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二首.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875071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二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杜甫诗二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诗二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二首.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市园林学校教师授课教案课程:语文 教师: 郭建华 序号:14 周授课时间班级13级1班2013 年12月 4 日第 1 节 学时1课题章节杜甫诗二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2、分析文中的意象,学会意象分析的赏析方法。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能力目标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人生情感。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诱思探究学习。情感目标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

2、恢宏的艺术特点。布置作业书后练习、练习册。授课类型阅读鉴赏教学方法使用课件 或在教室互动交流正副板书设计教学内容提要 诗歌教学的关键是感受诗景,体味诗情,领悟诗意,在此基础上孕育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诗景、诗情、诗意均由文字来承载,把握文字组合的张力,是读诗赏诗的抓手。杜甫的诗歌素以炼字精深、涵盖深远著称,以登高而言,往往淡淡一字,平平一语,便笼大千于方寸,缩古今于一瞬。故细读文本,咀嚼字句,便是赏景、悟情、会意的基本路径。其次,不朽名作的特点是寄寓深广,古今评价甚多,见仁见智,不一而足。这正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极好凭借。第三,诗为语言之精华,是诗人心里涌出的情感之流。诵读乃

3、赏诗之要着,精心感悟之时,设身处地,心惟口诵,是理解诗意的关键一步。室主任签字教案总体设计 为实现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安排的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及必要的说明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时间 教学过程 登高一、 导入假如你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此时流落夔州,年已55岁(去世前三年)。秋日的一天你登高远望,“面对”洪涛滚滚的秋江秋景,不禁忧时伤世,万般悲慨涌上心头请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诗歌。寄意遥深“三秋图”有评者把此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三秋图”寄意遥深,“秋”字蕴涵丰富,除了指季节之秋外,请再究深意。研习:“三秋图”,“秋”不仅是季节,也是心境,不仅是自身遭遇

4、,也是国家前途。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生命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此诗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深沉博大。 忧思沉郁“杜甫心”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悲)2本诗都体现了哪些悲意?研习:引宋人罗大经评“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

5、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3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研习: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4以“我看到了一个_的杜甫”写一段话表达感悟,力求精彩,先小组再全班交流。这是一个发散点,也是杜甫精神世界的“眺望点”。示例: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在于“杜律最工”,更在于诗中跳动着一颗赤诚的“杜甫心”。即便贫病漂泊仍身忧国运,极度痛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再为国事尽力。困顿中还想挽狂澜于既倒,始终充满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才是

6、杜甫!任是老迈不减忠诚,落魄不改忧国,潦倒不忘苍生。透过此诗,我们触摸到了一个诗人心灵的震颤,看到了杜甫的全部痛苦与高贵,这才是千秋诗圣!四、“二度再造”入诗境“唐诗素描”,以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诗歌,创造性地还原诗歌,深化想象和移情。“二度创造”之时也是在倾吐读诗感受二、 内容指导学生七言诗的读法,以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节拍吟诵,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音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情读要求学生饱含感情朗读。告知学生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必须把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是你自己写的。如读杜甫的这首诗时,把自己化身为那个老病孤苦的杜甫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

7、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鼓励一、二名学生主动范读,给予肯定表扬。学生大声齐读,要求把握诗脉,体会情感。【设计意图】诗歌重在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的平台;学生在朗读中自觉地整体把握诗意,感悟诗作意境,为下面的分析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吟诵以及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二、鉴赏品味,体悟感情(一)把握意象,体会感情【课件投影】提出问题,激发思考1、登高这首诗哪联写景,哪联抒情?(首联、颔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2、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描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首联写了六

8、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颌联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分别用“急”、 “高”、“啸哀”、 “清”、“白”、“飞回”、“萧萧”、“滚滚”来描写。抒发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情感。)【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分析,整体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由简单的问题导入,由浅入深,循序渐渐,化解了学生在鉴赏诗歌时的畏难情绪。(二)入情入境,体悟情感【课件投影】“三秋图,杜甫心”有评者把杜甫的这首诗概括为“三秋图,杜甫心”。1、寄意遥深“三秋图”。 “秋”不仅是季节,也是心境不仅是自身遭遇,也是国家前途。季节之秋秋风正劲,长天高远,猿猴哀鸣,飞鸟盘旋天地间阔大苍茫、凄凉清冷的景象,皆传达出秋之凄冷:生命

9、之秋落叶是衰老的象征,“萧萧下”隐含着诗人心情的下坠,他感叹自己的生命也到了晚秋,面对滚滚长江,永恒的自然更令人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国运之秋战乱虽已平定,但盛唐景象不再,国事颓败,触动了诗人忧时伤世之感。此诗明写季节之秋,其中也渗透着生命之秋与国运之秋,三者交汇浑融,诗意也由此深沉博大。2、忧思沉郁“杜甫心”。 (1)本诗诗眼为哪一字?(悲) (2)本诗都体现了哪些悲意? 宋人罗大经评颈联十四字之间含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千愁万绪集于一端,八重悲意层

10、层叠加,一字一悲,一句三叹,情感更趋沉郁,诗意更见悲慨。 (3)如果说“登高之意悲九重”的话,还有一重悲指什么? 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酒浇愁而不得让杜甫悲愁郁结,不得排遣,更是悲上加悲。(4)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浓厚的悲情,那作者的悲情来自哪些方面呢?立足于文本,从诗中找出悲之因。诗人的“悲” 情来自:悲之一:悲秋。悲之二:客中悲秋。悲之三:常客悲秋。悲之四:万里常客悲秋。悲之五:独自登台。悲之六:多病独登台。悲之七:晚年多病登台。悲之八:生活艰难。悲之九:新停酒杯。(5)如此多悲,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的感伤。大而言之的国家:国运衰微国难小而言之的家运:羁旅

11、之愁漂泊之苦再小而言之的自我:功业无成壮志难酬【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层层递进的启发提问,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当中,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培养了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鉴赏诗歌的能力。(三)合作探究,感悟人生【课件投影】杜甫,不仅给我们以诗歌之美的享受,他的人格精神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从登高及以前学过的诗中可以获得杜甫的哪些精神财富?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设计意图】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能力,养成互相切磋、互相协作的习惯。三、迁移拓展,观照人生【课

12、件投影】阅读以下几段杜甫诗歌中的名句,进一步体会杜甫的人格魅力,以“杜甫与我”为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杜甫的感悟。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3、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杜甫心系苍生、情寄邦国、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从而观照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客至一、自读全诗,划出不会读的字词二、教师范读,纠正读错的字音三、介绍写作背景,指出诗中如何体现“家

13、贫”这首诗大约作于上元二年(761)。这时,杜甫住在成都西郊外浣花溪畔的草堂里,生活比较安定。诗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过,拜访。相,偏指一方,“我”)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蓬门(蓬门荜户蓬筚生辉)四、鉴赏点拨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1首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寂寞孤独分析:但(只)。人迹罕至,整日与鸟为伴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

14、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2.“不曾缘客扫”是不是说别的客人来不扫花径?明确:是说没人光顾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联用的是互文的手法。例如:(1)主人下马客在船(2)秦时明月汉时关(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联应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

15、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客人来访,手忙脚乱,欣喜不已。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4颈联的正常语序应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市远盘飧无兼味,家贫樽酒只旧醅歉疚这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

16、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5诗人及他的客人是否在乎这些,何以见得?由此可以看出什么?“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友情深厚“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

17、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五、小结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六、朗读,当堂背诵。板书设计:盼迎劝邀孤独欣喜融洽兴奋(高潮)提问思考学生讨论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全文写了什么内容学生速读文章,细节把握,揣摩人物心理,感受情感学生读理解文意思考文章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要求能举例说明总结交流5101010520520课后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