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主推品种简介和主推技术要点汇编.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78001607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主推品种简介和主推技术要点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农业主推品种简介和主推技术要点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主推品种简介和主推技术要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主推品种简介和主推技术要点汇编.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主推品种简介和主推技术要点汇编一、农业主推品种简介(一)玉米品种(10个)1、天育108。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6天,比对照先玉335早1天,属中晚熟普通玉米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2.0厘米,穗位111.0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形,穗长18.5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浅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8.4克。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穗腐病和玉米螟。籽粒容重777克/升,粗蛋白含量9.90%,粗脂肪含量4.36%,粗淀粉含量74.62%,赖氨酸含

2、量0.29%。产量表现: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3080.5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7%。栽培技术要点:选水肥充足的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公顷保苗6.5-7.0万株。施足农肥,一般公顷施底肥玉米复合肥500-600公斤,追肥尿素300-400公斤。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2、凤田310。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7天,与对照先玉335熟期相同,属中熟高淀粉玉米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6.0厘米,穗位111.0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20.5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

3、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9.3克。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中抗穗腐病,感大斑病和灰斑病。籽粒容重730克/升,粗蛋白含量8.04%,粗脂肪含量4.04%,粗淀粉含量76.09%,赖氨酸含量0.35%。产量表现: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920.5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4.8%。栽培技术要点:选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公顷保苗5.5-6.0万株。施足农肥,公顷施底肥磷酸二铵200公斤、硫酸钾100公斤,种肥磷酸二铵100公斤,追肥尿素300公斤。3、吉农玉2300。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7天,与对照先玉335熟期相同,属中熟普通玉米品

4、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18.0厘米,穗位123.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19.7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粉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8.9克。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中抗灰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和穗腐病。籽粒容重759克/升,粗蛋白含量10.49%,粗脂肪含量3.80%,粗淀粉含量73.29%,赖氨酸含量0.26%。产量表现: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2261.6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7.8%。栽培技术要点:选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公顷保苗5.5万

5、-6.0万株。施足农肥,公顷施种肥磷酸二铵150-200公斤、硫酸钾100-150公斤、尿素50-100公斤,追肥尿素300公斤。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4、必祥809。特征特性:在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9.5天,比对照先玉335早0.5天,属高淀粉玉米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6.5厘米,穗位114.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20.6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2克。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感丝黑穗病。籽粒容重748克/升,粗蛋白含量10

6、.50%,粗脂肪含量3.78%,粗淀粉含量76.45%,赖氨酸含量0.29%。产量表现: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2009.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4%。栽培技术要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公顷保苗5.7-6.0万株为宜。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等病虫害。5、利单771。特征特性:东华北中熟春玉米组出苗至成熟130天,与对照先玉335生育期相当。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株型紧凑,株高316厘米,穗位高118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形,穗长19.4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粗5.2厘米,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百粒重39.8克。接种鉴定,

7、中抗茎腐病、穗腐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灰斑病。品质分析,籽粒容重776克/升,粗蛋白含量9.83%,粗脂肪含量3.67%,粗淀粉含量74.54%,赖氨酸含量0.27%。产量表现: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599.5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4%。栽培技术要点:适时足墒播种,及时防治虫害,保证一播全苗;合理密植,公顷种植密度6.75万株;肥水管理应注意基肥足,追肥早,配方施肥,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6、禾育9。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8天,属中晚熟普通玉米品种。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305.0厘米,穗位115.0厘米,成株叶片数21

8、片。花丝紫色,果穗筒形,穗长20.8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0克。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感弯孢菌叶斑病。籽粒容重751克/升,粗蛋白含量10.57%,粗脂肪含量4.17%,粗淀粉含量73.08%,赖氨酸含量0.31%。产量表现: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798.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栽培技术要点:选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公顷保苗6.0万株。注意及时防治玉米螟。7、泽奥718。特征特性: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郑单958早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

9、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5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果穗筒型,穗长21.2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2.6克。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感灰斑病,中抗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47克/升,粗蛋白含量8.02%,粗脂肪含量3.21%,粗淀粉含量75.68%,赖氨酸含量0.24%。产量表现: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1839.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0%。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公顷保苗5.5-6.0万株。种肥公顷施磷酸二铵375公斤,追

10、肥公顷施尿素300公斤;或一次性公顷施玉米复合肥750公斤做底肥。8、先玉1483。特征特性:普通玉米品种。幼苗叶鞘紫色,茎基绿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93厘米,穗位高115厘米,成株叶片数20-21。花药紫色,颖壳绿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穗长17.4厘米,穗行数15.5行,行粒数37.4粒。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8克。容重793克/升,含蛋白质7.12%,粗脂肪3.70%,粗淀粉75.81%,赖氨酸0.21%。生育期128天,比对照先玉335晚0.2天。平均倒伏(折)率0.7%。抗病性经接种鉴定,抗禾谷镰孢茎腐病,中抗丝黑穗病,中抗禾谷镰孢穗腐病,感大斑

11、病。产量表现: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5037.5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号增产6.6%。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种植密度每公顷7万株左右。施肥:基肥应每公顷施750公斤复合肥;追肥:拔节期公顷施尿素375公斤。在大斑病流行区种植时,应做好防治工作。9、吉农玉2988。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8天,比对照先玉335晚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紫色,花丝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4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果穗筒型,穗长20.0厘米,穗行数18-20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7.0克。接种鉴定,感大斑病,感灰

12、斑病,感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籽粒容重754克/升,粗蛋白含量8.54%,粗脂肪含量3.58%,粗淀粉含量75.32%,赖氨酸含量0.33%。产量表现:201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2577.8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5%。栽培技术要点: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公顷保苗6.0万株。施足农家肥,种肥公顷施磷酸二铵150-200公斤、硫酸钾100-120公斤、尿素50-100公斤,追肥公顷施尿素300公斤。10、优迪919。特征特性:出苗至成熟127天,需10活动积温2650左右,属中晚熟普通玉米品种。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

13、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2.0厘米,穗位95.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形,穗长20.2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0.6克。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中抗丝黑穗病、茎腐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籽粒容重777克/升,粗蛋白含量11.51%,粗脂肪含量3.46%,粗淀粉含量71.65%,赖氨酸含量0.34%。产量表现: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2707.1公斤,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2%。栽培技术要点:选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一般公顷保苗5.5-6万株。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二)水稻品种(

14、8个)1、吉粳816。特征特性:生育期147天,需10活动积温2950左右,属晚熟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株型紧凑,剑叶上举,株高112.8厘米,茎叶绿色,分蘖力较强,公顷有效穗数327.0万穗。穗长19.6厘米,半弯曲穗型,平均每穗粒数138.9粒,结实率87.6%。谷粒椭圆形,颖及颖尖均黄色,无芒,千粒重25.5克。人工接种和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抗苗瘟,中感叶瘟和纹枯病,感穗瘟。依据农业部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3.8%,精米率76.2%,整精米率68.4%,粒长4.9毫米,长宽比1.9,垩白粒率4.0%,垩白度0.4%,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0毫米

15、,直链淀粉含量14.3%。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产量表现: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77.4公斤,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9.1%。2、宏科181。特征特性:生育期132天,需10活动积温2650左右,属中早熟粳型优质水稻品种。株型紧凑,剑叶上举,株高97.8厘米,茎叶绿色,分蘖力强,公顷有效穗数360.0万穗。穗长16.9厘米,半弯穗型,平均每穗粒数119.4粒,结实率93.2%。谷粒椭圆形,颖及颖尖黄色,少有稀疏短芒,千粒重25.1克。人工接种和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感纹枯病和苗瘟,感叶瘟和穗瘟表现感病。依据农业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4.

16、7%,精米率72.8%,整精米率71.3%,粒长4.4毫米,长宽比1.6,垩白粒率5.0%,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米质符合一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产量表现: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34.3公斤,比对照长白9增产4.2%。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旬播种,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250克。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96寸,每穴3-4苗。氮、磷、钾配方施肥,一般公顷施纯氮150公斤左右,按底肥40%、分蘖肥30%、补肥20%、穗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磷肥75公斤左右,全部做底肥;钾肥80-90公斤左右,70%做底肥,30%做穗肥。水

17、分管理采用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及时防治二化螟,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并且要及时防除杂草。3、宏科57。特征特性:生育期131天,需10活动积温2650左右,属中早熟品种。株型中散,剑叶上举,株高108.9厘米左右,茎叶淡黄绿色,分蘖力较强,公顷有效穗数352.5万穗。穗长18.4厘米左右,半弯曲穗型,主蘖穗整齐,着粒度略密,平均每穗粒数108.2粒,结实率91.0%。谷粒椭圆形,颖及颖尖黄色,少有稀疏短芒,千粒重22.8克左右。人工接种和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抗叶瘟和纹枯病,中感苗瘟,感穗瘟。依据农业部NY/T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

18、米率84.2%,精米率77.4%,整精米率69.6%,粒长5.0毫米,长宽比1.8,垩白粒率12.0%,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6.7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蛋白质含量6.31%。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产量表现: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97.5公斤,比对照长白9增产4.7%。栽培技术要点:稀播育壮秧,4月上中旬播种,规范化旱育苗每平方米播种量150-200克,盘育苗每盘播催芽种子50-6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300克。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96寸,每穴3-5苗。氮、磷、钾配方施肥,一般公顷施纯氮135-145公斤,按底肥40

19、%,分蘖肥30%,补肥20%,穗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纯磷肥60-75公斤,全部做底肥;纯钾70-90公斤,底肥70%,追肥30%。水分管理采取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生育期间必须及时防治稻瘟病。4、九稻325。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31天,需10积温2620左右。株高115.0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上等,剑叶直立上举,茎叶绿色,每亩有效穗数19.9万穗。穗长21.4厘米,散穗型,平均穗粒145.4粒,结实率87.8%。谷粒长粒型,颖壳黄色,无芒,千粒重22.8克。依据农业部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1.0%、

20、精米率71.1%、整精米率69.6%、粒长5.4毫米、长宽比2.3、垩白粒率14.0%、垩白度2.0%、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米质符合2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016-2018年连续三年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苗瘟表现感病,叶瘟表现中感,穗瘟表现感病。2016-2018年,在19个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最高病级7级,表现中感。产量表现: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490.5公斤,比对照品种长白9号增产4.6%。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与插秧:稀播育壮秧,4月中旬播种,播种量每

21、平方米催芽种子200克。5月中下旬插秧。2.栽培密度:行株距3015-20厘米,每穴3-4棵苗。3.施肥:每公顷施纯氮150公斤,按底肥60%、蘖肥30%、穗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磷肥(P2O5)100公斤,全做底肥;钾肥(K2O)100公斤,60%做底肥,40%做穗肥。4.田间管理:水分管理采用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5、吉粳305。特征特性:中熟品种。生育期136天,需10积温2720左右。株高103.4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直立上举,茎叶绿色,每亩有效穗数25.1万穗。穗长17.7厘米,散穗型,平均穗粒1

22、27.8粒,结实率90.3%。谷粒椭圆形,颖壳黄色,无芒,千粒重22.4克。依据农业部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3.2%、精米率73.9%、整精米率73.2%、粒长4.6、长宽比1.7、垩白粒率7%、垩白度1.5%、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0、直链淀粉含量15.4%。米质符合2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苗瘟表现中感,叶瘟表现中抗,穗瘟表现感病。2016年-2018年,在19个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最高病级9级,表现感病。产量表现:2018

2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660.2公斤,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3.5%。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与插秧:稀播育壮秧,4月中旬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催芽种子200克。5月中下旬插秧。2.栽培密度:行株距3015-20厘米,每穴3-4棵苗。3.施肥:每公顷施纯氮150公斤,按底肥60%、蘖肥30%、穗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磷肥(P2O5)100公斤,全做底肥;钾肥(K2O)100公斤,60%做底肥,40%做穗肥。4.田间管理:水分管理采用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6、吉农大667。特征特性:中熟品种。生育期137天,需10积温2

24、740左右。株高113.6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直立上举,茎叶绿色,每亩有效穗数22.0万穗。穗长19.6厘米,半直立穗型,平均穗粒143.1粒,结实率87.3%。谷粒椭圆形,颖壳黄色,无芒,千粒重23.6克。依据农业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3.0%、精米率75.5%、整精米率71.8%、粒长4.9毫米、长宽比1.8、垩白粒率7%、垩白度1.0%、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米质符合1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016-2018年连续三年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苗瘟

25、表现中感,叶瘟表现中抗,穗瘟表现感病。2016-2018年,在19个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最高病级5级,表现中抗。产量表现: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89.2公斤,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7.5%。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与插秧:稀播育壮秧,4月上旬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催芽种子200克。5月中旬插秧。2.栽培密度:行株距3015-20厘米,每穴4-6棵苗。3.施肥:每公顷施纯氮140公斤,按底肥50%、蘖肥40%、穗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磷肥(P2O5)90公斤,全做底肥;钾肥(K2O)100公斤,70%做底肥,30%做穗肥。4.田间管理:水分管理采用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

26、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7、吉大158。特征特性:生育期137天,需210活动积温2750左右,属中熟粳型常规水稻品种。株型紧凑,剑叶上举,株高102.4厘米,茎叶绿色,分蘖力强,公顷有效穗数26.8万穗。穗长17.4厘米,弯曲穗型,平均每穗粒数117.3粒,结实率88.8%。谷粒椭圆形,颖及颖尖黄色,稀顶芒,千粒重24.1克。人工接种和异地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抗纹枯病和穗瘟,中感苗瘟,感叶瘟。依据农业部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4.7%,精米率73.9%,整精米率64.8%,粒长4.5毫米,长宽比1.7,垩白粒率8.

27、0%,垩白度3.5%,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4%。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产量表现: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66.1公斤,比对照吉玉粳增产8.3%。栽培技术要点:4月上中旬播种,每平方米播催芽种子250克。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9x4.5-6寸,每穴3-4苗。氮、磷、钾配方施肥,公顷施纯氮150公斤左右,按底肥40%、分蘖肥30%、补肥20%、穗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磷肥100公斤,全部做底肥;钾肥130公斤,60%做底肥,40%做穗肥。水分管理采用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及时防治二化螟,生育

28、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8、新育40。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40天,需10积温2800左右。株高103.8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剑叶上举,茎叶绿色,每亩有效穗数27.8万穗。穗长18.1厘米,半直穗型,平均穗粒107.1粒,结实率86.6%。谷粒椭圆形,颖及颖尖黄色,无芒,千粒重24.1克。依据农业部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糙米率83.0%、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8.2%、粒长4.8毫米、长宽比1.7、垩白粒率13%、垩白度2.5%、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6%。米质符合2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2016-2018

29、年连续三年采用苗期分菌系人工接种、成株期病区多点异地自然诱发鉴定,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苗瘟表现中抗,叶瘟表现抗病,穗瘟表现中抗。2016-2018年,在19个纹枯病田间自然诱发有效鉴定点次中,最高病级5级,表现中抗。产量表现: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59.9公斤,比对照品种通35增产2.7%。栽培技术要点:1.播种与插秧:稀播育壮秧,4月中旬播种,播种量每平方米催芽种子200克。5月中下旬插秧。2.栽培密度:行株距3015-20厘米,每穴3-5棵苗。3.施肥:氮、磷、钾配方施肥。每公顷施纯氮150公斤,按底肥40%、蘖肥30%、补肥20%、穗肥10%的比例分期施用;磷肥(P2O5)

30、每公顷施100公斤,全做底肥;钾肥(K2O)每公顷施120公斤,60%做底肥,40%做穗肥。4.田间管理:水分管理采用分蘖期浅,孕穗期深,籽粒灌浆期浅的灌溉方法。7月上中旬注意防治二化螟。生育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三)大豆品种(4个)1、吉育308。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平均120天,比对照吉育47早2天。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92.0厘米,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15.7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褐色。圆形叶、紫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平均百粒重21.5克。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高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39.

31、95%,粗脂肪含量21.00%。产量表现: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621.6公斤,比对照吉育47增产11.8%。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2.公顷保苗20-22万株。3.一般基肥公顷施用有机肥2万公斤、大豆专用复合肥300公斤。4.注意防治大豆蚜虫,8月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2、九农43B。特征特性:中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平均122天,与对照吉育47相同。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96.4厘米,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16.8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褐色。圆形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平均百粒重21.8克。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

32、,抗大豆花叶病毒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1.51%,粗脂肪含量20.80%。产量表现: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466.7公斤,比对照吉育47增产7.0%。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2.公顷保苗22万株左右。3.基肥一般公顷施用有机肥2万公斤、大豆专用复合肥300公斤。4.注意防治大豆蚜虫,8月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3、长农17号。特征特性:中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0-123天,需10积温2500。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黄色,百粒重18克;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形、白花色、绒毛灰色,株高83厘米,主茎17节,1-3个分枝,株形收敛,主茎型结荚,三粒

33、荚多,荚熟时褐色;籽粒含蛋白质37.53%,脂肪22.34%;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病毒病(SMV)号株系田间自然发病调查: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病毒病,抗倒伏、中抗大豆食心虫。产量表现: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1公斤,比对照白农6号增产14.1%。栽培技术要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播种量55公斤/公顷左右;一般每公顷保苗20-22万株;一般地力每公顷施有机肥2-3万公斤,种肥磷酸二铵150公斤;生育期间适时防治蚜虫和食心虫。4、吉育407。特征特性:高油型中熟春大豆品种,北方春播生育期平均126天,比对照九农21晚1天。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5.9厘米,主茎17.0节,

34、有效分枝0.4个,底荚高度14.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46个,单株粒数108.7粒,单株粒重17.7克,百粒重16.6克。尖叶,白花,灰毛。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接种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籽粒粗蛋白含量38.17%,粗脂肪含量22.59%。产量表现: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0.9公斤,比对照吉育86增产4.9%。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5月上旬播种,垄上双条精量点播。2.公顷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20万株,中等肥力地块21万株,低肥力地块22万株。3.公顷施腐熟有机肥2万公斤,磷酸二胺150公斤做种肥。4.注意防治大豆蚜虫和大

35、豆食心虫。二、主推农业技术(一)玉米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它主要有四项核心技术: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械深松和药剂除草。1、秸秆覆盖。上年秋季玉米收穗后,不割秸秆或不刨茬子,以秸秆作为覆盖物留在田间,覆盖形式有两种。(1)整秆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玉米收获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2)高留茬覆盖。玉米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可以采取高留茬的方式进行覆盖。留茬高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残茬留在地里不做处理,播种时

36、直接用免耕播种机作业。2、机械深松。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不再进行翻地和趟地,以深松解决土壤板结问题。机械深松分两种:(1)播前深松。当年春季4月中旬土壤解冻后至4月下旬播种前进行。深松的主要作用是疏松土壤,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增强蓄水功能。对于第一年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一定要进行深松。我市春季干旱较重,为增加土壤墒情,粘重土壤可先深松,后灌水;沙壤土可先灌水,再深松。深松方式有全方位深松和局部深松两种方式。全方位深松可选用全方位式深松机进行作业,局部深松可选用单柱式深松机作业。深松部位:作物行间;深松深度:35-40厘米;深松周期:当年深松后,每2-3年深松一次。(2)苗期深松。一般在6月末7

37、月初,雨季到来之前进行。苗期深松有利于伏季雨水的渗透,深松深度25-30厘米,可结合追肥进行深松。3、免耕播种。实行保护性耕作后,不再进行打垄,而是采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底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春季4月25-5月5日为玉米最佳播种期。第一年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当年播种在一侧垄邦进行,行距60-65厘米。第二年在另一侧垄邦进行,第三年在垄沟进行。3-5年后,垄基本消失,改为平作,播种在上年作物秸秆或残茬之间进行。(1)种子选择。玉米播种应选用良种,为保证出苗率,采用半精量播种,种子发芽率95%以上。为防病虫害,播前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2)播种深度。镇压后3-5厘米

38、。并应保证深开沟,窄开沟、浅覆土的原则,确保种子播在湿土上。(3)施肥深度。一般为8-10厘米,即在种子下方5厘米左右。(4)底肥用量。按每公顷目标产量10500公斤计算,一般每公顷施用尿素200-220公斤;二铵150-170公斤;钾肥140-160公斤。4、药剂除草。实行保护性耕作后,作物不再进行铲地和趟地,依靠化学药剂达到除草目的。一般在播种后、出苗前喷除草剂进行药物封闭。土壤墒情差时,加大用水量,每公顷喷药量应在500公斤以上。若整秆覆盖的地表或第一次除草效果不好时,可在杂草长出2-3叶时进行叶面喷药。常用除草剂品种:阿特拉津(40%胶悬剂)、乙草胺(50%乳油)、2,4-D丁脂(72

39、乳油)、拉索(50%乳油)、杜耳(72%乳油)等。5、追肥和灌水。实行保护性耕作以后,虽然底肥施用量较大,但大多数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同时,实行深松后,尽管土壤含水量增加,但一般来说也只是每年比传统耕作少灌一次水。为此,一定要适时进行追肥和灌水,具体操作以追肥灌水结合进行为主。(1)追肥。追肥可结合苗期深松进行。作业时间一般在6月末7月初,雨季到来前。采用深松追肥机在垄沟进行,深松深度:25-30厘米;追肥深度:10厘米以上;追肥量:尿素100公斤/公顷左右。(2)灌水。若天气干旱少雨,土壤墒情差,需要灌水时,可利用深松追肥后地表形成的浅沟,进行灌水。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滴灌或喷灌,既节水效果

40、又好。6、机械收获。根据成熟度,适时收获。收获方法采用机械收获方式进行。若保留整秆,只需将玉米穗收走。若秸秆用于饲料或烧柴,应注意高留茬,留茬高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二)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基础上,结合土壤基础含肥量,依据玉米产量水平,确定化肥施用量,实现科学施肥、减肥增效的目的。1、化肥施用量。(1)玉米公顷产量水平9000公斤以下,施用纯氮(N)160-175公斤,纯磷(P2O5)60-65公斤,纯钾(K2O)50-60公斤。(2)玉米公顷产量水平9000-10000公斤之间,施用纯氮(N)175-190公斤,纯磷(P2O5)65-70公斤,纯钾(K2O)60

41、-70公斤。(3)玉米公顷产量水平10000-12000公斤之间,施用纯氮(N)190-220公斤,磷肥(P2O5)70-75公斤,纯钾(K2O)70-80公斤。(4)玉米公顷产量水平12000公斤以上,施用纯氮(N)220-240公斤,纯磷(P2O5)75-85公斤,纯钾(K2O)80-90公斤。2、施肥方法。在肥料没有缓控释剂的前提下,提倡分次施肥,做到少量多次。底肥深施,种肥隔离12厘米以上。30%氮肥、100%磷肥、50%钾肥用做底肥,70%氮肥、50%钾肥用做追肥,追肥后覆土。低洼冷凉地块30%磷肥用做口肥,与种子隔离3厘米。一次性施肥,底肥必须深施,种肥隔离15厘米以上。低洼冷凉地

42、块用50-100公斤磷酸二铵做口肥,与种子隔离3厘米。建议增施有机肥或实施秸秆还田。一般连续3年每公顷增施商品有机肥1000公斤、发酵腐熟好农家肥15立方米或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地块,可减少化肥用量20%。3、注意事项。(1)一次性施肥必须选用缓控释效果好的肥料做底肥,缓控释肥肥料的缓控释氮不低于总氮量的30%。(2)有机肥必须发酵腐熟好,禁止生粪下地。(3)秸秆翻压还田深度必须达到30厘米以上,避免影响春季出苗。(三)盐碱地水稻“两减”绿色栽培技术。盐碱地水稻“两减”绿色栽培技术是指在苏打盐碱地稻作区推广化肥和农药减量施用的一种水稻绿色栽培技术。近年来,农民为了追求水稻高产,肥料投入量越来越大,

43、病虫草害防控也过度依赖化学农药,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浪费。盐碱水田氮肥利用效率只有25%左右,农药利用率不到30%。所以过量施用化肥或农药,不仅增加水稻的种植成本和食品安全风险,还会导致过量的化肥和农药流入环境,并以多种形式影响着其他动植物、水体、土壤、大气质量和人类健康。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盲目引种、跨区种植,每年因盲目引种失败而导致减产的事件时有发生。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每年春季适时发布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建议根据所在稻作区域正确选择生育期适宜的水稻主推品种,并在信誉度较高的经销商处购买质量检验合格的种子。2、培育壮苗。俗话说“秧好半年粮”。培育无病壮苗是实现盐碱地

44、水稻高产的前提。盐碱地水稻育苗的成败在于立枯病的防控,育苗阶段要特别重视床土pH全程调节,播种后床土的pH4.5-5.6,秧苗3叶龄以后最好不超过pH6.5为宜。此外,在秧苗管理上尽量少浇水,防低温寡照,早练苗,巧通风,防止昼夜温差过大。3、改良土壤。良好的土壤质量是水稻高产的基础。对于开垦多年的老稻田要利用有机培肥或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质量,一般可以减少10%以上的化学肥料投入。对于新垦的盐碱水田,特别是重度盐碱地新垦水田,必须重视改土,即要首先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消除盐碱障碍因子,提倡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种植水稻。改土技术操作可参照盐碱地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实施。4.减量施肥。近年来,我

45、市水稻的施肥量普遍过大,特别是新垦盐碱水稻由于氮素过量,加之盐碱障碍严重,贪青晚熟和倒伏现象比较普遍,无法适时收获,导致大面积减产,出米率下降。而在优质食味米生产稻区,常常由于品种生育期过长,加之氮肥使用过量,倒伏现象更严重,食味品质无法保证。为此,根据中科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多年研究成果,在保证产量持平或略有增加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简便做法实现减量施肥。目前常规施肥量为:(1)施纯氮190-200公斤/公顷,纯磷(P2O5)80-90公斤/公顷,纯钾(K2O)80-100公斤/公顷;磷钾肥100%作基肥施用;氮肥分期调控,氮肥分为基肥40%、追肥60%分2-3次施用。研究表明,盐碱地水稻后期追

46、肥可以在此基础上可以减少10-20%的氮素,同时适当补充添加锌肥20公斤/公顷和硅肥100公斤/公顷,一般对稻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并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和食味值。5、绿色防控。我市有良好的光温条件,气候少雨干燥,病虫害发生少,有利于绿色水稻生产。对于病虫草害可采取农艺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进行综合防控,可减少化学农药的投入。(1)农业防治:抗性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消除病稻草及池埂上杂草。(2)生物防治:采用性诱剂和保护水田生物(害虫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3)物理防治: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捕杀害虫。(4)药剂防治:稻瘟病,可选用富士一号、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47、。二化螟可选用苏云杆菌(BT)、康宽等进行防治。6、适时收获。当稻谷黄化完熟率达95%,籽粒含水量为15-20%时,籽粒充实饱满坚硬,适时机械收获。7、注意事项。(1)正确的水稻生产不应追求所谓的最高产量,要根据开垦年限或盐碱化程度的不同,结合测土诊断,因地制宜地减少水田化肥与农药用量,重视提高产投比。(2)不同的水稻品种耐肥力不同,耐肥力较弱的品种氮肥如果施肥量过大极易引起倒伏,严重影响当年水稻产量与品质,要重视因种施肥。(3)氮素过量或施用时期不当可引起水稻贪青晚熟或倒伏减产,严重降低水稻的食味品质,要生产高质量的优质米必须提倡减氮减药绿色栽培。(四)绿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播前准备。(

48、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良种是提高绿豆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技术措施。优良品种一般可增产8-10%。要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能力强、生育期适当的当地主推品种。新品种要经过当地种植试验验证再选用,严禁盲目求新。(2)选好地块。绿豆耐瘠性强,对土质要求不严,在砂性土、轻度盐碱土、黏土等旱薄地、坡岗地都能种植,但砂性壤土生长最为适宜。选择土壤肥力好、耕层疏松活土层厚、透气性好、蓄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可获得较好的收成。绿豆忌重茬、迎茬,在豆科作物茬口上种植会加大病虫危害。(3)整地施肥。绿豆是双子叶作物,子叶出土,幼苗顶土能力弱,土壤板结或土坷垃太多,易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不齐。绿豆主产区整地一般在春季进行,春季灭茬、起垄的地块旋耕灭茬后做到随整地、随施肥、随起垄、随镇压,避免镇压过晚跑墒;如果是三犁川打垄,在原垄沟深趟一犁,把农肥和化肥一并施入沟内,然后合垄,这样有利于根系早生快长。春整地要在播种前最少10天进行,垄距60-65厘米,垄面净、平、细、碎。(4)种子处理。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选籽粒饱满、无病虫的籽粒做种子,除去杂质、病粒和坏粒等。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及纯度检测,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