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儒道互补优秀PPT.ppt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856293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2儒道互补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02儒道互补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2儒道互补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儒道互补优秀PPT.ppt(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也称为儒教儒教或或儒学儒学,由由孔子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仁为核心的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远的影响。圣人圣人孔子孔子亚圣亚圣孟子孟子荀子荀子 道家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代表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有人物有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2、慎到、杨朱等。道、慎到、杨朱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生了较大的影响。老子老子庄子庄子 “儒道互补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内涵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一个是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一个是天天人合一人合一,一个是,一个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还有一,还有一个是个是儒道互补

3、儒道互补。这三个词语各自从。这三个词语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内涵和特质。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天下篇。但这并不阻碍用但这并不阻碍用“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来阐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起先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起先用用“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来阐释儒学。“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

4、分天人之分”说相对立。说相对立。“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样。二是天人相应,思:一是天人一样。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汉儒董仲舒提出:或天人相通。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二千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气。儒家的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气。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才智构成一种周延的精神和道家的才智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共享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共享着共

5、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特征。儒道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儒道互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结构的概括,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后和结构的概括,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后来都衰落和断绝了,只有儒家和道家的来都衰落和断绝了,只有儒家和道家的学说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学说得以广泛流传和发展,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和主体结构。儒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和主体结构。儒道两家学说在历史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道两家学说在历史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互补的文化机制,儒道互补犹如阴与阳、互补的文化机制,儒道互补犹如阴与阳、正与负的互动和互补一样,相生相融,正与负的互动和互补一样,相

6、生相融,相辅相成,奇异无穷,经久不衰。相辅相成,奇异无穷,经久不衰。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春秋时期,西周限制力日期,西周限制力日渐减减弱,弱,诸侯侯国国群雄群雄并并起,起,战乱乱纷争争,礼礼崩崩乐坏。坏。见于史于史书的的诸侯侯国国128128个个,3636名君主被弑名君主被弑杀,480480多起多起战事,事,450450余次余次诸侯侯会会盟。盟。诸侯侯国内国内部的冲突凸部的冲突凸显出出来来,不少不少诸侯侯国国的的国国政被政被国内国内公族、卿大夫公族、卿大夫驾驭,公族、卿大夫和公族、卿大夫和国国君之君之间冲突尖冲突尖锐,甚至出,甚至出现了了国国君被逼出逃、臣子弑君君被

7、逼出逃、臣子弑君篡国国的事情。到了的事情。到了战国国时期,周天子更是名存期,周天子更是名存实亡。几亡。几个个实力强力强大的大的诸侯侯国国都想通都想通过斗斗争吞并争吞并其他其他国国家,家,统一一天下,天下,它它们之之间爆爆发斗斗争争规模更大,模更大,杀人更多。人更多。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政治志向政治志向儒家:以儒家:以“仁仁”爱精神协调人际关系,爱精神协调人际关系,以以“礼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社 会稳定会稳定“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道家:道家:“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儒道思想比较儒

8、道思想比较 儒家儒家 道家道家 为人为人处世处世治国治国“仁仁”“义义”符合符合“礼礼”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复原自然本性复原自然本性见素抱朴见素抱朴抱柔抱柔居后不争居后不争“爱人爱人”“仁政仁政”“王道王道”“以民为本以民为本”绝圣弃智绝圣弃智绝人弃义绝人弃义绝巧弃利绝巧弃利“无为无为”而治而治儒道思想的异同儒道思想的异同异:异: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主动寻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求解决方法使人心向使人心向“仁仁”,以,以“礼礼”规范行为,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从而维护社会稳定。老子:看到社会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索其老子:看到社会

9、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索其缘由,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人性缘由,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人性的堕落正是由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决的堕落正是由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决方法是方法是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抱朴),回到原绝巧弃利),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抱朴),回到原始的社会(小国寡民始的社会(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复原社会的安定。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复原社会的安定。原原 因因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殊是人与孔子偏重于

10、对社会伦理问题,特殊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索,侧重讲人的关系问题的思索,侧重讲“人道人道”;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殊是人与自然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索,侧重讲的关系问题的思索,侧重讲“天道天道”。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儒家义利观儒家义利观孔子的义利观:孔子的义利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重义轻利重义轻利”孟子的

11、义利观:孟子的义利观:“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杀身成仁杀身成仁”老子:老子:“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弃圣弃利弃圣弃利庄子:庄子:故跖之徒问于跖曰: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盗亦有道乎?”跖曰: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入先,勇也;出

12、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有也。”弃圣无盗弃圣无盗道家义利观道家义利观义利之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义利之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回首始终萧

13、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回首始终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郑燮: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燮: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义利之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义利之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于于 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去留肝胆两昆仑。儒家思想适用于盛世及人生得意之时,儒家思想适用于盛世及人生得意之时,道家思想适用于乱世

14、及人生遭遇坎坷之时;道家思想适用于乱世及人生遭遇坎坷之时;儒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济世),儒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济世),道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自保);道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自保);儒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儒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道家关爱生命,关爱心灵;道家关爱生命,关爱心灵;儒家思想主动用世,激励人,儒家思想主动用世,激励人,道家思想超然通达,劝慰人。道家思想超然通达,劝慰人。道为体,道为体,儒为用。儒为用。儒家从正面看社会,道家从负面看社会。儒家从正面看社会,道家从负面看社会。儒家在朝看社会,道家在野看社会。儒家在朝看社会,道家在野看社会。儒重视继承,道重视批判

15、。儒重视继承,道重视批判。儒家从传统文化的主动面看现实生活的希望,儒家从传统文化的主动面看现实生活的希望,道家从现实生活的阴暗面看传统文化的失误。道家从现实生活的阴暗面看传统文化的失误。有儒无道则沉闷,有道无儒则偏激。有儒无道则沉闷,有道无儒则偏激。儒家疼惜的是旧文化,道家创建的是新文化。儒家疼惜的是旧文化,道家创建的是新文化。儒家在疼惜中有创新,道家在创新中有继承。儒家在疼惜中有创新,道家在创新中有继承。儒家(加法):主见人要加强自身修养,儒家(加法):主见人要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一种主动进取的历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一种主动进取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心;达则兼济天下。史使

16、命和社会责任心;达则兼济天下。道家(减法):强调的则是一种安静和谐道家(减法):强调的则是一种安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穷则独善其身。与超越世俗的观念。穷则独善其身。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大,却相互补充,儒、道两家的思想差别很大,却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文化主动入世与顺应自然的冲突统构成了中国文化主动入世与顺应自然的冲突统一。一。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用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学问分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学问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志向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志向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

17、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道家思想意进取,建功立业。同时,道家思想调整惊惶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明哲调整惊惶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明哲保身,超然通达,静观待时。保身,超然通达,静观待时。易中天总结出了孔子的一颗爱心、孟子易中天总结出了孔子的一颗爱心、孟子的一股正气、墨子的一腔热血、韩非子的一的一股正气、墨子的一腔热血、韩非子的一双冷眼、老子的生活辩证法、庄子的艺术人双冷眼、老子的生活辩证法、庄子的艺术人生观、荀子的科学进取心。生观、荀子的科学进取心。他供应了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他供应了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进取、智、读庄得慧、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进取、读墨得侠义的心。读墨得侠义的心。小结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商业计划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