职能分工, 指导、 支持和抓好各自领域的改革建设, 特别是在改革建设的关键环节上要敢于负责、 敢于突破, 为改革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劲动力。 (三) 推进依法行政。 优化机构设置, 推进政企分开、 政资分开、 政事分开、 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加快政务中心和电子政务建设,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严格执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和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效能建设, 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 建立公众监督行政机制, 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和执法责任制, 提高行政效率, 为投资者和人

42、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四) 营造良好氛围制定宣传计划, 多层次宣传“两型社会” 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 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在全社会倡导节约、 环保、 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让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改革理念真正落实到产业、 园区、 企业、 社区、 学校、 机关单位和家庭等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中, 营造上下互动、 各界联动、 人人行动的良好发展氛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颁布【双击滚屏】浏览量:15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今天从民政部获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规划指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

43、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规划提出“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40余万张”和“改造30%现有床位(约90万张)”两项具体任务。按照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推算,届时养老床位总数将达到约663万张,比“十一五”末新增340多万张。 民政部将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建设。建立财政投入、彩票公益金、社会资金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记者 陈劲松)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将分批培训养老护理员提升专业化 北

44、京月日电(记者 卫敏丽)记者日从此间召开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理事扩大会上获悉,明年该委员会将继续举办中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对各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进行分批培训,继续推动养老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提高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技能。据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总干事吕斌介绍,今年以来,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先后到河北、内蒙古、吉林、浙江、河南、江苏、四川等地对当地养老机构及养老产业进行调研,在此过程中发现,当前我国养老护理行业存在养老护理员专业技能不高、用工难,老年社工专业素质较低、紧缺等问题。吕斌表示,委员会将积极推广成立老年社工协会及老年社工科,并举办老年社工培训班,推进老年社

45、工专业化和职业化,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促进社会养老发展,离不开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支持。”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久安说,社会工作可以从系统的角度整合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协助恢复老年人受损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关系,在为老服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二五”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养老服务产业2011年12月28日07:48陈莹莹来源:中国证券报热点专题手机看新闻国务院办公厅27日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完善对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金融服务,增加对养老服务

46、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规划提出,为保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公益性养老机构。积极探索拓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积极探索采取直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要求,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支持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民政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

47、金及地方各级彩票公益金要增加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央设立专项补助投资,依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老龄人口规模等,积极支持地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重点用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养护机构设施建设。(陈莹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在“十二五”走向成熟2011年12月28日09:01李晓波来源:中国保险报热点专题手机看新闻本报讯 【记者 李晓波】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规划还要求各地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实抓好。规划要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扶持居家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服务内容和项目,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服务。在城乡社区养老层面,重点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增强养老服务功能,使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