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7766165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51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pptx(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第1页/共24页第2页/共24页第3页/共24页原因原因为了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并有效控制外服地区为了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并有效控制外服地区内容内容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屏周”。这种统治据点就是。这种统治据点就是“封国封国”,众多的封国之主,众多的封国之主就是

2、就是“诸侯诸侯”。第4页/共24页诸侯诸侯义务义务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定期向王室缴纳军赋和贡税,并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定期向王室缴纳军赋和贡税,并随王出征。随王出征。历史历史作用作用(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2)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周天子诸侯诸侯卿大夫卿大夫士士”的等级序列等。的等级序列等。(3)使周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使周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3、,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推动了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各诸侯国都是有很大独立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各诸侯国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性的政治实体。第5页/共24页以嫡长子继承为原则的权力和财产分配制度。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祭祖、牌匾、祠堂、修族谱、后代继父亲的“姓氏”、尊老爱幼、重男轻女等是宗法观念在后世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宗法制造就了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观念。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

4、“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第6页/共24页原因原因平王东迁后,王畿的土地日益缩小,政治、经济实力大平王东迁后,王畿的土地日益缩小,政治、经济实力大大衰落。大国诸侯均被连绵不断的战争消耗得筋疲力尽,大衰落。大国诸侯均被连绵不断的战争消耗得筋疲力尽,这为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这为诸侯国内部的卿大夫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会。第7页/共24页表现表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了诸侯的附庸。成了诸侯的附庸。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出现诸侯国中卿大夫强宗的崛起和国君公室的衰微:出现“田氏代齐田

5、氏代齐”、“三家分晋三家分晋”和和“鲁三桓执政鲁三桓执政”。影响影响卿大夫专权以至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卿大夫专权以至夺取政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必然不能再沿袭原有的统治模式,而需要采用新的统治必然不能再沿袭原有的统治模式,而需要采用新的统治方式。这在客观上使国家政权逐渐由分散趋于集中,血方式。这在客观上使国家政权逐渐由分散趋于集中,血缘关系的纽带进一步松弛,从而为战国社会政治新局面缘关系的纽带进一步松弛,从而为战国社会政治新局面的到来准备了条件。的到来准备了条件。第8页/共24页原因原因(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

6、、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2)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变法。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变法。表现表现(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耕织。(2)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普遍推行县制。(3)进行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编制什伍组进行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编制什伍组织。织。(4)改革旧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改革旧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影响影响(1)作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作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并促使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并促使了封建制度的确立。(2)局限性: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局限性: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与压迫;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2变法运动的兴起变法运动的兴起以商鞅变法为例以商鞅变法为例第9页/共24页从世卿从世卿制到任制到任官制官制具体表现是具体表现是“贵贵”的没落和的没落和“贤贤”的升起,这些新因素与的升起,这些新因素与社会政治文明演进的总趋势是相适应的。社会政治文明演进的总趋势是

8、相适应的。中央集中央集权的官权的官僚机构僚机构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建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建立了一整套官僚制度,建立了以丞相和将军为首的中央集权了一整套官僚制度,建立了以丞相和将军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又进行了一些配套制度的建设,包括俸禄、的官僚机构。又进行了一些配套制度的建设,包括俸禄、官吏选拔等等。这些行政制度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官吏选拔等等。这些行政制度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障。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障。郡县制郡县制的逐步的逐步确立确立至战国时代,各国普遍推行了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至战国时代,各国普遍

9、推行了郡县制,以此作为一种强化中央集权的有效体制。郡、县制度的确立彻底摧毁了旧贵中央集权的有效体制。郡、县制度的确立彻底摧毁了旧贵族赖以抗衡王权的物质基础,为自上而下贯彻中央专制集族赖以抗衡王权的物质基础,为自上而下贯彻中央专制集权统治扫清了道路。权统治扫清了道路。第10页/共24页第11页/共24页第12页/共24页土地所土地所有制有制封受的田地一律是公田,不论是贵族的采地还是国人封受的田地一律是公田,不论是贵族的采地还是国人的份地都是属于周天子所有,即所谓的份地都是属于周天子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土”,这便是土地国有制,土地是不得买卖的。,这便是土地国有制,土地是不得

10、买卖的。性质性质国有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制。国有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制。瓦解瓦解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的提高;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评价评价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井田制度是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奴隶制社会的政治、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奴隶制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经济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第13页/共24页第14页/共24页“初税亩初税

11、亩”公元前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初税亩”,无论公田、,无论公田、私田,一律私田,一律“屡亩而税屡亩而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从此,贵族所有的田地都要按照私有的合法性。从此,贵族所有的田地都要按照面积向国君交税,其结果是使贵族土地的私有权面积向国君交税,其结果是使贵族土地的私有权更加牢固,农民自耕的小土地的所有权也逐渐得更加牢固,农民自耕的小土地的所有权也逐渐得到保障。到保障。“相地而相地而衰征衰征”“相地而衰相地而衰(cu)征征”即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即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不同的赋税。是管仲经济改革中的最主要内容,不同的赋税。是管仲经

12、济改革中的最主要内容,它实质上是以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是对农业它实质上是以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是对农业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从而加速了封建制生产关系上的一次重大调整,从而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度的形成和发展。第15页/共24页“废井废井田,开田,开阡陌阡陌”商鞅变法规定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军功贵族土地所有制代替了氏族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军功贵族土地所有制代替了氏族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买卖的出现,打破了世袭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买卖的出现,打破了世袭贵族土地所有制时期贵族土地所有制时期“田里不鬻田里不鬻”的惯例。农民摆脱的惯例。农民摆脱了氏族土地所有制的残存影响,成为独立的小土地所了氏族土地所有制的残存影响,成为独立的小土地所有者。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地主和农民为基本阶有者。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地主和农民为基本阶级的经济形态逐步完善。级的经济形态逐步完善。第16页/共24页第17页/共24页第18页/共24页第19页/共24页第20页/共24页第21页/共24页第22页/共24页第23页/共24页谢谢您的观看!第24页/共2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