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完美与成功的教育.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81051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是完美与成功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爱是完美与成功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是完美与成功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是完美与成功的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爱是完美的教育摘要:成功的教育源于爱,爱可和谐师生的关系。爱可滋润教育的园地。爱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决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绩好坏定优劣。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平心静气的了解情况,最后让学生主动认清错误。爱学生就要面带微笑,让师生关系融洽。最终让生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关键词: 教育 爱 学生 教育影响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教育培养了一批批的人才。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成功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育源于高尚的师德,师德之核心为师爱”。古今中外,大凡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都善于用爱心营造阳光。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的

2、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英国教育家罗素认为:“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的发展。”所以说,成功的教育源于爱,爱可和谐师生的关系。爱可滋润教育的园地。教育又叫“爱的教育”。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爱学生,其次还要懂得爱的艺术。不懂爱的艺术,你满腔的爱也许会变成一把双刃剑,既伤老师,也伤学生,让师生反目成仇;懂得了爱的艺术,你的爱是阳光、是雨露让师生关系亲密无间,和谐融洽,教学的园地也一定是桃李芬芳。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以下几点让我获益匪浅,在此我把它们

3、叫做“爱的艺术”之点滴。 一、爱学生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决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绩好坏定优劣。 好学生容易让人爱,但调皮捣蛋的学生也同样需要爱;好学生值得表扬,但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有值得表扬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吗!更何况十几岁的孩子呢?只要我们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一定可以发现每一位学生可爱的地方,你就不会感到“爱好学生容易,爱差生难了”。可实际情况恰恰是表扬的多为好学生,批评的多为差学生,结果是好学生越表扬越好,差学生越批评越差。如果我们也能够像表扬好学生一样经常去表扬差生,差生也会变好生的。比如,我们班一位学生平时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小动作频繁,大家讨厌他,我也经常为这事批评

4、他,但结果收效甚微。后来的一次运动会上,他报的两个项目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看到这些忘记了平时,就使劲儿地为他鼓掌,高声地为他喝彩,我也在班会上对他大加赞扬。第二天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不做小动作了,作业按时完成了,我又在课堂上表扬他。第三天,他依然做的很好,我又表扬他。第四天就这样良性循环,课堂上他再也没有了小动作,每次作业都能按时完成。所以说,只要你有心,差生变好也成真。 二、爱学生,就要像春风送雨一样用你心中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满腔的热情和爱心如果像暴风骤雨一样急速而来,它将会像泛滥的洪水一样淹没学生,学生来不及品尝你对他的爱,自然不会领情。虽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门下出高徒

5、”的古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这种教育方法已不适合现代的很多学生。现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越来越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已成时代主流,这就使得很多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家中小皇帝”,但是人们的教育观念却有待提高,导致一些孩子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感受到的“爱”既直观,又温柔,更浅显。“棍棒底下,严师门下”的“爱”隐藏太深,太含蓄,他们感受不到,当然也无力享用,因而常常误解老师,甚至是和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有一次,我们班一位学习很差的学生上课迟到,我把他堵在教室门口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暴批。最后他生气地说:“我去给你

6、买鲜花了,今天是你的生日”。说着拿出了一直藏在背后的一束鲜花。当时我头都蒙了,我哭笑不得,尴尬至极,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原来他是昨天晚上才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今天一早他就起床到花店买花,一直等到现在花店才开门。大概是觉得“好心没好报”吧,他一连几天不搭理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多好的一位学生啊!像爱母亲一样的爱自己的老师。为此,我专门到他家进行家访,把他所有的优点挖掘出来告诉他的父母,并就送花一事表示谢意和歉意,我趁势又帮他分析了这样做的不足之处。结果学生又接纳了我。这之后,我吸取了教训,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再也不会开场就是怒目金刚,而是先平心静气的了解情况,然后再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最后让学生既

7、认清错误,又分清是非。这样既不伤师生之间的和气,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三、爱学生,就不要吝惜你的微笑。 记得我刚刚走上讲台时,始终以微笑面对学生,结果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后来我又担任了班主任。我觉得班主任首先要树立自己的威严,要让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否则怎能管住班里那么多的学生。从此微笑从我脸上消失,一进班我就不由自主就扳起了面孔,教室里气氛很严肃,很少有学生向我问问题,也很少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一个个的学生两眼直视课本,毫无生气可言,我也觉得很别扭。后来,我在批改作业时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其实你的笑容很灿烂,你笑起来更美丽,特别是微笑,为

8、什么不在教室里把这份灿烂、这份美丽赐给我们呢?”读罢这段话,我觉得十分惭愧。第二天,我把微笑还给了学生们,后来,我再进入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充满教室的是讨论问题的声音,朗朗的读书声。就是课间我身边也会围上好多问这问那的学生们。试想一下,假如让你去面对一位冷面孔的老师,你的感觉会怎样呢?答案可想而知。 四、爱学生,就要学会呵护学生自尊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可爱,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当我们想要批评学生时,请先想到如何保护他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这种呵护是让学生觉得你看到了他的不足,却

9、没有给他难堪,而是给他一个台阶让他下来。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好孩子的愿望。”爱学生,就要呵护孩子的这种愿望。一天,预备铃声响后,我班一位学生哭丧着脸,找到我说:“老师,我的校服丢了。”我马上就想到了我们班的另一位学生,他小学时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家里经济困难。我就走到教室对同学们说:“我们班一位同学的校服找不到了,他很着急,也许是同寝室的哪位同学不小心装错了,我想请一位同学同我一起到寝室找找看,谁愿意和我一起去呢?”自然,他举起了手。我就让他和我一起去。一会儿,他就从自己包里拿出了一件校服。我就故作糊涂地说,这一定是哪位同学故意搞恶作剧,凭我对你的观察、了解

10、,你一定不会做出这样大家都不愿做的事情,我谢谢你帮老师找到这件校服。我们又一起回到教室。我对同学们说:“校服找到了,不知道哪位同学故意张冠李戴搞恶作剧,这种行为多不文明啊,既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也会引起同学之间的误会。同学们,我们既要学会尊重自己,也要学会尊重他人,这才是有教养的表现,不乱放自己的东西,不乱拿别人的东西、更不把张三的东西装在李四的包里。大概是这位同学心知肚明,感激老师保护了他的尊严,让他躲过了这次难堪,直到毕业他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误。学习成绩也有班里原来四十名跃居到前十几名,运动场上每次都能为班争光,值日也认真负责,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呵护不是一切顺着学生,更不是放手不管,而

11、是欲擒故纵,旁敲侧击,宽中有严,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 五、爱学生,就要敢于承认自己也有不如学生的时候,敢于低头向学生学习。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也云:三个臭裨将顶一个诸葛亮。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里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就是说,再差的学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再高的老师也不可能样样精通,老师要敢于跳出“师道尊严”的误区,当自己确实不如学生时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向学生学习。向学生学习既能显示老师的谦虚,又能身体力行地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人都需要学习,人人都有为师的时候。这样非但不会让老师失去自尊,更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

12、记得高中时我们的一位历史老师把“束缚f”,念成“束缚b”,学生在下边纠正,他充耳不闻,仍念“束缚b”;还有一位地理老师把一条河流的名称说错了,我们在下边纠正,他也是充耳不闻。本来这两位老师课上的都是挺好的,但我们一提起这件事就觉得大跌眼睛,大概是“师道尊严”在他们内心扎根太深了吧!所以,我为人师之时,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唯恐因此而降低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上课时,我有时“声调”跑调,学生纠正后我会马上改正,我和学生都是会心地一笑,课堂情景极其融洽。当然我也会教学生,不能凭想当然怀疑老师,更不能强词夺理,一定是自己准确记忆的或者查字典词典核实过的,决不允许把错误的信息传输给别人,一旦发现这样不

13、负责任的学生,我会及时批评他的。就这样,无论课上课下我和学生的关系都是其乐融融。并没有因为我向学生学习而降低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且,我在教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就这样,我们互通有无,各有所得,共同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看来,成功的教育源于爱,爱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爱可以融洽课堂气氛。爱学生才会爱事业,工作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我们用爱心去营造阳光,让“爱”成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师生关系定会和谐无限,教育的百花园中将永远是流光溢彩的春天。成功的教育源于爱,为了教育的成功,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妨在“教育”的前边加个定语“爱是完美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江苏教育研究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2011、2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