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7867270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ppt(8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综合素质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一、课程介绍一、课程介绍 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小学段分笔试和面教师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小学段分笔试和面试两大部分,笔试包括两门课程,即综合素质、试两大部分,笔试包括两门课程,即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学科知。前 言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课程内容分析 综合素质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整个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前 言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模块一:职业理念。模块二:教育法律法规。模块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三个方面是关于教育方面的素养。以下两个内容是一般素养,

2、亦即通识教育。模块四:文化素养。模块五:基本能力。前 言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模 块比 例题 型职业理念15%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育法律法规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5%文化素养12%基本能力48%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合 计100%单项选择题:约39%非选择题:约61%三、考试题型与分析 根据考纲要求,考试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大体如下: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要注意的是,教育部对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只颁布了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并没有指定考试用书,我们精选的这套教材在国内同类教材中的最详细、权威,指导性最好的教材。但是,在精讲阶段,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按照书上的全部内容

3、来讲,那样会浪费同学们的宝贵时间,而是紧扣考点、难点进行讲解,对于书上没有的知识也会适当补充,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与记忆。前 言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考试题型分三大类,即单项选择、材料分析及写作题。这些题型对考生记忆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复习时不要求大家对教材原文死记硬背,而是要求能够理解,融会贯通,在掌握的基础上记住各内容的要点、关键词,也就是理解记忆。所以,听课时重在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把握相应的内容。同时,听完课之后要求认真看书,反复领会,理解之后再记忆相应的内容。对教材的内容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对练习题的态度要端正,一定要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前

4、言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第1章 职业理念本章是教育素质的最基本的内容。本章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具体如下: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第1章 职业理念本章是教育素质的最基本的内容。本章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具体如下: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

5、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第1章 职业理念本章是教育素质的最基本的内容。本章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具体如下: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第1章 职业理念本章是教育素质的最基本的内容。本章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具体如下: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

6、评判教育现象。第1章 职业理念本章是教育素质的最基本的内容。本章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具体如下: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本模块是教育素养的最基本内容。学习目的主要是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与教师观。具体如下:教育观的学习主要是形成素质教育的理念,包括(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1)第一模块 职

7、业理念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学生观的主要内容是指如何正确看待与对待学生。包括(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1)(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一模块 职业理念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教师观的要求:(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8、(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1)第一模块 职业理念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这一模块的学习目标大多是理解、掌握、运用,对内容的学习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因此,要求各位在理解基础上记住相应的要点。考题为选择题和材料分析。分值约占总分的15%,约25分。基本内容: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第一模块:职业理念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什么是教育观?教育观就是人们对教育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体现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即体现在教育目的观上。教育观对教育者的观念和行为有直接影响作用。第一章 教育观第十二页,编辑

9、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观应该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成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第一章 教育观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第一章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3)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10、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一章 教育观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1)普遍提高教育质量,实施教育公平,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第一章 教育观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2)要求全体适龄儿童入学

11、接受现代学校教育,防止流失,更反对以学生智力、成绩、行为等为借口强迫学生退学。(3)要求普遍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现代人和现代公民。(4)要求根据不同儿童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儿童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第一章 教育观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第一章 教育观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人的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也包括各方面与潜能的自由、充分地发展;既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也包括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个性发展: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第一章 教育观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忽视了差别性,造成“一刀切”。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个性的教育,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使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十页,编辑

13、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作为国家竞争基础的教育,必须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素质教育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调查、探索,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身素质,从而内在地要求教育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体现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素质教育还

14、是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学习的教育。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忽视学科课的改革,盲目增加活动课;刻意追求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发展教育。误区二:认为搞一些文体活动就是素质教育甚至有时发生文体活动冲击正常“智育”活动的情况,喧宾夺主。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误区三:认为素质教育就可以不考试。误区四:认为素质教育应突出实践能力,可以削弱理论知识的学习。误区五: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负担追求学习的简单化和玩玩乐乐,追求机械式地不留作业。误区六:认为反传统、藐视纪律就是素质教育倡导的

15、个性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1、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提高个人素质 B、提高国民素质 C、培养精英 D、培养有特长的人答:B、提高国民素质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2、着眼于当今教育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是()A、高等教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特殊教育答:B、素质教育第一章 教育观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第一章 教育观三、素质教育的目标(5)(一)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全

16、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第一章 教育观第一章 教育观(二)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的体魄是一切事业的基础)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学生时期是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逐步走向成 熟的时期)3、造就平等的公民(根据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总目标,基础教育必须依照公民民权利义务的规定,确定造就平等公民的目标)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广阔,只有学会能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才能在社会中立足。)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文明社会是法制健全的社会,法制意识必须从小就开始培

17、养,使守法用法成为一种字节的习惯行为。)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的本质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对事实的尊重。)。第一章 教育观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基础教育阶段结束后,学生往往要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有的学生会直接走向社会,故在基础教育阶段,个体的生存能力培养和基本品质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7)(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8、。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很快适应社会各方面需要,很快进入角色,成为社会的技能型、创新性人才,以至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4)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幼儿教育、

19、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实现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四、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基本方法(7)1、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重点转向教育学生做人、做文明人。加强教育改革。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2、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包括素质教育的

20、整体观和方法观。(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师德对实施学生全面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3、将教育的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课堂,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才能取得实际效果。5、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有效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此外:还要大力推进考试制度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五、素质教育与应试

21、教育的区别(9)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应试教育”偏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注重学生智育(过于注重知识而忽视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是一种典型的功利教育价值观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1)从教育目的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的社会;而应试教育只追求学生的学习分数的提高以应付眼前的升学。(2)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第一章

22、教育观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3)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教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4)就教育评价标准而言:素质教育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合格”放在首位(升学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指标),坚决反对将“升学率”与学校或教师的奖惩挂钩;应试教育却只是“一好遮百丑”的“升学率”,直接把升学成绩作为评定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尺。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5)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施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

23、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此外,在指导思想、课程结构、课业负担、师生关系、教学途径等方面也有明显区别。(共十个方面的区别)应试教育结果:给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造成莫大伤害,严重影响基础教育质量,影响广大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第第一章 教育观一章 教育观第一章 教育观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

24、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第一章 教育观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

25、。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什么是学生观?学生观是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第二章 学生观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应树立什么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二章 学生观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6)马克思关于全面发展的思

26、想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第二章 学生观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以人为本”的涵义(17)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他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他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第二章 学生观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7)1、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的人格与老

27、师的人格的平等的,人格需要尊重与保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第二章 学生观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2、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身心发展最迅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1)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2)要允许学生有错误;(3)要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并促进其实现。纠偏正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是老师的神圣职责。第二章 学生观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3、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具有复杂多

28、变性,教育就是要张扬个性,培养人的特长。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等等,需要克服。教师的职责就在于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引导学生潜能的发展。第二章 学生观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4、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硬件条件比较完备,课外接收的信息量比较大,他们的视野比较开阔,思想前卫,评价标准多元。不同的文化背景容易造成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代沟,要求教师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及积极、健康的人生引导。第二章 学生观第四十九页,编辑于

29、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第二章 学生观四、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小学生观内涵1、小学教育必须以小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就应当以小学生作为人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2、小学教育必须以小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为本(小学生的发展需要不是单一方面的需要,二是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以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3、小学教育必须以全体中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中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发展,不但要做到一视同仁,提供教育机会均等的条件,而且还要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关注,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挖掘其发展潜力,创造一个使优秀中学生脱颖而

30、出的条件)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1、以人为本,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2、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多组织一些心理健康的活动;加强学生成长关键点的指导;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个别辅导。3、创新评价,重视教育过程;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避免采用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4、家长与教师合力,促进学生成长。第二章 学生观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五、公平公正的学生教育观(22)(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

31、体现就是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要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公平不是形式上的公平,应该是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育中做到教育公正。在兼顾全体的基础上给个别学生个别的关照,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保证入学机会均等,又要确保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第二章 学生观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1、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2、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3、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4、学生的家庭背景差异与共同发展5、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差异与共同发展第二章 学生观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材料

32、分析题材料一: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是每次提问都被否定了。记得有一次,甲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我问:“老师,诗人说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知道,那他夜里怎么会听见风雨声呢?”老师很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来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然后嘲笑着对全班同学说:“是他对还是教师对?”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老师对!”当时我觉得很尴尬,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以后就很少提问了。第二章 学生观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材料二:在上阅读课灰姑娘时,乙老师提了很多问题让大家独立思考回答。最后的问题是:“这个故事里有一处错误,谁能把它找出来?”大家纷纷认真读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

33、。明明说好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一切东西都变回原来的样子,可灰姑娘的水晶鞋却没有变。”“太棒了!”老师说:“孩子们,你们看,伟大的作家也会犯错误。我敢肯定,将来你们中间如果有人成为作家,一定比他还棒,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同学们激情高涨,非常兴奋。请从学生观角度,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教育行为。第二章 学生观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答:乙老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而甲老师没有。正确的学生观认为1、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给予,不是移植。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教师只要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就会

34、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主动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开拓进取,有所贡献。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2、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3、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要坚持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乙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尊重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甲老师却压制学生主动性、不尊重学生人格,讽刺挖苦学生,极大伤害学生自尊心,阻碍学生正常发展。第二章 学生观第五十七页,编辑于

35、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一、教师职业性质和特点(23)(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关于教师的地位:教师是具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职业。1999年中华人国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教师属专业技术人员。第三章 教师观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职业教师职业的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第三章 教师观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首先,规定了

36、教师是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人员的资格、要求。其次,规定了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再次,规定了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第四,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第三章 教师观第六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我国教师的身份是()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员 D、一般工作人员答:B、专业人员第三节 教师观第六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教师职业的特点(2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3、示范者角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4、管理者角色

37、(教育教学管理)5、父母与朋友角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6、研究者角色(新知识、新理论、新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第三章 教师观第六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答:A、多样化第三节 教师观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三):教师劳动的特点(25)1、特殊的复杂性。一是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二是教育目的的全面性;三是教育任务的多样性。2、独特的创造性。一是因材施教;二是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三是教师需要“教育机智”3、鲜明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行、模仿性、可塑性)4、显效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十年树木,

38、百年树人)5、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手段的个体性、结果的群体性第三章 教师观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第三章 教师观(四)教师的职业素养(26)1、职业道德素养(1)热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2、知识素养(1)精深的专业知识(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3)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3、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学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5)自我调控与自我反思能力4、心身素养(1)身体素质(2)心理素质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话有关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复杂性

39、B、间接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答:C、示范性第三章 教师观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含义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即从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过程。第三章 教师观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知识;(基础)2、专业技能;(基础)3、专业伦理;(保障)4、专业精神;(动力)5、专业智慧。(最高追求)五大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融为一体。第三章 教师观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教师成长的

40、三阶段理论(福勒、布朗)(1)关注生存阶段(新教师,关注自己的适应性)(2)关注情景阶段(适应以后,关注提高学生成绩)(3)关注学生阶段(成熟以后,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三章 教师观第六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2、教师发展的五阶段理论(1)新手阶段(刚刚走上工作岗位)(2)熟练新手阶段(具有23年工作经验)(3)胜任阶段(工作34年)(4)业务精干阶段(5年工作经验)(5)专家阶段(十年左右)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框架1、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了解熟悉学生、组织好课堂教学、

41、注重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2、教师学会学习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首先自己会学习、也要教会学生会学习)3、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劳伦斯提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论,教师应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不断地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五)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1、践行新的教育理念,转变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动态生成性”、“综合渗透性”。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第三章 教

42、师观第七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2、关注课堂教学,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实施教研修一体化。(推行“一课多备”的方式,加强课后备课,课后研讨环节)3、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在岗位上不断地学习,更好的获得专业发展)4、完善提高教师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教后日记、教学日志、教学案例等有效开展自己的反思性思维过程,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三、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31)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四、小学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

43、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2、开展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进行分析,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3、进行专门训练(1)每天进行回顾(2)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3有效直到课堂作业(4)布置家庭作业(5)每周、每月都要进行回顾。4、反思教学经验(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五、终身学习的意识(35)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最早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

44、的需要,贯穿于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一是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二是参加校本学习。三是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四是借助媒体学习。教师终生学习的方法一是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二是参加本校学习。三是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四是借助媒体学习。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六、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教师职业的责任(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教师自觉做到对学生、家长、教师集体和社会

45、高度负责)2、教师职业的价值(满足教师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他人、社会、集体、国家、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七、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38)(一)师生关系是基本类型1、高压型(受师道尊严的影响,以高压手段对待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紧张,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2、放任型(与高压型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教师缺乏责任感,放任自流,必然导致纪律松弛、学生意见大。)3、民主性(以民主、平等、对话与合作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其人格的和谐关系。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三章 教师观第七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二)两种对立的观点。1、教师中心

46、论(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压制了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2、学生中心论(代表人物是卢梭和杜威,重视学生的需求、态度、情感等动机系统因素,主张排除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外部条件,从而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第三章 教师观第八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三)师生关系的构建内容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但这一过程不是单向的,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加有效,教师的传授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学

47、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和老师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三节 教师观第八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1、变“单向型”为“双向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是“双向型”的,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2、变“功利型”为“合作型”(合作是现代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才是师生关系的较高层次、境界)3、变“离间型”为“和谐型”(和谐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互动、共同参与教育的新型师生关系)第三节 教

48、师观第八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1、()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A、师范教育学习 B、终身学习 C、教育研究 D、反思答:B、终身学习第三章 教师观第八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例:2、传统教育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一的传与受的关系,不适当地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学生中心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请从学生观和教师观的角度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第三章 教师观第八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答:这两种观点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前一种观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忽视了学

49、生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学生需要尊重;学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人。而后一种观点忽视了教师的专业性质,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没有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承担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管理者、引导者、研究者等角色特征,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章 教师观第八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本模块小结:本模块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涵义;正确把握学生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第一模块 职业理念第八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THE END谢谢 观看第八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十四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