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组导学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90796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第二组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六(下)第二组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第二组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第二组导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总课时: 班级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气氛。2.学习课文有顺序、有详有略的写法。【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难点:品位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过程一、二 第二课时完成过程三、四 第三课时完成过程五、六)【学习过程】一、我能按要求完成自学任务1、标出自然段序号。2、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至少读两遍)3、读准课后的14个生字,写一写,再联系课文想一

2、想生字词的意思。4、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在文中做批注。 课文是按 什么顺序叙述的?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日子?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二、自学测评 1、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2、我知道:课文是按_顺序写的,从_(哪一天起)写到_(哪一天止),重点写了_、_、_、 (哪几天)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 )( )更新 ( )( )不同 ( )( )得意 张( )结( ) 有( )有( ) 残(

3、 )末( )三、小组合作探究:探究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再按课文写的顺序填写下表:时间风 俗 习 惯(人们做些什么)探究二: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在段前做上“”记号。 2、在老舍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交流自己的体会。四、展示提升 1.围绕上面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指名汇报展示(评价、补充、朗读)五、拓展练笔1、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2、以“我们的春节”为题进行小练笔。六、达标

4、检测一、看拼音写汉字: xn c jio bin zhen 初 ( ) 酿 ( ) ( ) 子 ( ) 炮 风 ( ) bn un sun mi杂( )儿 ( ) 庙会 腊 八( ) ( )芽糖二、比一比,组词。绞( ) 伴( ) 熬( ) 醋( ) 爆( ) 饺( ) 拌( ) 遨( ) 醒( ) 暴( )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一)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ch ch)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 ( ),不许间(jin jin)断,鞭炮声(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

5、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1、按照原文填空,这一段主要写:_ _2、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饭,还要( )。(二)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

6、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悬”字的部首是( ),音序是( );“悬”的意思有:挂 公开揭示 抬 无着落;无结果 距离大;差别大。文中的“悬”取第( )种解释;“实力悬殊”取第( )种解释。2、说明灯的数量多的词语是: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3、用“_”划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的句子;用“”划出

7、说明灯的种类多的句子。4、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理解,把下面人物分类。 林冲、贾宝玉、宋江、武松、林黛玉、薛宝钗、属于水浒传的有:_属于红楼梦的有:_5、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答:_ _ 7、藏戏导学案 总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咆哮、旷野、吉祥、恐怖、一无所有、能歌善舞、”等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学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提示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遇到生字多读几遍,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8、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4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二、自学测评1、我会读会记 剧种 面具 激流 发誓 旷野 布施 鼻祖 柔顺 压抑 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行善积德 朴实敦厚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 )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 )3、我知道藏戏的创始人是 。课文第( )至( )自然段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三大特点: 、 、 课文第( )至( )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课文第( )至( )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的内容:1、研读第4-7段,

9、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2、再读第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 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的面具;( 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的舞台;(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的演唱风格; 四、展示提升五、达标测试一、读拼音写汉字。 jin sh jn nu ( )绳 ( )图 ( )俏 婀( )边( ) 擦( ) 严( ) ( )动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哄( )大笑 两( )三( ) (

10、)心所欲 ( )哉游哉 赞叹不( ) 行( )积德 ( )无所求 不( )而足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 ( )的容貌 ( )的舞姿 ( )的江水四、仔细读下面的片段,感受它的结构,并理解内容。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 。本篇课文的文章结构是 ,按照 的顺序安排材料的。(时间顺序,参观游览顺序,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2、这个片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说明藏戏有 、 、 的特点。 3、“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

11、事讲起吧。”独句成段,是一个 ,起 的作用。 8、各具特色的民居导学案 总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学习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学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学生独学 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 自由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 读后画出不懂的词句,学会批注3、 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4、 读后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

12、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二、预习达标检测:1、我会读,并会说出带点词的意思。闽西南 粤东北 奇葩 骚扰 酷热 竹篾 布局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树满寨,花满园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2、课文介绍了 和 。三、合作探究研读方法: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画出主要词句。 读后整理,小组交流整理结果,准备汇报。探究一:比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填写下面的表格: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特点(从形成原因、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介绍其特点)探究二:作者用了

13、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两种民居的特点?请举例说明。1、 举例说明: 2、 举例说明: 3、 举例说明: 4、 举例说明: 四、展示交流 1、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展示补充质疑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的特点五、达标检测 一、给带点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世界民居奇葩b p 2.用鸡蛋请做黏(nin zhn)合剂 3.二层当贮(ch zh)仓 4.在土中掺(cn chn)石灰 5.一幢幢(chng zhung)竹楼 6.多起竹楼,傍(bng png)水而居。二、补充词语。 ( )山( )岭 安然无( ) ( )拥而至 喜气( )( ) 和( )相处 秩序( )然二、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

14、明方法?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序号。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1、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 )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 ) 3、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楼。 ( )( ) 4、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 ) 9、和田的维吾尔导学案 总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激昂、韵味、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

15、的维吾尔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 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学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和田位于新疆的最南端,是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提示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从中反映了和田维吾尔人怎样的性格或精神。二、自学达标检测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摇曳(y zhui) 载(zi zi)歌载舞 妩媚(w w ) 豁达(hu h) 深邃(su shu) 土馕坑(rng nng) 引吭(

16、hng kng) 绽(zhn dng)放 扼( )杀 2、通过读课文,我了解了维吾尔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如: 三、【合作探究】探究一: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探究二: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找:找出课文第15自然段中具体描写和田维吾尔族人乐观的句子。读:有感情地读一读。感:感受和田维吾尔族人以苦为乐的精神。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第1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第23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

17、”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第4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第5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探究三: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

18、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四、【展示提升】五、【熟读积累】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六、达标检测一、多音字组词。kn( ) dio( ) fn( )吭 调 分 hn( ) tio( ) f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天盖地 ( )然起敬 美不( )收 能歌( )舞三、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仅还 纵使也 虽然 但(1)( )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2)花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 )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3)豁达

19、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 )生活再苦,感觉( )是甜的。四、读句子,回答问题。1.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表现出 。2.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与课文中 这个句子互相呼应,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 的性格特点。4.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

20、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在迎风引吭。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文中提到“这样的夜里”是指怎样的夜里?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 ,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 ,表达出“我”的惊奇。五、我能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 ( )2、天上的星星怕冷似的钻进了厚厚的晕蓄力。( )3、那一顶顶鲜亮的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多多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

21、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 ( )4、哪里的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是维吾尔人。( )5、这场雨流进了麦田里,流进了果园里,流进了人们的心里。 ( )六、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的土壤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壤,也是在土壤坑里烤成的!”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A.人人都能想象到色香味俱全的烤肉出自土壤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壤坑。这是两个感叹句。B.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色相俱全的烤肉出自土壤坑,日常食品也出自于土壤坑。2.“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22、”这句话写出了 ( )A.沙土里种着花,门框边、房梁顶上雕刻着花,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B.只要能栽花的地方,维吾尔人总是见缝插针地栽上花,赞美了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的天性。口语交际 习作二 总课时: 民风民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围绕“民风民俗”为话题展开。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围绕主题“民风民俗”进行口语交际、习作。2、 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3、 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4、 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调查各地的民风民俗,在口语交际的基

23、础上进行评、议,写出自己熟悉的民风民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完成口语交际,叙事具体;写出民族特色。难点:抓住要点充实内容;表达自己赞美之情。三、 教法: 引导,组织交流,归纳总结四、 学法: 回顾、交流、评议五、 课前准备: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调查各地的民风民俗。六、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1、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2、师: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

24、发展过程中形成的。3、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各地民风民俗。板书课题。(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1、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2、各组推选代表,

25、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评选最佳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

26、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第二课时(一)、激发习作兴趣1、师: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

27、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三)、再次明确习作要求,学生习作1、再次明确写作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2、写作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学生各自习作。第三课时(一)、评改作文1、自读,认真修改。2、小组内听读,结合口语交际课上介绍过的,说说在作文上有什么进步,并提出修改建议。(二)、全班评议1、各组推荐或同学自荐交流欣赏优秀习作。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是否突出民俗特点,是否清楚具体等,来进行表达上的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三)、形成作品集1、修改后,誊抄到习作本上。努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

28、洁。2、请小组同学或自己的好朋友为自己的习作写一写评语。3、将全班学生的习作装订成集,编成一本民俗作品集,共同商议起个醒目的题目。七、 作业布置:1、 修改习作,誊抄。2、 编成民俗作品集。八、 板书:口语交际 习作二 民风民俗内容充实,突出民族特色 表达自己的自豪、赞美之情回顾拓展二 总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次回顾拓展共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三大板块。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回顾本组课文,总结收获。2、 背诵并积累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3、 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过程与方法: 交流阅读,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9、,激发学生学习、积累的兴趣。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学到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难点:理解“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三、 教法:引导、点拨四、 学法:交流、复读等。五、 课前准备:复习本单元所学。六、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2、积累元日。(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3、积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1)、试说说诗句的意思。(2)、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三)、趣味语文1、趣味导入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