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皮肤类型解剖皮肤细胞.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772843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X 页数:68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皮肤类型解剖皮肤细胞.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认识皮肤类型解剖皮肤细胞.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皮肤类型解剖皮肤细胞.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皮肤类型解剖皮肤细胞.pptx(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皮肤的基本结构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血管 皮肤的淋巴管 皮肤的神经 皮肤的肌肉 返回第1页/共68页第2页/共68页 返回第3页/共68页表 皮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细胞层 基底层返回第4页/共68页角质层 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 5 10 层扁平无核的角化死细胞构成。角质层的厚薄对人的肤色和皮肤的吸收能力有一定影响。角质层具有抗摩擦,防止体外的水分、化学物质以及微生物等进入体内,并吸收一定量的紫外线等功能,对内部组织起保护作用。返回第5页/共68页透明层 透明层位于角质层下,只有手掌、足 底等角质层厚的部位皮肤才有此层,光线 可以透过。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和磷脂

2、类 物质,有很强的疏水性,可防止体内、体外 的水、电解质透过,起保护作用。返回第6页/共68页颗粒层 颗粒层位于透明层之下,由 24层菱形细胞构成。颗粒层细胞内含有透明蛋白、角质蛋白形成的小颗粒,有折光作用,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的丢失和体外水分及有害物质的透入。返回第7页/共68页棘细胞层 位于颗粒层下,由 48 层带棘突的多角形细胞构成,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棘细胞间有淋巴液及神经末梢,可以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返回第8页/共68页基底层 基底细胞 黑素细胞 朗格罕细胞 迈克尔细胞 未定类细胞 返回第9页/共68页基底细胞 呈圆柱状,单层波浪状排列,具有分裂繁殖能力,是表皮各层细胞的生命之源。健

3、康皮肤每天约有 10%的基底细胞进入分裂相,经1319天的分裂周期,产生新的基底细胞,分裂出来的角朊细胞大约以10个为一组,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排列成垂直柱状,医学上称“表皮增殖单位”。基底细胞正常是皮肤健康的基础。返回第10页/共68页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是基底层另一种功能活跃的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形成和分泌黑色素的能力。占基底细胞的 410,对保持皮肤健康、美容都很重要。黑色素可吸收或反射紫外线,保护基底细胞的细胞核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防止细胞发生晒伤、老化、突变和癌变等,使基底细胞能正常地分裂增殖。返回第11页/共68页朗格罕细胞 来源于骨骼,同时也分布在棘细胞层,占表皮细胞总数的4%左

4、右。细胞膜表面有多种免疫学标志。功能:吞噬外源性物质;识别、加工抗原成分,然后传递给淋巴细胞,使之活化,产生各种接触性皮炎。该细胞活性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返回第12页/共68页真皮 真皮可分为上下两层:乳头层 网状层 乳头层位于真皮浅层,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网状层位于真皮深层,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皮脂腺、汗腺、毛囊等 第13页/共68页真皮 真皮中纤维结缔组织有三种:胶原纤维 弹力纤维 网状纤维 真皮层含水量占全部皮肤组织的60%,若低于60%时,皮肤会呈干燥、起皱纹等缺水状态。第14页/共68页真 皮 结缔组织 真皮的细胞 基质返回第15页/共68页结缔组

5、织 真皮的结缔组织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胶原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它使皮肤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弹力纤维主要成分为弹性蛋白,它使皮肤具有良好的弹性。网状纤维属于未成熟的胶原纤维,主要存在于腺体、血管和神经周围。返回第16页/共68页真皮的细胞 成纤维细胞 产生真皮的结缔组织和基质 组织细胞 吞噬、清除体内的细菌和异物返回第17页/共68页基 质 一种无定形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粘多糖、蛋白质、电解质和水,起保持真皮水分的作用。返回第18页/共68页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皮肤的最深层。主要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和深部毛囊等。皮下脂肪有

6、保温防寒、缓冲外力保护皮肤等作用。返回第19页/共68页皮肤附属器 汗腺皮脂腺 毛发 爪甲返回第20页/共68页汗 腺 小汗腺 大汗腺 小汗腺可以分泌汗液 汗液的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乳酸、尿素 大汗腺分布在腋窝、乳晕、肛门、外阴、外耳道等处。分泌物为浓稠的浮状液体,含有蛋白质、糖类和脂肪。返回第21页/共68页皮脂腺 皮脂的主要成分:脂肪酸、蜡脂、角鲨烯、甘油三酯 可以滋润皮肤、毛发,防止皮肤水分蒸发。皮脂呈弱酸性,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返回第22页/共68页毛 发 长毛 短毛 毳毛 主要成份是角蛋白。返回第23页/共68页皮肤的血管 皮肤的血管由皮下深层动脉、静脉分支而来。小动脉与小静

7、脉在皮下组织层并行,走向与皮肤表面平行,并有分支到达真皮层,形成毛细血管网和动静脉吻合。返回第24页/共68页皮肤的淋巴管 真皮浅层中含有丰富的淋巴管,与真皮深层的淋巴管相通,再经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到达附近淋巴结。淋巴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液经毛细血管壁渗透到组织细胞间形成的。良好的淋巴循环是皮肤健康的重要保障。返回第25页/共68页皮肤的神经 感觉神经纤维 运动神经纤维 分泌神经纤维返回第26页/共68页感觉神经纤维 产生触觉、痛觉、压力觉、冷觉、热觉等 分布于真皮的乳头层,指尖皮肤内最多,触觉最灵敏。返回第27页/共68页皮肤的肌肉 皮肤的肌肉主要为立毛肌,属不随意肌。立毛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8、,在突然遇冷或其他物理性刺激,或者有情绪激动、恐惧时,立毛肌可以收缩而将毛竖立,使局部皮肤突起而出现 “鸡皮疙瘩”。返回第28页/共68页皮肤的生理功能 保护作用 调节体温 感觉作用 分泌与排泄 呼吸功能 吸收功能 新陈代谢返回第29页/共68页皮肤的保护功能防御机械性刺激 防御物理性刺激 防御化学性刺激 防御生物性刺激 返回第30页/共68页防御机械性刺激 真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坚韧又柔软,具有一定的抗拉性和弹性。皮下组织疏松,有大量脂肪细胞,可缓冲外力的撞击,保护内部组织不受损伤。返回第31页/共68页防御物理性刺激 角质层 黑色素颗粒 阻绝电流,阻挡紫外线,防止体内

9、水 分蒸发及体外水分渗入。皮脂腺可分泌皮脂,汗腺可以分泌汗液,两者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皮脂膜。返回第32页/共68页防御化学性刺激 角质层细胞的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对弱酸、弱碱的腐蚀有一定抵抗力。汗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冲淡化学物质的酸碱度,保护皮肤。返回第33页/共68页防御生物性刺激 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并有抑菌,杀菌作用。返回第34页/共68页皮肤的调节体温功能 通过血管调节体温 通过汗液蒸发调节体温返回第35页/共68页皮肤的感觉作用 皮肤有着极丰富的神经纤维网及各种神经末梢,可将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周围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产生各种感觉

10、。单一感觉:触觉 压觉 痛觉 温觉复合感觉:干 湿 光滑 粗糙 坚硬 柔软 肌体监测环境变化的情报站返回第36页/共68页皮肤的分泌与排泄 分泌功能 汗腺可分泌汗液,皮脂腺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毛发。第37页/共68页皮肤的分泌与排泄功能影响皮脂腺分泌功能的因素 :内分泌的影响 外界温度的影响 皮肤湿度的影响 年龄的影响 饮食的影响 第38页/共68页皮肤的分泌与排泄排泄功能 皮肤通过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返回第39页/共68页皮肤的呼吸功能 皮肤还可以通过汗孔、毛孔进行呼吸,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同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呼吸量

11、大约为肺的1%。返回第40页/共68页皮肤的吸收功能 活性物质经皮肤吸收途径: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渗透进入 通过毛囊壁 通过汗腺 通过皮脂腺返回第41页/共68页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 皮肤参与水、盐类、糖、蛋白、脂肪及维生素的代谢。人体水分的排泄主要有三个途径:经过肾、肺及肠等排出,汗腺及表皮角质层。汗腺主要通过不可见出汗及可见出汗的方式排泄水分。在常温时,不可见出汗排泄的水分约占皮肤总排出量的 1/10,其余的 9/10从表皮角质层排出。第42页/共68页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 皮肤也是盐类的主要储库:钠、钾、镁、钙、铜、铁、磷、硫、氯电解质的含量约为皮肤重量的0.6%。主要功能是维持水的渗透压及酸

12、碱平衡,也是某些酶的激活物。第43页/共68页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 皮肤含糖也很丰富。皮肤内的葡萄糖为血糖的2/3左右。皮肤内粘多糖的含量以真皮内最多,其次为表皮。第44页/共68页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 人体皮肤细胞的总脂肪量大约占皮肤总重量的3.56%,最低的为0.3%,最高的达 10%。表皮内存在7-脱氢胆固醇,它经紫外线光动力作用后,转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经吸收进入体内,对骨骼发育起重要作用。返回第45页/共68页 皮肤的免疫 免疫的防御功能:对外界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免疫的自稳功能:自我稳定能力。免疫的监视功能:自我识别能力,主要是认识外来细胞、衰老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然后清除它们,可

13、防止出现肿瘤。第46页/共68页皮肤的免疫致敏原或变应原: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变应反应:过敏过程免疫:身体能排斥异物这种防御功能抗原:各种能引起肌体过敏的异物抗体:免疫过程中所产生的球蛋白返回第47页/共68页皮肤的水分 皮肤贮水占全身的 1020%,其余的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肌肉、全身所有内脏。如果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会发生皮肤病。返回第48页/共68页皮肤的 pH值 是判断皮肤酸碱度的标准。人体内流动的体液是呈弱碱性的,如血液、淋巴液等;皮肤表面则呈弱酸性。皮肤表面的 pH 值主要由皮脂与汗的混合物所组成的皮脂膜所决定,通常在4.5 6.5,平均 5.75。返回第49页/共68页皮肤的再生

14、功能 皮肤细胞一般每 10小时分裂繁殖一次,晚 10点至次晨 4点的繁殖功能最活跃。生理性再生 补偿性再生 返回第50页/共68页生理性再生 皮肤的角质细胞不断死亡、脱落,基底层细胞又不断增生、分裂、繁殖并逐渐移向表层补充已脱落的细胞。为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状态而增生繁殖新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的生理性再生。基底层细胞逐渐向浅层细胞推移演变到表层的角质细胞的周期一般约为28天,即皮肤平均每月更新一次。返回第51页/共68页补偿性再生 当皮肤受到外伤,甚至部分表皮和真皮缺失时,由表皮细胞分裂繁殖使创口愈合或将创面覆盖,使皮肤恢复其完整性。为补偿病理性缺损的细胞而增生繁殖新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的补偿性或修复

15、性再生。返回第52页/共68页面部皮肤的特点 面部皮肤结构的最大特点是皮脂腺极其丰富。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面部皮脂的分泌量会随年龄、季节、食物等因素而发生变化。面部不同部位皮脂的分泌量也不完全一样。面部皮肤的另一个特点是容易衰老,表现为易出现皱纹。最易出现皱纹的部位是眼睑。第53页/共68页面部皮肤的特点 根据皮肤与外界物质的相容性,面部皮肤分成两大类:健康皮肤:对外界物质反应正常的皮肤。此类面部健康皮肤又可根据皮脂和汗液的分泌量,细分成四种类型:油性皮肤 干性皮肤 中性皮肤 混合性皮肤 敏感性皮肤返回第54页/共68页油性皮肤 表面油腻光亮,纹理粗糙,可见粗大的毛孔,有时呈桔皮状。此种类型皮

16、肤者不易出现皱纹。返回第55页/共68页干性皮肤 肤白细嫩,毛孔不明显,无油腻,少光泽,较干燥,有时还可见到糠样的脱屑。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往往低于10%,不易掉妆,不易生粉刺。易长雀斑,易生皱纹。返回第56页/共68页中性皮肤 介于油性与干性皮肤之间,皮肤不干不腻,不粗不粘,脂度适中。该型皮肤水分和油脂能经常保持平衡,是最理想的皮肤。返回第57页/共68页混合性皮肤 80的女性面部会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一般前额、鼻翼等处皮脂分泌较多,毛孔也较粗大,甚至可发生粉刺;而面颊等其他部位皮肤较干燥,近似于中性皮肤。第58页/共68页 TOU返回第59页/共68页敏感性皮肤 为面部的另一种皮肤类型

17、,因对外界刺激容易出现反应,故此称这类皮肤为敏感性皮肤,又称过敏性皮肤及易发生异常的皮肤等,属于不健康皮肤。是肌体对外界不利因素反应过强而引起皮肤损伤,或皮肤生理机能紊乱所致。返回第60页/共68页皮肤类型的自我测定 肉眼观察皮肤形态 皮肤脂度的测定 观察和脂度测定相结合返回第61页/共68页肉眼观察皮肤形态 油性皮肤特征:外观油腻光亮,毛孔粗大,少皱纹,多粉刺。干性皮肤特征:皮肤红白细嫩、薄而干燥,毛孔不明显,眼周围往往有细小皱纹。中性皮肤特征:肌肤不粗不细,冬天常觉干爽,夏季则感润滑。返回第62页/共68页皮肤脂度的测定 洗脸试验 触摸试验 纸巾试验返回第63页/共68页洗脸试验 洗后不涂

18、任何护肤品,观察紧绷感消失的时间。20 分钟以内消失属于油性皮肤 2030 分钟内消失属于中性皮肤 3040 分钟内消失属于干性皮肤返回第64页/共68页触摸试验 睡前把脸洗净擦干。起床后不洗脸,用指肚缓触面部皮肤:有粗糙感的属于干性皮肤 感觉光滑的为中性皮肤 有油腻感的则属于油性皮肤返回第65页/共68页纸巾试验 用温水和中性洁面剂净面,不擦任何化妆品即上床睡觉。第二天起床后用柔软干纸巾轻压鼻翼两旁、额部、颊部,然后观察纸巾。第66页/共68页纸巾试验 油性皮肤:纸巾呈透明状,满是油光或透明点,透明点每平方厘米在 5 个以上。干性皮肤:纸巾无变化,无油光,或透明点每平方厘米在 2 个以下。中性皮肤:纸巾微透明,介于前两者之间。返回第67页/共68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8页/共6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