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oc

上传人:美****子 文档编号:7753970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主讲:余海浪1.引言:当代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现状一份调查显示,46.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38:8%的学生能答复一些根本内容,如科学精神,就是以科学为主,对科学有热情与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主,强调人的个性与自由,大局部学生对什么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答复五花八门,对何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缺乏根本的了解。多数学生重视与肯定的是强调作为实用与应用技术的科学,而不是根底的理论科学。由于竞争与就业压力,目前掀起的“文凭热,考研热,证书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把其作为人生的一大跳板,但是大局部学生对学历与证书的追求是一种功利与

2、实用目的,而非真正的科学精神。18:6%的学生说考研考证是为了找份好工作,45.53%的学生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目前想当老板的学生要比想作科研工作的多,不难看出学生的科技意识中缺少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这反映了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出场并不等于科学精神的到位。在科技落后的背后,科学精神的缺乏是个深层次的问题1。 除文科外,大局部学生文化底蕴不强,文化视野不广,只讲金钱,不讲精神,缺乏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只讲实惠,不讲道德,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降低,不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过分强调个人得失,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容易消沉;期望值过高,缺少脚

3、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缺少强烈的求知欲与上进心。在思维方法上,没有社会的、国际的、人类的视角,不会从宏观、战略、哲学的高度把握向题。比起汉语来,对外语更加感兴趣;写文章时不愿提笔,而更愿意使用电脑;喜欢说话,却总不得要领;拿着大学英语4、6级证书却不能用英语进展实际对话;对音乐一无所知;不能背诵古代诗人的著名诗句。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曾一度高扬的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的价值标准正悄然地被湮没,局部学生为自发的经济利益所引导,竭力去追求个人利益,“个人提出了自己世俗的幸福性要求,人们已经无暇继续考虑社会与人类的终极意义,“精神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装饰遭到冷落,精神的抽象允诺已失去往昔的号召力。上述调查反映

4、出局部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缺失,迫切要求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用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去充实学生的心灵。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含义德国社会学家布鲁赫施泰因认为,人类文化自产生以来便包含两个根本的组成局部,即“科学文明与“文学文明。科学文明表达为人类认识、评价、改造、利用外部世界(特别是自然界)的活动,以及通过这种活动所积累的知识与技能。文学文明那么意味着人类为探索自身的存在价值,求得精神的自由与开展,寻求美与与谐而从事的活动,以及在这种活动中所创造的成果积淀。相应地,人类的精神也包含两个根本的组成局部,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是人类在探析对象与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两种观念、方法与知识体系

5、。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界定,尽管人们的理解不尽一样,但就其根本的涵义而言,科学精神就是尊重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开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根底与物质手段的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开展生产力,重视运用科学方法,掌握客观规律,追求科学真理,强调理性的作用。而人文精神那么着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文文化的作用,强调依靠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推动社会开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强调人自身的作用、精神力量的作用,强调依靠人与人文文化来推动社会进步,重视情感的作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们观察与认识世界所不可少

6、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人们的实践活动才更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2。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都很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季羡林教授、杨叔子教授、周之良教授等也都积极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 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答复“是不是真的问题。我们常说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疑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人文精神

7、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与“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答复“应当怎样的问题。我们常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与安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别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别离,科学与道德的别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别离的。“科学价值中立、“为科学而科学等观点,又为这种别离提供解释与理论支持,以至这种别离成为一种传统3。然而,这种别离既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与人

8、文科学开展的内在逻辑,既不利于科学的安康开展与繁荣,也不利于人类道德的进步与完善。特别是当代高科技迅速开展,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技术进步,不仅涉及科学知识的深刻变革,也涉及人的观念的变革;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中渗透着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中也渗透着科学技术,并在加速进展中。科学技术开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一个现代人,应该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精深的科学素养。这种人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培养出来的现代意义上完整的人。因而,我们的大学教育不仅应继续加强科学教育,而且应特别强调人文教育,当前针对时弊尤其要注

9、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从人类上万年的文明史看,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也是互补的,不可相互替代的。所以学术界有很多人都认为21世纪应该是自然科学、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精神培养的意义考虑到机构的目标定位,结合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以及当今时代对于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教育应当侧重培养科精神(我国目前正在进展着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在教学理念的更新、课程体系及内容的调整,还是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上,其围绕的核心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与意识。而这些恰恰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制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

10、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4。(1)提高人文素质有助子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完善现在,校园中有些同学感到迷茫,毫无追求的目标,缺乏前进的动力。他们不知为何学习,为何活着。他们在初中、高中的学习阶段都被“考大学的目标支撑着,学习的目的、人生的目标就是上大学。当他们考上大学后,骤然感到目标的缺失,失去了向上的追求,整天沉湎于上网、看小说、打游戏,一天天的消磨时光。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没有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有关。由于人文素质的缺乏,有的学生精神极度空虚,生活态度迷茫。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了其一生的基调。如果连基调都调不好,又如何能谱写出美妙动听的人生乐章?2提高人文素质有

11、助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人们常说科学无国界,人文文化确实是有国界的。人文素质自身就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如果撇开人文文化不谈,对各民族之间的差异研究就近乎无意义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爱国主义史。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为我们树立了爱国主义的典范,民族精神的楷模,一首首传世佳作也让后人读来心潮澎湃热血激昂。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构筑了爱国主义的文化底蕴。3个人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流传下来的许多理想在现在仍是具有实用性的,关键看我们如何

12、有选择的应用。摈弃了传统,我们就会失去许多珍贵的经历及财富。某种意义上讲,于其取经,不如读史。4提高人文素质有助于精神生活的安康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求,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当代大学生就其文化程度而言,精神需求是较高的,然而,现有的教育模式往往不能满足其需求,使其无法获得必要的精神食粮以形成高尚的人格。其结果是许多大学生品位低下,沉湎于充满着性与暴力的影片小说、出入于舞厅迪厅,寻求感官刺激。要提高精神生活质量,还得靠人文文化的带动。人文科学对人的精神有陶冶与鼓励的作用。古今中外先哲的名言警句、诗词书画、名曲名作,都能令人激昂,催人奋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13、。 (5)人文素质在解决心理安康问题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学生患各种心理疾病的比率呈上升趋势。任何心理问题的出现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单纯的外界刺激本身一般不会使人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受刺激主体对于刺激的反响。对外界的非正常因素刺激的反响程度强烈与否,取决于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我们的内在素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修养,有助于增强个人应变能力。 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构成教育开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6.小结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增强其对科学求真,求实的追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14、增强其精神力量,丰富其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要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就必须剔除功利主义,坚决杜绝功利主义之风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剑桥大学的查尔斯斯诺曾发表名为?两种文仙的文章,他指出了人文学者对科学的傲慢与科学家对人文的无知151。这样的争论一直未曾停顿。科学的重要性绝不容无视,人文的作用同样不能无视。人文关注生存的目标与价值,从根本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防止陷人无价值的生存状态。科学如果没有了人文的正确导向,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著名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先哲都深谙此道并身体力行。在本质的意义上,学校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精神气质的圣地。一个教师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在人格、精神上的影响,就不可能是好教师;一所学校如果不能让萃萃学子从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人文气氛,不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这样的学校就不会是好学校。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