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具有关的基本知识剖析.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77588738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茶具有关的基本知识剖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与茶具有关的基本知识剖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茶具有关的基本知识剖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茶具有关的基本知识剖析.ppt(9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与茶具有关的基本知识剖与茶具有关的基本知识剖析析 教学要点 茶具的种类及产地、茶具与茶的关系、茶具的组合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茶具的种类及产地第二节 茶具与茶的关系第三节 茶具的组合 考核要求 识记:茶具的种类及产地领会:茶具使用的发展历史茶与其他饮料一样,制作、品饮需要一定的器具,而泡茶用具则表现得五花八门,形式多样。茶、具、艺、道相合相宜,才能提高品饮的情趣。茶具,古代又称茶器或茗器,通常是指人们在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茶具同其他饮具、食具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茶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我国人民饮茶的风俗而开始出现的。饮茶时,

2、选用精美、适宜的茶具,不仅能衬托出茶汤的色泽,增加情趣,而且可以发挥不同品类茶叶的特点。同时,茶具本身的质地、造型、色泽、图案等蕴含的艺术内容,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可使人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增添品茗的情趣。运用:紫砂茶壶的选择方法;茶具与茶的配置 第一节 茶具的种类及产地茶具种类繁多,造型千姿百态,已成为家家户户案头或茶几上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和工艺品。茶具是由开始的茶碗,而逐渐出现了茶杯、茶壶和茶盘等成套器具。按用途可划分为:茶杯、茶碗、茶壶、茶盖、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按茶艺冲泡要求可划分为:煮水器、备茶器、泡茶器、盛茶器、涤洁器等。按茶具的质地可划分为:金属茶具、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

3、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搪瓷茶具、玉石茶具等。一、金属茶具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先人用青铜制作盘、盛水,制作爵、尊盛酒,这些青铜器皿自然也可用来盛茶。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与其它饮具共享中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属器具。到隋唐时,金属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本世纪80年代中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一套由唐僖宗供奉的鎏金茶具 唐代鎏金茶具,可谓是金属茶具中罕见的稀世珍宝。

4、但从宋代开始,古人对金属茶具褒贬不一。元代以后,特别是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但用金属制成贮茶器具,如锡瓶、锡罐等,却屡见不鲜。这是因为金属贮茶器具的密闭性要比纸、竹、木、瓷、陶等好,具有较好的防潮、避光性能,这样更有利于散茶的保藏。因此,用锡制作的贮茶器具,至今仍流行于世。二、陶器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变为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为表面上釉的釉陶。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江苏宜兴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紫

5、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已经崛起,并在明代大为流行。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绿泥等天然泥料精制焙烧而成。这些紫砂土是一种颗粒较粗的陶土,含有大量的氧化铁等化学元素。它的原料呈沙性,其沙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虽然硬度高,但不会瓷化。第二,从胎的微观方面观察它有两层孔隙,即内部呈团形颗粒,外层是麟片状颗粒,两层颗粒可以形成不同的气孔,正是由于这两大特点,使紫砂茶壶具有非常好的透气性,能较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砂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青泥呈暗肝色,蜜

6、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由于紫砂成陶火温较高,在11001200摄氏度,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具有透气性能,经久使用,还能吸附茶汁,蕴含茶香,并且传热较慢,不太烫手。即紫砂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和低微的吸水性,用来泡茶,既利于保持茶的原香、原味,又不会产生熟汤气;即使在盛夏,壶中茶汤也不会变质发馊。因此,历史上曾有 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之说。紫砂茶壶对温度的适应性也很好,在高温和寒冷的低温下也不会爆裂,冬天放在火上煨烧,也不

7、会爆裂。紫砂茶具的缺点是颜色较深,难以观察茶汤的色泽和壶(杯)中茶叶的姿态变化。紫砂茶具其使用年代越久,色泽越光亮照人、古雅润滑,常年久用,茶香愈浓,所以有人形容说:饮后空杯,留香不绝。由于紫砂壶造型丰富多彩,工艺精湛超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而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艺术品。紫砂茶具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 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

8、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株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巧,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传世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这位民间紫砂艺人最早地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一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明清两代,宜兴紫砂艺术突飞猛进地

9、发展起来。名手所作紫砂壶造型精美,色泽古朴,光彩夺目,成为艺术作品。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愧色。”名贵可想而知。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器发展的高峰,前后出现“四名家”、“壶家三大”。“四名家”为董翰、赵梁、元畅、时朋。董翰以文巧著称,其余三人则以古拙见长。“壶家三大”指的是时大彬和他的两位高足李仲芳、徐友泉。时大彬为时朋之子,最初仿供春,喜欢做大壶。后来他在游娄东时与名士陈继儒交往甚密,共同研究品茗之道,根据文人士大夫雅致的品味把砂壶缩小。点缀在精舍几案之上,更加符合饮茶品茗的趣味。他制作的大壶古朴雄浑,传世作品有菱花八角壶、提梁大壶、朱砂六方壶、

10、僧帽壶等。他制作的小壶令人叫绝,因此当时就有“千奇万状信手出”、“宫中艳说大彬壶”的赞誉,被誉为“千载一时”,他为紫砂发展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仲芳制壶风格趋于文巧,而徐友泉善制汉方、提梁卣等。他晚年自叹说:“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也”。三、瓷器茶具 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唐代起,随着我国的饮茶之风大盛,茶具生产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唐、宋、元、明、清代相继涌现了一大批生产茶具的著名窑场,其制品精品辈出,所产瓷器茶具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等。(一)青瓷茶具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 名窑

11、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法国,轰动整个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丽青袍与之相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视为稀世珍品。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二)白瓷茶具 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

12、茶汤色 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而景德镇生产的白瓷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美称,这些产品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到了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直至今天,景德镇的瓷器仍是世界中的佼佼者。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三)黑瓷茶具黑瓷茶具

13、,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盏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著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 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

14、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四)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 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将黑

15、、蓝、青、绿等诸色统为“青”,故“青花”的含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特别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由于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元代以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云南的玉溪、建水,浙江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相比。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

16、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全国,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模仿的对象,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发展史上,又进入了一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综观明、清时期,由于制瓷技术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出口扩大,以及饮茶方法改变,都促使青花茶具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江西的吉安、乐平,广东的潮州、揭阳、博罗,云南的玉溪,四川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全国还有许多地方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使用。四、漆器、竹木茶具 1漆

17、器历史十分悠久,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器物中就有漆器。以脱胎漆器作为茶具,大约始于清代,其产地主要在福建的福州一带。漆器茶具是采用天然漆树汁液,经掺色后,再制成绚丽夺目的器件。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中,已有木胎漆碗。但长期以来,有关漆器的记载很少,直至清代,福建福州出现了脱胎漆茶具,才引起人们的关注。脱胎漆茶具,制作精细复杂,先要按茶具设计要求,做成木胎或泥胎模子;其上以夏布或绸料和漆裱上;再连上几道漆灰料;然后脱去模子;再经真灰、上漆、打磨、装饰等多道工序。脱胎漆茶具通常成套生产,盘、壶、杯常是呈一色,以黑色为多,也有棕色、黄棕、深绿等色。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

18、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 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漆器茶具表面晶莹光洁,嵌金填银,描龙画凤,光彩照人;其质轻且坚,散热缓慢。虽具有实用价值,但这些制品红如宝石,绿似翡翠,犹如明镜,光亮照人,人们多将其作为工艺品陈设于客厅、书房。2竹木茶具人类先民利用天然竹木砍削而成的器皿。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 四之器中开列的24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

19、缺点是易于损坏,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20世纪年代以来,竹编茶具已由本色、黑色或淡褐色的简单茶纹,发展到运用五彩缤纷的竹丝,编织成精致繁复的图案花纹,创造出疏编、扭丝编、雕花、漏花、别花、贴花等多种技法。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

20、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五、玻璃和搪瓷茶具1玻璃茶具古时又称琉璃茶具,是由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光彩照人。玻璃茶具在中国起步较早,陕西法门寺地宫刑出土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盏和茶托,就是证明。宋时,中国独特的高铅琉璃器具问世。元、明是规模较大的琉璃作坊在山东、新疆等地出现。清康熙时,在北京还开设了宫廷琉璃厂。随着生产的发展,如今玻璃茶具已成为大宗茶具之一。由于玻璃茶具可直观杯中泡茶的过程,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上下浮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更增添品味之

21、趣。特别是冲泡细嫩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如在沏碧螺春茶时,可见嫩绿芽叶缓缓舒展,碧绿的茶汁慢慢浸出的全过程。玻璃杯最大特点是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造型多样;因大批生产,故价格低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缺点是传热快,易烫手,且易碎。2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现在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元代。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

22、间,这可以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20世纪初。特别在80年代以来,新生产的品种:瓷面洁白、细腻、光亮,不但形状各异,而且图案清新,有较强的艺术感,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具;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加之“身价”较低,所以,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待客之用。六、其他茶具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上述茶具之外,还有玉石茶具及一次性的塑料、纸制茶杯等。不过最好

23、别用保温杯泡饮,保温杯易闷熟茶叶,有损风味。第二节 茶艺实用茶具泡茶离不开茶具,尤其是功夫茶的冲泡,除了要学会茶的泡法,更主要的是要学会使用茶具。功夫茶茶艺叫法、流派很多,但基本的泡法和所使用的茶具则大同小异,都是在福建功夫茶泡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茶的泡饮主要有三个过程:1备好开水,可当场烧煮,也可保温瓶贮放;2泡茶,从取茶叶、置茶到冲泡完成;3品茶,茶汤一离开冲泡容器,即进入品茶过程。若以泡茶的过程为主体来进行茶具的分类,泡茶所使用的茶具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煮水器 水壶(水注):用来烧开水。目前使用较多的有紫砂提梁壶、玻璃提梁壶和不锈钢壶。茗炉:即用来烧泡茶开水的炉子。为表演茶艺的需要,现

24、代茶艺馆经常备有一种“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点燃后,将装好开水的水壶放在“茗炉”上,可保持水温,便于表演。另外,现代茶艺馆及家庭使用最多是“随手泡”“随手泡”,它是用电来烧水,加热开水时间较短,非常方便。开水壶:是在无需现场煮沸水时使用的,一般同时备有热水瓶贮备沸水。二、置茶器 茶则:则者,准则也,用来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多为竹木制品,由茶叶罐中取茶放入壶中的器具。茶匙:一种细长的小耙子,用其将茶叶由茶则拨入壶中。茶漏(茶斗):圆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将其放置壶口,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茶荷:用来赏茶及量取茶叶的多少,一般在泡茶时用茶则代

25、替。茶罐:装茶叶的罐子,以陶器为佳,也有用纸或金属制作。这部分器具为必备性较强的用具,一般不应简化 三、理茶器 茶夹:用来清洁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茶针:用来疏通茶壶的壶嘴,保持水流畅通。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茶浆(刮):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可用茶浆刮去泡沫。四、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海:茶杯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便可将其倒入茶海。茶汤倒入茶海后,可依喝茶人数多寡分茶,而人数少时,将茶汤置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苦涩。五、盛茶器、品茗器 茶壶:主要用于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壶来泡茶和盛茶,独自酌饮的。茶盏 茶盏:在广东潮汕地区冲泡工夫茶时,多用茶盏作泡茶用具

26、,一般一盏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江、浙一带,以及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又有用茶盏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盏,富有情趣。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陶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闻香杯: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杯碟:也称杯托,用来放置品茗杯与闻香杯。六、涤茶器 茶船(茶洗)茶船:盛放茶壶的器具,当注入壶中的水溢满时,茶船可将水接住,避免弄湿桌面(上方为盘,下面为仓)。茶船有竹木、陶及金属制品。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制作而成,也有用陶瓷制作而成。茶巾:用来擦干茶壶或茶杯底部残留的水滴

27、,也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茶盂:主要用来贮放茶渣和废水,以及尝点心时废弃的果壳等物,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七、其他器具壶垫:纺织制品的垫子,用以隔开茶壶与茶船,避免因磨擦撞出声音。温度计:用来判断水温的辅助器。香炉:品茗时焚点香支,可增加品茗乐趣。第三节 茶具的组合茶具的使用,往往因地、因人和因茶而宜。一、茶具的组合配置 1我国各地饮茶择具习俗东北、华北一带,喜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盅饮用;江浙一带多用有盖瓷杯或玻璃杯直接泡饮;广东、福建饮乌龙茶,必须用一套特小的瓷质或陶质茶壶、茶盅泡饮,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

28、韵味;西南一带常用上有茶盖、下有茶托的盖碗饮茶,俗称“盖碗茶”;西北甘肃等地,爱饮用“罐罐茶”,是用陶质小罐先在火上预热,然后放进茶叶,冲入开水后,再烧开饮用茶汁;西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多以铜、铝等金属茶壶熬煮茶叶,煮出茶汁后再加入酥油、鲜奶,称“酥油茶”或“奶茶”。2茶具选配因人而定古往今来,茶具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地位和身份。如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表明,唐代皇宫选用金银茶具,秘色瓷茶具和琉璃茶具饮茶,而民间多用竹木茶具和瓷器茶具。宋代,相传大文豪苏东坡自己设计了一种提梁紫砂壶,至今仍为茶人推崇。东坡提梁壶东坡提梁壶 清代慈禧太后对茶具更加挑剔,喜用白玉作杯,黄金作托的茶杯

29、饮茶。这种情况在曹雪芹红楼梦中,就写得更为入微,如栊翠庵尼姑妙玉在庵中待客用茶配具时,就是因对旬地位和客人的亲近程度而异。现代人饮茶,对茶具的要求虽没有如此严格,但也根据各自习惯和文化底蕴,结合自己的目光与欣赏力,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茶具供自己使用。另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对茶具要求也不一样。如男性习惯于用较大而素净的壶或杯泡茶;女士爱用小巧精致的壶或杯冲茶。又如老年人讲究茶的韵味,注重茶的香和味,因此,多用茶壶泡茶;年轻人以茶为友,要求茶香清味醇,重在品饮鉴赏,因此多用茶杯冲茶。再如脑力劳动者崇尚雅致的茶壶或茶杯细啜缓饮;而体力劳动者推崇大碗或大杯,大口急饮,重在解渴。3茶具选配

30、因茶而定中国民间,向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老茶用壶冲泡,一是可以保持热量,有利于茶汁的浸出;二是较粗老茶叶,由于缺乏欣赏价值,用杯泡茶,暴露无遗,用来敬客,不太雅观,又有失礼之嫌。而细嫩茶叶,选用杯泡,一目了然,会使人产生一种美感,达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双丰收,正所谓“壶添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随着红茶、绿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茶类的形成,人们对茶具的种类和色泽,质地和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来说,为保香可选用有盖的杯、壶或碗泡茶;饮乌龙茶,重在闻香啜味,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或工夫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冲泡,然后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冲泡西湖龙

31、井茶、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等细嫩名优茶,可用玻璃杯直接冲泡,也可用白瓷杯冲泡。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茶,杯子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而使茶芽泡熟,茶汤变色,茶芽不能直立,失去姿态,进而产生熟汤味。此外,冲泡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只是碗盖的使用,则应依茶而论。二、茶器具的清洁与保养 1清洁工作 无论是泡茶前还是品饮茶后,器具的清洁工作必不可少。“洁器雅具”是茶艺的要素。茶为洁物,品饮为雅事,器具之洁无疑不可忽视。一般泡茶前应先行将所有器具检查一遍并逐一做好清洁工作,其中壶杯器具应洗烫干净,抹拭光亮备作,茶匙组合等器件也应抹拭一遍。茶饮

32、结束后,也不能忘记以布巾擦拭,泡饮用的茶壶、茶杯尤应先清水、后热水烫洗干净,拭干后收放起来,防止残留水痕和尘埃污染。2注意洁壶养壶 无论是瓷壶还是紫砂壶都应注意不积污垢。紫砂壶的保养,俗称养壶,就是紫砂壶经过长期泡茶使用,不断清理擦拭,壶身由原来的燥、亮、粗,逐渐呈现温润如古玉、光泽柔和敦厚,这个过程便称为“养壶”。目的在于使壶能更好地蕴香育味,进而使紫砂壶能焕发浑朴的光泽和油润的手感。新壶的保养:新壶使用前,用洁净无异味的锅盛上清水,再抓一把茶叶,连同紫砂壶放入锅中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煮上半小时至 1 小时。须注意的是锅中茶汤容量不得低于壶面,以防茶壶烧裂。或者等茶汤煮沸后,熄火,将新壶放在茶

33、汤中浸泡 2 小时,然后取出茶壶,让其在干燥、通风,而又无异味的地方自然阴干。用这种方法养壶,不仅可除去壶中的土味,而且还有利于壶的滋养。旧壶的保养:旧壶在泡茶前,先用沸水冲烫一下;饮完茶后,将茶渣倒掉,并用热水涤去残汤,保持壶内的清洁。无论新壶或旧壶,都要经常清洁壶面,并常用手或柔软的布料擦拭,这样有利于焕发紫砂泥质的滋润光滑,使手感变得更好。无论是茶壶还是茶杯,一般尽量不要让内壁积垢,茶垢也叫茶锈,茶垢中含有多种金属物质,可对人的消化、营养吸收乃至脏器造成不良影响。归纳起来:第一步就是经常泡茶使用;第二步是洗涤壶身;第三步是经常擦拭壶身,才能焕发出本身泥质的光泽。三、选好茶壶的要领1壶的选

34、择一件紫砂壶的内涵主要具备以下三个主要因素:完美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艺;优良的实用功能。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当壶扳、执握、壶的周围合缝,壶嘴出水流畅,同时也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2壶的造型结构(1)茶壶的三要素:壶嘴、壶把、壶身。壶的嘴(出水口)、壶把、钮必须成一直线,换句话说,就是三点要对直成一直线(少数特殊造型除外)。(2)一体成型感:各部分组合比例,应力求匀称,同时要展现出落落大方的空间感。壶嘴与壶身、壶把与壶身的连接部位,要处理得很自然,没有任何破绽,宛如一体成型般。

35、3选好茶壶的要领(1)茶壶的外观:市面上推出的茶壶形式琳琅满目,或高或矮或圆或扁,或几何形状或瓜果形状。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因此,所谓的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言,只要造型与外观自己看得舒服满意就行,不必强求时尚。(2)茶壶的品质:主要看茶壶的胎骨,以及与茶的汤色相协调的茶壶色泽。胎骨坚,色泽润者当为上品。一般而言,手拉坯较为粗糙,挖塑壶会留下刀刻痕迹,灌浆壶则会有模痕。对胎骨坚与否,通常以轻拨壶盖,听其壶声,以有锵铛轻扬声者为佳。声音较清脆铿锵的壶,较适合泡发酵、香气高的茶(如生茶);声音较混浊迟钝的壶则适合泡重发酵、韵味低沉的热茶。辨别壶声的方法是:将茶壶平放左手手掌上,以右手食指

36、轻弹壶身。(3)茶壶的出水:茶壶的出水效果好坏,与壶嘴的设计有关。通常要求倾壶倒水,出水需急、长、圆,壶里滴水不留为上。至于壶嘴出水是直是曲,是刚是柔,与品茶者的爱好有关还要与茶的冲泡要求相结合。(4)茶壶的精度:指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总的说来,精密程度愈高愈好,其检验方法:将壶注满水,正面用手指压住壶盖钮上的气孔,轻轻倒转茶壶,使壶身呈水平状,手慢慢脱离壶盖,若壶盖不落者,则表示这把茶壶的精密度高。(5)茶壶的重心:选茶壶时,还应注意茶壶的重心是否稳定。测量壶的重心是否平稳时可在壶内装满大半壶水,用手提起茶壶,缓缓倒水,如果感觉很顺手,即表示该壶重心适中、稳定,是一把好壶。如果提壶需用力紧握壶把才得以平稳的话,即表示此壶的重心位置不对。除了重心要稳之外,左右也需匀称。拿起壶盖时,壶口要平、要圆。壶是否有异味杂味等,这此都要在选购时加以考虑 谢谢观赏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