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性》PPT课件.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7767721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药药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药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性》PPT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四性(四气)、五味、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和无毒升降浮沉,有毒和无毒中药四性(气)的现代研究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中药升降沉浮理论研究现状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认识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代谢功能代谢功能减轻或消除减轻或消除热热证证减轻或消除减轻或消除寒寒证证药物药物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寒性或凉性寒性或凉性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即具有清热、凉

2、血、泻火、清虚热、滋阴等功效。热性或温性热性或温性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即具有祛寒、温里、助阳功效。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临床临床:热证热证中枢中枢兴奋症状症状(燥动、失眠、情绪易激动)寒证寒证中枢抑制状中枢抑制状态(喜静、淡漠、嗜睡)温热药温热药寒凉药寒凉药改善改善动物实验动物实验:热证模型热证模型寒证模型寒证模型寒凉寒凉药温温热药单胺类神经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抑制抑制NADA5-HT大鼠痛阈值大鼠痛阈值和惊厥阈值和惊厥阈值大鼠脑内大鼠脑内TH活性活性寒凉药寒凉药具有中枢具有中枢抑制抑制作用作用(抗惊厥、解热、镇痛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温热药温热药具有中枢具有中枢兴奋兴奋

3、作用(活动量作用(活动量、失眠、失眠等)等)寒凉药钩藤、羚羊角等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桅子、苦参等具有镇静作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穿心莲、知母、桅子、柴胡、葛根等具有解热作用温热药五味子、麻黄、麝香等则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植物神植物神经系统经系统交感神经交感神经(NA,Adr)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Ach)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心率心率血管张力血管张力增强增强加快加快收缩收缩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减弱减弱减慢减慢舒张舒张血压下降血压下降2.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临床临床:热证热证植物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功能紊乱(表表现)寒证寒证植物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功能紊乱(表表现)温热药温热药寒凉药寒凉药改善

4、改善植物神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平衡指数植物神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平衡指数植物神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平衡指数唾液分泌量、心率、血唾液分泌量、心率、血压、体温、呼吸体温、呼吸频率率交感神交感神经-肾上腺系上腺系统功能功能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寒证模型寒证模型寒凉寒凉药心率心率尿中尿中CA排排出量出量血中血中DH耗氧量耗氧量阳虚证模型阳虚证模型甲状腺甲状腺切除切除体温体温温温热药寒凉药寒凉药可使交感神经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肾上腺系统功能低下低下温热药温热药可使交感神经可使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亢进临床临床:热证、阴虚热证、阴虚交感神交感神经-受体受体-cAMP系系统寒证、阳虚寒证、阳虚副

5、交感神副交感神经-M受体受体-cGMP系系统温热药、温热药、助阳药助阳药寒凉药、寒凉药、滋阴药滋阴药改善改善动物实验动物实验:T3、HCA注射注射大鼠阴虚大鼠阴虚脑、肾-R 最大最大结合点位数合点位数;M-R 甲硫氧甲硫氧嘧啶po小鼠小鼠“甲减甲减”阳虚阳虚副交感神副交感神经-M受体受体-cGMP系系统滋阴药滋阴药+温热药温热药+寒凉药寒凉药抑制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受体受体-cAMP-cAMP系统功能的亢进系统功能的亢进温热药温热药抑制副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M-M受体受体-cGMP-cGMP系统功能的亢进系统功能的亢进热证、阴虚证病人的交感神经-受体-cAMP系统的功能偏高。热证病人尿中

6、cAM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阴虚病人血中cAMP也占优势。热证、阴虚证病人分别服用寒凉药和滋阴药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失常的cAMP/cGMP含量比值恢复正常。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的功能亢进。寒证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cGMP也占优势。寒证、阳虚证病人分别服用温热药和助阳药后,能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3.内分泌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前叶分泌促激素垂体前叶分泌促激素肾上腺肾上腺Adr皮质激素皮质激素(17-OHCS)甲状腺甲状腺T3、T4性腺性腺性激素性激素ACTH TSH

7、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寒凉药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温热药温热药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肾上腺轴肾上腺轴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轴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性腺轴性腺轴血清激素水平、血清激素水平、代代谢产物排泄或激素生成的反物排泄或激素生成的反应速度、速度、受体水平及受体水平及亲和力、和力、基基础体温等体温等寒凉药、寒凉药、温热药温热药不同动物模型不同动物模型4.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热证、阴虚热证、阴虚基基础代代谢率偏高率偏高寒证、阳虚寒证、阳虚基基础代代谢率偏低率偏低临床临床:血清血清T3、T4 血清血清T3、T4 下丘脑下丘脑-垂

8、体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轴寒凉药、寒凉药、温热药温热药“甲亢甲亢”阴虚或阴虚或“甲低甲低”阳虚动物阳虚动物模型模型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寒证、阳虚寒证、阳虚红细胞膜胞膜钠泵活性活性ATP 临床临床:温热药温热药改善改善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寒凉药寒凉药温热药温热药红细胞膜胞膜钠泵活性活性红细胞膜胞膜钠泵活性活性寒凉药寒凉药降低基础代谢率降低基础代谢率温热药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提高基础代谢率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甲状腺轴甲状腺轴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红细胞膜钠泵活性5.寒凉药的寒凉药的抗感染抗感染和和抗肿瘤抗肿瘤作用作用n与抗感染作用的关系:苦寒药:板兰根、连翘、赤芍、黄连等;清热药:双花、连翘、三黄、鱼腥草

9、、大黄、大青叶等;辛凉解表药:菊花、等;清热通淋药:木通、车前草、扁蓄、金钱草等;n与抗肿瘤的关系:山豆根、大黄、山慈菇、青黛、苦参寒凉药五味是中药固有的属性n根据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与药物成分有关)统计资料:1977年版药典收载的714种中药性味与口味的关系n完全一致:36%n不完全一致:35.3%n完全不一致:28.7%n根据药物的功效归纳的(与药物功效有关)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辛味药成分:挥发油,苷类、生物碱功效:能散、能行、能通、能润辛可发散:解表药:26辛/28种,可发汗、解表。辛能行气:理气药:13味/14种,可疏通气机、消除气滞。使胃肠平滑肌收缩,排

10、出胃肠积气,消除腹胀使胃肠平滑肌收缩,解痉止痛,促消化液分泌辛能使气血通畅:活血化瘀药半数为辛味;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酸味药成分:含有机酸、鞣质酸味药主要含有有机酸;涩味药主要含有鞣质功效:能收、能涩例:乌梅:柠檬酸,收敛固涩伍倍子、柯子:鞣质,止血、止泻甘味药成分:含氨基酸、糖、苷类、活性物质功效:补养、缓和、和中消食药、补益药、养心安神药多为甘味例:补益药(53种中有44种甘味,占83%)苦味药成分:生物碱(75%含生物碱的药属苦味药)甙类(56%属苦味药)功效:泻下、燥湿、降气例:大黄(蒽甙)泻下,抗菌;杏仁(氰甙)止咳、平喘、“降气平喘”;黄连、黄柏(

11、小檗碱)抗菌、抗病毒;能燥湿泻火治湿热泻痢 咸味药成分:含K、Na、Ca、Mg、I等离子功效:能软坚润下,软坚散结 化痰药、温肾壮阳药多为咸味药例:芒硝:(Na2SO4)泻下软坚润下;海藻昆布:(I)甲状腺肿软坚散结。中药升降沉浮理论是药物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向上、向外为升浮:升阳举陷、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开窍;向下、向内为沉降:潜阳、降逆、收敛、止咳平喘、清热利水、通便与性味关系密切,升浮药:辛甘味、温热药;沉降药:酸苦咸、寒凉药 第三节第三节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炮制、配伍可改变药物的升降沉浮酒制提升、盐制润下、姜制辛散、酸炒则敛。桔梗可载药上行、牛

12、夕可引药下行,升麻、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可起升提作用,治疗子宫脱垂,使子宫平滑肌张力提高。去升柴则子宫平滑肌张力减弱。第三节第三节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 药动学药动学1.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抗惊厥抗惊厥-入肝经入肝经-肝主筋、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眩皆属于肝泻下泻下 -入大肠经入大肠经-大大肠为传导之腑之腑止血止血 -入肝经入肝经-肝藏血肝藏血止咳、祛痰、平喘止咳、祛痰、平喘-如肺经如肺经-肺主呼吸、肺肺主呼吸、肺为贮痰之器痰之器2.归经与药动

13、学的关系归经与药动学的关系同位素示踪技同位素示踪技术-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体内体内过程程3.微量元素、环核苷酸水平、受体学说微量元素、环核苷酸水平、受体学说物质基础;物质基础;肝脏:肝脏:Fe、Zn、Cu、Mn组织中受体的亲和力组织中受体的亲和力药理作用与归经的关系与药理作用相关,429味药惊厥作用 22味药 入肝经率100%“肝主筋”化痰作用 23味药 入肺经率100%“肺为贮痰之器”止咳作用 18味药 入肺经率100%平喘作用 13味药 入肺经率95.5%“肺主呼吸”止血作用 21味药 入肝经率85.3%“肝藏血”泻下作用 18味药 入大肠经率100%“大肠是传导之腑”当归归经归心经心主血归

14、肝经肝藏血归脾经脾统血药理作用血液系统: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循环系统:改善血流动力学,扩血管,增加脏器血流量麻黄归经归肺经、膀胱经功效:发汗、平喘、利尿有效成分的分布与归经相关分析23种药物归经与有效成分分布的关系:14/23归经与分布最多基本一致,占61%6/23归经与分布大致相符,占26%3/23归经与分布无关,占13%例:辛入肺(麻黄),宣肺苦入心(黄连),清心火结论:归经与有效成分与在所属脏腑的高度分布有关。微量元素归经假说药物抵达归经部位是通过所含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和亲和运动完成的。提出:Zn、Mn归肾经的物质基础Mn:肾上腺、垂体、甲状腺摄Mn能力强;Zn:肾上腺皮质、固有成分

15、性腺、生殖器官集缺乏Zn、Mn生殖、发育的病理变化(肾主生殖)缺乏Zn、Mn 酶活性降低,蛋白质、核酸代谢障碍,免疫功能底下,与肾虚症状相似。补肾中药高含Zn、Mn;影响体内环核苷酸含量归经假说药物可通过调节体内环核苷酸的含量而起作用6种中药(五味子、鱼腥草、汉防己、天麻、桔梗、延胡索),使体内环核苷酸变化明显的脏器,与传统归经相关受体选择归经假说药物与相应受体的亲和力,与各药的归经有较大的相似性。细辛归心经,所含消旋去价乌药碱可兴奋心肌1受体第五节第五节 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对中药有毒和无毒的现代认识“毒毒”(偏性)(偏性)广义、狭义广义、狭义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中

16、药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1.急性毒性反应急性毒性反应中枢神中枢神经系系统:马钱子(士的宁)子(士的宁)心血管系心血管系统:乌头(乌头碱)碱)呼吸系呼吸系统:苦杏仁、桃仁(:苦杏仁、桃仁(氰苷)苷)消化系消化系统:独活(花椒毒素)、青黛(靛玉:独活(花椒毒素)、青黛(靛玉红)泌尿系泌尿系统:关木通、:关木通、马兜兜铃(马兜兜铃酸)酸)造血系造血系统:洋金花、莞花:洋金花、莞花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表现症状症状给药途径途径4.致畸胎、致突变、致癌作用致畸胎、致突变、致癌作用 雷公藤雷公藤 槟榔(榔(槟榔碱)榔碱)关木通、关木通、马兜兜铃、广防己、青木香(、广防己、青木香(马兜兜铃酸)酸)2.长期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反应 古人古人记载动物毒性物毒性实验,病理,病理检查靶器官靶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