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演变何优秀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78008710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演变何优秀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儒家思想演变何优秀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演变何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思想演变何优秀PPT.ppt(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儒家思想演变何第1页,本讲稿共19页演变演变演变演变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 相同点:相同点:相同点:相同点:特点特点特点特点 :包含:包含:包含:包含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关注,关注,关注,关注现实人生现实人生现实人生现实人生,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文精神,体现人文精神,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具有古典人文主义性质。内容:主张内容:主张内容:主张内容:主张“仁仁仁仁”和仁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和仁治,以德治国,施

2、政以德。和仁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和仁治,以德治国,施政以德。不同点:不同点:不同点:不同点:在在在在人性和伦理观人性和伦理观人性和伦理观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上,孔子主张上,孔子主张上,孔子主张“性相近性相近性相近性相近”;孟子主;孟子主;孟子主;孟子主张张张张“性本善性本善性本善性本善”;荀子主张;荀子主张;荀子主张;荀子主张“性恶论性恶论性恶论性恶论”,并主张礼法并施,使,并主张礼法并施,使,并主张礼法并施,使,并主张礼法并施,使人便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人便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人便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人便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一、春秋战国一、春秋战国一、春秋战国

3、一、春秋战国儒学的产生形成时期儒学的产生形成时期儒学的产生形成时期儒学的产生形成时期 第2页,本讲稿共19页演变演变演变演变 二、西汉二、西汉二、西汉二、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新:新:新:新:“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和、和、和、和、“大一统、大一统、大一统、大一统、“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的的的理论,强调理论,强调理论,强调理论,强调神化王权、中央集权神化王

4、权、中央集权神化王权、中央集权神化王权、中央集权和和和和纲常等级纲常等级纲常等级纲常等级,为封建专制主,为封建专制主,为封建专制主,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服务。义中央集权政治服务。义中央集权政治服务。义中央集权政治服务。继承继承继承继承先秦儒学先秦儒学先秦儒学先秦儒学 :“礼礼礼礼”“”“仁仁仁仁”“”“仁政仁政仁政仁政”“”“以德为主以德为主以德为主以德为主”。适应。适应。适应。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使儒学从

5、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官方学说,官方学说,官方学说,儒学儒学儒学儒学政治制度化、神化政治制度化、神化政治制度化、神化政治制度化、神化。第3页,本讲稿共19页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第4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特别提醒:特别提醒: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

6、调整,是儒学的新发展。理学的出现充分体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是儒学的新发展。理学的出现充分体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是儒学的新发展。理学的出现充分体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是儒学的新发展。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现了儒学现了儒学现了儒学趋时更新趋时更新趋时更新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第4页,本讲稿共19页(1)主张主张理是世界的理是世界的 ,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理理”在社会上体现为儒家的在社会上体现为儒家的 ,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7、,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灭人欲,灭人欲”。“”是求是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本原本原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存天理存天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1、程朱理学、程朱理学(2)地位地位 南宋南宋官方哲学官方哲学 元朝元朝科举考试内容科举考试内容 明初明初确立思想界统治地位确立思想界统治地位 朱熹思想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朱熹思想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成“朱子学朱子学”学派。学派。第5页,本讲稿共19页(1)(1)陆九渊陆九渊陆九渊陆九渊的主张:的主张:的主张:的主张:“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心心心心”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

8、;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的本原;“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反省内心就得天理。,反省内心就得天理。,反省内心就得天理。,反省内心就得天理。(2)(2)王阳明王阳明王阳明王阳明主张:主张:主张: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理”提出提出提出提出“致良知致良知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学说,强调道的学说,强调道的学说,强调道的学说,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德的自觉和主宰性。德的自觉和主宰性。德的自觉和主宰性。2、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第6页,本讲稿共19页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

9、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该是A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其中的天理”知识运用第7页,本讲稿共19页项目项目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相相同同点点范围范围世界世界观观目的目的影响影响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都认为万物本原是都认为万物本原是都认为万物本原是都认为万物本原是理理理

10、理或或或或天理,天理,天理,天理,理在气先。理在气先。理在气先。理在气先。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要求人们克服私欲,重视伦理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克服私欲,重视伦理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克服私欲,重视伦理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克服私欲,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维护封建维护封建维护封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统治秩序。统治秩序。统治秩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人格建树、强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人格建树、强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人格建树、强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既有利人格建树、强化民族性格又压抑了人性自由。民族性格又压抑了人性

11、自由。民族性格又压抑了人性自由。民族性格又压抑了人性自由。第8页,本讲稿共19页项目项目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不不同同点点宇宇宙宙观观方方法法论论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比较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理在气先,理在心外理在气先,理在心外理在气先,理在心外理在气先,理在心外存在的。是存在的。是存在的。是存在的。是客观唯心客观唯心客观唯心客观唯心主义主义主义主义认为认为认为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即心即心即心即理也理也理也理也”,离开人的思想意,离开人的思想意,离开人的思想意,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识,任何事物便不存

12、在,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是是是是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观点观点观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发明本心;致良知第9页,本讲稿共19页与先秦、汉代儒学相比,宋明理学有何特点与先秦、汉代儒学相比,宋明理学有何特点形式上:形式上:形式上:形式上:思辨化、理论化、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哲学化。吸收道、佛家思想,把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变成了完整的吸收道、佛家思想,把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变成了完整的吸收道、佛家思想,把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变成了完整的吸收道、佛家思想,把传统的道德信条式的理论变成了完

13、整的哲学理论体系哲学理论体系哲学理论体系哲学理论体系。用。用。用。用“理理理理”贯穿解决宇宙、自然、社会、人所有问贯穿解决宇宙、自然、社会、人所有问贯穿解决宇宙、自然、社会、人所有问贯穿解决宇宙、自然、社会、人所有问题。题。题。题。内容核心上:内容核心上:内容核心上:内容核心上:更强调伦理道德更强调伦理道德更强调伦理道德更强调伦理道德。理学所强调的理,理学所强调的理,理学所强调的理,理学所强调的理,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实质上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在内容。在内容。在内容。在内容上,与汉代董氏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

14、道上,与汉代董氏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上,与汉代董氏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上,与汉代董氏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德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德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德上;与先秦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本侧重于哲学本侧重于哲学本侧重于哲学本源规律高度源规律高度源规律高度源规律高度。带有明显的带有明显的带有明显的带有明显的佛学化佛学化佛学化佛学化的特点。如吸收佛教的禁欲主义,提出的特点。如吸收佛教的禁欲主义,提出的特点。如吸收佛教的禁欲主义,提

15、出的特点。如吸收佛教的禁欲主义,提出“存存存存天理灭人欲天理灭人欲天理灭人欲天理灭人欲”第10页,本讲稿共19页1 1、背景:、背景:、背景:、背景:(1 1)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魏晋以来的儒学危机。表现: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信徒众多表现: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信徒众多表现: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信徒众多表现: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信徒众多-挑战主流地位挑战主流地位挑战主流地位挑战主流地位 隋唐:隋唐:隋唐:隋唐:“三教并行三教并行三教并行三教并行”政策政策政策政策儒学地位受冲击儒学地位受冲击儒学地位受冲击儒学地位受冲击 根源:儒学自身缺陷无法控制人心

16、,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源:儒学自身缺陷无法控制人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源:儒学自身缺陷无法控制人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源:儒学自身缺陷无法控制人心,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 2 2 2)唐宋以来的机遇)唐宋以来的机遇)唐宋以来的机遇)唐宋以来的机遇:“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调和之风盛行,相互吸纳渗透的调和之风盛行,相互吸纳渗透的调和之风盛行,相互吸纳渗透的调和之风盛行,相互吸纳渗透政治需要: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与混乱、慎重的民族和社会矛盾,极大政治需要: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与混乱、慎重的民族和社会矛盾,极大政治需要: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与混乱、慎重的民族和社会

17、矛盾,极大政治需要: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与混乱、慎重的民族和社会矛盾,极大破坏伦理道德规范,破坏伦理道德规范,破坏伦理道德规范,破坏伦理道德规范,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以重建伦理纲常的统治秩序。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以重建伦理纲常的统治秩序。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以重建伦理纲常的统治秩序。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以重建伦理纲常的统治秩序。经济基础: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基础: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基础: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基础: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推动了推

18、动了推动了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思想环境:思想环境:思想环境:思想环境:重文重文重文重文的良好环境。的良好环境。的良好环境。的良好环境。问题探究问题探究1 1:宋代的儒学为什么会更新发展为:宋代的儒学为什么会更新发展为 理学?理学?第11页,本讲稿共19页提示: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提示: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提示: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提示: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1)(1)政治上: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长期的分裂与政治上: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19、。长期的分裂与政治上: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长期的分裂与政治上: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长期的分裂与混乱,极大破坏伦理道德规范混乱,极大破坏伦理道德规范混乱,极大破坏伦理道德规范混乱,极大破坏伦理道德规范 。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2)(2)经济上: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经济上: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经济上: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经济上:宋统一后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城市经济的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复和发展,推动了科

20、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复和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复和发展,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为理学奠定基础。(3)(3)思想上:重文的思想环境思想上:重文的思想环境思想上:重文的思想环境思想上:重文的思想环境第12页,本讲稿共19页思考:理学为何能成为官方哲学?思考:理学为何能成为官方哲学?思考:理学为何能成为官方哲学?思考:理学为何能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家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为世界本原理学家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为世界本原理学家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为世界本原理学家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

21、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的合理性,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尊卑等级的合理性,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尊卑等级的合理性,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尊卑等级的合理性,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第13页,本讲稿共19页 (1)(1)可取之处:可取之处:可取之处:可取之处:和谐意识和谐意识和谐意识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强调人

22、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忧患意识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崇尚道德崇尚道德崇尚道德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强调自: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强调自: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强调自: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强调自我约束、重义轻利,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我约束、重义轻利,

23、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我约束、重义轻利,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我约束、重义轻利,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力行强调力行强调力行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有何可取之处和不可取宋明理学对我们今天有何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之处?(2)(2)不可取的:不可取的:不可取的:不可取的:尊卑等级观念;尊卑等级观念;尊卑等级

24、观念;尊卑等级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等。重礼轻法的观念等。重礼轻法的观念等。重礼轻法的观念等。第14页,本讲稿共19页3.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1)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 深远影响。深远影响。(2)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 ,产生了消极影响。,产生了消极影响。(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

25、品德,讲求自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 我节制、发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 性格起了积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极作用。自然欲求自然欲求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第15页,本讲稿共19页1.(2010滨州统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滨州统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仁政”学说学说 B.“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思想思想2.(2010年上海)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年上海)宋代

26、,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从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的本性出发CC练兵场:第16页,本讲稿共19页3.(2010徐州调研徐州调研)王阳明主王阳明主张张“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克服,克服“私欲私欲”,以,以“致良知致良知”,其本,其本质意图是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实现儒学的道德化4.(2009江苏高考)某思想

27、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江苏高考)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孔子 B.董仲舒董仲舒C.朱熹朱熹 D.王阳明王阳明BD第17页,本讲稿共19页(20092009高考上海单科)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高考上海单科)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孔子的中国”。其。其实,在中国历实,在中国历 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1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8、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 2分)分)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2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 7分)分)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宋宋: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明天理、灭人 欲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3 3)孔子及儒家

29、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 3分)分)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具有影响。高考经典高考经典第18页,本讲稿共19页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时代主要思想地位原因春秋战国仁、礼、为政以德;仁政、民贵君轻受冷落/不被重视不符合统治者和时代的需求秦朝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三纲五常成正统、主流/享独尊适应了时代的要求魏晋-隋唐出现危机/受到挑战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天理”复兴/新发展/官方哲学/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第19页,本讲稿共1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