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备课讲稿.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7762903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备课讲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备课讲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备课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备课讲稿.ppt(6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o每年大约有每年大约有96009600万条尿道导管在世界各地销万条尿道导管在世界各地销售,有售,有1/41/4是在美国销售,在美国有是在美国销售,在美国有1625%1625%的住院病人留置尿管,在留置尿管的病人中的住院病人留置尿管,在留置尿管的病人中每日大约有每日大约有310%310%获得菌尿症,其中获得菌尿症,其中101025%25%的菌尿症病人出现尿路感染(的菌尿症病人出现尿路感染(UTIUTI)的症)的症状。在有症状的尿路感染者中,有状。在有症状的尿路感染者中,有14%14%的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菌血症,菌血症的患者中有患者可能会发生菌血症,菌血症的患者中有133

2、0%1330%会死亡。会死亡。前前 言言o尽管大多数患者的尿道感染是自限性无症状菌尿或尽管大多数患者的尿道感染是自限性无症状菌尿或轻微感染,但当引流装置去除后,某些患者可能发轻微感染,但当引流装置去除后,某些患者可能发生更严重的感染,如肾盂肾炎等。生更严重的感染,如肾盂肾炎等。o尿道感染可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尿道感染可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美国每例(美国每例UTIUTI可使住院成本加大可使住院成本加大675675美元,如发展美元,如发展成菌血症最少要增加额外费用成菌血症最少要增加额外费用28002800美元),严重的美元),严重的尿路感染可导致死亡。因此,加强导尿管相关

3、感染尿路感染可导致死亡。因此,加强导尿管相关感染监测与控制,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监测与控制,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要举措。前前 言言o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指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指导并规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导并规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卫生部卫生部2010.112010.11颁布了导尿管相关尿路颁布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o认真落实指南,可有效降低发生医院感染认真落实指南,可有效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的风险。前前 言言o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

4、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者拔除导尿管48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统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定义o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UTI):是由各种病原体所致泌尿系统的急、是由各种病原体所致泌尿系统的急、慢性炎症。尿培养阳性(慢性炎症。尿培养阳性(1 1或或2 2种),细菌定种),细菌定量至少量至少10105 5cfu/mlcfu/ml,伴有或不伴有临床症,伴有或不伴有临床症状。状。-WHO-WHO的诊断标准的诊断

5、标准 泌尿道感染的定义泌尿道感染的定义o泌尿道感染常分为上、下尿路感染:泌尿道感染常分为上、下尿路感染:o上尿路感染包括输尿管和肾盂肾炎;上尿路感染包括输尿管和肾盂肾炎;o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泌尿道感染的诊断o临床表现:临床表现:o有症状患者常出现尿急、尿频、尿痛有症状患者常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出现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或出现排尿困难、下腹触痛、血尿、肾区叩痛,伴或不下腹触痛、血尿、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伴发热。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泌尿道感染的诊断o尿沉渣镜检白细胞男性尿沉渣镜检白细胞男性55个个/高倍视野,高倍视野,

6、女性女性1010个个/高倍视野;或尿细胞排泄率高倍视野;或尿细胞排泄率白细胞白细胞3030万万/小时。小时。o临床医师诊断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临床医师诊断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o插导尿管者应结合尿培养结果进行诊断。插导尿管者应结合尿培养结果进行诊断。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泌尿道感染的诊断o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o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诊断。可诊断。o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培养,G G+球菌菌落数球菌菌落数 10 104 4cfu/mlcf

7、u/ml、G G-杆菌菌落数杆菌菌落数10105 5cfu/mlcfu/ml。o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菌落数10103 3cfu/mlcfu/ml。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泌尿道感染的诊断o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在每30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o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的。感染证据的。泌尿道感染的诊断泌尿道感染的诊断o是指病人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道感染是指病人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道感染症状,该患

8、者常在症状,该患者常在1 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管置入;o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104 4cfu/ml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105 5cfu/mlcfu/ml;o连续连续2 2次清洁中断尿培养(间隔次清洁中断尿培养(间隔2424小时以小时以上)为同一种细菌,或新鲜尿亚硝酸盐还上)为同一种细菌,或新鲜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原试验阳性。无症状菌尿症无症状菌尿症o非导尿或穿刺留取的尿液标本,细菌培养非导尿或穿刺留取的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为排除污染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为排除污

9、染可能,需重新留标本送检。可能,需重新留标本送检。o但应充分认识到,非插管的泌尿道感染通但应充分认识到,非插管的泌尿道感染通常由单一微生物引起,而留置尿管患者的常由单一微生物引起,而留置尿管患者的感染通常由多种微生物引起(检出多种微感染通常由多种微生物引起(检出多种微生物并不一定表明就有污染)。生物并不一定表明就有污染)。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o 尿标本应及时送检,若在室温下放置超尿标本应及时送检,若在室温下放置超过过2 2小时,即使培养结果细菌数小时,即使培养结果细菌数10104 4cfu/mlcfu/ml或或10105 5cfu/mlcfu/ml,亦不作为诊,亦不作为诊断

10、依据,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断依据,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o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他方法证实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他方法证实的、可定为的泌尿道感染(如肾、输尿管、的、可定为的泌尿道感染(如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膀胱、尿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o有明显尿路感染症状和白细胞尿的女性患有明显尿路感染症状和白细胞尿的女性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者,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102 2cfu/mlcfu/ml,提示泌尿道感染。提示泌尿道感染。o新鲜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常表明新鲜尿亚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常表明G G-杆菌感染,确诊率在杆菌感

11、染,确诊率在80%80%以上,且一般无以上,且一般无假阳性。假阳性。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o非留置导尿管病人,患者临床又无尿路感非留置导尿管病人,患者临床又无尿路感染表现,则要求染表现,则要求2 2次尿培养的细菌数均次尿培养的细菌数均10105 5cfu/mlcfu/ml,并为同一细菌。,并为同一细菌。o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在无菌操作下从引流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在无菌操作下从引流管近端抽取标本,若培养的菌落数管近端抽取标本,若培养的菌落数10102 2cfu/mlcfu/ml,则提示有泌尿道感染存在。,则提示有泌尿道感染存在。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o非留置导尿管

12、病人,镜检或尿试纸(白细非留置导尿管病人,镜检或尿试纸(白细胞酯酶)检查提示脓尿,高度提示泌尿道胞酯酶)检查提示脓尿,高度提示泌尿道感染存在。如果试纸检查显示亚硝酸盐反感染存在。如果试纸检查显示亚硝酸盐反应阳性,同时白细胞酯酶反应也阳性,则应阳性,同时白细胞酯酶反应也阳性,则可以做出诊断。可以做出诊断。o非离心的尿液革兰氏染色试验阳性,也可非离心的尿液革兰氏染色试验阳性,也可作出诊断。作出诊断。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o非留置导尿管,临床又无尿路感染症状的非留置导尿管,临床又无尿路感染症状的女性患者,尿液中细菌数女性患者,尿液中细菌数10105 5cfu/mlcfu/ml,先排

13、除阴道炎,再考虑泌尿道感染。先排除阴道炎,再考虑泌尿道感染。o尿培养霉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算医尿培养霉菌阳性,但无临床症状,不算医院感染。但重新送检尿标本,连续两次以院感染。但重新送检尿标本,连续两次以上培养阳性应诊断。上培养阳性应诊断。o 尿中培养出尿中培养出L L型细菌,只算一次感染。型细菌,只算一次感染。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泌尿道感染的鉴别诊断o导尿管可按使用位置和或留置时间分类导尿管可按使用位置和或留置时间分类o按使用位置可分为按使用位置可分为o尿道导尿管尿道导尿管o肾造口术导尿管肾造口术导尿管o耻骨联合上导尿管耻骨联合上导尿管 导尿管分类导尿管分类o按留置时间可分为按留置时间可分

14、为o间断使用导尿管间断使用导尿管o短期留置导尿管短期留置导尿管o长期留置导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分类导尿管分类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理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理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主要为逆行性感染。o插入尿管时排尿冲洗功能丧失插入尿管时排尿冲洗功能丧失 ,会阴部,会阴部和尿道菌丛在尿管外部和尿道粘膜之间上和尿道菌丛在尿管外部和尿道粘膜之间上行扩散至膀胱(在行扩散至膀胱(在24-4824-48小时内完成)小时内完成)o插管时尿道机械损伤插管时尿道机械损伤 ,有利于微生物自,有利于微生物自损伤粘膜处侵入。损伤粘膜处侵入。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o由尿液引流系统由尿

15、液引流系统(通过远端引流管和近端引(通过远端引流管和近端引流管交接处导致细菌侵入流管交接处导致细菌侵入)受污染,尿液中)受污染,尿液中的细菌逆流至膀胱引起。的细菌逆流至膀胱引起。o医务人员手的污染医务人员手的污染o污染的膀胱冲洗液污染的膀胱冲洗液 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o使用灭菌不彻底的器械使用灭菌不彻底的器械o插管时会阴部消毒不彻底插管时会阴部消毒不彻底o消毒剂污染消毒剂污染o未采用标准无菌技术未采用标准无菌技术 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o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尿道周围菌丛进入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尿道周围菌丛进入膀胱。膀胱。o细菌沿导尿管外表面向上移行。细菌沿导尿管外表面向上移行。o开放式引流开放式

16、引流o封闭式引流的破裂封闭式引流的破裂 常见的感染原因常见的感染原因o引起感染的决定性因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引起感染的决定性因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微生物的致病力。导致泌尿道感染的常和微生物的致病力。导致泌尿道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见危险因素有:o导尿管使用的时间(过长);导尿管使用的时间(过长);o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开放性或密闭性被破导尿系统的密闭性(开放性或密闭性被破坏);坏);常见危险因素常见危险因素o导尿管置入时插管局部消毒不严格、导尿管置入时插管局部消毒不严格、黏膜破损或无菌操作有疏漏;黏膜破损或无菌操作有疏漏;o导尿管护理质量差:接触尿管未进导尿管护理质量差:接触尿管未进行手卫生;尿管

17、粪便污染没有及时行手卫生;尿管粪便污染没有及时冲洗消毒。冲洗消毒。常见危险因素常见危险因素o性别和年龄(女性病人;老年人);性别和年龄(女性病人;老年人);o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消耗性疾病);o健康状况不佳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健康状况不佳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o治疗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治疗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制剂等)。常见危险因素常见危险因素o社区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社区获得性泌尿道感染o多数由患者粪便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感染。多数由患者粪便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感染。最常见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最常见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其次

18、是变形杆菌和粪便中的肠球菌,女性患者亦可由杆菌和粪便中的肠球菌,女性患者亦可由会阴部的腐生葡萄球菌引起感染。会阴部的腐生葡萄球菌引起感染。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泌尿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o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o大多是由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肠道细菌引大多是由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肠道细菌引起。多见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变形起。多见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假单孢菌等;还包括杆菌、绿脓杆菌和假单孢菌等;还包括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感染肠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如白色念珠菌、酵母菌、有上升趋势,如白色念珠菌、酵母菌、隐球菌等。隐球菌

19、等。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o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o其中尿路病原体中的其中尿路病原体中的粘质沙雷氏菌和假单胞粘质沙雷氏菌和假单胞菌菌有特殊的流行病学意义,由于这些微生物有特殊的流行病学意义,由于这些微生物通常不寄生在胃肠道,从插管病人身上分离通常不寄生在胃肠道,从插管病人身上分离到这些细菌,表明他们是从外环境获得的,到这些细菌,表明他们是从外环境获得的,很可能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的。很可能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的。o此外,葡萄球菌和肠链球菌的此外,葡萄球菌和肠链球菌的L L型变异,是泌型变异,是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常

20、见原因,给临床诊断尿道感染反复发作的常见原因,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导尿管相关导尿管相关 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o制定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制定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落实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落实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职责。明确职责。o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管理要求管理要求o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

21、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染的工作措施。o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管理要求管理要求o明确尿路置管的适应症明确尿路置管的适应症o了解与尿管有关的感染并发症和患者的不适了解与尿管有关的感染并发症和患者的不适症状症状o选择最合适的使尿液自由流出的最小号导管选择最合适的使尿液自由流出的最小号导管o导管插入和护理的正确技巧导管插入和护理的正确技巧o采用和保持无菌的持续封闭尿液引流系统采

22、用和保持无菌的持续封闭尿液引流系统o维持通畅的尿液流出并给予足够的液体以维维持通畅的尿液流出并给予足够的液体以维持尿量大于持尿量大于100100毫升毫升/小时。小时。培训内容培训内容o利用重力引尿利用重力引尿o减少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尿管超过减少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尿管超过6 6天,相对危险天,相对危险度增加,留置尿管度增加,留置尿管3030天,感染几乎是天,感染几乎是100%100%。o不进行不必要的导管更换,避免把更换导管当作常不进行不必要的导管更换,避免把更换导管当作常规操作规操作o对可能出现严重的导尿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对可能出现严重的导尿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高危患者(菌尿症),可考虑用抗

23、菌药物包裹的导管(药物(菌尿症),可考虑用抗菌药物包裹的导管(药物导尿管为留置导尿管导尿管为留置导尿管2 2天天-10-10天的病人提供临床和天的病人提供临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培训内容培训内容o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的留置导尿。o仔细检查导尿所用物品(消毒剂和无菌导尿仔细检查导尿所用物品(消毒剂和无菌导尿包)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不应当使用。置尿管前感染的预防置尿管前感染的预防o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大小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大小合适、材质优

24、良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合适、材质优良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道损伤。o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o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管后的注意事项。置尿管前感染的预防置尿管前感染的预防o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o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正确铺无菌巾,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o导尿管

25、插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导尿管插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尿道粘膜。置尿管时感染的预防置尿管时感染的预防o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充分消毒尿道口及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充分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其周围皮肤粘膜,防止污染。o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o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置尿管时感染

26、的预防置尿管时感染的预防o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入1015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o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管。置尿管时感染的预防置尿管时感染的预防o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逆行感染。o持续封闭的尿液引

27、流系统是感染控制的基石持续封闭的尿液引流系统是感染控制的基石。这项措施可使开放式导尿这项措施可使开放式导尿100%的感染率的感染率下降至下降至25%以下。要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以下。要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防止尿液逆流。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o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集容器。o留取小量

28、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o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o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应当保持尿道

29、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o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o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

30、o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o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时间。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o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应当训练膀胱功能。o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置尿管后感染的预防o除非有明确临床指征,否则应避免插导尿除

31、非有明确临床指征,否则应避免插导尿管。这些临床指征包括:管。这些临床指征包括:-采用无创性、间歇插管治疗无效的急性采用无创性、间歇插管治疗无效的急性梗阻或尿潴留患者。梗阻或尿潴留患者。-重症患者的尿量测定。重症患者的尿量测定。-围手术期必须排空膀胱的患者,如泌尿围手术期必须排空膀胱的患者,如泌尿科和妇科手术。科和妇科手术。-WHO -WHO 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的干预措施o如果必须插导尿管,应限制引流的持续时如果必须插导尿管,应限制引流的持续时间。间。o在进行导尿管插入和其他侵入性泌尿道操在进行导尿管插入和其他侵入性泌尿道操作时,采用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作时,采用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o在进行插管

32、或接触导尿管系统操作前后,在进行插管或接触导尿管系统操作前后,必须坚持手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消必须坚持手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毒手)。-WHO-WHO 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的干预措施o插管前彻底清洗尿道周围区域,使用消毒插管前彻底清洗尿道周围区域,使用消毒剂清洁会阴部。剂清洁会阴部。o插管时戴无菌手套。插管时戴无菌手套。o采用合适的润滑剂进行非创性导管插入。采用合适的润滑剂进行非创性导管插入。-WHO -WHO 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的干预措施o应用的封闭式引流系统必须保持密闭,避应用的封闭式引流系统必须保持密闭,避免使用开放式引流系统。免使用开放式引流系统。o尽可能地把尿管固定牢,

33、防止尿管在尿道尽可能地把尿管固定牢,防止尿管在尿道内移动。内移动。o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应尽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人,应尽可能避免留置尿管,如果需要膀胱引流,可能避免留置尿管,如果需要膀胱引流,应间断性的插管。应间断性的插管。-WHO-WHO 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的干预措施o已被推荐但还没被证实能减少感染发生的已被推荐但还没被证实能减少感染发生的措施:措施:o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水分。为病人提供充足的水分。o对插管病人进行适当的会阴卫生。对插管病人进行适当的会阴卫生。o对负责插管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对负责插管和护理的人员进行培训。-WHO-WHO 推荐的干预措施推荐的干预措施o从

34、膀胱到收集袋的引流要保持通畅,引流从膀胱到收集袋的引流要保持通畅,引流袋放置位置要低于膀胱水平。袋放置位置要低于膀胱水平。o应使用直径最小的导管。应使用直径最小的导管。-WHO-WHO 推荐的干预措施推荐的干预措施o引流管应该完全排空,以预防微生物在残引流管应该完全排空,以预防微生物在残留的尿液中繁殖生长。每班次护理均应排留的尿液中繁殖生长。每班次护理均应排空尿袋一次,尿液应排到患者的专用清洁空尿袋一次,尿液应排到患者的专用清洁容器内。容器内。o引流袋不允许放在地板上,也不应悬挂在引流袋不允许放在地板上,也不应悬挂在腰部以上高度。腰部以上高度。-WHO-WHO 其他预防措施其他预防措施o除非感

35、染率极高且没有其他方法控制,否除非感染率极高且没有其他方法控制,否则不应在引流袋内加入消毒剂。则不应在引流袋内加入消毒剂。o导尿管不应频繁更换,因会增加患者膀胱导尿管不应频繁更换,因会增加患者膀胱和尿道损伤的危险,在进行抗生素治疗和和尿道损伤的危险,在进行抗生素治疗和出现梗阻时才考虑更换。出现梗阻时才考虑更换。-WHO-WHO 其他预防措施其他预防措施o对合作的患者,可用避孕套导管进行短期对合作的患者,可用避孕套导管进行短期引流,应每天更换一次避孕套导管,同时引流,应每天更换一次避孕套导管,同时做好阴茎的护理,以避免并发症,如患者做好阴茎的护理,以避免并发症,如患者出现阴茎刺激症状或皮肤损伤时

36、,应立即出现阴茎刺激症状或皮肤损伤时,应立即去除导管,一次性使用避孕套不要超过去除导管,一次性使用避孕套不要超过2424小时。小时。-WHO-WHO 其他预防措施其他预防措施o防止封闭式引流的破坏:尿标本的采集应防止封闭式引流的破坏:尿标本的采集应该用注射器和针头从引流管的标本采集区该用注射器和针头从引流管的标本采集区进行,标本采集区要用酒精消毒,不能断进行,标本采集区要用酒精消毒,不能断开引流袋。如果需要冲洗血凝块,要使用开引流袋。如果需要冲洗血凝块,要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WHO-WHO 其他预防措施其他预防措施o常规膀胱冲洗对预防感染无效。常规膀胱冲洗对预防感染无效。o抗生素软膏和反复的导管表面清洁,对预抗生素软膏和反复的导管表面清洁,对预防细菌沿导管外表面向上移行无效。防细菌沿导管外表面向上移行无效。o插管患者无症状菌尿通常不需要治疗,一插管患者无症状菌尿通常不需要治疗,一旦拔出导管,膀胱定植的菌群就会消失。旦拔出导管,膀胱定植的菌群就会消失。-WHO-WHO已被证实无效的方法已被证实无效的方法 谢谢!谢谢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