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词术语解释.doc

上传人:景云 文档编号:780998 上传时间:2019-07-0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名词术语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药名词术语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名词术语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名词术语解释.doc(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药名词术语解释二画十八反是指药性相反,不宜配伍同用,合用会引起不良反应或使毒性增加者。如半 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与乌头相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与甘草相反;人参、 沙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与藜芦相反。其十八之数出自韩保升蜀本草之言,谓 神农本草经中相反者十八。现所流传的歌诀,皆非十八之数。 十九畏是指药性相畏、恶,其义与“相反” 、 “相恶”相似,不能配伍同用者,属配 伍禁忌范畴,与药物“七情”中的“相畏”含义不同。如硫磺与朴硝相畏;水银与砒霜相 畏;狼毒与密陀僧相畏,巴豆与牵牛相畏;丁香与郁金相畏;牙硝与三棱相畏;川乌、草 乌与犀角相畏;人参与五灵脂相畏;肉桂与赤石脂相畏。

2、十剂即宣、通、补、泄,轻 、重、滑、涩、燥、湿十剂。为以中药功效特性分类的 一种方法。首创于北齐徐之才,亦有人认为是唐代的陈藏器提出的。后世作为方剂的分类 法。具体各剂详见本条。 丁香本品又名丁子香。以形,气而得名。 “以其似丁子” (齐民要术 ) 、 “其自出枝 蕊上如钉” (开宝新详定本草 ) ,而且其气甚芳香,故名。本品之花蕾即公丁香,果实即 母丁香(鸡舌草) 。入药多用公丁香。 人参原名“入?” 。本品以生长时间较长及其形状而得名。 (?)既侵字,浸渐之意。 后世因?字笔画繁多,遂以参字代之。 “人?年深,侵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故谓之人参。 ” (本草纲目 ) 。 刀圭古代量取药末的器

3、具名。形状如刀圭的圭角,一端尖形,中部略凹陷。一刀圭 约等于一方寸匕的十分之一。三画 三七本品又名山漆,人参三七。以形、用而得名。因“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 盖恐不然。或云本品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 ” (本草纲目 ) 。 又因其苗似人参,故又名人参三七,简称参三七。 三品为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分类法。无毒,可以多服久服,不会损害人体的列 上之品;无毒或毒性不大,而可治病补虚的列为中品;有毒和性较峻烈而不能长期服用, 专于祛邪治病的,列为下品。 三棱又名荆三棱。本品以叶之形状和产地而得名。 “三棱,叶有三棱也,生荆楚地, 故名荆三棱以著其地。 ” (图经本草 ) 。 下三

4、虫见杀三虫条。 下水气“水气” ,指水湿之邪。能使水湿下行由小便排出,以达到消除水肿的药物, 其作用称之为下水气,药如浮萍等。 本经谓浮萍“下水气” 。 下气即降气,见该条。 下气消痰见降气化痰条。 下乳即通乳,见该条。 下乳汁见通乳条。 下食与消食同义。饮食不消,食积气滞,脘腹胀满,饮食不下。食消气行,则饮食 自下。药如青皮, 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 ” 下瘀血破血逐瘀,使瘀血从下排出,用治腹痛或有癥块,及血瘀月经不通证。药如大黄,桃仁等。 大补元气大力补助元气之义。大补元气药有较强的扶正作用,治疗元气虚弱病证。 对气虚欲脱者,可起“补气固脱”之功,药如人参。 大青叶本品以色而得名。 “

5、其茎叶皆深青,故名。 ” (本草纲目 ) 。 大黄本品以色而得名。因其性“骏快” (本草经集注 ) ,能“推陈致新,如?定祸 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 ” (李杲) 。其质佳者切面之纹如锦,故千金称之为 “锦纹大黄” 。现常称为锦纹军。又因四川为其产地之一,故又名川军。 大戟本品以其性劣而得名。 “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 ” (本草纲目 ) 山药原名“薯蓣” 。 “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 尽失当日本名。 ” (本草衍义 ) 。 山楂“楂”原作“?” 。以生长环境极其味而得名。因“此物生长于山原茅林中” , “味似?子” (本草纲目 )故名山楂(按:?子

6、味蔷薇科植物木桃的果实。 ) 山慈菇本品以生长环境及象形而得名。因其“生山中湿地,根如慈菇。 ” 本草拾遗 “根状如水慈菇, 。 。 。故有诸名。 ” (本草纲目 ) 川芎本品原名芎?,以功效及主治证的部位而得名。 “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 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之名” 。 “出蜀中者,为川芎。 ” (本草纲目 ) 川楝子本品原名楝实,又名金铃子。 “楝实以蜀川者为佳” (图经本草 ) ,故名川 楝子。又因“其子如小铃,熟则金黄,名金铃,形象也。 ” (本草纲目 )故又名金铃子。 马齿苋本品以形,性而得名。因“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似苋,故名。 ” (本草 纲目 ) 。 马兜铃本品

7、以果形而得名。 “蔓生附木而上,叶脱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故得名 也。 ” (本草衍义 ) 。四画 开心孔开通心窍之义。见开窍条。 开心益智开通心窍,增进智慧之义。具有开心益智的药物多为开窍安神,交通心肾 或补益心气之品,适用于痰涎沃心,昏愦神呆,或正虚神衰,健忘等证。药如远志,人参。 本经曰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 。 。 。开心益智。 ”远志:“除邪气,利九窍。益智 慧。 ” 开郁化食开郁结,化食滞之义。开郁化食之药多为辛香温燥之品,适用于气滞湿郁, 饮食不化之证。药如砂仁等。 开郁醒脾能开导郁结,苏醒脾运的药物作用,谓之开郁醒脾。适用于思虑伤脾,气 机郁结所致的胸脘痞闷不舒等症。药如

8、佛手,甘松等。 开宣肺气见宣肺, 。 开窍开窍闭,苏神志之义。开窍药辛温芳香,性走窜,能使窍闭神昏者恢复常态。 适用于热病,中风等出现神志昏迷,口噤不语的窍闭证。药如麝香,冰片,石菖蒲等。 开窍宁神开通心窍,安定神志。用语痰浊,湿浊蒙闭清窍,神志昏乱及癫狂,痴呆 等证。药如石菖蒲等。 开窍辟秽开通心窍,化浊辟秽之义。具有芳香开窍,化浊辟秽作用的药物,适用于 痰浊蒙蔽心窍,神志昏迷的闭证。药如苏合香。 开窍醒神能开通心窍,苏醒神志的药物作用,谓之开窍醒神。开窍醒神药气味辛香, 性善通窜,适用于神志昏迷,口噤不语的闭证。药如冰片,麝香等。 开膈即宽胸利膈之义。适用与水湿痰浊阻塞胸膈,使气机不畅,出

9、现胸胀满,心下 坚痞等症。药如枳实,厚朴等。王不留行本品又名留行子,以其性而得名。 “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而不能留其 行,故名。 ” (本草纲目 ) 。 天门冬本品以其生长性状及功效而得名。 “草之茂者为?,俗作门。此草蔓茂,而功 同麦门冬,故曰天门冬。 ” (本草纲目 ) 天花粉本品以古时常捣烂滤汁淀粉用而得名。 “其根做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 ” (本草纲目 ) 天南星本品以形得名。 “南星因 根圆白,形如老人星状,故名南星。 ” (本草纲目 )天然药物即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非人工提取或化学合成的药物。 木瓜本品以形,味而得名。因“木实如小瓜,酢而可食。则木瓜之名,

10、取此义也” (郭璞) 。或云:“木瓜味酸,得木之正气故名。亦通” (本草纲目 ) 。 (按:酢,同醋。 言其味酸也。 ) 木通本品古称“通草” ,因其“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 ” (本草纲目 ) 不老延年延缓衰老,健身益寿之义。在神农本草经内,尤其实在该书得上,中 品药内,有许多 药的功效,都提到“不老延年” , “久服不老”或“不老神仙”等。这一方 面是对某些药的溢美之词,也给某些药物披上了一些神秘色彩;另一方面也指出某些药物 确有补益身体的作用,有的还能延缓衰老。药如鹿茸,干地黄,紫灵芝等。 五加皮本品以叶形而得名。因“此药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 ” (本草纲目

11、 ) 。 其根皮入药,故称五加皮。 五灵脂本品为复齿鼯鼠之粪便,以形而得名。因其“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灵气也。 ” (本草纲目 ) 车前子本品以生长环境而得名。因“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名车前。 。 。 。之名。 ” (本草纲目 )药用种子,故名车前子。 止血制止出血之义。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 各详本条。 止血安胎安胎作用之一。止血而安胎,适用于胎漏下血者。药如苎麻根,阿胶。 止血散瘀止血药中兼有散瘀作用者,谓之止血散瘀。适用于瘀血阻滞经脉,血不循 经的出血症候。药如参三七。 止呕能制止呕吐的药物作用,谓之止呕。具体作用有温中止呕,清胃止呕,降逆止 呕等不同

12、,各详本条。 止带制止赤白带之义。收涩止带者,味多酸,涩,适用于脾肾虚之带下。药如金樱 子,芡实,龙骨等。清湿热止带者,味多苦寒,适用于湿热带下。药如椿皮,黄柏等。 止咳即制止咳嗽,有宣肺止咳,温肺止咳,润肺止咳,敛肺止咳,化痰止咳,止咳 平喘等,详见各条。 止咳平喘止咳嗽,平喘息之义。止咳平喘药有止咳,下气,平喘和不同程度的化痰 作用。适用于咳嗽,喘息等证。药如杏仁,苏子,百部,款冬花,紫箢等。 止痛能制止疼痛的药物作用,谓之止痛。具体作用有祛风止痛,祛寒止痛,行气止 痛,活血止痛,通络止痛,缓急止痛等不同,各详本条。 止痛镇痉制止疼痛,镇熄痉搐,以用于剧烈的疼痛,或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

13、, 角弓反张等症。药如全虫,蜈蚣等。 止痹痛能制止因风湿之邪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酸麻痹疼痛的药物作用,谓之止痹痛。 药如威灵仙,独活等。 水飞药材炮制方法之一。是将药物先碾成末,放入乳体内,加水研磨,再倾出上浮混悬液,然后再将下沉的粗粉继续研磨,如此反复操作,至无声为度,再予静置。待药物 完全沉淀后,倾出清水,将下面的沉淀物晒干既成。 贝母本品以其形而得名。因其“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 (本草经集注 ) 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为主要产地,以原生药为主要特点的,用以治 病的药物。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能,功效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因中药来源于矿 物,动物,植物,其中以草类药为

14、多数,所以古代称之为“本草” 。 以毒攻毒以有毒的药物治疗痈肿疮毒等邪毒证之义。攻毒药以外用为主,适用于麻 风,痈肿疮毒等。药如斑蝥,露蜂房,大风子,砒石,升药等。 牛黄本品因出自牛胆并以形,色而得名。 “今人多就(牛)胆中得之。一子大如鸡子 黄,相重叠。药中之贵,莫复过此(本草经集注 ) 。然人多伪之,试法但揩摩手甲上, 甲黄者为真。 ” (图经本草 )本品别名“丑宝。 ”因“牛属丑” ,故隐其名(本草纲目 ) 。牛膝本品以形而得名。因“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 ” (本草经集注 ) 升阳见升提中气条。 升举中气见升提中气条。 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为药性理论之一。升是上升,升提;浮

15、是发散上行; 降是下降,降逆;沉是泄利,收敛,下行。升浮药上行而向外,有升阳,发表散邪的作用, 如麻黄,升麻,柴胡等。沉降药下行而向内,有泻下,清热泻火,利尿,重镇安神,降逆, 收敛的作用,如大黄,芒硝,代赭石,牛膝等。凡辛,甘温热的药,药质轻如花,叶类药, 大多为升浮药;凡咸,酸,苦而寒凉的药,药质重如矿物,介类及根,果实类药,大多为 沉降药。 升麻本品以形,性而得名。 “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 ” (本草纲目 ) 升提中气药性上升,能使下陷的中气得以上升谓之升提中气。亦称“升举中气”或 “升阳” 。升提中气药适用于中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及内脏下垂等病证。药如柴胡,升 麻,黄芪等。 气

16、味即四气五味,简称气味,亦称性味,为中药性能理论的主要内容。详见“四气” 于“五味”条。 长肌肉长肌肉,即生长人体肌肉之义。能生长肌肉的药物,性味大多甘平,具有健 脾益气血作用。脾主肌肉,脾胃健则气血充盈,五脏得补,肌肉丰满健壮,故有长肌肉之 功。药如甘草,薯蓣,胡麻,干地黄等。 化老痰消除老痰证。老痰多由火邪熏于上焦,肺气壅滞,津液凝而成痰,积久胶固。 症见痰结成粘块,凝滞咽间,则稠粘难咯,咽之不下。药如青礞石等。 化毒即解毒之意。这里得毒石指热毒,蛇虫毒等。 化斑化除斑疹之义。化斑药性味多为甘寒或苦寒,功能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 温病邪入血分,皮肤出现斑疹者。药如犀角,紫草,玄参,生地,

17、大青叶等。 化湿化中焦湿浊之义。湿性粘滞,阻滞气机。化湿药辛温芳香,能辛散行气,化中 焦湿浊,醒脾和胃,适用于湿阻中焦,见脘腹胀满,恶心食减,肢体困倦,舌苔厚腻者, 以及湿温,暑湿等证。药如藿香,苍术,白豆蔻等。 化湿和胃化除湿浊,调和脾胃之义,亦称和中化湿。化湿和胃药气味芳香辛温而燥, 善化脾胃湿浊。适用于湿阻中焦,脾胃失和而见脘腹痞满,恶心呕吐,食少便溏,舌苔白 腻者。药如藿香,砂仁等。 化痰消除痰浊之义。化痰药具有燥湿化痰,清热化痰,祛风痰,化痰软坚,坠痰等 不同作用,各详本条。化痰开窍化除痰浊,以开通心窍,回苏神志,谓之化痰开窍。化痰开窍药性味多属 寒凉,适用于热病痰热蒙闭心窍而致窍闭

18、神昏,痰涎壅盛之症。药如牛黄,竹沥等。 化痰止咳消除痰涎,制止咳嗽。用于痰阻于肺咳嗽,气喘等证。药如紫苑,款冬花 等。 化痰软坚化痰浊而散坚结之义,为软坚散结作用的一个方面。详各条。 化痰除痞即化除痰浊,消除痞满之义。化痰除痞药多辛温或苦寒,适用于因痰浊停 滞所致得气机不畅,胸脘痞闷之症。药如半夏,枳实等。 化瘀止血止血药兼有化瘀作用者谓之化痰止血。化瘀止血药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 对于瘀滞而出血不止者尤为适宜。药如三七,茜草,蒲黄等。 化腐排脓消除机体腐烂组织,促进疮疡脓液排出,谓之化腐排脓。适用于疮疡溃烂, 脓液排出不畅之症。药如砒石,升药等。 介类潜阳介类药具有平肝潜阳作用者,详见平肝潜

19、阳条。 月季花本品以花期而得名。 “叶子于蔷薇,而花深红,千叶厚瓣,逐月开。 ” (本草 纲目 ) 。 乌药本品以色得名。 “乌药生岭南-根色黑褐。 ” (本草拾遗 , 本草纲目亦 谓“乌以色名。 ” 丹参本品以色而得名。因“其根皮丹而肉紫。 ” (本草纲目 ) 文火是指煎药时火力之小而缓者。煎煮药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不同而选用不同的火 力(亦称火候) ,如补虚药就宜用文火煎煮,使药汁浓厚,药力充足。 方寸匕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名.其形状如刀匕,大小为古代一寸正方,故名.一方寸匕等 于 2.74 毫升,盛金石药末,约为 2 克多,草木药末为 1 克左右. 巴豆本品以产地及形而得名.因此物”生巴郡(

20、今四川重庆)川谷.”(),”而形如菽豆, 故以名之.”(). 引火下行引上炎之火下行,而消退火热之证谓之引火下行.这一功效,用于肝阳上亢的头 疼眩晕;胃火上炎的牙龈肿痛;血热妄行的吐?.由于火降而使血不上溢,故亦称”引血下行”.药 如牛膝. 引火归原使肾阳亏虚而上浮的虚火下归于肾,称引火归原.具有引火归原作用的药物,性 味辛热,能温补肾火,适用于面热,头晕,咽痛,腰酸脚冷的“火不归原”证.药如肉桂,附子. 引血下行引火下行作用的一个方面.详该条. 引经报使指某些药物能引其它药物到达病变部位的作用,好象向导一样,所以叫作引 经报使.其中一是引向经脉,如太阳经病用羌活为引,阳明经病用升麻,白芷为引

21、;少阳经病用柴 胡为引;厥阴经病用吴茱萸为引.而是引向该疾病所在,如咽喉及上部肺脏疾病用桔梗载药上 浮以达病所;下焦及下肢病用牛膝引药下行以达到病所. 双润药材炮制方法之一。即将药材经两次软化处理使之软润之义。双润的方法是将 已湿润一个时间的药材取出,放在太阳晒一下,使水分蒸发一部分,另一部分水分则渗透 到内部组织中去,然后再进行湿润,直至润透为度。此法多用于水分不易渗透到内部去的 药材。如双润泽泻。五画 玉竹原名“葳蕤” 。本品以其形态而得名。因“其叶光莹而象竹,其根多节,故有- -玉竹-诸名。 ” (本草纲目 ) 甘补指甘味药有补益的作用。如人参,黄芪补气;熟地,当归补血;沙参,麦冬补 阴

22、;鹿茸,肉苁蓉补阳,皆为甘味药。 甘松本品原名“甘松香” 。因具芳香之气, “产于川西松州,其味甘,故名。 ” (本 草纲目 )后简称为“甘松” 。甘草本品以味甘而得名。又名“国老” 。因甘味能缓能和, “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 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 (药性论 ) 。 甘润指甘味药质润有润燥的作用。如蜂蜜,饴糖等。 甘缓指甘味药有缓急的作用。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说明缓急药和拘急疼痛,调和中焦的作用。如甘草,饴糖等。 去三虫见杀三虫条。 去头目风去除头目之风邪,治疗因感风邪而致头目疼痛,昏眩,经久不愈,时作时

23、止。药如防风,菊花,白芷等。 去伏尸治疗“伏尸”病之义。伏尸,亦称“鬼疰” , “劳?”等,似为肺结核病。治 宜清肺降火、化痰、止咳、平喘。药如天门冬、沙参、白及等。如本经谓天门冬: “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 ” 去面?去除面部黑色斑点之义。面?多因肾虚或气血不足所致,治宜补阳益阴。药 如菟丝子、玉竹等。通常多用外治面?如以菟丝子捣汁敷面。 本经曰:“汁去面?。 ” 去恶气见辟恶,辟秽条。 去恶肉见浊疮去腐条。 去积见消积条。 去脏腑沉寒痼冷沉,深沉;痼,经久难治的病。去脏腑沉寒痼冷,意为去除因脏腑 阳气不足,阴寒之气日深以致久治不愈的阴寒之证。去沉寒痼冷的药,皆辛热之品,能振 奋阳气而去阴

24、寒。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去腐除去疮口上腐烂坏死肌肉之义。药如升药,砒石等。去腐药皆有毒性,具有腐 蚀作用。 石韦本品以形而得名。 “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韦。 ” (本草经集注 ) (按: (本草纲目 )曰:“柔皮曰韦。 ” ) 石膏本品别名“寒水石” 。以质,能及药性而得名。 “火煅细研醋调,封丹灶,其固 密甚于脂膏。此盖兼质与能而得名。 ” (本草衍义补遗 ) “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 与凝水石同名异物。 ” (本草纲目 ) 龙眼肉本品以形而得名。因其有一枚黑色而光泽的种仁形似眼球,故曰“龙眼,龙 目,象形也。 ” (本草纲目 ) 。入药用其肉质的假种皮,因而处方上多写“龙眼

25、肉” 。 本草为中药学的古称,本草即本源于草之义。五代韩保升谓:“按药有玉石,草木, 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 ”故本草多是我国历史上记载中药的著作所通 用的名称,如神农本草经 , 本草纲目等。 平抑肝阳甘味刚脏,需阴血以濡养,肝阳才不致上亢。能抑制肝阳上亢的药物作用, 谓之平抑肝阳。适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药如白芍,石决明。 平肝定惊平肝药兼有定惊作用者,谓之平肝定惊。适用于热盛动风所致的惊痫,痉 厥等证。药如玳瑁。 平肝熄风能平熄肝风内动的药物作用,谓之平肝熄风。适用于肝阳上亢而引动肝风 的头晕目眩,惊痫抽搐等症。药如羚羊角。 平肝潜阳平定,潜降上亢肝阳之义。平肝潜

26、阳药以矿物药,介类药(软体动物的贝 壳)居多,适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药如龙骨,磁石,代赭石,石决明,牡蛎,珍 珠母等,其中属介类者亦称“介类潜阳” ,兼有滋阴作用者,亦称“滋阴潜阳” (如龟板, 鳖甲) 。 平肝镇痉能平熄肝风,解除痉挛抽搐等症的药物作用,谓之平肝镇痉。适用于肝风 内动所引起的痉挛抽搐。药如钩藤。 平性指药性的寒热之偏性不明显,它既可用于寒证,也可用于热证的一类药物,称平性药,如茯苓,山药等。 平胃气调和胃气之义。 本经曰大枣能“平胃气” 。大枣有调和,补益,护卫脾胃 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之证,并可保护脾胃免受其它药物或食物的损害。 平喘又称定喘,即制止或减轻喘息之义。

27、喘息有虚实之分,有实邪者需祛邪平喘; 虚喘则需敛肺纳气平喘。故平喘又分宣肺平喘,泻肺平喘,纳气平喘等,详见各条。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脏腑及其所属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对某经或某几 经的病变起着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如同属清热泻火药,有的 偏于清肺火;有的偏于清肝火;有的偏于清心火,各有所长。可分别称其为归肺经,归肝 经和归心经。 四气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也称四性。热与温,寒与凉仅程度不同而 已。凡能治疗寒证的药物皆称为温热药;凡能治疗热证的药物皆称为寒凉药,寒性药物如 石膏,黄连;热性药物如附子,干姜;温性药物如麻黄,桂枝;凉性药物如葛根,薄荷等。另炖

28、或另煎指不与其他药相混,单独另炖或另煎,适用与某些贵重药物,为更好的 煎出其有效成分,避免与它药同煎时的损耗。如人参切成小片后放入加盖盅中,隔水炖 2 小时。又如犀角,亦可切成小薄片,另煎 2 小时,取汁服。 生地黄本品以“三才”分其质优劣及因根皮之色而得名。 “生者以水浸验之。浮者名 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 ” (大 明本草 ) “根长四五寸,细如手指,皮赤黄色曝干乃黑。 ” (本草衍义 ) 生肌敛疮见敛疮生肌条。 生药指来源于自然界有生命的动植物,未经提取而直接作药用者。中药大多属此。 生姜本品以功用而得名。姜,繁体字为“?” ,疆也。 “

29、?能疆御百邪,故谓之?” (王安石字说 )姜之根茎鲜者为生姜,干者即干姜。 生津资生津液之义。生津药行味大多甘寒,适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咽燥及消渴病。 根据药性的不同有“清热生津”与“养阴生津”之分,各详本条。 生津止渴滋生津液以消除口渴,谓之生津止渴。生津止渴药多为甘寒之品,适用于 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多饮等证。药如天花粉,芦根等。 发汗解表通过发汗,使邪从外出以解除表邪的药物作用,谓之发汗解表,亦称发表。 适用于外感初起,邪在表者。药如麻黄,香薷等。 发表即解表。见该条。 发表透疹通过发表以透出隐之未透之疹的药物作用,谓之发表透疹。适用于麻疹初 起,疹出不透者。药如升麻。 发表散寒能发散在表

30、的寒邪的药物作用,谓之发表散寒,亦称解表散寒或发散表寒。 本类药多为辛温之品,适用于外感寒邪在表。药如紫苏,羌活等。 发泡能刺激皮肤局部发起小泡的药物作用。谓之发泡。发泡疗法可用于疟疾,风湿 痹证,牙痛等。如毛莨发泡。 发散风热发散风热外邪之义。为辛凉解表的主要作用,性味辛凉为主,除辛散外邪 外,并有一定的清热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及风热头痛,咽喉痛等。药如薄荷、牛蒡子, 蝉蜕等。 发散风寒发散风寒外邪之义。为辛温解表药的主要作用,性味辛温,能发散肌表风 寒而解除表证。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寒头痛、肢体疼痛。药如麻黄、桂枝、紫苏、生姜 等。 代赭石本品以产地与色而得名。代,代郡(古郡名) ;赭,

31、赤色。基原为氧化物类矿 物赤铁矿的矿石,古以“出代郡者名代赭。 ” (别录 )仙茅本品以其叶形而得名。因“其叶似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 ” (海药本草 ) 。白及本品以其生长形态而得名。因“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 ” (本草纲 目 ) 。 白头翁本品以形得名。因“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以为名。 ” (本草经 集注 ) 。 白花蛇本品以纹色而得名。因“其文作方胜白花。 ” (图经本草 ) 。 白附子本品以形而得名。 “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 ” (本草纲目 ) 。 白蔹本品以功效而得名。因“白蔹,服饵方少用,惟敛疮方多用之,故名白蔹。 “(本草衍义 ) 。 白鲜

32、皮本品又名白,以气而得名。因“气息正似羊?,故又名白?(本草经集注 ) , “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气-故有诸名。 ” (本草纲目 ) 。 白薇本品以形而得名。 “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 ” (本草纲目 ) 。 令人悦泽使人颜面部色泽美好之义。亦称“使人润泽好颜色。 ”药如冬瓜仁,柏实、 白芷、核桃仁等。 本经谓白瓜子“主令人悦泽,好颜色。 ”柏实“久服令人润泽美色。 ” 包煎指入汤剂时有的药要另用纱布包好入煎煮。有下列几种情况:一是有些药物直 接入水煎煮,则易使锅底焦糊,如车前子;二是有些带毛的药物直接入煎则毛不易滤过, 服时能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三是有些药物由于质轻,细小,

33、易浮于汤液表面,如海金 沙等。 冬虫夏草本品为冬虫夏草菌的菌丝于冬季侵入蛰居于土中的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体 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 (冬季为虫)夏季长出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夏季为“草” ) ,与 虫体成一复合体,故名“冬虫夏草“。 主久败疮治疗因气血亏虚所致的、日久不能收敛的疮疡,称主久败疮。药如黄芪 本经曰“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 “ 主不得消息不得消息,是指呼吸困难之症。不得消息,即治疗呼吸困难之义。药如 射干等。 本经为射干“主咳逆上气-不得消息。 “ 主风寒湿痹死肌死肌:此处作肌肤麻木活动不利解,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 久着不去,致肌肤麻木,不知痛痒,滑动不利,能治疗或缓解上

34、述的药物,称其功效为主 风寒湿痹死肌药如苍术, 本经曰:“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 。 ” 主心腹内崩治疗内脏出血之义。心腹内崩,即内脏出血。治宜补血、止血。药如阿 胶等。 本经曰:“主人心腹内崩-女子下血,安胎。 ” 主心腹结气心腹结气,指邪热之气结与心腹之间。药如苦参, 本经:“苦参味苦 寒,主心腹结气。 ” 主目淫“目淫”又称“目淫肤赤” 、 “目中淫肤”等,由风热肝火而致眼中分泌物过 多,眼睑红赤,或眼睑溃烂之症。药如决明子。如本经 曰决明子:“主青盲,目淫 肤色赤,白膜。 ” 主机关缓急缓即弛缓,急为挛急,指关节拘挛不利或弛缓痿弱之义。多因风湿痹痛、 气血阻滞或肝肾亏虚所致。治宜活血

35、舒筋、强筋骨、祛风湿,药如狗脊,川芎等。如 本经 谓狗脊:“主腰背强,机关缓急。 ” 主伤中主者,主治之义也。伤中,一为伤脾胃;一为伤一切脏腑之气。主伤中,是 指主治脾胃所伤,或主治脏腑之气所伤。药如干地黄,石斛,麦门冬(见于本经 ) 主周痹周痹,即风,寒,湿,邪客于分肉之间,周身疼痛之症。主周痹,即治疗周 身疼痛的痹证。药如枸杞等。 本经谓:枸杞“主周痹” 。主恶肉死肌指坏死的肌肉。某些外科病,慢性传染皮肤病常可引起肌肉坏死,如皮 肤感受暴疠风毒,致患处麻木,久则肌肉坏死,并可波及全身之大麻风。苍耳子能驱风毒, 为本病之常用药,故神农本草经载其功效为“主恶肉死肌” 主眦伤泣出主治目之内,外眦

36、损伤所致的流泪之症。眦,同眦,俗称眼角。靠近鼻 子的,称目内眦;靠近两鬓的,称目外眦。治眦伤泣出的药如黄连, 本经曰:“黄连 主眦伤泣出。 ” 主喉痹治疗因痰,火,风热或气郁等所致的咽喉闭塞,肿痛,吞咽困难等症。药如 射干等。 本经谓射干:“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 ” 玄参本品以色,形而得名。玄,黑色也。因“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 ” (别录 )宁心安神能安定心神的药物作用,谓之宁心安神。适用于神志恍惚,精神错乱,心 神不宁等症。药如远志。 半边莲本品以形而得名。 “秋开小花,淡红紫色,只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 ” 半夏本品以生长季节而得名。 “札记 月令: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

37、也,故名。 ” (本草纲目 )六画 托里护心指能托疮毒外出,以保护心营,防止疮毒内陷的药物功效。药如乳香等。 如本草纲目谓乳香“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 ” 托毒生肌促使疮疡脓毒向外托出,生长新肉之义,亦称托疮生肌。托毒生肌药性味 多为甘温,有温补气血之功。适用于疮疡患者,气血不足,疮形平塌,难以溃破,或溃后 脓液清稀,久溃不敛者。药如黄芪,鹿茸等。 托疮扶助人体正气,促使疮毒外托之义。托疮药能补益气血,用于痈疽正虚,疮形 平塌,难以溃破,或溃后脓汁清稀,疮口久久不能收口者。药如黄芪,肉桂等。 地锦本品又名“草血竭,血见愁” 。以形,色及功效而得名。因其“赤茎布地,故曰 地锦。专治血病,故俗称为

38、血竭,血见愁。 ” (本草纲目 ) 芒硝本品以形,用而得名。因“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煎炼入 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消。 ” (本草纲目 ) 百合本品以其形及功效而得名。 “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长治百合病故名, 亦通。 ” (本草纲目 ) 百部本品以形而得名。因“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 ” (本草纲 目 ) 回阳见回阳救逆条。 回阳救逆恢复阳气,挽救厥逆之义,简称“回阳” 。回阳药性味辛热,适用于大汗淋 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的亡阳证,药如附子,干姜。 回乳又称“消乳” “回奶” ,包括“断乳”等。用药物中断乳汁的分泌。适用于终止 哺乳,

39、或其它原因而致需要回乳者。药如麦芽等。 肉苁蓉本品以质及性而得名。因其质“生时似肉”而“柔润” (本草经集注 ) ; 其性“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 ” (本草纲目 ) 收涩收敛固涩之义。收敛药味多酸涩,能收敛津气,固涩滑泄,治疗自汗,盗汗, 久咳,久泻,遗精,遗尿等津气耗散及滑脱之证。具体功效有敛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 涩精止遗,止带,敛疮等,各详本条。 收敛止血止血药属炭类或含粘液质具有收敛作用者,谓之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 大多涩味,适用于无瘀滞的出血证。药如棕榈炭,血余炭,白芨等。收敛(涩)止带通过收敛固涩以止带下,谓之收敛止带,也称收涩止带。收敛止带 的药物味酸涩性温或性平,适用于

40、脾虚阳虚下焦不固,腰膝酸软,带下清稀而量多者。药 如乌贼骨等。 收敛生肌见生肌敛疮条。 收敛固涩见收涩条。 收湿敛疮能使疮面滋水减少,促进溃疡疮口愈合的药物作用,谓之收湿敛疮。适用 于湿疮和溃疡多滋水者。药如乌贼骨。 伐胃即克伐胃气之义,大苦大寒之品多有此弊。因苦寒之性易于伤阳,若大量久服, 脾胃之气受伐,则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不振,饮食不消等症。如龙胆草,苦参等。 伏润药材炮制方法之一。即将药物闷伏于密闭容器中使之软润之义。伏润的方法是 将药材湿润后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经一定时间,使其润软。如伏润天麻。 血余炭本品以人发煅制而成。因“发为血之余” ,故称血余炭。 自然铜本品以色而得名。因“其色青

41、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 ” (开宝 本草 ) 先煎即指入汤剂的一些药物需在未入其它药时,先行煎煮。如有些矿石,贝壳类药 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宜打碎先煎,即煮沸 1015 分钟后,再将其他药 物倾入同煎。药如生石膏,生牡蛎等。对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其毒性,亦应先煎或久煎。 药如附子,乌头等。 杀三虫三虫;指蛔虫,蛲虫,赤虫(姜片虫)三种肠寄生虫。具有杀灭或驱除这些 肠寄生虫的药物,功效为杀三虫,或称“去三虫” , “下三虫” 。药如槟榔,榧子,芜荑等。 如别录 谓槟榔“杀三虫,疗寸曰。 ” 杀虫其义有三:一,驱杀肠道寄生虫,义同“驱虫” ,详该条。二,能杀灭疥虫等, 治疗

42、疥癣,恶疮等皮肤病。药如硫黄、雄黄、轻粉、蛇床子、苦参等。三,杀灭滴虫,治 疗滴虫性阴道炎。药如蛇床子、鹤草芽、鸦胆子等。 杀虫止痒见杀虫。 杀虫消疳通过驱杀肠道寄生虫而消除因虫积而引起的小儿疳积,谓之杀虫消疳。适 用于小儿疳积,虫积腹痛,形瘦腹大,面色萎黄等症。药如使君子、芜荑等。 杀鬼精物杀:消灭;鬼精物:古代对某些病证神志昏迷或神志不安病因的迷信说法。 能促使甚至清醒或安定神志者,认为是鬼精物被消灭的结果。如有开窍醒神之功的麝香、 镇静安神之龙齿,则神农本草经分别称其能“杀鬼精物” 、 “杀精物” 。 杀蛊毒又称泻蛊毒,主蛊毒,是指解除蛊毒的药物功效。蛊毒为一古病名,据古籍 言,多由感受

43、变乱元气的异气。或中蛇虫之毒而致,病症复杂,或心腹绞痛,或吐血下血, 或心胸满闷,神志错乱,或肚腹胀大,便下脓血等。药如商陆、龙胆草、代赭石等。如 本经谓商陆:“通大小肠,泻蛊毒” ;龙胆草:“杀蛊毒” 。 后下即指入汤剂时某药需待其它药煎煮后,再加入煎者之义。有些芳香性药物,是 借其挥发油而取效的,久煎易使药效降低,故宜后下。即其它药煎煮 1520 分钟后,再入 锅共煎 510 分钟。如薄荷、砂仁等。对久煎易于破坏其有效成分的药物,亦应后下。如大 黄、钩藤。 合欢皮本品以功用而得名。 “欲?人之忿,则赠以青裳。青裳,合欢也。植之庭除, 使人不忿。古嵇康养生论云,合欢?忿。 ” 图经本草中用树

44、皮,故名。 行气舒畅气机之义,亦称“利气” 。行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能健运脾胃,除胀宽中, 止痛。适用于气滞脘腹胁肋胀痛,食欲不振等,具有行气健脾、行气疏肝、破气等不同作 用,各详本条。 行气止痛能使气的运行畅通,以消除气滞或气郁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称为行气止痛。行气止痛药多辛温芳香,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或肝气郁滞胸胁胀痛,寒疝疼痛等症。 药如橘皮、枳实、佛手等。 行气化痰行气滞,化痰浊之义。行气化痰药适用于气滞痰凝,咳嗽痰多,胸闷不 舒等症。药如橘皮,枳实,佛手等。 行气安胎安胎作用之一,能行气滞而安胎。适用于胎动不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者。药如砂仁、紫苏。 行气导滞舒畅气机,通导肠胃气滞之

45、义。行气导滞药多为辛苦温之品,适用于胃肠 气滞,泻痢后重等症。药如厚朴、枳实等。 行气利水舒畅气机,通利水道,称为行气利水。行气利水药一般味辛苦性温,辛以 通行,苦而降泄,行气与利水兼而有之,气行则水行,行气有助于利水,多用于气滞脘腹 胀痛及水肿、脚气浮肿等症。药如槟榔、大腹皮。 行气宽中通畅气机,消除胀满,使脘腹宽舒之义,为行气健脾药作用之一,想系见 该条。 行气宽胸见利气宽胸条。 行气健脾行气药中长于行脾胃气滞,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者谓之行气健脾。行气健脾 药多辛温芳香,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欲不振。因起能消除脘腹胀满,使中焦舒 畅,所以亦称“行气宽中” 。药如陈皮、紫苏、木香、枳壳等。

46、 行气消痰见“行气化痰”等条。 行气疏肝行气药中偏于疏泄肝气郁结这谓之行气疏肝。行气疏肝药大多辛温芳香 (个别苦寒) ,适用于肝气郁结之胁肋、乳房胀痛,疝痛。药如青皮、香附、苦楝子、郁金、 川芎等。 行气解郁能舒畅气机,解除郁结的要物作用,谓之行气解郁。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 的胸胁脘腹胀痛等症。药如郁金、玫瑰花等。 行脾郁行气解郁,开胃醒脾之义。开脾郁的药物甘温芳香,适用于脾胃受寒,气郁 不舒,脘腹满痛,食欲不振等症。药如甘松。 本草纲目谓:“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 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 安五脏安;安宁,平和之义;五脏:泛指人体内脏腑。人体脏腑之间,在正常生理 情况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47、以达到阴阳平衡,是为正常之人。如果因邪致某一脏腑偏 胜偏衰,皆会导致阴阳失调而产生疾病。 神农本草经中具有安五脏之功的药甚多,如柏 子仁,牡丹皮,女贞子,覆盆子,钟乳石,巴戟天,大黄等,这些药物的药性有各自偏胜, 借以纠正某一脏腑偏胜,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所以这些药物的作用概 括为安五脏。 安中即安和中焦之义。有时泛指安和内脏。有补益而致安者,有祛邪而致安者。药 如大枣,天花粉等。 本经谓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 ;天花粉:“补虚安中” 。 安心气清泻心火,安定心气之义。 本经曰羚羊角能“安心气” 。心主神明,心气 盛则表现为精神兴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甚则神明失主,哭笑无常,谵言发狂等。 治宜泻心火,安心气。羚羊角性味咸,寒,归心肝二经,有泻心清肝作用,故能安心气。 安和五脏见安五脏条。 安胎能解除胎动不安,胎漏下血,防止流产者谓之安胎。安胎药具有行气安胎,止 血安胎,补肾安胎,养血安胎,清热安胎等不同,各详本条。 安神安定心神之义。安神药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癫狂等。其中矿物类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