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学院.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860281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中医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中医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中医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中医学院.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二:学校概况学校概况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一、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1055.9亩,分南(新校区)、北两个校区。南校区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世纪大道,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

2、、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41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702人,并聘任外籍教师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18人。国医大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2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级名(老)中医16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三五人才”2人,省级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8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咸阳市突出贡献专家5人,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

3、人6人。学校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6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10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三、人才培养学校开设中医学、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康复治疗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药学、药物制剂、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制药工程等1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中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等5个高职专业。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高职学生10054人;硕士研究生820人;外国留学生60人。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医、理、文、管、

4、工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学校共建成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目前承担省级以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5项。近6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3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

5、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四、科学研究近年来,学校坚持实施“科技强校”工程,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现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30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7个,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重点学科群。科研平台方面成效明显,现有各种科研平台27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为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11年,学校新增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31项,

6、厅局级项目89项,共获资助经费1176.36万元。获陕西省科技成果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180篇,出版学术专著92部。五、医疗服务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设置床位1856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社会声誉高。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7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50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有1个国家首批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和5个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第二附属医院为西北地区首家“中西医结合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

7、力,有以获“中国医师奖”的心脏外科专家柏本健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临床带教队伍,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六、校园文化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坚持近30年的“百花奖”文艺汇演、大学生辩论赛、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及冬季万米长跑赛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现有邵小利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针灸推拿协会、腰鼓队、奋进社、大学生军乐团等学生社团45个,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整体素质、锻炼和展现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0年07级涉外护理班被评为全国先进班集体,2004、2006、2007、2008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连

8、续7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5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三:专业介绍一、基础医学院介绍及基础医学院专业 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前身是基础医学部, 伴随着我校近50年的发展历程,历经整合变迁与发展,形成了今天的格局。现下设中医基础理论(含内经)、方剂学、解剖学、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 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计算机、数学等11个教研室,形态实验中心、解剖实验中心、机能实验中心、生物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中医药生物技术与 免疫学实验中心等6个实验中心,其中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1个、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个、院级重点学科1个

9、;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精品课程4门;规范化教研室 3个,规范化实验中心4个。并拥有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1个,解剖学实验教学基地1个。基础医学院教学用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现有800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1708台(套),总价值1217万余元,拥有国家中管局二级实验室3个,国 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1个,立项建设的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所1个,研究室4个(其中省级1个、校级3个)。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陕西省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医学院是我校特色鲜明、开拓创新的基础医学教育教学平台。现有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5人,讲师28人,助教6人;实验技术人 员18人,其中高级实验

10、师4人,实验师9人,助理实验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40%,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0%。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经过近50年的积淀,我院拥有一支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高素质教学团队,有一批勤奋敬业,师德高尚,严谨治学、从严 治教,寓育人于教书之中的优秀教师,涌现出省优秀教师4人,省师德标兵2人,省劳动模范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校“十大名师”4人,省级优秀教 学团队1个。基础医学院现有3个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分别为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和中西医结合基础(含生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等方向)。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

11、23人。基础医学院在近5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注重素质,鼓励创新,强化实践,努力打造部门特色,着力夯实本科基础教学,紧跟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注重培养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生物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学术交流活动蔚然成风。近5年来我院教师承担省厅级教改课题12项;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 教材26部,出版或自编实验教材、实验讲义30余部,创新和自制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5套,获省级和校级各类教学成果奖10余项, 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发表科研论文230多篇,其中SCI收录9 篇, 获得科研成果奖励21项,其中省部

12、级科技奖3项。研究水平居于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地位。基础医学院专业设置本 科: 生物技术 学制四年主干学科 : 生物学主要课程 : 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授予学位 : 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 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 能在生命科学、医学、药学、食品、检验、检疫、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 等工作的具

13、有医疗或制药特色的高级专门人才。二、公共卫生系介绍及公共卫生系专业 公共卫生系公共卫生系成立于2004年6月,现有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精神心理卫生专业1个硕士点。设有基础心理学教研室、医学心理学教研室、预防医学教研室、劳动 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和健康教育与社会医学教研室,心理学实验中心(基础与医学心理学实验室、行为观察实验室、心理咨询实验 室)、预防医学实验中心(样品处理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公共卫生系实训中心、陕西中医学院心身健康研究室、咸阳市心理卫生协会及陕西中医学院大学生健康 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总面积460多平方米。同时还设有陕西中医学院“众一”关爱大学生心理健

14、康工作者协会、大学生预防医学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公共卫生系共有专兼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方向)专业从03年开始招生,预防医学专业从04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524名,在读研究生8名。公共卫生系专业设置本 科: 预防医学 学制五年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及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儿科学、外科学、药理学、诊断学、妇 产科学、传染病学、精神病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临床营养学、卫生毒理学、劳动卫生与职

15、业病学、儿少卫生学等。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检测技术,能在卫生检疫、疾病预防与控制、劳动卫生和环境卫生监督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医学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应用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学制五年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 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中医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身医学等。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

16、养具备扎实心理学基础知识、中西医医学知识和临床心理诊断的能力,能在各级医疗、心理诊疗机构从事临床心理诊疗,在教育、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学基础教学、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三、人文科学系介绍及人文科学系专业 人文科学系人文科学系成立于2004年6月3日,现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方向)和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两个本科专业,中医医史文献专业硕士点1 个;有语言文化教研室、文学理论教研室、文学教研室、写作与文秘教研室、管理学教研室、社会学教研室、医古文教研室、医学史与各家学说教研室等教研室8 个,中医药文化研究室1个;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17、地“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中医药文化”学科1个,省 级医古文精品课程1门,校级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1个,目前共有科研经费100多万元;建有学术交流中心1个、医史文化教育中心1个、资料室1个。 下设的学术机构和群艺团体有陕西中医学院文学艺术研究会、东方红艺术团、大学映像制作中心等。共有专兼职教师42名,其中教授和研究员13名,副教授和副 研究员16名,二级美术师1名,讲师7名,助教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分别从2003 年和2005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本科生40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汉

18、语留学生5名。人文科学系是一个团结奋进、人气兴旺的集体,全体同仁秉承至诚、博爱、和谐、奉献的优良传统,讲求扎实、长效、丰富、超越的治学精神,认真遵行“克弘 克毅、戴重怀远”的系训,始终坚持“惟精惟一、惟久惟新”的系风,精心树立“春风风人、春雨雨人”的教风,大力推行“格物致知、取譬达仁”的学风,对所有 师生热诚相待,对各项工作极端负责,努力使每一位教职员工心情愉快地工作和生活并精诚团结在一起,使每一位学生都朝着有修养、大境界、高品位、强能力的目 标靠近,最终成为自立自强的人,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人文科学系专业设置本 科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学制四年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英语主要课程

19、: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诗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美学、 基础写作、应用写作、策划与文案、秘书学、新闻学、中国文化概论、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写作、对外汉语教学通论、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 学、针灸学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基本具备“中文精、中医懂、英语通”的特殊学养与能力,并能将三者较好地结合起来,在政府、宣传、文化、报刊、出 版等机构,尤其是医药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从事管理、文秘、宣传、编辑、教育及科研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公共事业管理

20、(卫生事业管理) 学制四年主干学科:公共管理、卫生管理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事业管理学、药事管理学、管理 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公共财务管理、高等数学、应用统计学、管理定量分析、预防医学(含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论、社会医学、中医学基础、 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健康教育与促进、社会保障原理与政策、管理文秘等。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及应用能力,掌握卫生事业和医药管理的 特点和规律,能够在卫生行

21、政机构和医院、医药企业及相关行业从事各种有关的管理、策划、文秘、宣传、教育及科研等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应用 人才。四、英语系介绍及英语系专业 英语系陕西中医学院自2001年开始招收英语(中医药对外交流)专业本科生,现有在校生317名。2004年6月成立英语系,目前,有教职工41人,其中教 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23人(含在读),外籍教师3人。英语系设有大学英语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医学英语教研室和语音 实验中心等。英语系拥有4个数字化语音室,共计306座。教学设备先进,有丰富的外语教学音像资料、国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外语调频电台和教学闭路电视台。英语

22、系狠抓教学质量,实行科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医学课时占总学时30%的情况下,英语系学生在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统考和考研中,取得了较 好的成绩。其中,07届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统考,一次通过率超过全国23个百分点,考研率达27%;10届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统考, 一次通过率超过全国30多个百分点,考研率达26%。所报考的专业有英语、外交、历史、翻译、中医、西医、法律等。英语系拥有数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医学英语翻译专家,参加全国性的辞典和教材编撰和编写多部。如道氏医学大词典、西式内科学、世界最新医学 词典、简明英汉医学词典、简明汉英医学词典;出版全国性的教材有新编英汉对照实用

23、中医文库丛书、创新医学英语、医护英语十余本。其 中,卫生部“十五”规划教材两本,翻译专著有中医美容学、刮痧等15部。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51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英汉、汉英医药词典 编撰、中医药翻译、中医英语语料库研究等领域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中医翻译研究方面在全国影响较大。英语系学生会、英语俱乐部、翻译协会以及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年举办 “英语风采” 演讲比赛,经常邀请美、法、日、英等外籍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英语系专业设置本 科: 英语(中医药对外交流) 学制五年主干学科:英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主要课程:英美语言文学、基础英语、基础阅读、高级英语、视听

24、、口语、英语写作、基础翻译、科技翻译、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西医英语、中医英语、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熟练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同时,系统掌握中西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 识,对基础中医学、针灸学和中药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有广泛的了解,能够适应21世纪中医药国际化趋势的需要,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在教育、文化、医疗等部 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英语人才。五、医学技术系介绍及医学技术系专业 医学技术系医学技术系成立于2004年,开设有陕西省唯一的五

25、年制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目前共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665名。医学技术系现有专兼职教师4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20人,医学硕士10人,医学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医学技术系设有临床检验学教研室、免疫及检验学教研室、病原微生物及检验教研室、医学影像诊断教研室、医学影像技术教研室、口腔医学教研室及医用物理 学教研室;设有医学检验学实验中心、医学影像学实验中心及口腔医学实验中心;并在陕西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设有医学检验临床实验实训中心、医学影像 学临床实验实训中心及口腔医学临床实验实训中心。医学技术系依托陕西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教

26、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承担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 层次31门基础课、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医学技术系现有陕西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西安市中心医院等教学医院,承担临床教学和见习、实习任务。中西医结合(基础)免疫学专业是国内较早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20多年来共培养中西医结合(基础)免疫学专业硕士研究生30余人,有6人考取博士。毕业生中大多数已成为事业有成的管理、业务、科研骨干。医学技术系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13项,获省部级奖12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3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20多篇。免疫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医学技术系专

27、业设置本 科: 医学影像学 学制五年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放射诊断学、超声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介入治疗学。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高级专门人才。 医学检验 学制五年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检验仪器分析、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28、、医学统计学、临床免疫学及检验、临床寄生虫学及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基础学、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输血与输血技术、临床医学概论。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及检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实验室工作的应用型医学检验高级专门人才。六、针灸推拿系介绍及针灸推拿系专业 针灸推拿系针灸推拿系始建于1980年。从建系至今,已为国家培养本科毕业生25届计873余人,培养硕士研究生25届计121名,其中多名考取了博士生。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66人,本专科生1147余人,留学

29、生8人。针灸推拿系现有专兼职教师26人(含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博士生学位6人。设有针灸基础、针灸临床、实验针灸、推拿、康复医学 五个教研室和一个实验中心,该中心有刺法灸法演示室、经穴效应测定室、针灸实验室(2个)、康复医学实验室(2个)和推拿示教室。针灸推拿系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系教师先后担任了多部全国统编、协编教材及其教参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先后 荣获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省(部)级奖1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3项。随着针灸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该系曾先后派出

30、多名教师出国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医疗活动。邀请并接待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面向港、澳、台及海外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针灸推拿系教学、科研实力雄厚。2004年、2006年针灸推拿学专业分别被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陕西省特色专业荣誉称号,2009年康 复治疗技术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2005年、2009年针灸学、刺法灸法学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06年实验针灸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针灸推拿学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系专业设置本 科: 针灸推拿学 学制五年主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推拿学、实

31、验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等。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掌握中西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及医学科研机构、教学单位从事以针灸、推拿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针灸推拿学(国际交流) 学制五年 主干学科: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英语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推拿学、实验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专业英语等。授予学位

32、: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为适应21世纪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课程设计上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间断,部分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培养掌握中西 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的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熟练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及医学科研 机构、教学单位从事以针灸、推拿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及对外交流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高 职: 康复治疗技术 学制三年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从事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保健高级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

33、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西医内科学、康复评定学、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临床康复学。就业面向:各级综合性医院康复科(中心)、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医疗、老年看护等机构的康复医学技术岗位。七、药学院介绍及药学院专业 药学院药学系始建于1973年,2007年更名为药学院。药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工82人,其中正高职称14人(教授13人,主任药师1人);副高职称18人(副教授10人,副主任药师2人,高级实 验师6人);中级职称40人(讲师31人,实验师9人);初级职称10人(助教4人,助理实验师6人)。药学院中药学专业2003年被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 学校名牌专业,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

34、“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 中药学、中药药理、中药药剂、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化学等6个二级学科20多个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药学院有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中药制药学1个省级重点学科,中药化学、生药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为省级精品课 程,还有中药药理、中药化学2门学校级精品课程。学科科研基地现有陕西中医学院药物研究所、陕西省中药饮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秦岭中草药应用开发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及重点学科实验室(正在筹建)等。药学院下设17个二级机构,包

35、括中药教研室、药理教研室、生药教研室、中药化学教研室、中药药剂教研室、炮制教研室、化学教研室、制药工程教研室、药 品经营与管理教研室,分析测试实验中心、生药实验中心、药理实验中心、制药工程实验中心、中心仪器室、中药标本馆、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II期测试实验中 心,其中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2个,二级实验室1个。“三十年磨一剑”,药学院将一如既往,苦练内功,锐意进取,力争为杏苑添彩,为岐黄争光。药学院专业设置本 科: 中药学 学制四年主干学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药理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药事管

36、理学。授予学位:医学或理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炮制、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制药工程(中药制药) 学制四年主干学科: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设备和车间设计、GMP管理工程。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中药炮制加工和中药制药设备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及基本知识;

37、具有中药新制剂、新工艺、新辅料开发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够从事中药成药研制、生产和工艺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00803 药物制剂 学制四年 主干学科:药学、化学工程学主干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授予学位: 理学或工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市场营销 学制四年主干学科: 经济学、工商管理主要课程: 管理学

38、、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医药企业管理学、药事管理学、药材商品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价格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医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实用人才。高 职: 中药制药技术 学制三年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方面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流通、使用领域从事中药制剂生产、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鉴定等工作的中药应用技术人才。主要课程:中药炮制学

39、、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就业面向:中药生产企业从事中药生产工艺操作、生产技术改造、原料及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及中药营销等工作。 药品经营与管理 学制三年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药品营销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基本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医药经营、药政管理、市场策划等工作的药品经营与管理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解剖生理学、药理学、中药学、中药药剂学、诊断学、企业管理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价格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谈判技巧、消费心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就业面向:中药生产企业从事中药生产工艺操作、生产技术

40、改造、原料及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及中药营销的工作。八、护理系介绍及护理系专业 护理系陕西中医学院护理教育始于1984年,2000年开始四年制护理学本科教育。护理系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力量较强。目前在校生835人。拥有现代化的护理模拟实训中心,在全国有十余家三级医院作为毕业实习基地。护理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确保毕业生有就业竞争实力。护理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及多个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第三课堂活动,白衣天使的风采受到各方称赞,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护理系

41、专业设置本 科: 护理学 学制四年主干学科: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礼仪等。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和预防保健的高级专门人才。 护理学 (涉外护理) 学制四年主干学科: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公共英语、医学专业英语、

42、护理专业英语、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礼仪等。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熟练掌握现代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公共和专业英语,具有较强的对外交流能力,能从事涉外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专业外文编辑翻译出版等工作的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高 职: 护理 学制三年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

43、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老年护理学、中医学等。就业面向: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他: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保健按摩师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劳动部养老护理员中级职业技术证书。九、临床医学院介绍及临床医学院专业 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成立于2004年6月,2007年该系更名为临床医学院,其前身是原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 2006年7月临床医学专业被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临床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9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36%,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占全院教师总数的28%以上。临床医学专业2001年首届招生,现有本科生1501名。毕业生基础理论

44、扎实,动手能力强,就业口径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5%,考研率达到50%。临床医学院拥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等教研室,妇产科学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校级重点学科。外科学为校级精品课程。 各教研室主任均由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等担任。临床医学院模拟实训中心等现代化实验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其面积达到380平方米,仪器总价值 4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医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机构完整、实验设施齐全,已形成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学管理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五年,教学实行3+2教学模式(即3年通识教育及学科基础教育,2年

45、专业方向教育及实践教育)学生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扎实,毕业后能成为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临床医学院专业设置本 科: 临床医学 学制五年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免疫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及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十、中西医临床医学院介绍及中西医临床医学院专业 中西医临床医学院1993年我校开设中西医结

46、合专业(专科)并开始招生,1996年开设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004年学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中西医人才的需求和 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正式成立了中西医临床医学系,2007年该系更名为中西医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诊断学教研室、诊断学教研室、中西医结合基础教 研室、中西医结合临床教研室、肿瘤学教研室及诊断学实验中心。中西医临床医学院目前有专、兼职教师及实验员120多人,教师中教授11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5人。2008年,我院王朝宏教授,马居里教授分别被陕西省授予“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称号。中西医临床医学院诊断学实验中心下设中医诊断学、诊断学两个实验室。诊断学实验室有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模拟人56台套,可满足全院学生诊断技能训练需要。中医诊断实验室有智能脉象仪、脉象仪、脉象训练仪、投影仪、彩色舌苔图谱等仪器设备,为中诊实验奠定了坚实基础。中西医临床医学院目前已连续招生17届,共培养研究生、本科生5200人是深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被授予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中医诊断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陕西省精品课程。诊断学为院级精品课程。 2006年,我院荣获中西医结合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9人,在读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