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村社会分层.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8611589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村社会分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村社会分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村社会分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社会学课件第八章农村社会分层.ppt(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讲第八讲 农村社会分层农村社会分层 第一节第一节 农村社会分层概述农村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分层的涵义一、社会分层的涵义 关于社会分层的定义,学术界两类不同的表述:一类是视其为客观过程客观过程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因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而呈现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现象或过程;另一类是视其为主观方法主观方法的界定,即认为社会分层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等级或层次的方法。上述两类定义反映了社会分层的两大特征,即社会分层的普遍性和主观性。将其视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强调的是社会分层的将其视为客观过程的界定强调的是社会分层的普遍性,即社会分层是举世皆然

2、的社会现象;普遍性,即社会分层是举世皆然的社会现象;将其视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强调的是社会分层的将其视为主观方法的界定强调的是社会分层的主观性,即社会分层的标准不同,社会分层的主观性,即社会分层的标准不同,社会分层的结果可能迥异。结果可能迥异。二、社会分层的功能二、社会分层的功能 以戴维斯(Kingley Davis)和莫尔(Wilbert Moore)为代表人物的功能论认为:任何社会任何社会都需要一种配置和激励机制,即运用某种方法都需要一种配置和激励机制,即运用某种方法把社会成员分配到不同的社会位置中去,并保把社会成员分配到不同的社会位置中去,并保证处于不同社会位置上的角色能够有效地承担证处于不

3、同社会位置上的角色能够有效地承担责任,以促进社会有效运行,而这种机制就是责任,以促进社会有效运行,而这种机制就是社会分层。作为一种社会机制,社会分层使人社会分层。作为一种社会机制,社会分层使人们各安其所、各尽所能,因而对于任何社会而们各安其所、各尽所能,因而对于任何社会而言都是必需的言都是必需的。以马克思马克思、达伦多夫达伦多夫和米尔斯米尔斯为代表人物的冲突论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成员为争社会分层是社会成员为争夺稀缺资源而进行斗争的结果,它仅对处夺稀缺资源而进行斗争的结果,它仅对处于强势或强权地位的社会成员有利,其主于强势或强权地位的社会成员有利,其主要功能在于帮助权力和特权群体维持优势要功能在

4、于帮助权力和特权群体维持优势地位、促进剥削。地位、促进剥削。社会分层会导致过度的不平等和激烈的社会冲突,甚至引发社会动乱。因此,必须由社会变革或社会革命来消除社会分层。社会分层的正功能正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合理的社会分层有助于激励个人为第一,合理的社会分层有助于激励个人为追求理想的经济与社会地位而努力进取,追求理想的经济与社会地位而努力进取,形成一种有序的竞争机制,从而激发个人形成一种有序的竞争机制,从而激发个人潜能与社会活力;潜能与社会活力;第二,合理的社会分层使社会资源得到优第二,合理的社会分层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能增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经济化配置,并能增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经济与社会

5、地位的认同,有效化解因资源稀缺与社会地位的认同,有效化解因资源稀缺和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紧张与冲突,从而促和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紧张与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稳定。进社会稳定。社会分层的负功能负功能主要表现为:第一,不合理的社会分层可能导致经济与第一,不合理的社会分层可能导致经济与社会地位的封闭性与凝固性,封锁弱势群社会地位的封闭性与凝固性,封锁弱势群体通过努力改善自身经济与社会地位的正体通过努力改善自身经济与社会地位的正常途径,阻碍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常途径,阻碍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第二,不合理的社会分层可能加剧贫富两第二,不合理的社会分层可能加剧贫富两极分化,造成阶层对立与冲突,从而引发极分化,造成阶层

6、对立与冲突,从而引发社会冲突与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社会冲突与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合理的社会分层应至少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分层机制的公平性,也即是阶层地位一是分层机制的公平性,也即是阶层地位的自致性。的自致性。一方面,社会成员阶层地位主要依靠个人能力及自身努力而获得,而不是依靠性别、年龄、种族背景或家庭出身等与生俱来的先赋特征;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的竞争应遵循能力优先或业绩优化原则,以确保社会竞争在公平、有序条件下进行。二是阶层结构的开放性,二是阶层结构的开放性,表现为不同阶层之间的边界是开放的,从而使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努力向上流动的机会,以确保社会有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7、的促优汰劣机制。三是层际差距的适度性,三是层际差距的适度性,表现为既不因不同阶层之间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过于平均而使社会发展失去活力,也不因不同阶层之间社会资源的占有状况过于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和阶层对立,而是让阶层差距保持在相对较小的适度范围内。四是阶层关系的整合性,四是阶层关系的整合性,表现为不同阶层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有良好的层际互动与沟通,不同阶层之间呈现出相互依存、功能互补的层际关系,而非相互矛盾、根本对立的关系。三、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三、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一)社会分层标准的经典理论(一)社会分层标准的经典理论在经典社会学家的研究中,关于社会分层标准的代表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阶级分析马

8、克思的阶级分析法法、韦伯的韦伯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理论理论和涂尔干的涂尔干的职业分层理论职业分层理论。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 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不仅决定社会成员经济收入的多寡,而且决定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基于生产资料的重要性,马克思将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视为最重要的社会分层标准,即阶级划分依据。在私有制社会,由于社会成员在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也即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不同,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在前工业社会,由于对土地资料的占有状况的不同,社会成员日益分化为拥有土地的阶级(即奴隶主、地主)和从事生产劳动的阶级(即奴隶、农奴和自耕农)两

9、大对立阶级;在工业社会,由于对资本占有状况的不同,社会成员日益分化为拥有资本的资产阶级和靠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阶级两大对立阶级。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一方面,马克思的阶级划分采用的是经济分层标准,即根据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这种经济资源占有状况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另一方面,马克思的阶级划分法采用的是一种定性分层标准,侧重于强调不同阶层之间质的差别,即社会成员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韦伯的韦伯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论论 韦伯主张从财富、声望和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社会成员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的社会分层。关于财富与社会分层,韦伯认为,阶级是指一批在经济状态和变化方面相同或相似的

10、人群,或者说是共同享有某种生活机会的人,而生活机会则是指社会成员在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经济收益的机会,即“市场购买力”或“钱袋的鼓瘪”,也即是财富的多寡。韦伯的韦伯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论论关于声望与社会分层,韦伯认为,声望是社会成员在社会身份评价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包括出身门第、仪表风度、知识教养、生活方式等。韦伯的韦伯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论论关于权力与社会分层,韦伯指出,所谓权力,是个体为实现自身意愿,无视他人意愿而支配他人的能力。权力分层反映了政治领域的不平等。在任何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中,都存在着权力的不平等。韦伯的韦伯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论论韦伯关于社会分层标准的三位一体理论具有如下

11、特征:一是分层标准的多元化;一是分层标准的多元化;二是分层标准的定量化;二是分层标准的定量化;三是分层标准的主客观一体化。三是分层标准的主客观一体化。涂尔干的职业分层标准涂尔干的职业分层标准 涂尔干将社会分工理解为职业分化。社会成员拥有何种职业也就决定了其所能获取社会资源的多寡。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地位可以视为社会分层的重要标准。在涂尔干的职业分层思想基础上,戴维斯和穆尔提出了职业等级分层标准,布劳和邓肯提出了职业声望分层标准。(二)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二)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一是经济分层标准经济分层标准,即以农村社会成员对经济资源的占有状况为依据进行分层。二是政治分层标准政治分层标准,

12、即以社会成员对权力和特权的占有状况或政治身份属性为依据进行分层。三是声望分层标准声望分层标准,即以社会成员在社会身份评价体系中的位置为依据进行分层。如,在崇尚“农为本、工为中、商为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农村社会,形成了士、农、工、商四个社会高低有序的声望等级。四是种姓分层标准种姓分层标准,即以社会成员的种族、宗族身份为依据进行分层。五是职业分层标准职业分层标准,即以社会成员的职业地位或职业声望的高低为依据进行分层。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 一、中国古代农村的社会分层一、中国古代农村的社会分层人分三六九等!人分三六九等!原始社会末

13、期原始社会末期中国早期的社会分层主要是以氏族成员的个人秉赋与能力为主要依据的功能主导型分层。夏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私有制社会和农业社会,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亦随之复杂化。从经济分层标准经济分层标准来看,因对土地和劳动力的占有状况不同,农村社会成员分化为贵族、自由民贵族、自由民和奴隶奴隶三大阶级;从政治分层的标准政治分层的标准来看,因政治与社会地位不同,社会成员分化为君王、贵族(包括卿、大夫、士君王、贵族(包括卿、大夫、士三等)、平民三等)、平民和奴隶奴隶。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结构亦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从阶层构成阶层构成来看,工商业者的地位有所上升,

14、官僚地主、军功和事功地主开始崛起,庶民阶级大量成为编户齐民、佃农和雇农;从阶层关系阶层关系来看,在等级制度日趋完备的同时,等级地位的凝固性程度下降,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的开放性程度有所提高,下层人士可以通过努力,下学上达,跻身官僚阶层,商人、农夫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爵位、改变地位。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前期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前期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前期,农村社会分层较之先秦时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首先,在阶层构成方面,农村阶层结构更加复杂。首先,在阶层构成方面,农村阶层结构更加复杂。依据经济分层经济分层标准,农村社会成员因对土地和劳动力占有状况的不同分化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其中地主阶级细

15、分为大地主和中小地主两大阶层,农民阶级内部细分为自耕农、佃农和雇农等三大阶层;依据政治分层政治分层标准,农村社会成员因权力和特权占有状况不同分化为皇室、贵族官僚、绅衿(含弟子员、士族中非出仕人员、科举制下的有功名者)、平民、半贱民和贱民奴婢六大等级;依据声望分层声望分层标准,农村社会成员因职业声望的高低分化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其中,“士”属于特权阶层,“农”属于平民阶层,“工”、“商”业者中如乐人、剃头匠、手工业者、商人多被列入贱民或半贱民阶层。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前期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朝前期其次,在社会分层机制方面,农村社会成员各种分层地其次,在社会分层机制方面,农村社会成员各种分

16、层地位密切相关,阶层地位凝固性强。位密切相关,阶层地位凝固性强。第三,在阶层关系方面,阶层界限分明,等级结构严密,第三,在阶层关系方面,阶层界限分明,等级结构严密,阶层矛盾突出。阶层矛盾突出。第四,在阶层意识方面,农民普遍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第四,在阶层意识方面,农民普遍具有强烈的等级观念。二、中国近代农村的社会分层二、中国近代农村的社会分层近代中国农村社会分层结构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第一,在阶层构成方面,地主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第一,在阶层构成方面,地主阶级的内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农民阶级分化加剧。生显著变化,农民阶级分化加剧。地主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军阀官僚地主的出现;二是

17、工商地主的出现。农民阶级内部的分化也进一步加剧:一是一些农户发家致富,成为农村中的富裕阶层或上升一是一些农户发家致富,成为农村中的富裕阶层或上升为地主;为地主;二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广大农民无以二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广大农民无以为生,被迫背井离乡,沦为游民;为生,被迫背井离乡,沦为游民;三是由于新兴地主的大批出现,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兼并,三是由于新兴地主的大批出现,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兼并,导致自耕农和半自耕农迅速减少,佃农、雇农等无地农导致自耕农和半自耕农迅速减少,佃农、雇农等无地农民迅速增多。民迅速增多。第二,在社会分层机制方面,政治权力在农村社会分层第二,在社会分层

18、机制方面,政治权力在农村社会分层中的作用更加强大,社会声望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大大减中的作用更加强大,社会声望对社会分层的影响大大减弱,阶层地位的稳定性减弱。弱,阶层地位的稳定性减弱。第三,在阶层关系方面,阶层对立日益突出,阶层冲突第三,在阶层关系方面,阶层对立日益突出,阶层冲突频繁。频繁。第四,在阶层意识方面,农民等级观念淡化、平等观念第四,在阶层意识方面,农民等级观念淡化、平等观念增强。增强。第三节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分层第三节当代中国的农村社会分层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阶层结构变迁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阶层结构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历史性变迁。这一变迁大致可

19、以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土地改革农村土地改革时期时期(19491958年)、集体化时期(年)、集体化时期(19581978年)年)和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年以来)。土地改革时期的农村社会分层土地改革时期的农村社会分层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给土地改革提供依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使用经济与政治双重分层标准,将当时中国农村的主要阶级成分划分为十三种。(1 1)地主,含恶霸、军阀、官僚、)地主,含恶霸、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破产地主和管公堂;土豪、劣绅、破产地主和管公堂;(2 2)资本家,含手工业资本家和商)资本家,含手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业资本家;(3 3)开

20、明绅士;)开明绅士;(4 4)富农;)富农;(5 5)中农;)中农;(6 6)知识分子;)知识分子;(7 7)自由职业者;)自由职业者;(8 8)宗教职业者;)宗教职业者;(9 9)小手工商者;)小手工商者;(1010)小商小贩;)小商小贩;(1111)贫农;)贫农;(1212)工人、手工工人;)工人、手工工人;(1313)贫民、游民。)贫民、游民。为防止农村阶层分化,中共中央开始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试图通过互助社、初级社、高级社的形式把个体农民逐渐引向集体化道路。1958年,中国农村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至此,农村社会的各阶层都成了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中国社会只剩下两个阶级和一个阶层,即工

21、人阶级、农民阶级与知识分子阶层。集体化时期的农村社会分层集体化时期,在身份制分层模式下,中国农村的社会阶层结构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一是经济上的经济上的“去阶层化去阶层化”。当时中国农民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在经济上没有分化的阶层,即普遍贫困的公社社员阶层。二是政治身份凝固化政治身份凝固化。在唯成分论背景下,农村社会成员的政治身份被凝固化,直到1979年中共中央作出给地主和富农“摘帽”的决定之前,这种状态基本未发生改变。集体化时期的农村社会分层三是户籍身份与编制身份等级化户籍身份与编制身份等级化。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中国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这种制度将全体社会成员划分为非农人口与农业人口两大类,它与

22、一系列相关制度或次级制度发生作用,使得二者在社会地位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别。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分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成员的政治分层意识日益淡化;随着中共中央关于给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决定的实施,中国农村社会具有浓厚血统论成分的阶级身份分层体系逐渐趋于瓦解。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的推行和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从农业产业中分化出来而转向城市与非农产业;原来具有相同农民身份的农村居民逐渐分化为具有明显阶层特征的不同群体。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分层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会阶

23、层构成,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其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是运用职业分层标准来描述农村社会成员的分化状况。一是运用职业分层标准来描述农村社会成员的分化状况。许多学者运用职业标准来分析农村的阶层分化,尽管不同学者的分层结果不尽相同,但把农民划分为以下七大阶层是大多数学者所涉及到的:(1)农业生产经营者阶层农业生产经营者阶层,其特点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社会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与原料等初级产品;(2)亦工亦农阶层亦工亦农阶层,其特点是劳动方式具有兼业性,既做工,又承包责任田,农忙务农,农闲务工;(3)农村知识分子阶层农村知识分子阶层,包括文教、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从业人员,其特点是懂得某一方面的技

24、术或有一技之长,以脑力劳动为主;(4)农村基层干部阶层农村基层干部阶层,由脱产、半脱产的农民担任,其特点是既承担基层管理工作,又不完全脱离生产;(5)乡镇集体企业劳动者阶层乡镇集体企业劳动者阶层,其特点是离土不离乡,土地由家庭其他成员经营或转包给其他农业生产者经营,专门从事乡镇企业生产;(6)乡镇集体企业管理者阶层乡镇集体企业管理者阶层,多由农村基层干部和能人担任,其特点是有一定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政策观念和变通能力;(7)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主要从事工、商、运、建、服务等行业,其特点是独立或合伙出资金、劳务、技术、设备,从事非农生产与经营。二是以经济收入为标准来划分

25、农村社会阶层。二是以经济收入为标准来划分农村社会阶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强调职业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社会群体的地位差别,但忽略了贫富差别与收入差别。在贫富分化的推动下,中国农村居民正在分化为三个基本的社会阶层:(1)新富阶层新富阶层,由人均收入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3倍以上的家庭所组成。(2)中等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由人均纯收入介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2左右以上、3倍以下的农村家庭构成。(3)贫困者阶层贫困者阶层,由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下的家庭和孤、老、寡户组成。三是以职业类型、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三是以职业类型、使用生产资料的方式和对所使用生产资料的权力为标

26、准对农民进行分层。用生产资料的权力为标准对农民进行分层。根据这一标准,改革以后的中国农民被划分为以下八大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他们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劳动,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是中国大部分农村的主体劳动者。其内部从高至低又分为四层,即:农业专业户或承包大户、比较富裕的农业劳动者、温饱型农业劳动者和贫困农户。农民工阶层农民工阶层这一阶层大体可分为两类: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农民工具有社会身份的双重性(表现为职业身份的自致性与户籍身份的先赋性并存)、社会地位的双重性(表现为在农村的优越地位和在城市的弱势地位并存)和社会生活的双重性(表现为既习惯乡村生活方式又熟

27、悉都市生活方式)等特征。雇工阶层雇工阶层 这是现阶段农村的工人阶级,他们受雇于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他们在农村拥有足以谋生的承包土地和生产资料。他们愿意受雇于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主要是因为做雇工的收入比种田高。农民知识分子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由在农村从事教育、科技、医药、文化、艺术等智力型职业的知识分子组成主要有两类:一类有非农户口,属于国家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干部或职工,其政治、生活待遇同城镇干部、职工一样;另一类是农业户口,其身份是农民,如民办教师、乡村医生、农技员和乡文化馆的文艺工作者,其生活待遇比前者一类要低。个体劳动者与个体工商户阶层个体劳动者与个体工商户阶层 由农村里拥有某项

28、专门技术或经营能力,自有生产资料或资金,从事某项专业劳动或经营小型的工、商、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和经营者组成,多是农村的能工巧匠。私营企业主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由生产资料私有、自主经营、以营利为目标且雇工在8人以上的企业主组成。这些人有很强的商品经济经营意识,有冒险创业精神,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经济上成功以后,为巩固已取得的经济地位并获得进一步发展,私营企业主开始谋求政治上的发展,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已当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还竞选成为当地的基层干部。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由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理、厂长以及主要科室领导和供销人员组成。他们有集体企业的经营权、决策权,是乡镇企业的实际控制

29、人和管理人。乡镇企业管理者有两类:一类是乡镇行政委任的管理者,直接接受乡村干部的领导和指挥,其地位与国有企业领导相似,工资水平只略高于本企业职工;另一类是乡镇企业的租赁承包者,他们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权和灵活性,所担负的责任和风险较大,收入也较高,在当地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农村管理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 乡村两级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组织者、管理者。农村干部有四类:第一类是国家编制的脱产干部,第二类是半脱产干部,第三类是享受常年固定补贴的干部,第四类是村里享受误工补贴的干部。二、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二、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二、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

30、特点二、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首先,职业分化与身份转变不同步,导致农民阶层分化的不完全。其次,农民职业分化不平衡,农村社会阶层结构不尽合理。再次,阶层差距过大,导致农村社会利益失衡。又次,农民阶层意识逐渐增强,但阶层认同趋于底层化。三、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三、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趋势随随着着城城乡乡一一体体化化进进程程的的推推进进,中中国国农农村村社社会会阶阶层层分分化化的的总总体体趋趋势势是是:农农村村人人口口不不断断向向城城市市转转移移,农农村村社社会会阶阶层层趋趋于于简简单单化化,农农业业劳劳动动者者将将成成为为农农村村社

31、社会会的的最最主主要要阶阶层层,它它在在中中国国社社会会各各阶阶层层中中的的比比重重将将大大大大降降低低;农农民民将将成成为为一一个个职职业业身身份份,而而不不再再具具有有政政治和经济上的分层意义治和经济上的分层意义。中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将沿着如下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农民群体由非稳态分化向稳态分化转变。一是农民群体由非稳态分化向稳态分化转变。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与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制度化障碍会逐渐消除,非农职业农民市民化的后顾之忧亦会减少。二是农村社会分层由身份制分层向非身份制分层二是农村社会分层由身份制分层向非身份制分层转变。转变。随着相关制度的改革、松动或软化,户籍身份对农民阶层地位的影响正在弱化。三是农村阶层分化由分化型分化向整合型分化转三是农村阶层分化由分化型分化向整合型分化转变。变。随着税收制度与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农业劳动者与非农职业阶层之间的经济差距将会缩小,“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球型阶层结构形态将日渐形成,农村阶层分化将最终从分化型分化转向整合型分化,即伴随着整合与协调的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