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密卷三套(含解析)初中语文.pdf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890070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PDF 页数:60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密卷三套(含解析)初中语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密卷三套(含解析)初中语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密卷三套(含解析)初中语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密卷三套(含解析)初中语文.pdf(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 页 共 60 页20222022 年上半年中小学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初级中学)考前冲刺密卷考前冲刺密卷(一一)科目代码科目代码(303303)重要提示重要提示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监督考试实施工作。本场考试规定:监考老师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并邀请 2 名考生代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请将此条形码揭下,请将此条形码揭下,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条条形形码码粘粘贴贴处处准考证号姓名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试题(初级中学) 第 2 页 共 60 页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本试卷分满分 150 分,总时限 120 分钟,各部分不单独计时,答题时请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二、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严禁折叠答题卡。三、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四、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题本、答题卡、草稿纸一律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如果违反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五、在本套试卷中,可能有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

3、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六、试题答错不倒扣分。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3 页 共 60 页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1.为了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相关的表现女性性格与人格魅力的文学作品,下列推荐不适合的是A.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B.塞万提斯堂吉诃德C.夏洛蒂勃朗特简爱D.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教师在讲授蜀道难这一课时,根据“连峰去天不盈尺

4、,枯松倒挂倚绝壁”这一句,分析“松”在古诗文中的意象,下列句子不适合采用的是A.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教授木兰诗时,学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中的互文手法,下面句子不适合的是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D.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杜牧阿房宫赋)4.辅导文言文专题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梳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下列语句不包含通假字的是A.小惠未徧,民弗从

5、也(左传曹刿论战)B.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会宾客大宴(口技)5.教师在讲解想象手法时,下面句子中适合做例句的是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C.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4 页 共 60 页6.教师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句子,下面句子适合的

6、是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C.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D.以其境过清(柳宗元小石潭记 )7.学习复句的基本类型,教师从不同材料中任选语句,向学生讲解递进复句的具体特点,下列句子适合的是A.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B.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C.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D.一个人若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就不应该畏惧错误。8.教学野望时,教师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夕阳”这一意象,下列不适合的是A.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B.大漠孤烟直,

7、长河落日圆C.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9.下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教学资源的阐述,不恰当的是A.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师在课堂授课时所需要的参考资源B.学校应与社区建立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C.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传统都是语文课程的资源D.作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0.某版教科书皇帝的新装 女娲造人后设置了一道练习题: “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尝试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 ”对编者意图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B.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C.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并剖析情节D.创设学习

8、情境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11.教师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选择了一道课后练习题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比较下边的两个句子,说一说哪句好并说说理由。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5 页 共 60 页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对教师选用此题的目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引导学生了解红军渡江时的艰辛B.体会新闻文体准确、及时的特点C.体会新闻朴实、鲜明的情感特点D.能掌握文章大意,

9、深入解读文本12.阅读如何学写游记的教学反思,按要求答题。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情感。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理想。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在谈感受的时候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二是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写景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表现作者的态度B.游记可以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C.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

10、学会按照游记顺序写作D.写作应当抓住景物特点,同时强调真情实感13.阅读朱自清春的教学叙事(节选) ,按照要求答题。在这堂课中,因为放手让学生去做,所以也就出现了出人意料的亮点。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一个学生突然说“对于漫长的一生,我们现在的年龄就是春呀! ”本无准备的我在这时灵机一动,何不请同学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谈谈对于“春”的感受呢?于是同学们思维迸发,踊跃发言,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春天及春天的象征意义。一下子就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课堂过程相当顺利。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A.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为主体B.建立有效师生互动,创造师生良好互动环境C.教师具有发现的眼光,师

11、生互动的效果较好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6 页 共 60 页D.教师的做法,没有体现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14.教研室研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教师围绕“写作教学”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B.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随意的表达,写想象的事物C.应加强平时练笔指导并提倡固定作文的命题方式D.写作教学应抓住各环节,指导学生在课后学会写作15.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分别是沁园春雪 我爱这土地 乡愁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 ,教师根据单元提示和选文特点确定活动目标,下列不适合的是A.自主欣赏,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

12、艺术魅力B.自由朗诵,把握诗歌蕴含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C.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D.尝试创作,抒发自己的情感,注意意象、句式和节奏等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20 分,第 17 题 8 分,第 18 题 12 分,共 40 分)案例:阅读二则咏雪教学实录片段,完成第 16 题。环节一:分析文篇章法环节一:分析文篇章法师: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哪些?生:谢太傅、谢道韫、王凝之、胡儿(谢朗)。师:不错,那他们是一起出场的吗?生:不是。师:他们的出现顺序谁能说一下?生:谢太傅兄子胡儿(谢朗)兄女谢道韫王凝之。师:说的很正确,请大家按照这个

13、顺序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复述故事。生: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 “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师:那么谁来说说这些人之间的关系。生:文中兄弟(妹)关系的人物有:谢奕、谢安和谢据,谢朗和谢道韫;父子(女)关系的人物有:谢奕和谢道韫,谢据和谢朗;夫妻关系的人物有:王凝之和谢道韫;朋友关系的人物有: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7 页 共 60 页谢安和王羲之。环节二

14、:鉴赏表现手法环节二:鉴赏表现手法1.删人物,明衬托师:如若在谢太傅、兄子胡儿、兄女(谢道韫)、王凝之四者中删掉一人,使文章更加简洁,可以删除谁。生 1:谢安。生 2:王凝之。生 3:谢朗。师:实际上,谢安起到营造氛围、确定讨论主题、衬托谢道韫的作用;谢朗虽是次要人物,但与谢道韫形成对比;谢道韫是主要人物,揭示主题;王凝之是谢道韫之夫,文中是以他的身份和成就来衬托谢道韫。因为人物各有作用,且情节设计已经非常精炼,所以都不能删除。2.辨优劣,品韵味师:谢道韫的诗和谢朗的诗哪个更好一些?好在哪里呢?生 1:谢道韫的诗好。就题目“纷纷”而言,道韫之语为工;“纷纷”之后有“风”在。生 2:赞同谢道韫。

15、“盐”是寻常的意象,而“柳絮”是富有生命力的、活的意象。师:老师也认为谢道韫的诗更贴合。“文义”不等同于“文字的意义”,也不简单地等同于“文学艺术”,而是在“文学艺术”中特别注重语言修辞、意象塑造和文学创新。师:(PPT 出示晋书列传六十六原文)晋书成书于唐代,其人物传记参考世说新语甚多。在参考世说新语时,唐代史丞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世说新语的原文做了删改。请大家对照咏雪原文,找出晋书中的三处修改,完成表 1。表 1生 1:删掉“与儿女讲论文义”后没有了家庭聚会的气氛,也丢掉了整个讲论文义的诗意化的背景。生 2:删掉“纷纷”,比喻句中有价值的比喻点就不存在了,比喻句也就没有了比较重要的评价标准。

16、生 3:删掉“欣然”后,谢安与晚辈讲论文义的惊喜无法体现,谢家的书香诗意也荡然无存。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8 页 共 60 页师:所以生:所以都不能删。问题:16.(1)请分析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表现手法的。(10 分)(2)请评析教师让学生分析文篇章法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10 分)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 1718 题。生命中的痛与歌生命中的痛与歌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在某些阴暗的角落,寒冷正在蔓延;不是每一棵小草,都能生长于肥沃的土壤,在险峻的石壁上,贫穷正在生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上天恩赐,在另一个地方,缺陷正挂在脸上。所以,如果你也是

17、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被世界以痛吻过的人,请不要悲伤。其实,我也是这样一个被世界痛吻的人,自我出生开始,那个永远无法抹平的痕迹就刻在了我的脸上一块紫色的胎记。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这是她特意留给我的印记。她还说,她怕我丢失了,这样就能很快找回来。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听着这样一个近乎美丽的故事。当我第一次发现我的脸不同于其他同学时,我哭了。那是开始我学业生涯的第一天,当我高高兴兴地背着我妈妈亲手缝质的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时,从陌生同学眼中发出的奇异的眼光,让我惊慌得不知所措,最后畏惧地躲到了妈妈的身后。我仔细地听着同学们之间取笑我的对话,心开始剧烈地疼痛。我真的很恨妈妈,恨她为什么对我美化一个让人可笑

18、的生理缺陷?但是,当我发现妈妈因此而愧疚得流泪时,那些埋怨却又烟消云散了。这怨不得母亲!我开始试着去面对这块胎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因为母亲曾经对我讲过,塘泥虽然污浊,但是它能育出洁白的荷花,我一直坚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战胜这心理的阴霾。现在,我已经慢慢长大了。很多事理我都能明白,很多问题我都能面对。记得有人说过:当上帝把所有的门都关闭时,总会给你留下一扇窗。也许,母亲的那话就是她留给我的那扇窗,她替我将阳光接进屋来,藏在心房。朋友们,请善待世界留给你的痛,打开心窗,将阳光注入心房。当你在漫步田野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健全的双眼;当你在尽情歌唱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甜美的歌喉;当

19、你在挥毫作画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柔韧的手臂如果上帝没有赐予你这一切,请不要悲伤,试着用心灵歌唱。记住,没有比心灵的歌更美的声音,而这声音正来自你的心房。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9 页 共 60 页阴暗的土地得不到阳光的恩惠,却滋吸养分,育出了一片鲜绿的苔藓,供蚂蚁觅食,蜻蜓歇脚。石壁上的百合,虽然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却在陡峭细密的岩缝中练就了柔韧的根须,开出了洁白的花朵,让蜜蜂采蜜,供游人观赏。池塘里的淤泥虽然污浊丑陋,却不言辛苦,滋养了荷塘里绚丽开放的花朵,供蝴蝶起舞,供游鱼蔽阴这一切的一切,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唯有善待生命中的痛,唱出欢乐的歌,才能让你的生命活得精采,

20、像那百合一样,永远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问题:17.请从第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段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 分)18.请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12 分)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9 题 20 分,第 20 题 20 分,第 21 题 25 分,共 65 分)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 1921 题。课文原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注释:选自乐府诗集卷二

21、十五(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题目是后人加的。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代词前面。冢(zhng) 坟墓。累累众多的样子。这里形容坟丘众多。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野兔出入其中,暗示“君家”早已荒废。雉(zh) 野鸡。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井这里指井台。旅葵即野葵。葵,一种蔬菜。舂(chng)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持拿。羹这里指菜羹。一时一会儿。饴同“贻” ,送给。阅读提示十五从军征是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非常经典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0 页 共

22、 60 页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阅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弥漫的情绪与情感基调,体会乐府诗的语言特点。积累拓展一、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二、本诗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作用?三、背诵并默写课文。单元介绍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熟读成诵,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下来。同时,注意回顾学过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的相关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 4

23、0 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19.从“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的角度,阐释你对十五从军征教学的认识,不少于 200 字。 (20 分)20.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 。 (20 分)21.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 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 分)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1 页 共 60 页参考参考答案答案及及解析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A 项,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

24、汀写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角是小乡绅班纳特五个女儿中的二女儿伊丽莎白。她在舞会上认识了达西,经过一番波折,有情人终成眷属。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蔑视世俗礼教、追求人格独立的女性。符合题干要求。B 项, 堂吉诃德塑造了一个满脑子骑士幻想而又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特征的可笑而又可敬的矛盾复杂形象。不符合题干要求。C 项, 简爱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符合题干要求。D 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她是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

25、。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 B。2.【答案】D【解析】A 项,出自左思的咏史 。诗歌以“涧底松”喻才高位卑的寒士。诗句大意: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B 项,出自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歌通过青松如盖,写出了环境的幽清。诗句大意: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C 项,出自白居易的涧底松 。诗歌前六句咏涧底松,后十句紧扣涧底松抒写感慨。诗句大意:有一棵松树极高极粗,生长在涧底,气候寒而地势低。D 项,出自郑燮的竹石 。诗歌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写的是竹,不是松。诗句大意: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

26、东西南北风。故本题选 D。3.【答案】D【解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将军”和“壮士” 、 “百战”和“十年”互补见义。诗句大意: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次大大小的战斗,有的牺牲了,幸存者胜利归来。A 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诗句大意: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2 页 共 60 页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B 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喜”和“悲”互补见义。诗句大意: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感到欢愉和沮丧。C 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败军之际”和“危难之间”互补见义,应该是受任于

27、败军危难之际,奉命于败军危难之间。本句大意:在战事失败、危机患难之时我接受了任命。D 项,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互文。本句大意: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故本题选 D。4.【答案】D【解析】A 项,徧:通“遍” ,遍及,普及。本句大意: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B 项,拂:通“弼” ,辅弼。本句大意: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C 项,畔:通“叛” ,背叛。本句大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D 项,无通假字。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本句大意:恰巧遇到有人在举行盛大的宴会。故本题

28、选 D。5.【答案】A【解析】A 项,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作者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符合题干要求。B 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偷偷地” “钻”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春草的灵动和生命力。不符合题干要求。C 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低唱” “弹琴”赋予“油蛉” “蟋蟀”以人的动作,写出了百草园的乐趣和生机。不符合题干要求。D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顶着白花的树尖比作“看护妇” ,写出了白雪覆盖下的美丽景象。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 A。6.【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本句大意: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

29、喜或悲。A 项, “以”和“是”连用,表示结果,可译为“因此” 。本句大意:因此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3 页 共 60 页B 项, “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 。本句大意: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C 项, “以”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依据,可译为“按照” 。本句大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鞭策它。D 项, “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本句大意: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与题干“以”的用法相同。故本题选 D。7.【答案】C【解析】A 项, “要么要么” ,表示选择关系。B

30、项, “因为” ,表示因果关系。C 项, “不但还” ,表示递进关系。D 项, “若就” ,表示假设关系。故本题选 C。8.【答案】C【解析】A 项,出自李白送友人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有描写“夕阳” 。诗句大意: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符合题干要求。B 项,出自王维使至塞上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描写“夕阳” 。诗句大意: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符合题干要求。C 项,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没有描写“夕阳” ,写的是初升的太阳。诗句大意: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不符合题干要求。

31、D 项,出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描写“夕阳” 。诗句大意: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 C。9.【答案】A【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A 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 A。10.【答案】D【解析】题干的练习题设置是改编成课本剧并表演,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会激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4 页 共 60 页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既能锻炼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也能发展他们的想象

32、力。D 项,练习题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述有些片面。故本题选 D。11.【答案】B【解析】第个句子中的动词“突破” “渡”和表示时间的短语“二十四小时内”表现了新闻语言准确、及时的特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教师选用此题的目的。故本题选 B。12.【答案】C【解析】C 项,表述不当。由材料中“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情感。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理想。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可知,游记不只是注重记录过程、顺序,而是要有情感的表达。故本题选 C。13.【答案】D【解析】教师的做法把问题

33、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角色。D 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D。14.【答案】A【解析】B 项,表述错误。应该是“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而不是“随意的表达” 。C 项,表述错误。应该是“改进作文命题方式” ,而不是“固定作文命题方式” 。D 项, 表述错误。 应该是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 而不是 “指导学生在课后学会写作” 。故本题选 A。15.【答案】C【解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朗诵技巧,把握诗歌的重音、停连、节

34、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写作,注意意象、句式和节奏等。C 项,是小说的教学目标,不符合该诗歌单元。故本题选 C。二、案例分析16.【参考答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5 页 共 60 页(1)该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表现手法的过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删人物,明衬托”的方式来凸显重要人物。 世说新语在运用衬托手法塑造人物方面非常出色。用衬托艺术犹如为人物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不需要作者主观参与人物评价,只需要让人物在互相衬托、对照中就能区分其优劣高下,这也成为世说新语一书非常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世说新语和晋书作对比,运用表格使学生对两者之间的变化一目了

35、然。 世说新语相对晋书而言,既有环境氛围的铺垫,又有人物情态的暗示,还有画龙点睛的语言,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文章叙事之美。(2)分析文篇章法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根据出场顺序复述故事既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安排人物出场顺序的匠心。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出场顺序,串联情节,复述故事并梳理人物关系,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理清课文,熟悉课文。同时,古人写作讲究章法,其中笔记小说尤甚。笔记小说中人物的出场顺序、相互关系以及人物身份都必须重点关注,因为这些都是作者的特别安排。课文安排谢太傅先出场,一是因为谢安是东晋名士,二是为后面人物出场和故事情节的展开设置场景(讲论文义) 。而

36、将王凝之安排在故事结束后,以补充的形式出场,是起侧面烘托作用。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出场顺序复述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特别安排。17.【参考答案】错别字:第段“缝质”应为“缝制” ,第段“精采”应为“精彩” 。第段病句:当你在漫步田野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健全的双眼。病因:不合逻辑,不合事理。可改为:当你在漫步田野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健全的双脚。18.【参考答案】缺点:入题较慢,语言表述不直接。文章是结合“痛”与“歌”两方面进行阐述, “痛”既指自己的胎记带来的“痛” ,也指生活中的挫折、困难、误会等。 “歌”则喻指人们对待“痛”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文章以“痛”为出发点,以

37、“歌”为落脚点,详略得当地表述了自己的感悟和正确态度。但是文章的第一段表述的内容过多,与第二段讲述的主题内容衔接显得“头重脚轻” 。修改建议:应将第一段进行删减,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注意段落之间的详略得当。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6 页 共 60 页三、教学设计题19.【参考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诗歌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结合课标要求及文本分析,本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诵读活动,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

38、韵律,理解诗歌大意,感知主人公形象,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由急切归家、激动万分到彻底失望、伤心难过的心理变化过程。(2)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从诗歌所展现的“老兵归乡”小镜头,探究出小镜头背后的时代社会背景,把握诗歌主旨,体会战争带给人类的不幸遭遇,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和平。并在诵读与交流中,抓住诗歌的景物描写,品味诗歌白描的艺术手法和质朴无华的语言特色,进而把握乐府诗的特点,提高诗歌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20.【参考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语言,感受诗情,品味诗歌的白描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

39、探究,领悟诗旨,挖掘汉乐府“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意味。设计依据:(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诗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品味诗歌语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提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文三维目标相互渗透,互为支撑, “知识与能力目标”

40、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必要途径和知识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又是前两个目标的拓展和升华。(2)教材。本诗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首汉乐府叙事诗,不同于以往所学过的抒情类古诗词。本诗选取了“老兵归乡”这一主题进行叙事,通过其归乡所见到的种种场景,运用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7 页 共 60 页白描的手法,将战争后荒凉凋敝的社会图景展现出来,侧面反映了战争带给人们的不幸,于平淡的叙事中注入真情,令人唏嘘。由此设定“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让学生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感受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以及乐府诗“浅而能深,近而能远”的意味。(

41、3)学情。九年级的学生曾接触过叙事诗木兰诗 ,对乐府叙事诗有一定了解。本诗是乐府叙事诗的经典作品,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适当引导,把重点放在“理解诗意,赏析语言,感受诗情,品味艺术特色”上。21.【参考答案】教学目标:赏析语言,感受诗情,品味诗歌的白描艺术特色。教学片段:(一)朗读切入,整体感悟(一)朗读切入,整体感悟教师播放电视剧新三国中司马懿为曹操朗诵十五从军征的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伤感深沉的情感基调。(二)赏析白描,感受诗情(二)赏析白描,感受诗情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勾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做好批注,畅所欲言说感受,教师巡视反馈,指导学生立足文本,说清理由。第一

42、,赏析景物的白描第一,赏析景物的白描1.小组合作探究,将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语句找出来,批注说明此处体现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教师点名回答,学生互评,总结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两句是对坟场的白描,写出了坟冢的阴森和恐怖。 “兔从狗窦入”四句是对家园的白描,写出了家园的荒芜和凄凉。2.思考“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否改为“遥看是君家,君家人亡尽” ,小组反馈,师生交流,总结出不可改, “松柏冢累累”一句于景物描绘中注入悲情,用哀景抒哀情,形象可感,比“君家人尽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且语气委婉、含蓄,引发主人公无尽的哀思。3.教师小结:两处景物的白描表现了主人公痛失亲人、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况。4.

43、全班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受悲情。第二,赏析人物的白描第二,赏析人物的白描1.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成四个小组,参照之前景物白描的学习方法,思考诗歌中从哪几个角度对主人公进行白描。小组推选代表,采用“_(诗句)是对_的白描,写出(表达)了_”的句式进行汇报,每组汇报一个,不能重复前一组汇报的内容。2.教师点评并小结: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8 页 共 60 页(1) “道逢乡里人”两句是对语言的白描,表达了主人公急切想见到亲人的心情。(2) “舂谷持作饭”两句是对动作的白描,写出了主人公前后忙碌做饭的情景。(3)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是对心理的白描,写出了他无尽的孤独

44、、悲痛和绝望。(4)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是对肖像的白描,写出了主人公茫然地走出家门,望着苍茫的东方,内心无比痛楚,不禁老泪纵横的神态。3.学生思考探究“家中有阿谁?”一句体现的人物心情,自由发表见解,教师评价并补充:此句既表达了主人公返乡后迫不及待要见亲人的期盼,更表现了主人公由于离别家乡时间太久,不知道亲人还是否在世的复杂心绪,所以只能问家里还有谁。4.教师示范朗读,全班再次齐读诗歌。(三)升华感悟,提高认知(三)升华感悟,提高认知1.联系已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对白描手法的赏析中可以得到哪些认识。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想法,教师评价并总结: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质朴无华的语

45、言背后,潜藏着主人公巨大的情感波涛,表达了对主人公痛苦生活的无比同情和对黑暗社会残酷的兵役制度的极大愤恨,写得情真而意切,充分体现了乐府诗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19 页 共 60 页20222022 年上半年中小学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初级中学)考前冲刺密卷考前冲刺密卷(二二)科目代码科目代码(303303)重要提示重要提示为维护您的个人权益,确保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请您协助我们监督考试实施工作。本场考试规定:监考老师要向本考场全体考生展示题本密封情况,并邀请 2 名考生代

46、表验封签字后,方能开启试卷袋。请将此条形码揭下,请将此条形码揭下,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条条形形码码粘粘贴贴处处准考证号姓名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20 页 共 60 页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本试卷分满分 150 分,总时限 120 分钟,各部分不单独计时,答题时请注意合理分配时间。二、请按照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涂写好准考证号,严禁折叠答题卡。三、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题本上答题,一律无效。四、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题本、答题卡、草稿纸一律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如果违反

47、了以上任何一项要求,都将影响你的成绩。五、在本套试卷中,可能有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六、试题答错不倒扣分。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21 页 共 60 页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和未选均无分。1.教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师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

48、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不合适的是A.陆定一老山界B.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C.北朝民歌木兰诗D.杨利伟太空一日2.某教师在教学生学习木兰诗一诗时指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使用了一种特殊修辞,为了巩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联系其他诗句进行赏析表达效果,以下选项不合适的是A.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B.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C.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3.教师讲解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来引导学生体会“燕子”在诗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举例进一步说明,下列合适的是A.落花人独立,

49、微雨燕双飞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D.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4.文言文词汇“亡”有多个意义,教师让学生课下进行梳理,下列梳理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灭亡B.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丢失C.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消灭D.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5.教师上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之后,为了更好的了解散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准备再向学生推荐一篇散文,下列不合适的是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第 22 页 共 60 页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藤野先生C.社戏D.

50、春酒6.教师讲解文言文章节,让学生梳理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下列句子不符合要求的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丘明曹刿论战 )B.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C.夫战,勇气也(诸葛亮出师表 )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7.学习复合词,教师从不同材料中任选词语,向学生讲解复合词的具体特点,下列词语适合的是A.读者B.石头C.山川D.阿妈8.古诗词复习课上,教师提到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引导学生梳理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的作品,下列合适的是A.李贺雁门太守行B.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C.李白峨眉山月歌D.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