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庐诗草自序复习进程.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7766475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境庐诗草自序复习进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境庐诗草自序复习进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境庐诗草自序复习进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境庐诗草自序复习进程.ppt(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境庐诗草人境庐诗草(sh co)自序自序黄遵宪黄遵宪第一页,共22页。【文题解【文题解(tji)说】说】人境庐诗草人境庐诗草(sh co)自序选自人自序选自人境庐诗草境庐诗草(sh co)笺注。人境庐是清末笺注。人境庐是清末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取意于东晋大诗爱国诗人黄遵宪的故居,取意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的名句。名句。第二页,共22页。【作家【作家(zuji)作品】作品】黄遵宪(黄遵宪(1848年年4月月27日日-1905年年3月月28日),广东省梅州人,字公度,别日),广东省梅州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号人境庐

2、主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外交家。黄遵宪是中国近代黄遵宪是中国近代(jndi)文学史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年轻时即写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年轻时即写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写出诗反对拟古主义,务求写出“我之诗我之诗”。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页,共22页。他以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为追求目标。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有

3、盾,因而有“诗史诗史”之称。他的诗表现了之称。他的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学术封建学术(xush)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文化和旧礼教的批判精神。论诗主张神。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我手写吾口”,要求表现,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长于古体。长于古体诗,有日本杂事诗及境庐诗草。诗,有日本杂事诗及境庐诗草。第四页,共22页。【背景【背景(bijng)资料】资料】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晚清黄遵宪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是杰出的外交家、政

4、治家、教育家,晚清“诗界革命诗界革命”的领袖。晚清资产阶级的领袖。晚清资产阶级(zchnjij)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康有改良派的主要人物,既是政治家,也是诗人,如康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为、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等。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他们在诗歌领域内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在创作实践上则“堆积满纸堆积满纸新名词为革命新名词为革命”,倡导,倡导“诗界革命诗界革命”。但如同他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但如同他们所进行的变法维新运动一样,他们的诗歌以新典故代替旧典故,仅

5、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替旧典故,仅有新名词而缺乏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仍然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第五页,共22页。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其中能独辟境界且卓有成效者,首推黄遵宪。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首推黄遵宪。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革新的意识。21岁时,他就提出岁时,他就提出“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口”的文学的文学(wnxu)主张。主张。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而多年的外交官生涯更是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的眼界,使他能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并在诗歌中表现并在诗歌中表现“古人未有之物,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未辟之境”(人境庐诗草序

6、)。(人境庐诗草序)。第六页,共22页。【课文【课文(kwn)全解】全解】原文原文(yunwn)(一):(一):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行作吏,未遽废也。第七页,共22页。译文(一):译文(一):我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以后我十五六岁开始学习写诗,以后四处奔走,游历各地,很少有闲暇的四处奔走,游历各地,很少有闲暇的时间,几乎没有再去想过作诗。但是时间,几乎没有再去想过作诗。但是因为自己非

7、常喜欢,因此因为自己非常喜欢,因此(ync)每每每每遇到一件事就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遇到一件事就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官职卑微,但这一习惯从来没有虽然官职卑微,但这一习惯从来没有停止过。停止过。第八页,共22页。注释(一):注释(一):驱驰:奔走驱驰:奔走(bnzu),效力。,效力。几几:几乎。几几:几乎。一行:一旦,一经。一行:一旦,一经。遽:遂,就。遽:遂,就。第九页,共22页。原文(二):原文(二):士生古人士生古人(grn)之后,古人之后,古人(grn)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grn)之糟之糟粕,而不为古人粕,而不为古

8、人(grn)所束缚,诚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外有事,诗之中有人。第十页,共22页。译文(二):译文(二):我作为后辈看前人之作,可以我作为后辈看前人之作,可以称得上大家的,不下近百人。我希称得上大家的,不下近百人。我希望去除前人作品中的不好的地方,望去除前人作品中的不好的地方,而不受他们作品的束缚而不受他们作品的束缚(shf),这的确太难了啊。尽管如此,诗歌这的确太难了啊。尽管如此,诗歌有话外之音,始终有作者的心迹。有话外之音,始终有作者的心迹。第十一页,共22页。原文(三):原文(三):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今之世异于

9、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法以入诗。其取材(qci)也,自群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皆采取而假借之。第十二页,共22页。(译文三)(译文三)今天的世界已于古代不同,今天的今天的世界已于古代不同,今天的人为什么

10、要和古代人一样?曾经在心人为什么要和古代人一样?曾经在心中有这样的想法:一是使用古人在诗中有这样的想法:一是使用古人在诗歌中采取的比兴之法,二是每一行用歌中采取的比兴之法,二是每一行用排比对偶的形式,三是选取离骚,乐排比对偶的形式,三是选取离骚,乐府诗集的神韵而不再用他们的形式,府诗集的神韵而不再用他们的形式,四是将古人作品的诗句融合在一起,四是将古人作品的诗句融合在一起,作为作为(zuwi)诗材,无论是诸子百家、诗材,无论是诸子百家、春秋左传史记和各位大家的注解都可春秋左传史记和各位大家的注解都可以。凡名字一样的就直接使用。以。凡名字一样的就直接使用。第十三页,共22页。(原文四)(原文四)

11、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方言俗谚,以及(yj)古人未有之物,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聊书于此,以俟他日。光绪十七年六月在

12、伦敦使署公度自序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第十四页,共22页。译文(四):译文(四):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出的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出的意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风格,意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如果皆可利用,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的诗。如果真是这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

13、别具一格真是这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往能够做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往能够做到。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到。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n d)自自序序第十五页,共22页。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在叙述事情的时候,使用今天的官话俗语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语方言典故,遇到古人没有的东西,没有想出的意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出的意境,只要想到的就用笔记下来。至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

14、渊明,谢灵运,李风格,从曹操,鲍照,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白,杜甫,韩愈,苏轼,直到最近的各位名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是有我自己家,不拘一格皆可利用,但必须是有我自己特点特点(tdin)的诗。如果真是这样,就算超的诗。如果真是这样,就算超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但我虽有这不过古人,也可以别具一格了。但我虽有这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却达不样的志向,能力却不足。诗写了一些却达不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往能够做到。就写到到以上的要求,心里想往能够做到。就写到这里,以后再言。这里,以后再言。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度自序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公使馆公

15、度自序第十六页,共22页。注释(三):注释(三):单行:散体,相对于骈俪而言。单行:散体,相对于骈俪而言。袭:蹈袭,沿循。袭:蹈袭,沿循。伸缩:比喻在一定范围内的变通与变化。伸缩:比喻在一定范围内的变通与变化。逮:及,到。采取:择取,选用。逮:及,到。采取:择取,选用。官书:官方收藏、编撰、刊行的书。官书:官方收藏、编撰、刊行的书。炼格:熔炼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炼格:熔炼出自己的艺术风格。要:应当要:应当(yngdng),必须。,必须。跻:升,达到。跻:升,达到。第十七页,共22页。【写作【写作(xizu)特点】特点】一一.比兴。比兴。比兴是三百篇、楚辞、汉乐府、古诗以来常用的方比兴是三百篇、楚

16、辞、汉乐府、古诗以来常用的方法,也是为刘勰、钟嵘、陈子昂、白居易所不断发展的诗歌理论法,也是为刘勰、钟嵘、陈子昂、白居易所不断发展的诗歌理论的重点。作者所强调的是取其神理而不袭其貌。这在他晚年与梁的重点。作者所强调的是取其神理而不袭其貌。这在他晚年与梁启超信中又曾具体地阐说:启超信中又曾具体地阐说:“报中有韵之文,自不可少,然吾以报中有韵之文,自不可少,然吾以为不必仿白香山之新乐府、尤西堂(侗)之明史乐府,为不必仿白香山之新乐府、尤西堂(侗)之明史乐府,当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句或三或九,或七或五,或长或短,当斟酌于弹词、粤讴之间,句或三或九,或七或五,或长或短,或壮如或壮如陇上陈安陇上陈安,

17、或丽如,或丽如河中莫愁河中莫愁,或浓如焦仲卿妻,或浓如焦仲卿妻,或古如成相篇,或俳如俳伎词,易乐府之名而曰杂歌谣,或古如成相篇,或俳如俳伎词,易乐府之名而曰杂歌谣(gyo),弃史籍而采近事。,弃史籍而采近事。”这就体现了创新的精神。这就体现了创新的精神。第十八页,共22页。二二.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和用古文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和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是以文为诗的办法,从唐代这是以文为诗的办法,从唐代韩愈开始,到宋代欧阳修、王安石、韩愈开始,到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在朝着这方向走。作者所苏轼,都在朝着这方向走。作者所处的时代,现实生活的内容比过去处的时代,现实

18、生活的内容比过去要丰富复杂得多,以文为诗的方法要丰富复杂得多,以文为诗的方法(fngf),可以扩大诗歌表达的功,可以扩大诗歌表达的功能,有利于充分反映新的内容。能,有利于充分反映新的内容。第十九页,共22页。三三.取材于经史古籍的词汇,借以取材于经史古籍的词汇,借以表现新事物,用官书、会典、方言、表现新事物,用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述事。俗谚以述事。这样做,化腐朽为神奇,丰富这样做,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诗歌语言。特别是用方言俗语了诗歌语言。特别是用方言俗语(sy)以入诗,是作者同时的旧派以入诗,是作者同时的旧派诗人所不愿尝试的。诗人所不愿尝试的。第二十页,共22页。四四.是炼格的问题。是炼格

19、的问题。自曹、鲍以下到晚近小家,都要自曹、鲍以下到晚近小家,都要借鉴借鉴(jijin),吸取其精华;但主,吸取其精华;但主要还在于艺术上力求摆脱旧传统的桎要还在于艺术上力求摆脱旧传统的桎梏,创造自己独特的面貌。这又是作梏,创造自己独特的面貌。这又是作者和同时代那些学宋的同光体、学八者和同时代那些学宋的同光体、学八代的湖湘派等复古主义者分歧之点。代的湖湘派等复古主义者分歧之点。第二十一页,共22页。【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说: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说:“今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请谈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谈你对这一观点

20、的看法。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本题意在引导学生(xu sheng)思考现思考现代人的文化走向,从而以开放而健康的文化视代人的文化走向,从而以开放而健康的文化视野来发展现代文明。学生野来发展现代文明。学生(xu sheng)可有不同可有不同观点。如时代变迁,现代人应该更多关注现实,观点。如时代变迁,现代人应该更多关注现实,作品也应该有新的内容;现代人应该与时俱进,作品也应该有新的内容;现代人应该与时俱进,有现代气息;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自我,有现代气息;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自我,丢掉美好的传统美德、优秀的民族文化等。阐丢掉美好的传统美德、优秀的民族文化等。阐述意见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述意见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言之有理。第二十二页,共2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