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LD教案(第十次课).doc

上传人:可****阿 文档编号:77730491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LLD教案(第十次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GLLD教案(第十次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LLD教案(第十次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LLD教案(第十次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赣 南 医 学 院 教 案专 业 临床医学专业课 程 人体寄生虫学任课教师 曹镐禄 2011-2012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 务 处 编 制课程名称人体寄生虫学(第七版)授课时间2012年5月21日-27日授课对象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授课章节课 题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20min第一节 杜氏利氏曼原虫 60min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内容 1、掌握贾第虫包囊、杜利体的形态,两虫的生活史特点及致病作用; 熟悉内容 1、熟悉贾第虫和利什曼原虫的诊断方法与防治原则 了解内容 1、了解贾第虫和利什曼原虫的流行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1、贾第虫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 2、利什曼原虫

2、的形态、生活史及致病 难点:1、利什曼原虫生活史 2、利什曼原虫的致病 疑点:贾第虫的致病 三、教学方法设计:1、运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2、结合生活实际及临床相关知识,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3、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抓住关键,增强教学效果。4、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穿插提问,回忆比较,互动教学。四、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板书、教鞭等。 五、时间安排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20min第一节 杜氏利氏曼原虫 60min六、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一)组织教学教师登上讲台,学生起立,坐下后,环视全体同学,用无声的语言督促学生准备听课,如发生异常情况,在课前予以及时解决。(二)复

3、习旧课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第八章 鞭毛虫第三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 stile, 1915 形态(4min)1 滋养体呈倒置的梨形,大小为9.52151524m,腹面前部有吸盘状隐窝,泡状核2个,虫体有4对鞭毛,轴柱一对,2个半月形的中央小体。2包囊:椭圆形,囊壁较厚,大小为10-147.59m,成熟包囊有4个核。生活史(4min) 经口包囊 滋养体 包囊(4核) (人小肠、胆囊)生活史特点:1 滋养体寄生于人的小肠及胆囊2 感染期为四核包囊3 感染途径:经口食入4 宿主随粪便排出包囊的量较大5 蝇、蟑螂等昆虫可机械性携带传播包囊。致病(5min)发病的机制:1 肠

4、炎:腹痛、腹泻(水样便、脂肪泻、腹胀、呕吐、厌食、营养不良等)2 胆囊炎:上腹疼痛、肝肿大、脂肪代谢障碍等。诊断(3min)1 病原诊断(1)粪检:生理盐水涂片法查滋养体 碘液染色法查包囊,也可用浓集法查包囊(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引流检查虫体或包囊(3)肠检胶囊法(4)小肠活组织检查2 免疫学检查3 分子生物学技术流行(2min) 呈世界性分布,在前苏联较严重,有“旅游者腹泻”之称,国内感染率0.4810%。流行因素:1 传染源:粪中带有包囊的病人和带虫者2 传播途径:经口食入带包囊的水或食物,昆虫携带包囊污染食物3 人群均易感,儿童为优防治(2min)1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用灭滴灵、阿苯达唑

5、等2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健康教育3 管理好粪便4 保护好水源5 消灭蝇、蟑螂等害虫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形态(6min)无鞭毛体前鞭毛体。生活史(15min)生活史箭头图及示意图见TTP(一)在白蛉体内发育分裂增殖为前鞭毛体聚集在口腔及喙。当白蛉叮刺健康人时,即随白蛉唾液进入人体。(二)在人体内发育前鞭毛体进行分裂繁殖,最终导致巨噬细胞破裂。游离的无鞭毛体又可被其它巨噬细胞吞噬,重复上述增殖过程。致病(10min)脾肿大是黑热病最主要的体征。贫血是黑热病重要症状之一,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即全血象减少。患者血浆内白蛋白明显减少,球蛋白增加,导致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倒置,IgG滴度

6、升高。尿蛋白及血尿的出现可能与患者发生肾小球淀粉样变性及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有关。特殊临床表现(一)皮肤型黑热病(二)淋巴结型黑热病免疫(2min)皮肢利什曼病能形成特异性免疫,其它表现为非特异性免疫实验诊断(10min)(一)病原检查检出病原体即可确诊。常用的方法有:1、穿刺检查: (1)涂片法:(2)培养法:2、活组织检查:(二)免疫诊断法1、检测血清抗体:2、检测循环抗原:(三)DNA诊断方法利用利什曼原虫微环kDNA序列设计的引物,作PCR及DNA探针诊断黑热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黑热病的诊断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曾于白蛉活动季节(5-9月)到过流行区;临床表现呈起病缓慢,反

7、复不规则发热,中毒症状相对较轻,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减少,球蛋白试验阳性,免疫学检查出抗原,或DNA检测阳性。流行(5min)(一)分布杜氏利什曼原虫分布很广,亚、欧、非、拉丁美洲均有本病流行。主要流行于印度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在我国,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中(二)流行环节1、传染源:病人、病犬以及某些野生动物均可为本病的传染源。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白蛉叮刺传播,中华白蛉为我国黑热病的主要媒介,长管白蛉仅见于新疆;吴氏白蛉为西北荒漠内最常见的蛉种,野生野栖;历山大白蛉分布于甘肃和新疆吐鲁番的荒漠。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病后免疫力持久。在流行病学

8、上表现为:(1)人源型:(2)犬源型:(3)自然疫源型:防治(8min)(一)病原治疗 1、首选药物:极好疗效,治愈迅速。2、非锑剂:戊脘脒(喷他脒),二脒替(司替巴脒)等3、脾切除治疗: 4、预防:杀灭病犬和消灭白蛉杀虫剂二二三室内滞留喷洒或闭门烟熏杀灭中华白蛉,可有效阻断传播途径。七、小结(2min) 蓝氏贾第鞭毛虫经口感染,感染阶段为成熟包囊,引起水样泻;利什曼原虫由白蛉叮咬感染,在生活史中有前鞭毛体和利杜体二种状态,引起黑热病,消灭白蛉能有效预防,药物治疗效果好。 八、课外作业:1、为什么蓝氏贾第虫病好发于旅游者? 2、杜氏利什曼病由什么传播?3、杜氏利什曼病为什么不好防控?九、教学体会:本次课所介绍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较严重,重点讲述其传播方式,利什曼原虫虽然少见,但其致病严重,同学们会认为流行少,从而不够重视,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举例和图片,使内容生动起来,达到了既定目标。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时间的分配,把握重点,讲清难点。 参考书1.人体寄生虫学第二版,赵慰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 2.中国人兽共患病学第二版,于恩庶等主编,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 3.寄生虫与临床第二版,沈一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 4. 中国人体寄生虫分布与危害.,许隆祺, 余森海, 徐淑惠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