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53193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本科-《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doc(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学影像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前 言医学影像学第五版教材反映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的要求。面对本学科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问世和普及应用,医学影像学已成为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新版教材内容丰富,以系统和病种为中心编写,各种疾病的诊断均涉及X线、CT、USG、MRI等。本次修订力求在有限的规定学时内,反应本学科结构的系统性和学科发展的趋势,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突出启发式教学,重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遵循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教学要求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学时数的限制,应适当删减。C

2、T诊断日益普及,应加大教学的比重。MRI发展很快,可作必要介绍。USG我校单独开课,可在临床应用方法选择中进行简要比较评价。二、教学内容总论主要介绍各种成像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与限度,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诊断的基楚知识。对近年来发展的信息放射学作适当介绍。由于成像技术的发展,总论的大课时数作相应增加。各论重点介绍骨骼系统与关节、肺与纵隔、心脏与大血管、食道与胃肠道、肝胆胰脾、中枢神经几个系统不同成像技术的正常与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并启发性的讲授几个代表性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对每一疾病应先简述其临床病理,再介绍不同成像技术,主要是X线和CT

3、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进行以系统为中心的病种教学,使学生对一个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各论中急腹症、泌尿系统与肾上腺、女性和男性生殖系统、腹膜腔与腹膜后间隙、头颅部等内容作为自学内容。介入放射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很快,应作为专题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不仅是诊断,而且可以在影像系统导引下对多种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强思想性、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学影像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课堂讲授应充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模型等;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

4、泼的教学方法。实习课应使学生看到真实的影像资料,并在实习指导和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对基本影像的识别和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重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事业心和责任感。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四、教学时数分配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医学系,教学总时数72学时。各章节学时数分配如下:内容理论课实习课总论6学时4学时骨与关节8学时6学时肺与纵隔6学时6学时心脏与大血管6学时4学时胃肠与肝胆胰脾8学时6学时中枢神经6学时4学时介入放射学2学时总计42学时30学时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第一篇 总 论一、教学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重点讲授各种不同成像手段的

5、基本原理、检查方法、诊断原则与步骤和图像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并对各种成像手段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掌握适应症。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制作的多媒体理论授课,结合实习课现场观看不同的影像设备,体会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通过不同成像技术的影像阅片分析,掌握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为后续的临床生产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理论/实习为:6/4学时)序号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合计前言介绍X线的产生,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0.52第一章X线成像1.519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像1.514第三章超声成像6第四章磁共振成像113第五章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11

6、第六章图像存贮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0.5合计6410四、教学内容前言了解 介绍X线的产生,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史第一章 X线成像第一节 普通X线成像掌握 X线的特性了解 X线的产生和检查技术了解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第二节 数字X线成像熟悉 DR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了解 其设备第三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 DSA成像原理熟悉 临床应用第二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了解 CT成像原理、图像后处理技术、CT灌注成像熟悉 CT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第三章 超声成像了解 自学内容第四章 磁共振成像了解 MRI成像原理及设备了解 MRI 检查技术熟悉 MRI图像特点和临床应用第五章 不同成像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熟悉

7、X线、CT、MRI成像观察与分析及各自的优选和综合应用第六章 图像存贮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了解 PACS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及临床应用了解 信息放射学复习思考题:1、何谓DSA,其临床应用如何?2、DR有何优势?3、信息放射学的临床意义4、 简述不同成像技术的图像特点及诊断原则和步骤五、主要参考书执笔人:宋光义 教研室主任:赵 卫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字:第二篇 骨骼与肌肉系统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 第二篇 骨骼与肌肉系统英文名称:课程类型:专业课总 学 时:14学时,讲课学时:8学时,实习学时:6学时学 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选修课程:解剖学、病理学一、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

8、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正常表现、其本病变及常见病的学习,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对骨骼与肌肉系统各种影像检查的优劣势有大概的了解,同时掌握其本病变的影像表现及常见病,如创伤、感染、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诊断。二、教学基本要求:1、检查方法:粗讲2、正常表现:细讲3、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精讲、细讲4、骨关节创伤:细讲5、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细讲6、骨关节结核:细讲7、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细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3:7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其他合计1检查技术1122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2

9、133骨骼与关节软组织创伤21.53.54骨与关节的感染21.53.55骨与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1126全身性疾病的骨改变自学合计8614四、教学内容第七、八章:骨、关节、软组织第一节 检查技术1、X线检查:了解2、CT检查:了解3、MRI检查:了解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1、骨、关节正常影像学表现:熟悉2、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掌握教学重点: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教学难点:软骨化骨的过程,小儿骨与成人骨的鉴别第三节:疾病诊断1、骨、关节、软组织的创伤:掌握2、骨、关节、软组织的感染:掌握3、骨与软组织的肿瘤及瘤样病变:掌握教学重点:骨关节创伤、感染的影像学表现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

10、断教学难点:不同部位骨、关节结核的区别慢性骨髓炎与成骨性骨肉瘤的鉴别复习思考题:1、何谓骨骼基本病变的三低、三高?2、纤维性强直与骨性强直的区别?3、试述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优选原则。4、小儿骨折的影像表现,特殊部位骨折的影像表现5、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特点6、脊柱结核的三大征象。7、化脓性关节炎与关节结核的鉴别。8、良、恶性胃肿瘤的鉴别。五、主要参考书:1、于频主编,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2、白人驹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李景学、孙鼎元主编,骨关节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执笔人:杨亚英 教研室主

11、任:赵 卫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字:第三篇胸部第九章肺与纵隔(总学时12,理论/实习:6/6学时)第一节检查方法、线检查胸部摄影(chest radiography)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 胸部透视(chest fluoroscopy)方法简单、可多体位观察病变、并可观察隔肌的活动度及心脏的搏动状态等,作为胸部摄片的补充检查;高千伏摄影;造影检查:血管造影主要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造影。 、检查:平扫、增强、HRCT、检查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包括胸片、CT、MRI表现)、正常影像学表现胸廓:(1)胸壁软组织。(2)骨性胸廓。(3)胸膜。肺野:定义;肺野的划分;肺尖区与锁骨下区。肺门:肺门影的

12、构成、位置;肺门角。 肺纹理:肺纹理的构成、特点。肺叶、肺段、肺小叶、气管、支气管。纵隔:纵隔的分区。横膈:左右横膈均呈圆顶状,通常右膈比左膈高;平静呼吸状态下,横隔运动幅度约为12.5cm;深呼吸时可达3cm6cm;局限性膈膨出与“波浪膈”。、基本病变表现:(一)、肺部基本病变:() 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 实变(exudation)() 空洞与空腔(cavity or intrapu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 结节与肿块(nodule or mass) ()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 ()钙化(calcification) (二)、胸膜基本

13、病变: ()胸腔积液()气胸与液气胸()胸膜增厚、粘连和钙化 ()胸膜肿块(三)、纵隔基本病变:纵隔本身病变及肺内病变可引起纵隔形态、位置改变、比较影像学胸部影像检查及优选第三节疾病诊断、支气管扩张(bronchiectasis)线检查仅作为初选,确诊主要靠CT,特别是HRCT、肺炎(pneumonia)病理变化分为四期,四期的线表现、肺脓肿(lung abscess)临床与病理,线、表现、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临床与病理,线、表现、肺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和继发性肺肿瘤(pulmonary meta

14、stasis)的影像学表现、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临床与病理;定性诊断原则;诊断要点教学重点:、胸部平片正常表现;CT、MRI正常表现、肺野:定义;肺野的划分;肺尖区与锁骨下区、肺门:肺门影的构成,位置:肺门角;肺纹理的构成及特点肺:肺叶、肺段、肺小叶。、基本病变:肺气肿、肺不张、肺实变、空洞与空腔、结节与肿快。、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胸膜肿块。、疾病: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影像学表现。、纵隔原发肿瘤定性诊断原则;诊断要点。教学难点:、胸部、正常表现、肺门正常影像学表现、胸正位片:中等量胸腔积液上缘呈外高内低的弧形表现、外周型肺癌与结

15、核球的鉴别诊断、肺内肿块与胸膜肿块、纵隔钟块的鉴别诊断考核要求:、熟悉线和CT检查技术,了解MRI检查;能够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掌握线正常表现和基本病变;熟悉CT正常表现和基本病变;了解MRI正常表现和基本病变。、掌握大叶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熟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炎、继发性肺肿瘤、纵隔原发肿瘤、胸膜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了解间质性肺炎表现;熟悉胸部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熟悉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胸膜肿块影像学表现。复习思考题:、大叶性肺炎病理变化的四个时期与影像学表现的对应表现关系如何?、继发性肺结核的X线特征?、肺部肿块常见于哪些疾病,它们之间如何鉴别?、论述CT

16、与MRI对肺内病变、纵隔病变检查的优劣。、外周型肺癌与结核球的鉴别诊断?执笔人:孙勇濮进敏教研室主任:孙勇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字:第十章 心脏与大血管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英文名称:Imaging diagnoses of Cardiovascular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 学 时:10学时 讲课学时:6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4学时学 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系五年制本科选修课程:心脏与大血管影像解剖学、心脏与大血管内科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应用学科,对于临床医学系学生来说,又是一门临床应用基础学科,心脏与大血管影像诊断学为影像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

17、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一是能够了解不同影像诊断方法在心脏与大血管临床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优缺点,能够合理选择适宜的影像诊断技术解决临床工作中需要明确的诊断问题;二是能够熟悉常用影像诊断技术(X线、超声、CT、MRI)中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及基本病变;三是能够掌握常见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心包疾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可为临床医学系学生在后续心脏内科学、心脏外科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的基本要求简要介绍心脏与心包的检查技术;重点讲授X线检查中不同体位的正常影像表现:通过图示的方法,

18、简要复习心脏、心包与大血管的正常解剖,结合心脏大血管的正常解剖模型,使学生脑海中迅速建立起心脏大血管的空间解剖结构;对照心脏大血管模式图、X线投影图、配合心脏大血管解剖模型的体位旋转,使学生对这一难点问题能够充分理解,熟悉心脏大血管在不同体位投照情况下所得影像的解剖形态变化,最终掌握不同投照体位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表现。简要讲授超声、CT、MRI的正常影像表现,使学生对其有所了解。重点讲授心脏大血管的基本病变:通过实际病例图片,讲解心脏大血管位置异常的不同情况,使学生明确心脏移位与心脏异位的概念及其影像表现、理解心房反位和心室转位的概念及其影像表现以及了解房室连接关系异常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实际

19、病例图片,讲解心脏大血管形态和大小的异常;重点让学生掌握各房室大小的异常的X线影像表现,采取对比观察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正常影像与异常影像不同表现的识别能力;简要介绍心脏大血管内部结构异常、运动异常、冠状动脉异常、血流异常的检查要点及临床意义,介绍心包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让学生了解其诊断要点。重点讲解心脏大血管检查的比较影像学,使学生掌握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技术。重点讲授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简要介绍临床与病理,使学生对疾病可能造成的心脏大血管形态变化产生基本认识;结合实际病例图片,重点讲解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成因,让学生掌握其影像学表现特点。讲授心包疾病

20、的临床与病理,结合实际病例资料,重点介绍其影像学表现。简要介绍大血管检查技术及其正常影像学表现;重点讲解其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通过病例图片资料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同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掌握其临床分析要点。介绍大血管病变的比较影像学,使学生了解如何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技术。简要讲授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与病理,结合资料图片讲解其影像学表现,使学生了解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本课程建议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与平时临床见习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建议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见习考察成绩占20。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讲课见习合计1心脏与心包的检查技术0.5 0.5

21、1.52X线检查中不同体位的正常影像表现10.53 3超声、CT、MRI的正常影像表现0.5 0.5 1.5 4心脏大血管的基本病变1.5 0.5 45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1.5 1 4 6大血管检查技术及其正常影像学表现0.5 0.51.5 7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0.5 0.5 1.5合计6 4 10 四、教学内容第十章 心脏与大血管第一节 心脏与心包一、 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1、 胸部透视:临床用途、优缺点。熟悉。2、 常规心脏摄片:常规投照体位。熟悉。(二)超声检查不同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了解。(三)CT检查1、 EBCT:临床应用。

22、了解。2、 MSCT:临床应用。了解。(四)MRI检查:1、 心血管MRI主要优点。熟悉。2、 MRI检查技术。了解。(五)心血管造影临床应用。了解。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检查(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正常影像。掌握。(2)心脏大血管的形态横位心、斜位心、垂位心概念、影像表现。熟悉。(3)心脏大血管大小心胸比率测量及临床应用。熟悉。正常心脏大血管形态与大小的影响因素。了解。2、超声检查(1) M型超声心动图。了解。(2) 二维超声心动图。了解。(3) 频谱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了解。(4)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了解。3、 CT检查不同

23、扫描体位(横轴位、短轴位、长轴位)的影像学表现。了解。4、MRI检查不同体位(横轴位、长轴位、短轴位)上心肌、心内膜、瓣膜、心包、冠状动脉的影像表现。了解。(一) 基本病变表现1、 位置异常(1) 整体位置异常心脏移位、心脏异位概念、影像学表现。熟悉。(2) 房室相对位置异常心房反位、心室转位概念、影像学表现。熟悉。(3) 房室连接关系异常不对应房室连接概念、影像学表现。了解。2、 形态和大小异常(1) 整体形态异常二尖瓣型、主动脉型、普大型心脏概念 、表现。了解。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左室增大、右室增大、左房增大、右房增大在不同投照体位上的表现。掌握。(2) 内部结构异常间隔异常、瓣膜异常、

24、心壁异常、心腔异常影像表现、临床意义。了解。3、 运动异常(1) 运动增强(2) 运动减弱(3) 运动消失(4) 局部矛盾运动表现及意义。了解。4、 冠状动脉异常检查方法评价、表现。熟悉。5、血流异常血流速度、时相、性质、途径异常概念。了解。6、心包病变心包积液、缩窄型心包炎:影像表现。了解。(二) 比较影像学X线平片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MSCT、MRI、心血管造影检查的比较。掌握。三、 疾病诊断(一) 风湿性心脏病临床与病理:了解。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掌握。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及联合瓣膜损害;了解。2、 超声心动图表现(1)二尖瓣狭窄(2)二尖瓣关闭不全(3

25、)主动脉瓣狭窄(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联合瓣膜病;了解。3、 CT表现:了解。4、 MRI表现:了解。(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与病理:了解。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熟悉。(2) 超声心动图表现:了解。(3) CT表现:了解。(4) MRI表现:了解。(5) 心血管造影表现:熟悉。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三) 原发性心肌病参考内容(四) 房间隔缺损临床病理:熟悉。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掌握。(2) 超声心动图表现:了解。(3) CT表现:了解。(4) MRI表现:了解。(5) 心血管造影表现:了解。诊断鉴别诊断:熟悉。(五) 法乐四联症临床与病理:熟悉。影像学表现:1、

26、 X线表现:掌握。2、 超声心动图表现:了解。3、 CT表现:了解。4、 MRI表现:了解。5、 心血管造影表现:了解。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六) 心包疾病临床与病理:熟悉。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掌握。2、超声心动图表现:了解。3、CT表现:了解。4、MRI表现:了解。诊断鉴别诊断:熟悉。第二节 大血管一、 检查技术(一) X线检查(二) 超声检查(三) CT检查(四) MRI检查上述内容了解。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一) 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了解。(二) 基本病变表现1、 位置异常:了解。2、 形态异常:了解。3、 肺门及肺血管异常X线表现:掌握。(三)

27、 比较影像学:熟悉。三、 疾病诊断(一) 肺动脉栓塞临床与病理:了解。影像学表现:了解。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二) 主动脉夹层临床与病理:了解。影像学表现:了解。诊断与鉴别诊断:了解。教学重点:1、胸部透视:临床用途、优缺点。熟悉。2、常规心脏摄片:常规投照体位。熟悉。3、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正常影像。掌握。4、心脏大血管的形态横位心、斜位心、垂位心概念、影像表现。熟悉。5、心脏大血管大小心胸比率测量及临床应用。熟悉。6、 基本病变表现位置异常(1)整体位置异常心脏移位、心脏异位概念、影像学表现。熟悉。(2)房室相对位置异常心房反位、心室转位概念、影像学表现

28、。熟悉。(3)房室连接关系异常7、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左室增大、右室增大、左房增大、右房增大在不同投照体位上的表现。掌握。8、比较影像学:X线平片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MSCT、MRI、心血管造影检查的比较。掌握。9、疾病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辩狭窄X线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X线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法乐四联症X线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心包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难点:1、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正常影像。2、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左室增大、右室增大、左房增大、右房增大在不同投照体位上的表现。复习思考题:1、 各

29、房室增大在X线检查不同投照体位上的表现。2、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辩病变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3、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4、 法乐四联症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5、 肺门及肺血管异常包括那些病变、常见于那些疾病,它们的主要X线表现有那些。主要参考书1、 刘玉清.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安徽科技出版社;辽宁科技出版社,2000.62、 戴汝平.心血管病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执笔人:黄建强 教研室主任:赵 卫 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字:第四篇 腹部与盆部第十二章 急腹症(总学时2学时,理论/实习:1/1学时)第一节检查技术、线检查、检查、检查

30、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正常影像学表现腹部线表现缺乏自然对比,所显示线表现较少。、基本病变表现 腹腔积气、积液,空腔脏器积气、积液,脏器增大与缩小,腹壁异常,腹内肿块,损伤、出血,腹内高密度影;腹壁异常;下胸部异常。、比较影像学一般急腹症的影像学检查首选线检查。第三节疾病诊断、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单纯性小肠梗阻,绞窄性小肠梗阻,结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腹部外伤(abdominal trauma)线平片提供的依据少,首选检查。教学重点:、肠梗阻线征象。、胃肠道穿孔线表现:气腹、液腹、腹脂线异

31、常、麻痹性肠梗阻。教学难点:、气腹是诊断穿孔的重要征象,但不是直接征象;虽然穿孔可无气腹,线检查未见气腹也不能完全排除穿孔。、各型肠梗阻的鉴别诊断。考核要求:、了解急腹症包含的内容。、认识急腹症的临床诊断。、熟悉医学影像诊断急腹症:包括X线,CT。、掌握腹部平片的正常表现及胃肠穿孔的线表现。、熟悉肠梗阻的平片表现。分清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结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复习思考题:急腹症疑空腔脏器穿空,首选X线平片,为什么?闭袢性肠梗阻线征像。腹部闭合性损伤首选的检查方法是那种?为什么?第十三章食管与胃肠道第十三章食管与胃肠道(总学时7学时,理论/实习:4/3学时)第一节食管、线平片对食道检查

32、价值不大。主要依吞服钡剂造影检查。正常食道粘膜像和充盈像,正常蠕动。、食道基本病变:管腔异常改变、充盈缺损(filling defect)、龛影(niche)、憩室(diverticulum)、粘膜破坏、粘膜增宽和迂曲。、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和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影像表现,鉴别诊断。第二节胃与十二指肠、胃肠道钡剂造影、双重对比造影法。、胃与指肠造影的正常表现:形态、张力、位置、边缘、粘膜、蠕动、功能。、基本病变表现:轮廓的改变(充盈缺损、龛影)粘膜的改变(粘膜破坏、增宽和迂曲、平坦、纠集)功能性改变(张力、蠕动、运动力、分泌功能)4

33、、胃与12指肠溃疡(gastric ulcer,duodenal ulcer)、胃癌(gastriccarcinoma)的影像学表现;胃良性溃疡与胃癌的鉴别诊断。第三节空肠与回肠、钡剂造影正常表现;基本病变表现。、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克罗恩病(Crohn Diseasr)、小肠、肿瘤(small intestinal tumor)造影表现、介绍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 tumor,GIST)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第四节结肠与直肠、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结肠正常表现:充盈像、粘膜像,结肠袋。、结肠癌(colon cancer)

34、、结肠息肉(colon polypus)影像学表现。教学重点:、胃与指肠造影的正常表现。、胃肠道基本病变表现。、胃与指肠溃疡、胃癌、结肠癌的影像学表现;胃良性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鉴别诊断。教学难点:、龛影及充盈缺损的正位像。、良性溃疡龛影口部常有一圈粘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依其范围而有不同的表现: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半月综合征:多见于溃疡型癌,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胃轮廓之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轮廓不规则而锐利,其中常见到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考核要求:1、掌握龛影及充盈缺损的定义;了解早期胃癌的定义,病理分型。2、熟悉早期胃癌的影像学

35、表现;3、掌握中晚期胃癌的影像学表现;4、了解胃的其他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5、掌握小肠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了解小肠肿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6、掌握结肠癌、结肠息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复习思考题:、目前临床如何诊断早期胃癌?、结肠癌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线鉴别诊断?、查阅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第十四章肝脏、胆系、胰腺、脾脏总学时4学时(理论/实习2/2学时)第一节肝脏、肝脏X线、CT、MRI、DSA正常表现肝脏分为八个功能段;肝动脉几门静脉双重供学,各占和;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肝脏密度比脾脏密度高;肝裂、肝脏的基本病变肝的大小与形态异常;边缘与轮廓异常;弥

36、漫性病变;占位病变及肝血管异常、肝脓肿(abscess of the liver)、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转移性肝癌(secondary tumors of the liver)、肝囊肿(liver cyst)、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的影像学表现第二节胆系、胆系(percutaneous transhepativ cholangiography)、(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CT、MRI检查及正常表现、

37、胆系的基本病变表现:胆囊异常;异常钙化灶;胆管扩张;胆管狭窄;充盈缺损、胆石症(cholelithiasis)与胆囊炎、胆囊癌(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的影像学表现第三节胰腺、胰腺CT、MRI检查及正常表现、胰腺的基本病变表现.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等异常、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慢性胰腺炎( chronic pancreatitis)、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的影像学表现第四节脾脏、脾脏CT、MRI正常表现、脾脏的基本病变表现. 大小、形态、边缘、密度

38、、信号等异常、脾的原发肿瘤极少见,脾血管瘤、脾脓肿、脾脏囊肿、脾脏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教学重点:、肝脏、胆系、胰腺、脾脏CT、MRI、DSA正常表现。、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囊肿的CT、MRI表现。、急性胰腺炎、胰腺癌CT、MRI表现。教学难点:、肝脓肿“环征”。、肝海绵状血管瘤“早出晚归”征象与原发性肝癌的“快显快出”现象转移性肝癌的“牛眼征”、“亮环征”。、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的影像学表现。考核要求:、熟悉肝囊肿、肝脓肿、转移性肝癌CT、MRI表现。 、掌握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掌握中晚期胃癌的影像学表现。、了解胆囊癌、胆管癌、胰腺癌、影像学表现。 、掌握肝海绵

39、状血管瘤“早出晚归”与原发性肝癌的“快显快出”征象。、了解、临床应用价值。复习思考题:、肝脓肿的“环征”有什么特点?、肝海绵状血管瘤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转移性肝癌、肝囊肿CT增强扫描的动态变化特点.五、其它医学影像学第版书增加了大量的及内容,大纲理所当然应变更。肺内病变以线及检查为主;纵隔、肝脏、胆系、胰腺、脾脏的检查主要依靠、超声、等检查手段,而线检查较局限;胃肠道影像学检查则主要是钡剂造影检查。六、主要参考书、荣独山主编,X线诊断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李果诊主编,全身CT诊断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年。、高元桂主编。全身MR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年。、

40、章士正,小肠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年。执笔人:孙勇濮进敏教研室主任:孙勇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字: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课程编号:02课程名称:医学影像学总学时:10学时,讲课6学时,实习4学时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内容: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第十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 脑一、 检查技术1、掌握CT和MRI常规检查方法的选择及CT、MRI、DSA血管造影适应症的选择。2、掌握功能MRI检查的适应症。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影像学表现1、颅骨平片:了解头颅正位和侧位Xray表现。2、DSA:了解颈内动脉及其主

41、要分支供血范围。3、脑CT:了解脑实质的密度特点及基底节层面的结构、脑室系统的形态、大小和位置。4、脑MRI:了解T1WI及T2WI脑实质的信号特点,MRI血管成像的特点。(二)基本病变表现:了解以下内容1、脑CT:密度改变;占位效应;颅骨改变2、脑MRI:肿块;囊肿;水肿;出血;梗死(三)比较影像学外伤首选CT,脑实质病变可选CT和MRI。三、 疾病诊断(一) 脑肿瘤熟悉常见的颅内肿瘤(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二) 脑外伤1、熟悉脑挫裂伤CT和MRI表现2、熟悉脑内血肿的CT和MRI表现3、熟悉硬膜外血肿的CT和MRI表现4、熟悉硬膜下血肿的CT和MRI表现5、

42、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和MRI表现(三) 脑血管疾病1、熟悉脑出血的CT和MRI表现2、熟悉脑梗死的CT和MRI表现及功能MRI方法的应用3、了解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CT和MRI表现四、 自学内容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和先天畸形部分第二节 脊髓一、 检查技术掌握检查方法的选择,脊髓病变首选MRI检查。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一) 正常影像学表现1、熟悉脊柱平片的影像学特点2、熟悉脊柱CT的影像学表现3、熟悉脊柱MRI表现特征。(二) 基本病变表现了解椎体骨质改变、椎管改变、椎间盘改变及脊髓形态、大小改变等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三) 比较影像学CT在骨质显示优于MRI,脊髓结构的显示MRI优于CT三、

43、疾病诊断(一) 椎管内肿瘤:了解椎髓外硬膜下、髓外硬膜内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二) 脊髓损伤:了解损伤情况下脊髓形态的改变。临床上怀疑有脊髓损伤时首选MRI检查。MRI上注意脊髓形态、大小、信号的改变等。(三) 脊髓空洞症:了解MRI空洞症特征,可见髓内长T1、T2异常信号影。(四) 椎管内血管畸形:CT或MRI平扫提供信息有限,应行CTA或CeMRA检查。第十九章 头颈部第一节 眼部一、检查技术:自学部分,主要了解几种常用检查技术的优缺点,而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技术方法二、影像观察与分析(一) 正常影像学表现了解 CT上眼眶各壁骨质结构的密度了解 MRI对眼肌、视神经的表现(二)基本病变表现了解 眼眶形态、位置、大小改变,骨质结构的改变等(三)比较影像学CT在骨质显示优于MRI,外伤首选CT,肿瘤、炎症等病变首选CT或MRI检查三、疾病诊断(一) 炎性假瘤:了解 CT和MRI的表现(二) 眼部肿瘤:熟悉 较常见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