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7754530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刘静 董继刚2012-11-1 14:55:18来源:经济论坛2012年第2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简单、静态变得更为复杂、动态,随之出现了大量有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思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一化过渡为多元化。本文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回顾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关键词:企业绩效,非财务指标,附加值,价值链一、国外研究综述20世纪60年代,许多控股公司的重点评价指标是税负最小化。子公司作为母公司达到其发展目标的一种工具,母公司不太关注子公司的绩效评价问题。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开始认识到有必要针对子公司特有的经营环境建立个性化的绩效

2、评价系统,以更好地实现母公司的经营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末才真正产生了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系统评价的思想。70年代,绩效评价指标受到当时管理学界流行的权变理论影响,差异较大,评价方法缺乏一致性,人们普遍关注各种纯财务指标。例如,Me1nnes(1971)分析了多家美国跨国公司的绩效评价系统,在跨国公司财务控制系统一实证研究一书中指出投资报酬率是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Persen和LeS对400家跨国公司进行文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公司在绩效评价方法上缺乏一致性,评价系统因各个公司经营环境的不同而各不相同。80年代,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较为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考虑到汇率、通货膨胀、转移定价

3、等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将非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系统的补充。例如,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开展的国家竞争力的定量评价研究,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给予了很大关注;国际学术界分别从企业生产要素以及企业家作用的竞争力,企业员工激励、时间、速度上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经营、战略、微观经济环境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细化。90年代,非财务指标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目标体系。例如Peter Drucker在1995年前后写了大量文章,说明企业组织搜集其主要竞争对手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他还强调“每一个企业组

4、织,都需要一个核心能力:改革”。因此,他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帮助企业记录和评价其改革方面。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理论界先后产生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融合非财务与财务指标的评价体系。第一,以改革为核心。彼德德鲁克认为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一个核心能力即改革。因此,罗伯特霍尔认为评价企业的业绩需要以四个尺度为标准,即质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他把质量分为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和质量改进程序三种,下面又细化为若干指标。作业时间是把原材料变为完工产品的时间段,具体包括工具检修时间、设备维修时间、改变产品和工序设计的时间等。资源利用尺度用以计量特定资源的消耗和与此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消耗

5、、时间利用和机器利用情况。同时,企业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贮备和能恰当评价并奖励雇员的管理系统。霍尔指出,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对上述四个尺度的改进,减少竞争风险。四尺度论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但其缺陷在于指标范围过于狭窄,没有涉及对现代企业至关重要的顾客、市场、战略经营环境等因素,并且四个尺度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没能说明为何要选取这四个尺度、这四个尺度是如何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绩效的。第二,业绩金字塔模型的构建。马克奈尔、克罗斯和林奇提出了一个把公司总体战略和财务、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绩效评价系统。为了强调总体战略与绩效指标的联系,他们列出了一个业绩金字塔,在业绩金字塔中公司总体战

6、略位于最高层,由此产生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而最基层的经营信息向上层逐级汇总,最终使高层经理获得经营信息为企业制定未来的战略目标。在这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中,越到高层财务指标使用越多,越到基层非财务指标使用越多。高层的财务目标逐级分解为能直接指导基层工作的非财务指标。可见在业绩金字塔中非财务指标不是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而是作为财务指标的解释提出来的,但该方法没有形成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少。第三,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提出。Robert Hall 认为评价企业业绩需以四个尺度为标准,即质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平衡计分卡(Bala

7、nced Score card)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David P.Norton,在总结了12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方面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绩效评价理论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建了以绩效棱柱为代表的评价系统。绩效棱柱评价体系是英国克尔菲尔德学院的安迪尼利、克里斯亚当斯、迈克肯尼尔利等(2001)在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的,它是在日趋发展的战略业绩评价时期,以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为取向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如下相

8、互关联的五个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战略、流程、能力。二、国内文献回顾从制度层面,中国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经历了从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指标评价体系。1999年6月国家财政部、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这两个法规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了规范,其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构建了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评价体系。从1999年起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

9、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排序,引起广泛的关注,至今已进行了五次。评价过程中他们按照自己的理念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上市公司发展潜力的评估体系,大量使用了非财务指标。例如第五次评价活动包括了核心业务指标、经营能力指标和治理结构指标。其中,核心业务指标包括主营业务、业务创新和行业环境三部分,分别用市场占有率、产品领先水平、新产品的研发机制、新产品的市场前景、行业的增长前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具体指标来反映;经营能力包括核心管理层评价、战略管理能力和职能管理能力,具体指标有企业领袖评价、核心管理层的团队能力、战略规划的合理性、战略实施手段与效果、资本运营的历史及效果、营销策略及其

10、效果、组织创新能力等;治理结构包括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运作效率、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财务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四个部分。这套指标体系最大的贡献在于把治理结构纳入了评价范围,从制度的角度评价企业,使评价结果更加完善,但其缺陷在于指标之间缺乏内在逻辑,没能说明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些指标而不是其他的指标。从理论层面,国内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主流理论。第一,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日趋完善。杜胜利博士(1999)认为非财务指标除了克服财务指标的缺陷之外还有以下重要优点:过程适时评价;企业整体角度评价;注重未来预期评价;直接而非间接评价;便于预测未来现金流;易于分清责任;与企业发展战

11、略密切相关。但这种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是非财务指标的改进难以用货币来衡量。非财务指标的改进和利润的关系较模糊,很难辨认出非财务指标上的改进到底引起了利润多大的变化。二是非财务计量指标之间的关联勾稽关系较弱,有些指标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并且过分注重非财务指标可能会使企业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因而他认为理想的选择应是财务与非财务评价系统的有机结合。在他关于绩效评价的专著中着重讨论了六种评价指标,包括财务评价指标、客户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研究与开发评价指标、质量评价指标和员工评价指标。张蕊(2001)认为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财务

12、成果,轻未来价值创造;重有形资产业绩,轻无形资产价值;重结果轻过程,重局部业绩轻整体效益,因而不利于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经营的目标应定位在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上,实现长期目标利润的最大化,以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此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体系应以创新为内核,以财务绩效为落脚点,创新、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和员工等五个方面的非财务指标均应在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朱治龙、曾德明、毛育辉等(2003)建议在设计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体现以下几个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过去业绩评价和未来发展能力评

13、价的结合、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非财务评价指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齐建民、杨蕾(2008)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包括顾客角度、内部业务角度、创新学习角度、财务角度在内的价值评估体系。第二,从企业价值的角度,构建了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价值研究、企业整体价值研究及整合研究三大类。1.一些学者主要侧重于研究企业经营价值评估。他们主要通过对传统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演进分析,提出了价值管理环境下绩效评价体系的改进思路。如王化成、刘俊勇(2004)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模式包括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和平衡模

14、式,认为中国企业应更倾向于选择平衡模式。刘淑莲(2004)从价值创造战略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价值评估模式,并提出六大价值驱动因素,将影响企业价值增值的动因归结为提高销售增长率、提高经营利润、降低有效税率、降低投资支出销售收入比率、降低资本成本、延长获取超额收益的期间六大变数,从而将企业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联系起来,共同为价值创造服务。陈共荣、曾峻(2005)通过研究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历史演进,指出了评价主体演进对绩效评价的影响。侯梅、李文(2004)在分析传统绩效评价模式的缺陷的基础上,探讨了绩效管理的发展趋势面向价值管理。卢锐(2004)则从价值管理角度提出了企业管理层业绩评价体系。李晓明、袁泽沛

15、(2002)认为从价值管理角度看,经济利润是企业价值评估的最佳方法,并对经济利润的价值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王晶、高建设、宁宣熙等(2009)构建了包括企业现有盈利能力评价、企业潜在盈利能力评价和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评价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2.部分学者侧重于研究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他们主要围绕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完善或修正意见,并将方法与战略相联系。如徐泓、李树新(2002)指出了现行价值评估对财务会计报告提出的挑战,认为为保证价值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应改进财务报告。刘淑莲(2004)从价值创造战略的角度研究了企业价值评估模式,并提出六大价值驱动因素,将企业经营战略与财务战略联系起来,共同为价

16、值创造服务。3.另外有部分学者将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与经营价值评估进行了有效结合。肖翔和权忠光(2004)在评析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平衡记分卡原理,选择了影响企业价值大小的五方面因素,将企业价值评估与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定量与定性、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企业的价值评估打分。然而,他们并没有考虑到现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是基于交易的企业整体价值的估算,是一个绝对值。而通过企业经营价值评估确定的企业价值是一个加权平均后的相对值,主要适用于企业之间经营价值的比较和评价。也就是说,他们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乎相互联系,

17、实际上却貌合神离后一种方法并不是对前一种方法的修正,无法得出企业整体价值。通过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取得的绝对值和通过企业经营价值评估确定的相对值之间出现了逻辑断点,没能使两者取得有机联系。赵秀芳(2006)运用价值链原理,在现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和体系的基础上,将企业整体价值和经营价值评估体系加以整合,构建了一套以波特的价值链原理为基础,以经济利润为核心,包括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在内的价值评估体系。为了更好地运用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应正确把握好企业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的关系。在企业价值评估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经营业绩指标在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完全受经营业绩指标的影响,必须实

18、现经营业绩指标、核心能力指标、外部环境指标的有机结合。王晶、高建设、宁宣熙等(2009)构建了包括企业现有盈利能力评价、企业潜在盈利能力评价和企业持续盈利能力评价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第三,基于附加值理论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附加价值是企业通过生产过程新增加的价值,由企业的销售额扣除供生产之用而自其他企业购入的原材料成本。张丽、朱卫东(2009)构建了基于附加值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追求企业附加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兼顾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前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提高反映企业长期业绩的指标在评价中的比重,以经济效益层面指标为基础扩展分析到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利用、市场开拓

19、等知识资本层面,形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果链,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三、个人评价总体来说,西方学术界在绩效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文献比较多,为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毕竟国情不同,西方的研究成果直接拿来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有诸多不适。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体系不成熟,但近些年来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一是将国外成熟的理论本土化,同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本国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如国内学者杜胜利、孟建民、张涛、文新三等在此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目前比较新的理论像基于附加值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企

20、业非财务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等都充分体现了当下经济竞争新形势对变革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需要。二是一些学者主要从企业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方面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如王化成、刘俊勇、刘淑莲等学者对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做了理论阐述。我国在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已无法满足现行企业价值评估的需要。我国现行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模型中财务指标占80%的权重,而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分模型,选取的指标则全部为财务指标。现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财政部制定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使用财务业绩评价方法对企

21、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业绩评价。该体系中的评价指标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层次构成。该体系建立在工业经济基础之上,适应企业用占有有形资产的多少表现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卖方市场。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这种评估体系已难以适应企业市场国际化、经济社会信息化、知识化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价值评估领域的拓展,已有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也应拓展重构,应在继承原有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基础上,按照拓展领域的需要进行完善和发展。第二,非财务指标体系构建还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非财务指标的改进难以用货币来衡量;非财务指标的改进和利润的关系较模糊,很难辨认出非财务指标上的改进到底引起了利润多

22、大的变化;非财务计量指标之间的关联勾稽关系较弱,有些指标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并且过分注重非财务指标可能会使企业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参考文献1Kaplan, R., Norton, D., “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70, PP71-90., 1992.2彼得F德鲁克等.公司绩效测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8-74.3Robert S. Kaplan and David P.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 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2 7-79.4安迪尼利克里斯亚当斯,迈克肯尼尔利.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5刘淑莲.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战略研究两种价值模式与六大驱动因素J.会计研究,2004(9):67-71.6朱治龙,曾德明,毛育辉,周永明,周重睽,周尼尔.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研究N.证券市场导报,2003,(12):46-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