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8561524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为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发展工作,2023年暑假,我对所在地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做了实地调查,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村下发了调查问卷。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

2、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格发展不健全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致使他们的心理发展会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从而引发种种心理病症,也容易养成孤僻、任性和自私自利的性格。这种情况下的少年儿童,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孤僻、任性、冒险、参与抢劫、打架斗殴、离校(家)出走、乃至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 (二)学习情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由于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的帮助,并且在这个年龄段本身就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学

3、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较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同时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学困生,对他们的教学态度不是很认真。而留守儿童自身对学习和生活也缺乏热情、进取心、自学性不强,有厌学情绪且成绩起伏性较大,成绩不够稳定,时常有拖拉作业、逃课等现象发生。 (三)越轨犯罪行为增多 中国社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大部分农村儿童的家长长期进城务工,使孩子们缺少家长的教育指导和有效管理,从而使孩子们在认识社会和判断对错时无法得到父母

4、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这些缺乏正确价值判断的留守儿童很容易接受一些社会中的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四)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农村中小学学生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多数由祖辈监护,或由其他亲友监护,由于这些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一般只是粗放型的,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更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则往往被忽视,这就使家庭监护的覆盖面不到位,同时和学校监护也无法协调起来,从而使留守儿童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隐患。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单纯的亲子分离,而且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失调。

5、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但由 于他们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加上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导致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对孩子关爱的缺失。另外由于受“读书无用论”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对送子女读书并不积极,一些学生甚至把读书当作一种约束和负担。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助长了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进而使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学习不求上进。 (二)学校教育的无奈 受经费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办法为远处的学

6、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的不完善。同时,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大多数农村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且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有些学校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辍学. (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

7、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国家在教育投资上明显倾向于城市教育,农村学校在师资水平、软硬件设施上都难以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留守儿童依然面对着比较艰难的教育环境,在很多地区,学校房屋失修、教学设施简陋、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受“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农村中优秀师资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此外,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读书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较大,即使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后,其家庭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加上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和学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直接导致了现在农村学生辍学率大

8、幅度提高,尤其是初中留守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四)乡村社会混乱 近年来,乡村治理秩序越来越由以往被主流所排斥的“混混”所控制,这种力量本身并不是黑社会,但却日益破坏乡村的正常秩序,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既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需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网,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媒体要理性对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当前,媒体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大多数停留在其种种不良的表现上,一提到留守儿童就会想到他们与其他儿童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劣势以及由此

9、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有很多孩子能够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的动力.专家在调查中也了解到,有部分孩子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立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学习自觉上进,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媒体不仅要宣传留守儿童的不良表现以引起社会的 关注,更要宣传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的种种动人事迹,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

10、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并做到家长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即使双方外出,也应该增加回家的频率,或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其次,父母要改变教育观念,尤其应改变“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应该明白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若子女未能通过上学丰富自己的知识,成年后将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还要有对子女进行全方位教育的意识,注重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最后,要强化监护人的角色意识。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履行其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的家庭氛围和教

11、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爱与严相结合,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因此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首先,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学校要记录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的教育档案。学校要及时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家庭情况变化,尤其应该明确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所在,针对他们所缺少的家庭教育对症下药。 再次,重视教育的理论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

12、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向他们解释生活的道理,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共同对儿童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最后,在农村家庭功能不健全、家长教育素养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对家长和监护人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提高监护能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四)加强社会的综合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

13、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首先要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倾斜,使农村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国家和政府应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村中小学,切实落实支农政策,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其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新农村 建设要建一种经济成本相对较低,生活质量却相对较高的乡土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农

14、村能否长期稳定,城乡能否良性互动,中国现代化转型能否顺利完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能否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关键. 最后,要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孩子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学校,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农村地区教育功能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当前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