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8875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测试题学校 姓名 得分一、 填空(20)1、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2、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3、 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4、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5、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

2、乐的基本工具。二、 选择题201、 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包括哪些( )A 体验 B 模仿 C 探究 D 合作 E 综合 F 表演2、教材编写原则包括哪些( )A 学生为本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D、实践性原则 E、综合性原则 F、开放性原则3、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包括哪些( )A、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B、定性述评与定量涮评相结合C、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D、集体评价4、 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感受与欣赏B、演唱C、演奏D、识读乐谱E、创造三、判断题251、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

3、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3、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救途径。( )4、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尉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5、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4、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听辨能力。( )四、 简述题(20分)1)、简述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2)、简述音乐课程的设计思路(一)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以音乐活动方式划分教学领域(二)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三)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四)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分学段设计梯度渐进的课程学段目标及相应的操程内容五)课程内容的设计,在明确的规定性和适度的

5、弹性之间寻求平衡,给教师教学和地方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留有创造和堆择运用的空间3)简述音乐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4)、简述音乐课程的情感一态度一价值观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五、 论述题(15分)你对音乐教学有什么建议? 为保证本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注童的几个问题 1遵

6、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会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遗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

7、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救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整合 应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形式的啦择应服从于教学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及有机联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体现,同时应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 3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落选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例如“感受与欣赏一即包括有“音乐与相关文化一,

8、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一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重视教学设计的璜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关注教案丈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粱。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

9、、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阿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救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

10、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在影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感受与欣赏一即包括有“音乐与相关文化一,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一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4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重视教学设计的璜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关注教案丈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重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1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粱。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5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多演奏乐器,多接触乐谱,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并有效利用音乐教科书、音响音像资料及阿络资源等,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救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6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体、资源丰富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音乐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7园地制宣地实蓝本标准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甩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檀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各教学领域课程内容的弹性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