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交通规范大全》TBT3267-2023 铁道货车承载鞍8.pdf

上传人:周** 文档编号:7778380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道交通规范大全》TBT3267-2023 铁道货车承载鞍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铁道交通规范大全》TBT3267-2023 铁道货车承载鞍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道交通规范大全》TBT3267-2023 铁道货车承载鞍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道交通规范大全》TBT3267-2023 铁道货车承载鞍8.pdf(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 C S4 50 6 0 2 0S3 3T 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T B T3 2 6 7 2 0 1 12 0 11-0 5。2 0 发布铁道货车承载鞍A d a p t e ro nr a i l w a yf r e i g h tc a r2 0 1 1-1 1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目次前言-l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技术要求-5 检验方法-6 检验规则-7 标志、包装、贮存及运输-附录A(规范性附录)承载鞍鞍面素线直线度的测量方法T B T3 2 6 7 2 0 1111134556T B T3 2 6 7 2 0 11前言本标准按照G

2、B T1 1 2 0 0 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薇、于会彬、雷青平、陈平。铁道货车承载鞍T B T3 2 6 7 2 0 1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铁道货车用承载鞍(以下简称承载鞍)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等。本标准适用于铁道货车用承载鞍的制造和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3、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 B T2 2 3 5 钢铁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G B T2 2 3 5-2 0 0 8 I S O4 8 2 9 1:1 9 8 6,I S O4 8 2 9 2:1 9 8 8 M O D)G B T2 2 31 l 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G B T2 2 3 1 12 0 0 8,I S O4 9 3 7:1 9 8 6,M O D)G B T2 2 3 2 3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 B T2 2 3 2 6 钢铁及合金钼含量的测定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G B T2 2 35 3

4、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G B T2 2 3 5 3 1 9 8 7,e q vI S O D I S4 9 4 3:1 9 8 6)G B T2 2 3 5 9 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G B T2 2 3 6 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G B T2 2 3 6 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G B T2 2 3 6 9 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G B T2 2 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 B T2 2 8-2 0 0 2,e q vI S

5、 O6 8 9 2:1 9 9 8)G B T2 2 9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 B T2 2 9-2 0 0 7,I S O1 4 8 1:2 0 0 6,M O D)G B T2 3 1 1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 部分:试验方法(G B T2 3 1 1 2 0 0 9,I S O6 5 0 6 1:2 0 0 5,M O D)G B T1 1 8 4,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 B Tt 1 8 4 一1 9 9 6,e q vI S O2 7 6 8 2:1 9 8 9)G B T1 8 0 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 B T1 8 0 4-2 0

6、0 0,e q vI S O2 7 6 8 1:1 9 8 9)G B T4 3 3 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G B T5 6 1 7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 B T5 6 1 7-2 0 0 5,I S O3 7 5 4:1 9 7 6,N E Q)G B T6 4 1 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 B T6 4 1 4-1 9 9 9,e q vI S O8 0 6 2:1 9 9 4)G B 3 1 1 3 5 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 B T1 1 3 5 2-2 0 0 9,I S O3 7 5 5:1 9 9 1

7、,M O D)T B T2 8 8 41铁道货车承载鞍专用计量器具第1 部分:承载鞍制造用计量器具T B T2 9 4 2 铁道用铸钢件采购与验收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T B T3 2 6 7 2 0 1131323 33 43 53 62鞍面环带a d a p t i n gs u r f a c ea n n u l u s与轴承外圈配合的圆弧面。见图1。推力挡肩t h r u s tg u a r ds h o u l d e r控制轴承轴向位置的圆弧挡。见图l。导框p e d e s t a l与侧架导框或小导台配合的凹槽。导框挡边p e d e s t

8、a lg u a r ds i d e控制承载鞍横向移动的挡。见图1。定位挡l o c a t i n gg u a r d控制承载鞍橡胶垫位置或便于转向架组装的挡。见图1。顶面r o o fs u r f a c e与侧架支承面、导框摇动座圆弧面或承载鞍橡胶垫的配合面。见图1。说明:1 顶面;2 侧面;3 定位挡;4 鞍面环带;5 推力挡肩;6 导框挡边;7 导框挡边内侧面8 导框底面。图1T B T3 2 6 7-2 0 1137顶厚t h i c k n e s so ft h er o o f顶面至鞍面环带的距离。见图1 中t。3 8顶厚差t h i c kd i f f e r e

9、n c eb e t w e e nr o o f顶面至两鞍面环带的距离差。3 9推力挡肩高h e i g h to ft h r u s tg u a r ds h o u l d e r鞍面环带至推力挡肩弧面的距离。见图1 中h。3 1 0推力挡肩内侧距i n n e r s i d ed i s t a n c eo ft h et h r u s tg u a r ds h o u l d e r两推力挡肩内侧面的距离。见图1 中B。3 1 1导框深d e p t ho fp e d e s t a l导框底面至挡边端面的距离。见图1 中日。4 技术要求41一般要求承载鞍应符合产品图样

10、和本标准的规定。4 2 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421碳素钢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 B T11 3 5 2 的规定。4 2 2低合金钢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T B T2 9 4 2 的规定。4 3 制造要求4 3 1尺寸、形状及位置公差4 3 1 1 尺寸、形状及位置公差见表1 和表2。4 3 1 2 未注铸造尺寸公差应符合G B T6 4 1 4 一C T1 0,未注机加工尺寸公差应符合G B T1 8 0 4 一n l,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 B T11 8 4 一K。表1单位为毫米推力挡肩两导框鞍面素线序号轴重鞍面环带直径两环带直径差推力挡肩高顶厚差内侧距深度差直线度l2 1t,4,

11、2 3 0“+0o J:00 7 51 5 3+j61 0:,30322 5t4,2 5 0+P00 7 51 6 3+j51 0 一:,30300 2 533(It啦7 0+:2。O(1 7 5t 7 3+:51 0:s3O3O0 2 5表2单位为毫米两导框挡边中心相对两两导框底面中心相定位挡两侧面中心相顶面两侧面中心相对两序号轴重推力挡肩由侧面中心对对鞍面中心对称度对两导框底面中心对推力挡肩内侧面中心对称度称度称度12 1t21522 5tlll1注:定位挡不起控制承载鞍橡胶垫位置的作用时,定位挡两侧面中心相对两导框底面中心对称度和顶面两侧面中心相对两推力挡肩内侧面中心对称度不作要求。3T

12、 B T3 2 6 7 2 0 114 32 硬度4 3 2 1碳素钢承载鞍硬度不应低于1 2 1H B W。4 3 2 2 低合金钢承载鞍硬度应符合T B T2 9 4 2 的规定,材质为T B T2 9 4 2-C 级的承载鞍表面淬火硬度3 5 0H B W 5 0 01-I B W,淬硬层深度不小于1 5m m。4 3 3 表面质量4 3 3 1 铸件表面应无裂纹。4 3 3 2 承载鞍在机加工前应经喷、抛丸或喷砂等表面处理。铸件内外表面粘砂、氧化皮、毛刺、多肉等应清除干净。4 3 3 3 在每个鞍面环带上允许存在三个直径不超过3 2m m、深度不超过1 6m m、相互间距不小于2 0m

13、 m、距边缘距离不小于1 0m m、底部坚实的散布孔。4 3 3 4 在每个鞍面环带上仅允许存在一个直径不超过3 2m m、深度不超过3 2m m、距边缘距离不小于1 0m m、底部坚实的f L,且不允许位于4 333 散布孔区域内;在其他表面允许存在,处于顶面、推力挡肩内侧面、导框挡边内侧面及导框底面时,相互间距不小于2 0m m。4 3 3 5 在承载鞍上允许存在四个直径不超过3 2r i l l r t、深度不超过64m m、底部坚实的孔。鞍面不允许存在;顶面、推力挡肩内侧面、导框挡边内侧面及导框底面仅允许各存在一个,且距边缘距离不小于1 0m m;其他表面允许存在。4 3 3 6在承载

14、鞍上允许存在三处直径不超过1 5m m、深度不超过3m m、距边缘距离不小于1 01 1 1 1 1 1、面积不超过2c m 2 的散布砂眼。每个表面仅允许存在一处,且鞍面两环带不允许同时存在。4 3 37 鞍面环带的表面粗糙度M R RR a 63,推力挡肩内侧面的表面粗糙度M R RR a l 2 5,其余机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M R RR a 2 5,铸造表面的表面粗糙度N M RR a l 0 0。4 3 4 焊补4 3 4 1承载鞍鞍面不允许焊补。4 3 4 2 超限铸造缺陷可清理至金属母体后,按T B T2 9 4 2 或G B T1 1 3 5 2 等相关规定或选用使焊缝具有与母材

15、金属相同的最低要求的力学性能的方法进行焊补,焊补金属总量不应超过承载鞍重量的1 6,焊补在热处理前进行。4 34 3 热处理后,材质为T B T2 9 4 2 一C 级的承载鞍焊补后应回火热处理。材质为T B T2 9 4 2 一C 级以下或碳素钢承载鞍焊补总面积大于2c m 2 应回火热处理,焊补总面积小于或等于2c m 2 可局部消除应力热处理。4 3 5 热处理材质为碳素钢的承载鞍热处理应符合G B T1 1 3 5 2,材质为低合金钢的承载鞍热处理应符合T B T2 9 4 2 的规定。4 4 涂装要求4 41涂装前应清理毛刺,清除锈垢、油污等杂质。4 4 2 机加工面应防锈,顶面、鞍

16、面不允许涂油及油漆。非加工面涂清漆。5 检验方法5 1试块制备及取样方法碳素钢应按G B T11 3 5 2 执行,低合金钢应按T B T2 9 4 2 执行。5 2 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按G B T4 3 3 6 执行,仲裁分析方法应按G B T2 2 3 5、G B T2 2 31 1、G B T:2 2 32 3、G B T2 2 3 2 6、G B T 2 2 3 5 3、G B T2 2 3 5 9、G B T 2 2 3 6 3、G B T2 2 3 6 8 和G B T2 2 3 6 9 等执行。5 3 拉伸试验应按G B T2 2 8 执行,冲击试验应按G B T2 2 9 执行。

17、5 4 硬度试验应按G B T2 3 11 执行。测试部位为承载鞍两侧面,材质为T B T2 9 4 2-C 级的承载鞍表面淬火顶面。测试点不少于三点。淬硬层深度的测定应按G B T5 6 1 7 执行。4T B T3 2 6 7 2 0 115 5 表面质量采用目测及相应精度的量具进行检查,表面粗糙度采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比对或采用粗糙度仪测量。56 鞍面素线直线度采用专用量具测量(见附录A),其他尺寸、形状和位置公差采用T B I T2 8 8 4 1 及相应精度的量具进行检查。6 检验规则6 1 型式试验6 1 1型式试验项目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硬度、淬硬层厚度、表面质量和形式尺寸。

18、6 1 2 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a)新产品定型或定型产品转厂生产时;b)结构、生产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时;c)中断生产2 年恢复生产时;d)连续生产2 年时。6 2出厂检验6 2 1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硬度、表面质量和型式尺寸。6 2 2 化学成分应按熔炼炉次逐炉检验。6 2 3 力学性能按熔炼炉次及热处理炉次逐炉检验。6 2 4 硬度应按熔炼炉次及热处理炉次逐炉抽3,至少三件试验;材质为T B T2 9 4 2 一C 级的承载鞍表面淬火硬度,按日产每3 0 0 件为一批,不足3 0 0 件,也视为一批,逐批抽3,至少三件试验。淬硬层厚度每半年检测一次,每次检测两件。6

19、 25 表面质量、机加工尺寸及形位公差逐件检查。7 标志、包装、贮存及运输7 1 标志承载鞍应在适当位置铸出制造厂代号、制造年月、铸造顺序号,标志应清晰。7 2 包装72 1 承载鞍经防锈处理后,应妥善包装。72 2 产品出厂应附产品质量合格证,其内容包括:a)产品名称、型号、数量;b)制造单位名称或代号;c)制造日期;d)铸造顺序号;e)检验人员印章;f)合格印章;g)本标准代号。73 贮存及运输承载鞍贮存及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碰伤、变形和锈蚀。5T B T3 2 6 7 2 0”附录A(规范性附录)承载鞍鞍面素线直线度的测量方法A1测量前,将承载鞍鞍面素线直线度量具放置校准块上校准,四块千

20、分表均校至零位,见图A 1 a)。A 2 测量时,将承载鞍鞍面素线直线度量具平行于鞍面素线放置两环带上,四块千分表中最大和最小实测值之差为鞍面素线直线度,见图A 1b)。6a)校准b)测量图A 1鞍面素线直线度的测量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铁道货车承载鞍A d a p t e ro nr a i l w a yf r e i g h te a rT B T3 2 6 72 0 I l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10 0 0 5 4,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西街8 导)读者服务部电话:市电(0 1 0)5 l8 7 3 1 7 4,路电(0 2 1)7 3 1 7 4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刷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开本:8 8 0m m 12 3 0m m1 1 6 印张:07 5 字数:1 2 干字2 0 1 1 年9 月第1 版2 0 1 1 年9 月第1 次印刷5 11335 5 2定价:80 0 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